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烟台特产小干鱼 烟台特产哪个鱼干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烟台特产小干鱼 烟台特产哪个鱼干好吃更新时间:2022-03-31 05:53:33

一.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八仙宴

蓬莱有“八仙过海”传说,以此为据,1989年蓬莱宾馆厨师新创:“八仙宴”以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由8个拼盘、8个热菜和1个热汤组成。拼盘制作仿照八仙过海使用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工艺精巧,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任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八仙宴”是蓬莱高级宾馆酒宴类的保留全席。( 蓬莱)

二.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红金榛杏

【红金榛杏】 是招远县农牧局1976年在当地杏树资源中选出的一个优良农家品种。该杏果大,

平均单果重71克,最大果重167克,果实卵圆形,果面光滑,成熟后为橙红色,阳面有红晕,果肉细

腻,味甜多汁,清香可口。用红金榛杏加工的杏脯色泽金黄透明,色香味俱佳。成熟果实离核,杏仁

饱满、味甜,出仁率很高。

红金榛杏4月上中旬开花,7月中旬成熟,系晚熟品种。该杏树幼树结果早,3年生杏园亩产150公

斤,4年生亩产1000公斤以上。该杏果枝具有连续结果的特点,对褐腐病、杏疔病抗性较强,受晚霜

危害轻,成熟时很少裂果。经省内外有关专家鉴定,该杏是一个鲜食、加工、仁用兼备的优良杏种,

被列为1988年农业部名特优果品开发项目,目前栽培2万亩。

三. 山东省 烟台 龙口 龙口烤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烤画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烤画也叫烫画、烙画、火笔画,起源于秦朝,在龙口市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龙口烤画就是用炭火烧热烤具在物体上烤出痕迹来进行创作的作画手段,它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用墨分五彩的技法,烤制过程讲究要烤出黑、棕、茶、黄、白五个层次,作品古朴典雅,立体感丰富,可与中国画媲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深受当地人喜爱。

如今,龙口烤画被评为第四批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传承人遇金济为烟台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龙口烤画从发展过程来看极具实用、经济、收藏和研究价值,很有保护必要。首先,烤画作品既可以当做扇坠挂在扇子下,也可以拿在手里把玩,曾是达官贵族及布衣百姓生活用品,更可以安装在家具、墙壁上装饰家居,实用性很强。二是烤画作品曾大量被实木家具采用,烤画产业曾是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经济价值明显。三是因材质纹路不同,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藏潜力很大。四是作品既有艺术欣赏性,又代表一个区域的地域特色,对于研究民间美术发展史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

四. 山东省 烟台 海阳市 烟台桑叶茶

烟台桑叶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烟台桑叶茶是山东烟台海阳市的。

烟台桑叶茶

烟台市茶叶协会

14852562

五.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烟台焖子

传统名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上等地瓜粉团制成焖子,凉透后切成小方丁,下锅两面煎至发黄,铲入盘内,浇上麻酱、蒜泥等佐料,热脆、香辣,风味独特。

在港城烟台的街头巷尾,你会见到这样的地摊: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口平底煎锅,几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便是这个地摊的全部家当;盆里或桶里盛着地瓜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的粉块,小桌上摆着几样自制的调料,就是这种小吃的全部原料。微风吹过,平底锅里传出吱吱拉拉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这便是烟台著名的小吃——烟台焖子。

作为地方小吃,烟台焖子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有门姓兄弟在烟台街上加工粉丝。一次,兄弟俩将粉丝原料刚刚加工成粉胚,不巧碰上连阴雨,眼见加工成的半成品就要变酸,浪费。情急之下,兄弟俩就将粉胚切块上锅煎焖,然后加上大蒜等调料,请街坊邻居们来吃。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于是,门氏兄弟从此不做粉丝,干脆改做煎焖粉块这种小吃。人有人名,菜有菜名。后来,有人问起这种小吃的名字。因为这种吃法为门氏兄弟所创,加工中又有煎和焖的工序,于是有民间智者便说:就叫焖子吧。烟台焖子从此得名。

烟台焖子来自民间,因风味独特而深受烟台百姓欢迎。但因原料简易,方法简单,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精明的商家们便看上了烟台焖子的商机,将其收编改造,烟台焖子便登堂入室,成了宴宾请客的佳肴名菜。不过,仍是原来的那几样原材料肯定是要不上大价钱的,于是便有了三鲜焖子、海鲜焖子等等变种。其中的三鲜焖子,是将虾仁、海肠(烟台海鲜)、天鹅蛋(一种高档贝类)这三样海鲜加进焖子中,模样当然比原来的好看,因为有了名贵海鲜的加盟,价格自然不菲,只是离大众越来越远了。

经过改造的烟台焖子在宾馆、饭店大行其道,但是街头巷尾的烟台焖子仍是烟台百姓的最爱。许多成年之后去了外地的烟台人,每当想起家乡,便会想起街头巷尾那风味独特的烟台焖子,想起拿着铁丝小叉吃焖子的情景。

六. 山东省 烟台 龙口 龙口草莓

清朝末年,草莓随当地人的远洋经商被带到龙口,时称"洋莓果"、"高丽果"。建国以后60年代开始大面积栽培,近年来引进了国内外诸多优良品种,在栽培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开发,引用了保护地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现全市发展草莓2万余亩,总产量在6万吨以上,居全省第一位,涌现出中村镇、文基镇等草莓之乡。 独特的立地条件、适宜的气候环境,加上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造就了龙口草莓个大、味美的个性,产品享誉全国。草莓收获季节,八方客商纷至沓来,产品畅销东北、华北地区。( 龙口)

七.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招远粉丝

招远粉丝是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的。招远粉丝丝条细匀,光洁透明,质地柔韧,在水中浸泡48小时不发胀、不变色,食用爽口,味道纯正。招远是誉满中外的“银丝之乡”,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

招远属暖温带气候,又位于渤海之滨。春秋两季,空气湿润而清洁,阳光充足而不曝,风力一般在3-4级,水质甘甜而又软硬适中,这些条件最适合于粉丝生产。

粉丝生产做为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作坊式手工生产,生产工具主要有石磨、粉缸、沙缸、酸盆、芡盆、大箩、小箩及粉绳、粉杆等。其工艺是把和好的淀粉糊通过漏瓢孔漏成细丝,用开水煮熟经定型干燥而成。工序主要有烫豆、磨碎、过滤、沉淀、打糊、采芡、漏粉、拉锅、沥粉、洗粉、晒粉等。建国以后,告别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体制,逐渐走向集体化专业厂家生产,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由季节性生产走向常年性生产。改革开放以后,招远人民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实施“水中捞银”工程,粉丝生产得以迅猛发展。1998年,全市专业粉丝生产厂家164个,年产粉丝9万吨,销售收入7亿元,出口创汇5700万美元。

龙口粉丝做为一种传统,经过招远人民的推广和传播,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建国前流落他乡的招远粉匠在外地重操旧业,使粉丝生产在异域生根。50年代成立的北京清河粉丝厂,几乎全由招远人组成。全国各地粉丝生产的骨干也几乎都是招远人,就连台湾的粉丝生产,也是招远粉匠所为。改革开放以后,招远粉匠更作为技术人才被外地延聘,极大地推动了外地粉丝的生产。据了解,招远粉匠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河南、甘肃、湖北、安徽及山东各地,甚至远赴越南、菲律宾等国。

由于龙口粉丝久负盛名,所以建国以后山东外贸部门一直沿用此品名出口,使其成为山东粉丝出口共有的品名。但是,龙口粉丝的娘家在招远,招远是最大的龙口粉丝生产基地,这毕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金光闪闪,招徕天南海北客;银丝缕缕,牵动五湖四海情。龙口粉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客商,联结着金城招远和世界人民的友谊。招远所产的龙口粉丝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玻璃面条”、“龙须”、“春雨”等美称。

招远粉丝先后获省优、部优、国优和国家质量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国优产品复核金奖,并获国际美食及旅游协会授予的“金桂叶”奖,在世界上被誉为粉丝之王。

八.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金岭小米

金岭小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岭小米

招远市瓜菜协会

10043788

小米

九.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黄金

招远以盛产黄金著称,黄金资源遍布全市,且矿体厚、储量大,被誉为“金城天府”。全国最大的国营、县办、镇办、村办金矿和冶炼厂均在这里,黄金产量历年居全国县级市之首。1996年,全市黄金产量达到36万两,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探矿、开采到选矿、精炼、矿山机械、特艺品加工一整套完整的生产体系。白银储量也极为丰富,全国第二大银矿位于招远中部。此外,石英、石墨、氟石、花岗岩、大理石等也具有相当储量和开发价值
( 招远)

十. 山东省 烟台 龙口 龙口葡萄

龙口葡萄多数种植在滩涂沙土地上。由于土层疏松,水分适宜,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空气湿润,所以龙口葡萄含糖量高、颗粒大,味道别具一格,既是酿造葡萄酒的上品,也是水果席上的美味。目前龙口葡萄酿酒品种已发展到2万亩,成为烟台张裕葡萄酒、威龙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基地,其它品种3万亩,涌现出许多葡萄集约化种植园,其中兰高镇万亩巨峰葡萄生产销售加工基地远近闻名,其巨峰葡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畅销全国南北各大城市。( 龙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