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阳哪里的土特产好吃 咸阳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阳哪里的土特产好吃 咸阳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0 05:34:57

一.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醪糟

兴平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而盛于唐,经历清代至今技术日趋成熟,有史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而食,故名醪糟”。

兴平醪糟是汤式食品。选用高级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陕西关中各地,不只老百姓自己做了醪糟食用,县城里,小镇上,大多都有专门叫卖醪糟的生意人,随着夜市兴盛,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城市里还有卖冰镇醪糟的。还有的专门卖那未经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称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在众多的醪糟中,兴平市的最著名,人称兴平醪糟或兴平桂花醪糟。制作方法与民间一般的方法略同。特点是汁浓味醇,烧开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扑鼻。据传兴平醪糟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把全国各地的民工征来修建茂陵,其在位54年,茂陵就修了53年。其中就有吃米饭长大的民工,但工程量浩大,吃饭都很紧张,随生产出了醪糟这一既有营养,又能放置多天,又能解暑的好食品,并流传至今。

历史渊源

《辞海》里的解释为:醪,本指汁资混合的酒,即酒酿。《后汉书.樊传》:“又野王岁献甘醪膏饧。”李贤注:“醪,醇酒汁滓相将也。”引伸为浊酒。杜甫《清明二首》诗: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由此可见,醪糟起源于汉代,其历史比大唐军中充作干粮的乾州锅盔更加久远。在杨贵妃生活的盛唐开元天宝年间,醪糟已经由宫廷贵族饮品演化为民间的大众饮料。

于是兴平醪糟悄然进入杨妃东渡的千古传奇,并在杨贵妃的生死关头充当了救命祥符。

话说天宝十五载,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忠倡唐玄宗逃往四川。玄宗乃命龙武大将军陈元礼领六军马九万匹出发。玄宗独与贵妃姊妹及太子皇子妃皇孙等皇室成员和亲近宦官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一行人行至离长安百余里的陕西兴平县马嵬驿,将士们干粮袋里的锅盔早已荡然无存,又饿又疲乏,都特别痛恨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兄妹,于是六军停顿不肯前进。军士故意诬说杨国忠与叛军勾结谋反,遂将其杀掉。杨国忠既死,大将军陈元礼上奏玄宗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应再在左右,请陛下割恩,一同正法。”玄宗无奈,不得已而赐贵妃自尽。遂命宫监将军宦官高力士牵贵妃到佛堂执行死刑,用白练缢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长恨歌》不朽名句传诵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敬请聪明的读者仔细玩味“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其中的深奥玄伟大天才的经典名篇,留下杨贵妃生死的千古悬疑!

笔者对杨贵妃东渡之谜破译如下:

宦官高力士将杨贵妃牵佛堂,即将行刑,高力士请杨贵妃留下遗嘱。贵妃含泪拜佛道:“佛爷,佛爷!我杨玉环在宫时,哪里防到有这个结局?想是造孽深重,因遭此遣,今日死了,还仗佛力,超度阴魂。”说至此,伏地不动披发委地。高力士闻外面哗声未息,忙将贵妃牵至佛堂后院一棵梨树下,解下罗巾,系住树枝。杨贵妃不禁泪下如雨,泣不成声道:“可叹荣华富贵过眼烟云,如今命该如此,虽香消玉殒死而无怨,只求临行前喝一碗兴平醪糟,以表对大唐饮食文化最后的怀恋与赞美,而且权当痛饮壮行酒,但愿十八年后又是一位美人儿!”

高力士应允了杨贵妃的最后请求,传唤一名宫女用托盘端进一碗兴平醪糟。该宫女容貌酷似杨妃,而且杨妃对该宫女有救命之恩。于是酷肖杨贵妃的宫女以死相报,心甘情愿充当替身,与贵妃换了衣裳。在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关头,佛堂兼行刑室里仅有高力士、杨贵妃与宫女三人,被白练缢死的是酷似杨妃的可怜宫女,而身穿宫女衣装、手端托盘及饮尽兴平醪糟的空碗而出者,才是真正的杨贵妃。由于是暗箱操作,调包计得以成功,杨贵妃金蝉脱壳死里逃生,终于东渡扶桑。兴平醪糟从此名声鹊起,饮誉四方。

有诗为证:

兵变马嵬驿,命系一杯醪。

杨妃东渡怨,犹念大唐潮。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三. 陕西省 咸阳 淳化县 杏酱

杏酱

县果酒厂生产。产品具鲜杏特有香味,甜酸浓郁,含有钙,磷,铁,氨基酸,蛋白质和较高的维生素C,B1,B2等营养成份,具防癌,抗癌医用价值,为消费者青睐。1986年评为省优,1988,1989年列为出口产品,1990年列为亚运会指定食品之一,1991年远销西欧等国家。

四.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咸阳琥珀糖

咸阳琥珀糖是关中四糖之一(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耀县雪花糖、富平琼锅糖),其渊源追溯于秦时,传承发展两千余年,是咸阳地域独有的地方名优特色食品,由于时代的原因,在市场上消失近40年。

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显著。2009年6月,咸阳琥珀糖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琥珀糖,因与虎皮同色,原名虎皮糖,皮糖因其中掺有中药,亦称加料皮糖。

相传秦时,秦始皇之母因患气管炎,久咳不止。御医熬制中药,味苦难咽,秦母久病不愈。吕不韦遂令御医,将中药混合碾制成粉,交给糖坊,掺入饴糖之中。由于药物和谷物熬制的饴糖同属温热,互促疗效,且口感好,容易下咽,秦母食后很快病愈。之后,此方流传民间。几千年来,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虎皮糖作为一种功能食品,造福民间,蕙荫广众。入冬后,几乎户户储备,以防老幼越冬不测。虎皮糖,也就形成了在咸阳地区一种独有的具有药疗的食品。

唐宋时期,虎皮糖作为养生保健、馈赠亲友的佳品。并在咸阳及长安与各地的交往贸易中,占比倚重。当时,咸阳北关骆驼场内,虎皮糖一直是众商通往西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商品,沿着丝绸之路,远销北方各省及俄国、中东、欧洲等地。

明清时期,虎皮糖已成为宫廷贡品,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民间的艺人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并向虎皮糖中加入了核桃仁等,其口感甘甜清爽,油润酥脆,甜中微苦,苦中含香。清高宗乾隆皇帝夜批奏折时,书案呈放的夜宵中就有虎皮糖。君常以虎皮糖赏赐宫娥嫔妃及朝班大臣。

据咸阳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至西安。一日,西太后法门寺降香祈福,回经咸阳,偶遇风寒,咳嗽不止。咸阳知县觐献虎皮糖,西太后吃后顿觉病情好转,细观此糖,颜色金黄,内含核桃仁色白如玉,酷似琥珀,遂说:“此糖可名琥珀糖”!。慈禧的命名,使咸阳这一特色食品名声大振,琥珀糖成为咸阳乃至陕西最具代表的特色食品。

解放前,咸阳城内北平街潘家巷(今咸阳法院街)有琥珀糖制作工坊20余家,城外大小40余家,其中以“和興全”字号尤为出名,其制作的琥珀糖工艺精湛、口味纯正,誉满三秦。

和兴全•咸阳琥珀糖8大优点

1、咸阳地方名产:咸阳人发明,唯咸阳独有。

2、历史悠久:传承发展两千余年,特色显著、文化底蕴深厚。

3、古丝绸之路重要商品:凝结着咸阳人对外贸易、交往的古老情怀。

4、古老字號:《和興全》字号传承于明清,为”咸陽琥珀糖”代表性品牌。

5、保健养生功能: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养血,润肺止咳,健脑补肾,温中散寒,延年益寿的食疗功能,尤其对一些慢性支气管病人有极佳的疗效。

6、王者贵气:从明清开始,一直是皇室貢品。慈禧太后赐名“琥珀糖”。

7、绿色环保:主料小米饴糖、核桃仁,辅料系千年传承中药配剂,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炒制,无废水,无废气,天然环保。

8、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五.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六.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土织布

兴平素有“布衣之乡”的美誉,民间盛行土布纺织,历史上的张良卖布即源于此。

土织布是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纺织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中农村是纯棉土织布的发源地,它历史悠久,在关中农村一直延续农闲时妇女们在家纺线织布的习俗。

土织布所具有的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已使它成为了一项文化遗产。在当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受到广泛追捧。

七.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杏仁油茶

彬县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方法是用面粉加香油炒成蛋黄色、将香料研细成粉、杏仁用水煮泡去皮一分为二,芝麻炒成蛋黄色。锅加清水,下香料粉、食盐,水开后下油炒面制成稀糊状,下入杏仁瓣和芝麻即成。每天早上端一碗油茶,泡入彬州麻花,既经济又实惠,更别具一番风味。2003年4月,彬县一品鲜制作的杏仁油茶在“中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九.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疙瘩面

系光绪年间城内“悦来馆”的伙计,绰号“帽盖李”者创制。其特点是:面条细长柔韧,臊子油而不腻,浇酸而香。细品慢咽,回味悠长。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讲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鲜。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约50克)。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倒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放回原碗,浇上臊子。

十.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州梨

彬州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彬县地方名特水果。原名“老遗生”梨,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彬县分布广泛。5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新品种,目前主栽品种以酥梨为主,到2003年全县彬州梨栽植面积2.3万亩,年产量2.8万吨。彬州梨单果重300-500克,最大的500克以上,素以果面鲜黄、果皮薄、果肉白、果核小、汁多无渣、酸甜适口、香甜浓郁而驰名省内外,为历代贡品。经测定,彬州梨含可溶性固形物13-14%,硬度13.5磅。1957年,彬县人民将彬州梨寄给毛泽东主席品尝,0中央办公厅复信,鼓励发展彬州梨生产。1991年彬州梨参加陕西省果品评优会获得第一名。1995年彬州梨再次参加全省水果评优会,获得陕西省优质果品称号。彬州梨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彬县位于东经107°49′-108°49′,北纬34°51′-35°17′之间,地处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正写的“人”字。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彬州梨主要分布于彬县泾河川道及各支流水系沿岸,其分布区域包括城关、新堡子、太峪、义门、新民、炭店、小章、香庙、龙高、永乐、西坡、北极、底店、车家庄、水口等15个乡镇,东起龙高镇土陵村,西至城关镇咀头村,南起底店乡西庙头村,北至永乐镇永乐村,生产面积共6666.7公顷,年总产量150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彬县海拔高度715-1501米,其中泾河川道海拔在715-1000米之间。境内川原相间,土层深厚,质地良好。土壤多为黄壤土、黑垆土、黄盖粘黑垆土。全县土壤平均pH值8.58,有机质平均含量1.015%,全氮含量0.017%,全磷含量0.137%,全钾含量2.74%。

(2)水文情况:彬县境内共有12条河流。其中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长104公里,为彬州梨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河滩地。另外比较大的河还有马

家河、安家河、拜家河等,这些河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没有污染,为彬

州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3)气候特点:彬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3℃,气温年较差27.7℃,日较差11.7℃;年平均日照2199.3-2298.8小时,总辐射115.181-117.546千卡/小时,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176-180天。年平均降雨量579.6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到八月。

(4)人文历史情况:彬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梨在彬县栽培已有数百年到上千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的彬州司马张金度在《劝农即事》诗中写到:“…百年生聚兹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煞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清人谭嗣同写了一首《彬州》诗,“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溪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狐城掩映万花中”。这首诗至今在彬县及周边县区广为流传。1957年中秋节,毛泽东主席品尝邠州梨后,指示0中央办公厅复信,鼓励彬县大力发展邠州梨。历史悠久,闻名遐耳的彬州梨在解放前主要是指实生的地方古老品种。50年代彬县开始引进了一批结果早、产量高的梨优良品种。80年代,彬县梨面积迅速扩大,又引进了国外优良品种。由于彬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梨果汁多味浓,甘甜适口,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人们习惯上把彬县生产出来的梨,统称为彬州梨。彬州梨目前保存的地方品种有9个,即老遗生、水遗生、平梨、夏梨、涩巴梨、光皮梨、秤锤梨、木梨和银梨。生产上的栽培品种以砀山酥梨为主,其它品种包括有雪花梨、长把梨、马蹄酥、秦酥梨、早酥梨、丰水、幸水、水晶梨等30多个品种。彬州梨外形美观、个大香甜、汁浓核小、肉厚无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1999年被评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多次被评为陕西省优质

水果,多次获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像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彬州梨适宜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域栽培。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要求。

(2)品种选择:品种以目前保存的9个地方品种为主,即老遗生、水遗生、平梨、夏梨、涩巴梨、光皮梨、秤锤梨、木梨和银梨,同时可选择砀山酥、早酥、八月红、秋水晶、六月酥、锦丰、中梨3号、绿宝石、南水等。

(3)生产过程管理:

①栽植:栽植密度为株行距2.5-3米×4米,每亩栽植55-60株。授粉树配置20%,栽植行向为南北行。

②土壤管理:一是深翻改土。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二是果园生草。选用草种有白三叶、黑麦草、碗豆等,宜于春末夏初、初秋雨后趁墒在行间条播或撒播。三是果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早施、重施基肥,适时适量追肥。要求所使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梨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农家肥:包括厩肥、厕肥、沼气肥、绿肥、作物桔秆肥、饼肥等,除沼肥、绿肥外,其它肥料堆沤腐熟后使用,有害元素含量不得超标。商品肥料:包括有机复混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化学肥料)、叶面肥等。其它肥料:不含有害物质的食品、鱼渣、牛羊毛废料、骨粉、氨基酸残渣、骨胶废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醋厂废料等有机物料制成的,经农业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各种肥料。禁止使用肥料: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金属、橡胶、塑料等有害物质的垃圾。硝态氮肥和未经腐熟的人粪尿。国家或省上明文禁止使用的肥料和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施肥量以当地土壤条件和施肥特点来确定,盛果期梨园按产量计算施肥量,每生产100公斤优质梨果需纯氮1公斤,磷钾各0.8公斤。每产100公斤梨果,应施有机肥150-200公斤。

③水分管理:灌水主要时期是萌芽期或花后幼果膨大期,采果后到封冻前。灌水量要求为灌水过后,梨根际范围的土壤全部湿润为好,即以田间最大持水量60%作为灌溉指标。灌溉方法有穴贮肥水、微灌、渗灌、滴灌等。

④整形修剪:梨园常用的树形有改良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亩栽50株以

下,宜选择“改良纺锤形”。即干高70-80cm,树高3.5米左右,冠幅为行距3/4,中心干较顺直,与主枝比3-4:1.在中心干上选培小主枝10-12个,开张角度80度。冠下3个小主枝斜向行间,枝展1.2-1.5m,冠中上部7-9个枝,枝展1.0-1.2米。亩栽64株以上,宜选择“细长纺锤形”。即干高90-100cm,树高3米左右,冠幅为行距3/4。中心干顺直,与主枝粗度比3:1。在中心干上选培小枝14-15个,开张角度70-85度,树冠下、冠上略短,冠中略长,呈“纺锤形”。

修剪的主要措施:抬高主干,加粗中心干;理清调顺枝头,疏除害枝;控制树高,缩小冠幅;减少骨干枝数量,加大主枝角度;保持主枝下大上小,单轴延伸,插枝补空,螺旋上升。

⑤保花保果:主要措施有:在初花、盛花期各喷一次0.3%硼砂加0.1%尿素加1%庶糖(蜂蜜最好)混合液。开花前1-2日,在果园内相距500米放置一箱蜜蜂,可满足5-10亩果园授粉。还可引进凹唇壁蜂,角额壁蜂,50-60米挂放一个蜂巢。结合疏蕾,采取花粉,在花开的当天上午进行人工点授或机械喷粉。

⑥疏花疏果:根据枝果比、叶果比或果间距离定果。砀山酥梨枝果比3.5:1,叶果比为25-30:1,果间距20cm留一个果。第一步疏花枝:结合复剪按果枝比3-5:1疏除过多、过弱花枝,剪截串花枝。第二步疏蕾疏花:对选留的花序保留1-2个边花蕾或花朵,其余花蕾花朵疏除。第三步疏果定果:先疏除小果、侧斜、畸形、病虫果,在5月20日前定完果。

⑦果实套袋:应选套袋增值高的品种;选园貌整齐,管理水平高的果园;选树龄较轻、健壮偏旺、结构良好的树体;选果形端正,完好无病的边果进

行套袋。另外套袋前要及时喷药,可选择世高3000倍或多抗霉素1500倍或菌立灭乳剂600倍加灭幼脲3号1500倍或速螨酮4000倍。

⑧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用药原则:允许使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

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时,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按照有关农药使用准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选用低毒和中毒等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生长期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控制好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注意不同作物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

禁止使用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梨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彬州梨成熟后就可以采收,一般判断成熟度的方法有看果皮的色泽、测果肉的硬度、计算果实发育的天数等。采收时要按“先外后内,先下后上”的顺序采摘,且多用梯登,避免脚踩枝碰芽叶。阴雨天气和露水未干时不要摘果。采果方法是用手掌轻托果实,食指抵住果柄基部,轻轻用力向食指按压的方向斜歪一下,可使果柄与果枝自然分离。采果应轻拿轻放,避免人为损伤,果实须保留果柄;随采果随选果,将病虫、畸形、过小或残损伤果拣出。采收后的果实应立即运往阴凉处预冷,切忌日晒、雨淋,在散除“田间热”后再进行分级包装。

(5)生产记录要求:彬州梨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彬州梨个大匀称、外形美观。单果重100-300g。成熟时呈亮黄色,果面洁净,无病虫为害、果面干瘪和机械伤。

(2)内在品质指标:彬州梨酥甜、汁浓、核小、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在14%-17.1%;彬州梨硬度一般为12.96/cm2左右,较耐贮藏。

(3)安全要求:彬州梨执行《无公害食品仁果类水果》(NY5011-2006)中的卫生要求。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按照国家标准《鲜梨》(GB10650-1989),将彬州梨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个等级。

(2)包装:包装材料主要为纸箱。所用的箱板、隔板、蜂窝状隔板、果垫、包装纸及其印色、胶水、封箱胶纸等应清洁、无毒。箱体两端留气孔4-6个,直径15mm左右。

(3)标识:产品应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彬州梨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其它: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5℃,湿度为90-95%。贮藏方法有冷库贮藏、土窑洞贮藏、气调库贮藏等。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