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桃是哪里的特产山东 黄桃产地在山东的什么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桃是哪里的特产山东 黄桃产地在山东的什么地方更新时间:2022-03-31 08:11:21

一.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二.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红麻

红麻

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称洋麻、槿麻、钟麻。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以中国、泰国、印度、前苏联种植较多,次为孟加拉、越南、古巴、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伊朗。中国于1928年引种,50年代因炭疽病害而停种,60年代由于推广抗病品种,生产得以恢复发展。广东、广西、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区均有种植。

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蒴果,种子呈肾形。红麻依据叶形、茎色、成熟期分类。印度分5个变种、8个类型;中国分为13个类型。日本根据品种对光、温的反应,分为感光型和感温型。

红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要求生育适温25℃,无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降水500毫米左右。适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强,是涝洼地区的稳产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缩短光照可促进生殖生长。故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比重,提高品质。麻株在开花并结少量蒴果时达到工艺成熟,即可收获。随即整株或剥皮沤洗。红麻主要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小地老虎、蚜虫、小造桥虫等病虫害。

1980年,禹城被山东省农委、计委、财委定为全省红麻生产基地。其种植历史已近百年。产品以手感柔软、颜色银白、有光泽、拉力强等而著称。

禹城县种植红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县种植红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为红麻适宜碱性

土壤生长。建国前有些村庄零星种植,大多是利用沟头、壕崖和盐碱地。建国后广辟麻源,扩种红麻,

特别是伦镇、袁营、莒镇等乡镇盐碱地较多,成为红麻主要生产基地。1971年全县种植红麻面积已达

5万多亩,产量也逐年增长,一般年景亩产200~250公斤。1982年袁营乡台楼村农民台友德,利用盐碱

地和开荒地种红麻8亩,亩产达297公斤,总产2376公斤,收入2375元。1973年禹城红麻开始出口,全县

年出口量在200万公斤左右,最高达300万公斤,主要销往泰国、联邦德国等地。1980年省农业委员会、

计划委员会、 财政委员会确定禹城县为全省红麻生产基地。

三.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棉花

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
( 高密)

四. 山东省 蜜汁梨球

[原料]

黄梨500克;蜂蜜100克;白糖200克。

[制法]

1、梨去皮去核,切成丝;

2、加鸡蛋清、淀粉、面粉调匀,制成丸子;

3、将梨丸放入5成热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

4、炒糖色,加清水、白糖、梨球慢火收汁,浓稠时放入蜂蜜;

5、浇明油装盘,撒上桂花即成。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六.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纪台黄桃

纪台黄桃 纪台黄桃,遍布全镇沿弥河村庄,因土壤砂质,水源充足,所产黄桃个大,味甜形如牛心,单果重达半斤,果肉呈黄色,甜中略带味苦,富含人体所需维生素C等,有一定食疗作用,自清代起远销江南、东北等地。

七.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八. 山东省 海参肘子

海参肘子以山东传统名菜“走油肘子”和“红烧海参”拼制而成。肘子肥腴醇厚,海参清淡软滑,两味合烹为肴,互为补益,韵味倍增。将肘子肉用明火炙烤,刮去糊皮洗净,放水中以慢火煮熟,去骨后再放油中炸至金黄色,加调料放笼中蒸烂再浇上芡汁;将水发刺参片用开水焯过,过油后再放入芡汁中烧透,逐片摆在肘子周围即成。成菜色泽红润,肉烂味厚,肥而不腻;海参柔韧滑软,葱香四溢,余味隽永。此菜在鲁中一带流传较广,常作高档宴席大件菜登席。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