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瓦房店市西杨乡有什么特产 我的家乡瓦房店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瓦房店市西杨乡有什么特产 我的家乡瓦房店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2-04-23 23:03:33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崇礼红薯

崇礼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描述粮食供应紧张时代人们与红薯紧密联系的俗语,如今在上蔡县农村有了新的内涵。昔日被群众当作饲料的红薯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以红薯为原料加工产业链条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链”。

“现在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是群众改善生活的上乘佳品,加工后还可制成淀粉,淀粉可制成粉条、粉皮,加工淀粉后的红薯渣可制糖色,还能喂猪、制酒精,红薯叶也是一道好菜,在城里的饭店可受欢迎了,红薯秧晒干后也是上乘的饲料……”日前,正在上蔡县城黑龙潭市场卖红薯的齐海乡柴冀村农民冀国选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他种植的2亩红薯获得了亩产600多公斤的好收成,仅此一项就可收入2500多元。

在上蔡县像冀国选这样种植红薯、发展红薯经济的农户有1.1万多户,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相关产业产值达2亿多元。

上蔡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农民历来就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尤其是粉丝、粉皮更是当地农民的绝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的变化,人们对小杂粮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需求,该县紧紧抓住红薯种植以及农民传统的“三粉”加工优势,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红薯生产,拉长产业链,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了红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

崇礼红薯

地域范围

崇礼红薯的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上蔡县崇礼全乡,涉及格了朱村、枯河村、崇礼村、任庄村、岳徐村、西党村、孙村村、东党村、大付村、杨堂村、大朱村、坡朱村、大袁村、方堂村、后店村、张庄村共16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8′~33°35′,东经114°58′~114°68′。东北与商水县搭界,东南与杨集乡接壤,西同韩寨乡相连,南与蔡沟乡毗邻,沿213省道两侧,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7㎞,适宜种植面积3913公顷,年总产量7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崇礼红薯与其它地区枝蔓及外形特征区别不大,施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蔓长1-1.8米,基部分枝6-8个,平卧地面而斜上,叶互生,不开花;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内在品质指标:据检测,崇礼红薯含维生素C40-50㎎/100g、淀粉23-28g/100g、磷0.04-0.05%、粗纤维0.6-0.9%、总糖2.2-3.2%。安全要求:红薯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二.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香煎地瓜片

原料:地瓜、油、枫糖。

做法:地瓜去皮,切片,油中煎到金黄,放些枫糖更加美味。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汝南埠萝卜

汝南埠镇陈门村四面环河,土壤沙质,适宜种植萝卜。陈门萝卜具有味美脆甜、营养丰富等特点,远销四方。

四.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东马屯苹果

东马屯村位于瓦房店市北部山区,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为水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东马屯村苹果生产已有百年历史,以红富士和小国光苹果最为有名,全村98%的农户从事以苹果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的产业。年人均收入15000元,苹果产业占人均收入 90% 以上。该村果树栽植面积8000亩,22万株,年产苹果2万吨,全部为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绿色食品。

东马屯村在重点培育一批苹果专业大户的基础上创建并发展了东马屯村果业有限公司、东马屯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并建有5座总储量达万吨的水果恒温冷藏库和年周转量达10万吨销售额达亿元的水果批发交易市场。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使东马屯村能够围绕“东马屯”品牌苹果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开展种植、加工、包装、运销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增强了品牌产品的市场发展动力。

2009年东马屯村生产的小国光苹果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注册,该村的“东马屯”牌红富士苹果以其皮薄色鲜,果肉细脆汁多,酸甜适口及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为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盛赞。东马屯村也荣获了“2009年度瓦房店市社会主义建设优胜示范村”及“大连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大连市瓦房店市许屯镇东马屯村

五.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大连桃子

大连桃子品种繁多。撒花蟠桃,花儿一凋谢即有甜味;油桃,光滑无绒毛,酷似李子;金黄色的黄金桃,甜酸芳香;水蜜桃,汁浓味美;“黄露”、“黄甘”耐储存,肉质细嫩,是加工罐头的优良品种。大连是全国黄桃的最大生产基地。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陡沟大蒜

【陡沟大蒜】陡沟大蒜,俗称“齐头黑”,瓣大、皮薄、肉厚、味辣而甜。含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硫、磷、铁等多种营养,有消炎解毒、杀菌治痢、防治脑炎等功能。每年收获期,河北、内蒙、山西、湖北、山东及河南各地到陡沟购买大蒜的车辆络绎不绝,常被抢购一空。

“陡沟镇的姜,陡沟的蒜,陡沟的挂面销江南,陡沟镇馒头真香甜”,气候分界线的淮河赋予了陡沟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陡沟特色产品的形成与发展,大蒜以其独特浓郁的辛辣风味,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远销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等地,年种植5600多亩,年产蒜苔1500吨,蒜头1000多吨。

七.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泌阳 泌阳五香驴肉

泌阳五香驴肉是选用泌阳驴的精红驴肉,配以丁香、砂仁、芝麻、桂皮、草果、大菌小菌、白糖、料酒、香辛料等十多种名贵香辛料经泥池腌制、蒸煮、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等工艺精制而成,风味独特、肉质鲜嫩、清香不腻,实为旅游游宴席赠友之佳品。

八.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棠村三粉

棠村三粉

棠村镇历来有种植红薯、加工粉面、粉条、粉皮的传统技术,棠村“三粉”中的粉条质地细腻、晶莹透亮、久煮不糊、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高。 该镇立足做大做强“三粉”产业,强力实施品牌战略,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谷河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高、中、低档优质粉面、粉条、粉皮已走出新蔡,俏销华中、华东各地,远销韩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正阳生猪

【优良生猪】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正阳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2004年被省畜牧局评为全省畜牧20强县之一,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40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2008年,全县生猪存出栏量360万头,肉类以年产量16万吨位居全国百强县第75位,是全国第二生猪调出大县,连续11年成为河南省优良生猪生产第一大县。正阳生猪在河南不仅具有量的代表性,还有质和品牌的代表性。量的方面,正阳是远近闻名的优良种猪、仔猪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并是豫南最大的仔猪交易集散地。品质方面,始建于1955年的河南省正阳种猪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猪繁育和研发基地。目前辖区内共有国家级和省一、二级种猪场7个,商品猪良种率达到100%,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被确定为全省供港活大猪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正阳生猪”于2007年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品牌方面,先后注册有“诸美”、“正龙”、“正良”等种猪和商品猪商标,其中“诸美”牌种猪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诸美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目前,生猪生产已成为正阳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养猪业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泌阳 泌阳香菇

泌阳县的食用菌生产最早从上世纪60年代种平菇开始。1992年,泌阳县决定把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作为支柱产业。近两年来,全县香菇种植量稳定在4000多万袋,年产鲜品8万多吨,产值5亿元左右,其产品畅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食用菌一项,全县农民每年人均增收500至700元。

泌阳县香菇种植量大、品质好、产量高,“泌阳花菇甲天下”,泌阳香菇肉厚、花菇率高,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该县发明的“大袋、立体、小棚”袋料香菇种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泌阳模式”,称为中国袋料香菇生产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98年泌阳全国第三次香菇专业会及1999年全国食用菌双交会先后在泌阳县召开,2002年该县又成功举办了2002中国泌阳国际香菇技术营销研讨会。十多年来,该县许多农民靠种植香菇脱贫致富。发展食用菌生产成为泌阳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门路之一,也成为该县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泌阳县以香菇为主,多品种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格局已形成,香菇生产也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由偏远山区向城市周边的转变,效益不断提高。此外,泌阳县的食用菌加工能力也不断增强,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有效促进了产品的科研开发,为提高泌阳香菇的产品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