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榆林市特产 榆林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榆林市特产 榆林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3-31 03:09:36

一.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羊肉

定边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羊羔肉是定边,靖边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也叫宰羔子肉。宰羔子肉是滩羊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羊羔,以公羊羔为主。羊羔肉的吃法有两种:

一是清蒸法。即将羊羔肉带骨头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将清油至锅中烧七八成热,放入花椒面、姜丝、蒜片、葱丝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用旺火拦约10分钟左右,待肉块呈白色状,加入面酱,再拦二三分钟,待锅中水干(肉本身水)后,将肉置入盆内或碗内,入笼内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这种吃法最佳,味道鲜美,酥嫩清香,久吃不厌。

做法:将羊羔连骨剁方块,锅内烧麻油、入花椒、地椒、葱丝、蒜片、盐、面酱、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炒10分钟,加温水炖半熟,再装盆上笼蒸透熟。上席时葱花、芫荽、味美鲜嫩,滋味难以用言语描述,只有亲口品尝才能知道,是定靖二县待贵宾之佳肴。

二是清炖法。将肉块投入烧至七八成热的油锅里,拦10多分钟,待肉质呈白色状,加面酱再拦至肉中本身水消失,再加温水、盐等,用温火炖一小时左右,放少许味精、葱丝、芫荽即成。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张崾先镇、郝滩镇、樊学镇、贺圈镇、红柳沟镇、砖井镇、盐场堡镇、白泥井镇、安边镇、石洞沟乡、堆子梁镇、白湾子镇、油房庄乡、纪畔乡、姬塬镇、冯地坑乡、杨井镇、学庄乡、新安边镇共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定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定边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定政函〔2015〕77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6-2015

《定边羊肉加工技术规范》

二.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边荞麦

靖边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每年夏季,来到白于山区,漫山遍野荞麦花儿盛开在天地之间,也盛开在农民的心田里,这些花儿是秋收的果实,也是农民鼓鼓的“腰包”。

初冬时节,在苦荞的优生区中山涧镇,当地村民贺加芳正和家人将筛选好的黑苦荞装入袋中。她告诉笔者,以前这里的山地要么种植荞麦,要么就荒废了。三年前,镇政府提倡他们种植黑苦荞,黑苦荞产量和价位都是普通荞麦的两倍多,他们开始将荒山利用种植黑苦荞。今年贺加芳种了四十多亩黑苦荞,总产量在7000斤左右,按合同收购价三块算,收入达两万元。

近年来,靖边县针对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改良荞麦品种,提高科学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来升级传统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如今,靖边荞麦产业越做越强,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荞麦已成为靖边白于山区农民致富的“铁杆”产业。

品种是土地的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品种改良,增加农户效益,近几年,靖边县农业局、科技局先后推广了今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的“榆荞4号”品种和今年参加全国荞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居第一位的‘荞杂-1’等优良品种。过去靖边种植的传统农家品种叫红花荞麦,茎秆细高,遇肥力较高地块易倒伏,亩产量通常只有100-150㎏,农民种植效益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相比老品种,靖边三岔渠种植的‘荞杂-1’品系亩产量普遍可以超过250㎏。目前,靖边正在扩大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数量,为大面积推广作前提准备。

科学种植技术是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了提高种植效率,靖边县科技局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荞麦播种机械研制,设计为固定行距、穴距、下种量、施肥一次完成,机械化的生产可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便于推广标准化的种植模式。靖边县富民荞麦生产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荞麦种子生产企业,并获得了‘榆荞4号’、‘荞杂-1’品种的制种生产和经营权。该企业组织荞麦种植大户进行荞麦杂交种种植,并与农户鉴定种植合同,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截至目前,靖边县初具规模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达到12家,注册商标的企业有4家。

在提高荞麦品质和产量的同时,靖边积极为农产品找出路,提高农产品的“身价”。目前靖边已初步建立了荞麦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体系,为荞麦种植户吃了一颗“定心丸”。靖边县黄土农产品公司是该县重点支持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企业坚持自主科研,自主创新,逐步实现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前年开始,该县中山涧镇的200多户村民和该县名为“黄土之恋”的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由公司统一供种、并提供技术指导,苦荞成熟后由厂家统一收购,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了苦荞品牌打造和深化产品包装加工的力度。据了解,每斤成品苦荞需要十斤左右的原材料加工而成,成品苦荞的附加值也相应的的增加了一倍多,大大推动苦荞产业的增值增效。

目前,全县小杂粮播种面积共12万亩,主要以种植荞麦和糜谷类为主。依托富集的原材料优势,靖边县涌现出生产苦荞米的红盛小杂粮合作社、生产经营荞麦醋的远特沙漠泉等多家农产品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统万香荞麦醋”已成为北京、西安得等各大超市,高档饭店、宾馆的上榜产品,去年年销售额2000万元;“黄土之恋“苦荞茶已在北京,西安、山东、宁夏等地省份超市畅销,且在去年的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这代表靖边的苦荞已逐步得到外界的认可。

为了扶持小杂粮产业健康发展,该县农业、科技部门每年都抽出资金和技术力量,做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并且将选出的优良品种,及时无偿的发放到农民手中,全力推进荞麦产业健康发展。

靖边荞麦产地范围为陕西省靖边县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东坑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杨米涧镇、周河镇、杨桥畔镇、天赐湾镇、青阳岔镇、黄蒿界乡、海则滩乡、镇靖乡、席麻湾乡、龙洲乡、小河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靖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靖边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靖政函〔2014〕214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4-2015

《靖边荞麦种植技术规范》

三.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神木肉羊

神木肉羊是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神木是传统的农牧结合地带,肉绵羊存栏26.5万只,养羊业实现产值7.93亿元。

神木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小尾寒羊,2000年以后又陆续引进萨福克、陶赛特、特克赛尔、德国美利奴等国外优秀肉羊品种,对当地蒙古羊及陕北细毛羊开展不同品种间的二元、三元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特点和肥羔生产的杂交组合。南部类型组为二元(寒蒙)、三元(萨寒蒙),北部类型组为二元(寒细)、三元(陶寒细)的杂交组合模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杂交羊群体,2012年底全县绵羊存栏25.6万只,其中肉用羊和杂交羊15万只,占绵羊存栏量的58.6%。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神木县肉羊产业发展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为理念,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形成农业产业发展集成项目,以现代肉羊产业建设为主体,逐步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四.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黄菜

黄菜黄菜有两种。一种是冬储的,把白菜煮熟了,攥干沓着控去大水,待晾凉后一层一层放瓮里,加少量盐,压上菜石。若干天后菜发酸了,即可取食。可以和土豆等烩了吃,也可以切碎调着吃。另一种是夏天取蔓菁或别的鲜菜礤丝或切碎煮熟攥干,放坛子等较小的容器里加适量盐,用菜石压实,再加些凉开水,两三天后,发酸了便可食用。酸凉解暑,增进食欲。

五.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佳县手工挂面起源很早,一直是佳县独特的一种地方食品,它以外型精细、口感柔和、保健效果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远销海内外,是赠送亲友的上等佳品。

佳县的通镇、陈家焉和屈家庄等村,是手工挂面制作的专业村,其中尤以陈家焉村最为有名。

陈家墕村现有村民140余户,全部都姓陈。村里世代相传,陈姓先祖于明朝初年从1大槐树下迁徙而来。根据《陈家墕村志》的记载,该村手工挂面制作起自清光绪年间。陈继军告诉记者:“我的爷爷陈士贤就是陈家墕手工挂面制作的创始人,而且有一个故事可以作证。”

清光绪年间,陈士贤一日务农归来,发现有位老者昏倒在自家门前。老者虽然面黄肌瘦,但衣着整齐,陈士贤便确定老人必无大碍,可能只是饿昏了,便赶紧把早饭时剩下的一个窝头喂给老者。窝头喂下,老人醒过来却直呼胃疼,陈士贤又拿出了有止疼功效的大烟土让老人服下。三五日后,老者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临行之时他对陈士贤说:“救命之恩不言谢,我见你家日子过得艰难,家里又种着麦子,我便传你一手挂面制作的手艺,保你家日后代代衣食无忧。”

陈士贤后来才知道,他救助的这位老者是一名因战乱流落民间的宫廷御厨,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绝技。在掌握了手工挂面的制作方法后,陈士贤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3个儿子和几个侄子。从此,手工挂面便在陈家墕生根发芽,成了各家各户赖以谋生的手段,并与吴堡县张家山的手工挂面制作工艺一道,于2011年成功入围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六.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黄豆

子洲黄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子洲黄豆是陕西榆林子洲县的。

子洲黄豆在子洲县域已有年种植历史的地地道道的非转基因原种黄豆,为陕北特有的原生态黄豆。早在绥德州志和米脂县志中就有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米脂县志《物产》载:“豆,豇、小、菉、黑、白、青、豌、扁、赤、黄凡十余种。”因其外观似古元宝状,当地人昵称为“子洲元宝豆”,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尤高于东北、内蒙、新疆等黄豆主产区,是名符其实的豆中之王。

子洲黄豆在子洲县域已有年种植历史的地地道道的非转基因原种黄豆,为陕北特有的原生态黄豆。早在绥德州志和米脂县志中就有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米脂县志《物产》载:“豆,豇、小、菉、黑、白、青、豌、扁、赤、黄凡十余种。”因其外观似古元宝状,当地人昵称为“子洲元宝豆”,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尤高于东北、内蒙、新疆等黄豆主产区,是名符其实的豆中之王。

1947年3月29日至4月1日,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时曾住在淮宁河川邱家坪村民邱朋明家,在这里吃到了正宗的子洲黄豆钱钱饭和凉拌黄豆芽菜。临走时,对邱朋明讲:“子洲黄豆真好,早上吃了钱钱饭,一天神清气爽。凉拌黄豆芽菜也很不错,你们一定要多种黄豆”。“子洲黄豆”从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句话也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对子洲黄豆最质朴的礼赞。如今,子洲黄豆钱钱饭和黄豆芽也已发展成为当地特色名优小吃。

子洲黄豆

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镇、何家集镇、老君殿镇、裴家湾镇、苗家坪镇、三川口镇、马蹄沟镇、周家硷镇、电市镇、砖庙镇、淮宁湾镇、驼耳巷乡、马岔乡和槐树岔乡共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子洲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子洲黄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子政函〔2014〕86号

子洲县地方标准:

DB610831/T01-2014《子洲黄豆种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七.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熬倭瓜

熬倭瓜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府谷的蔬菜种植品种比较单调,春菠菜、春白菜过后,就是倭瓜和茄子。县城周边的水地上,到处都种着倭瓜,大的十几斤,小的也有六七斤。笔者求学的府中礼堂窗台上、后地上,都垒着许多倭瓜。县城里,无论农民还是市民,家里、院里都有倭瓜的存放。除熬豆稀粥用以外,当时府谷人夏秋的当家菜就是茄子和倭瓜。将倭瓜洗净剁瓣,搲掉瓤和籽,切成一厘米左右薄厚的片,土豆去皮切块,先后放入有油的锅里炒一炒放适量盐,加水熬熟,即可用以就饭。还可以加入豆腐,像烩菜一样。县域东部叫熬葫芦。

八.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蜜碗

佳县蜜碗

陕北佳县的“蜜碗”是当地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其酥软清香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提起它的来历,老一辈人会给你讲一段有趣的传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娘娘产后得了疑难重症,不论什么佳肴美味都吃不下去。一日,大臣魏征进宫探病,问了娘娘的饮食。太宗叹了一口气说:“皇后百样补品都不想吃,日渐消瘦,如何是好?”魏征奏道:“为臣听说葭县(现改为“佳县”)有一位张厨师善做民间小吃蜜碗,病人最喜食用,何不召来一试。”太宗闻奏,立即派人将张厨师传进宫中御膳房。

第二天一早,张厨师亲自给娘娘送去烹制的美食。娘娘见盘中所盛之物不是常见的水陆八珍,而是一个金灿灿的小碗,就发生了兴趣。她端起盘子仔细看了一阵以后,轻轻咬了一口,只觉得又酥又软,美不可言。接着又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尝,吃得一点不剩。从此,娘娘胃口渐开,每天除吃两个蜜碗外,还能吃一些别的东西。过了一个月,娘娘脸色渐渐红润,过了三个月,已经完全康复,太宗大喜,以黄金百两、彩缎百匹重赏了张厨师。从此蜜碗名传中外。

蜜碗的做法是:每三斤白面,加十个鸡蛋和一斤蜂蜜,将面和匀,擀成半寸厚,切成手掌大的方块,捏成碗状,入油锅炸熟即成。

九.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横山小杂粮

横山广阔的山区盛产耐旱作物谷子,由谷子去壳加工成为小米。小米外观圆润、饱满,色泽金黄,食味香美,营养丰富,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我国医学早有记载,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等,是现代家庭常备的美味食品,素有塞上“小人参”之称。小杂粮是用横山本地产的绿豆、红小豆、小米、软黄米、大米、扁豆、豇豆等多种杂豆、杂谷精制而成。其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素、矿物质、纤维素等众多人体所需营养,同时还富含药用成分。它既是传统粮食,又是现代保健品,具有“食药两用”的奇特功效。

横山小杂粮是驰名中外的特色绿色食品。

十.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碱饼子

佳县碱饼子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特色小吃。佳县碱饼子是很早就流传在佳县城内的一种地方著名小吃。碱饼子,顾名思义该饼的独特之处在于碱大。因其口感香脆、轻薄如纸,易于消化而倍受孕妇和病人的青睐。也是馈赠佳品。

佳县碱饼特别适宜老人、孩子、产妇和病人食用,因为它清淡、健康、易消化。用面粉、食用碱和佳县芦河水加工而成的碱饼直径仅为20厘米,薄如纸、食如酥,虽不如马蹄酥般浓香溢口,但却有纯粮食的清香温润爽口。若佐以精心调制的家常小菜,那就是更美妙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