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嘉十大特产排行 温州永嘉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嘉十大特产排行 温州永嘉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3-31 01:33:53

一.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麦饼

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一个麦饼的原配料是:半斤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入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 白,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脆弱、喷香,堪称美食
( 温州)

二.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大鼋

产品名称:楠溪大鼋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生性凶悍,牙齿锐利

产品简介: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鼋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它的体形大,一般背盘长充为40-80厘米,体重15-35千克,最大的个体似一小圆桌面,体重达100多千克。

鼋和鳖外形相似,生活习惯相仿,因此人们见到幼小的鼋往往误认为是鳖。其实鼋与鳖虽然同科,但非同属同种,鳖的吻突长而尖,而鼋没有吻突,头呈圆形并有疣状突起(这就是癞头鼋名称来历)。 我国对鼋的认识和研究大吹已久,早在二千年前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对鼋的形态方面的描述。鼋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缅甸、菲律宾一带亦有。然而,在今天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据资料记载,目前瓯江水系大鼋的数量尚有200只左右,本来瓯江有大鼋之乡的著称,但因人为地乱捕滥杀,导致大鼋资源的减少。前几年,楠溪江里常有大鼋出没,且有捕劳上岸。1983年4月,永嘉上塘施成波等渔民在楠溪江里先后捕获雌雄两只大鼋,体重分别为27千克、32千克,已制成标本,在省博物馆里展出。1985年6月,上塘镇浦东农民又在楠溪江里捕获一只 21千克重的雌性大鼋,现已养殖在温州动物园里供游人观赏。

大鼋生性凶悍,牙齿锐利,主要靠捕食螺蚬鱼虾为生。大鼋喜群居,善栖息于水底。盛夏的夜晚,喜欢从水中爬到岸上乘凉;下雷雨时,有些鼋还会爬到坡上“观赏”雨景。冬天,便伏在水底黄沙中冬眼,5-10月是大鼋交配产卵期,每只鼋通常一次产卵十多枚至百余枚,卵如鸭蛋大,产于沙滩上,以沙覆盖,靠阳光曝晒而孵化。小鼋会自己爬回水中,雄鼋长到5-6岁,体重为15千克左右,便进入成熟期。

产品历史: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三.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王大妈”麦饼

“王大妈”麦饼

现年63岁的王大妈堪称我县妇女自主创业的典范。10年前,她凭借多年的经商和食品制作经验,创造性地开发出了风味独特、制作方法独特的“王大妈”麦饼,并先后夺取温州名小吃、永嘉名牌商标等多项荣誉。

在上塘镇屿后巷,王大妈曾创下了年盈利25万元和10余平方米店面年租5.6元的奇迹。2002年,王大妈出人意料地离开作为她麦饼生意发祥地的屿后巷,而是把当时作为分店的上塘百货前店作为总店来经营。王大0“王大妈麦饼”店已先后开出了17家连锁店,并创下了800万元年总产值的奇迹。在乐清柳市,王大妈麦饼连锁店每天的营业额都是以千元计。在温州市区,王大妈麦饼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特色小吃品牌。而在永嘉,由于仅仅是一家总店,其名气反倒不如别处大。为此,王大妈决定,在拓展县外业务的同时,逐步在县内铺开。而作为第18家连锁店的瓯北塘头连锁店就是这一决定的产物。

四.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碧莲早香柚

碧莲早香柚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的。永嘉早香柚的果形端正,外观呈葫芦形,色泽橙黄,肉质脆嫩,甜多酸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维生素C含量居果中之冠,还被誉为“天然罐头”。

早香柚是永嘉县农业科技人员在1984年从柚类优良单株选育出来的早熟品种,为永嘉县名优特色水果,由于早香柚成熟特早(于九月底十月初上市),果形美观,色泽橙黄,芳香浓郁,肉质脆嫩,风味酸甜适口,糖度含量13%以上,是我国早熟柚类的佼佼者,堪称“中国第一早柚”。

永嘉县栽培柚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永嘉县被授予“中国早香柚之乡”称号。目前,永嘉县早香柚生产初具规模,形成了科学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早香柚栽培面积已有2万余亩,结果面积达1万亩,年产量7000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

五.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永嘉田鱼

永嘉田鱼生长水稻田里,是一种形似鲤鱼,味胜鲫鱼,鳞如鲋鱼,色若金鱼的鱼。

永嘉稻田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楠溪民间传说,三国吴时楠溪先祖就已利用稻田养鱼,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永嘉还是我国稻田养鱼的发源地之一。

田鱼是鲤鱼的一个地方性养殖品种,因为习惯于稻田中生活,故俗称“田鱼”。田鱼经过长期在稻田中养殖,较普通鲤鱼性呆驯,不爱跳跃,不易逃逸,是稻田养殖的理想优良鱼种。

田鱼从体色上可分为红田鱼、乌田鱼、白田鱼和花田鱼(又称火柴头)等;从鳞片上可分为大鳞田鱼和细鳞田鱼两种。永嘉田鱼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肉质细嫩鲜美和营养丰富等优点。田鱼还属药用鱼类,它的肉有利尿、消肿等药效。

田鱼作为杂食性、广食性鱼类,对饲料适应范围广,对其他生活条件要求也不严格,即使水浅,露出半个鱼背在水面上,它也能以腹贴泥,用两个胸鳍在田面“爬行”自如。

田鱼生长较快,当年鱼苗最大个体可达500克。田鱼的肉味鲜美,且大鱼小鱼其肉味均好,50-100克重的鱼就可达食用规格,所以很符合在稻田养殖短周期的小规格食用鱼的要求,其色、香、味倶佳,向为待客之佳肴。

稻田养鱼好处颇多。田鱼能吃掉害虫,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的鬀分蘖。一般说,养鱼的比不养鱼的稻田可以增收稻谷一成左右。稻盛稻花多,田鱼得到丰盛的饲料,长得特别肥壮。所以楠溪人常说:“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

永嘉田鱼又因其体色五彩多姿,成了一种理想的观赏鱼种,不少楠溪人把田鱼移殖到家庭的鱼缸和池塘饲养,用来美化和点缀家园环境。

六.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温州彩石镶嵌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彩石镶嵌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彩石镶嵌系石雕和木雕相结合工艺美术。光绪八年(1882),永嘉老艺人潘阿明开始用青田彩石片镶嵌在红木和花梨木上,以后,艺人不断革新创造,除作挂镜、小屏工艺品外,还增加对联、挂屏、立地屏风、箱拒等。民国9年(1920)销往南洋群岛一带,还参加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会。建国后,温州艺雕厂老艺人王培珍、吴振德等人创作《中国古代八大发明家》彩石镶嵌,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金继锐创作《乐寿元疆》(彩石地插屏),送新加坡亚大地区傅览会展出。( 温州)

七.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香鱼

香鱼,是楠溪江一种奇特、名贵的淡水鱼,体长15到20厘米,一条重约二、三两至半斤左右。

楠溪江盛产香鱼,闻名已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楠溪江就产有香鱼。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香鱼“长三四寸,味佳而无腥,生清流惟十月时有,与乐产少异”。《雁荡山志》又载:“凡荡水所入处皆有之,荡水西流永楠溪,则自枫林、档溪、下潭、古庙潭诸处亦有之。”香鱼俗称“溪鲤”亦叫瓜鱼,隶属鲑形目胡爪鱼亚目,香鱼而得名。香鱼体长而侧扁,头小咀尖,体披细鳞,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鱼肉细嫩多脂,味鲜且有香味,为上等食用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素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

除楠溪江外,香鱼在我国闽南、台湾及湖北兴山县也有出产。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品尝到香鱼味后,赞不绝口,即封为贡品,年年进贡朝廷。台湾省台北市郊新店溪的旅游观光胜地碧潭也出产香鱼。据说,台湾这种香鱼是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率兵驱荷寇、开发台湾时从闽南引入放养的,后人怀念郑成功,称比鱼为“国姓鱼”。清时某君诗云:“春水新添新店溪,溪流 绿下玻璃,香鱼上钓刚三寸,斗酒双柑云听鹂。”

楠溪江两岸渔民捕香鱼,一般是驾竹排、驱鸬鹚捉鱼。一条竹排,七八只鸬鹚可捕10余千克。“苍茫 沙咀鸬鹚眼,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湿雨后,一蓬烟火炊渔船。”宋代林逋的诗,生动地刻划出水上渔家的意趣。有时农家傍晚来客,主人背上鱼篓,拿个网兜下溪,一会儿就摸得一、二斤鲜鱼,就象至菜园摘豆角那样方便。

做香鱼菜肴,宜清炖白烧。楠溪江畔的农妇焙制香鱼有一套好方法,先把鱼背剖开,放在铁丝匾或竹篾上,用文火细烟慢慢熏焙,直至烧成金黄色取出,这就是海内外闻名香鱼干如煮面烧粉干或汤时,掰碎放入一些,再撒点葱药、姜末,则清香四溢,色香味俱佳。

清代诗人壬士稹写了首七绝<<渔家>>:“楠溪江都是钓人居,柳陌清溪一带疏,好是日斜风雨后,半江红树卖香鱼。”深 秋楠溪香鱼上市,忙煞了那些来楠溪江的游客与邻近饮食店主人,他们都去争购活鲜鲜的香鱼。如在花辰月夕、瓦屋纸窗下,以浓郁的村醪和清蒸一盘风味独特的香鱼,“他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别有一番乐趣。

八.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陡门金银花

产品名称:陡门金银花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祛暑明目、防治疖痱

产品简介: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为忍冬科冬属植物,生长于丘陵、山谷、林边以及沟沿地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生长,河南产的叫“南银花”,山东长的称“东银花”。

金银花为半常绿缠绕灌木,长可达9米,茎细,中空,多分枝,皮褐色,叶片卵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夏初开花,花对生于叶腋,初开时洁白如玉,一二天后化为金黄,新旧相参,黄白衬映,故名“金银花”。正如诗人段成已赞道:“幽花发溪侧,间错金珠簇。”入冬时,老叶枯萎,叶腋又簇出新叶,严冬不凋,故又得“忍冬”之雅称。 以花代茶常饮,有祛暑明目、防治疖痱作用,故有“药铺小神仙”之誉,用它制砀“银翘解毒丸”(片),是复方感冒灵等中药的重要原料;用它制成的“金银花露”,更是防暑生津的理想饮料。 金银花耐旱耐寒,易栽易管。金银花喜攀授地坎,因而又不与农业争地,适应性强,繁殖力强,可用扦插、枝条压条和种子繁殖等。只要管理得法,保持土壤湿润,生长迅速,两年就可收益,亩干花一般为100千克。如果庭院种植既可以美化庭院,又可取药祛病,一举数得。 采摘金银花,取含苞末放的花蕾,花蕾摘下后,放在竹帘上摊开,当日晒干为佳。晒时要注意不能用手翻动,也不要洒水,否则花色变黑,将影响质量。遇阴雨天,可将采得的花晾干或用微火焙干。

产品历史: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性寒味甘,能清热消毒,开胃宽中,生津止渴,可治热病、咽痛、菌莉、痛疮等症;对防治感冒和麻疹有显著疗效。 永嘉县是全省金银花重点产地,产量居全省第二位。野生金银花分布较广,人工栽培有陡门、鹤盛、枫林三个乡镇,年产金银花(干)均在1万千克以上,其中陡门乡就占50%以上,素有“金银花之乡”之称。

九.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仁溪木雕

产品名称: 仁溪木雕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产品形象逼真,鲜明生动,构思奇巧,造型新颖,雕工精致,虚中有实,静中有动

产品简介:用当地梨木代替黄杨木,克服了原先由于木材限制只能雕刻小型作品的局限,制作了不少大型作品,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产品形象逼真,鲜明生动,构思奇巧,造型新颖,雕工精致,并且虚中有实,静中有动,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永嘉木雕产品达一百多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历史:永嘉是浙江省黄杨木雕的发源地之一,它和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为“浙江三雕”。位于楠溪江下游的仁溪,雕刻艺术历史悠久,素有“雕刻之乡”的美称。近年来,仁溪黄杨木雕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选材上,过去木雕大多用于雕刻佛像、建筑庙宇,雕刻龙灯,刻匾,制作屏风和家具等。经过历代艺人努力,现在已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工艺品。在表现技法上,吸收了石雕和牙雕的长处,出现了鏤空和群像拼接的手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