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海紫泥有什么特产 龙海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海紫泥有什么特产 龙海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3-31 04:09:32

一.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江东鲈鱼

江东鲈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东鲈鱼,产于江东桥下北溪水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后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上海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目前,“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江东鲈鱼丸”也被评为“福建名小吃”。近年来,在厨师们的精心创作下,江东鲈鱼的制作方法不断翻新,仅鲈鱼粥就有近十种制作方法,可以满足来自不同地方游客的口味,是龙海著名的旅游商品。

龙海市角美镇江东桥下附近一带水域,属九龙江北溪流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据传,此鱼由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传种而来,谓之“东溪奉母鱼”。

宋时,高东溪,漳浦县人,据传高事母甚孝,其母平时喜食鲈鱼,宋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后高东溪告假,取水道回乡,在船仓另装活水仓柜,由松江带活养鲈鱼奉母。当船驶抵江东桥下时,高拟将鲈鱼烹之以奉母,其母观此鱼形态活跃美观,不忍食之,遂对东溪说:“此鱼来之不易,食之今后难得。不如将此鱼投入江中,使之传种,世代繁衍,让后人有此佳品可餐。”东溪遵照母意,遂将所带活养的松江鲈鱼尽放于江东桥下,从此鲈鱼在此繁衍不绝,遂成江东名种。

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有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

江东鲈鱼

龙海市榜山镇江东鲈鱼养殖协会

11994880

鲈鱼

二.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角美缢蛏

角美缢蛏

三.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石码肉粽

石码肉粽

粽子是我国人民喜爱吃的民俗米制品,有碱粽、咸粽两种。碱粽即甜粽,用糯米拌食用碱而成。咸粽有肉粽、菜粽、豆粽等五、六种。粽子古称角黍。据载,战国后期楚国政治家、大诗人屈原(前340至前277年)在官场屡被贬职放逐,于农历五月初五之日再次被贬逐湘西,路过汩罗江桥上绝望地投江自尽。当地百姓惊悉后,便于每年五月初五用各种形式纪念屈原。用竹叶包粽祭祀后投入江中,沿袭成早期端午节祭祀屈原的活动内容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吃卤面,赛龙舟仍久盛不衰,沿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是家家必备祭品,人人必尝小吃。石码肉粽是早已闻名闽南、台湾及海内外风味小吃,常年旺销的乡食品。

肉粽:由糯米、精猪肉、栗子、海蛎干或虾米、香菇、鸭蛋等原料配制而成。先洗净糯米,放冷水浸半小时,后捞起凉干,回锅拌上卤汤和葱头油,加适量味精,五香粉和酱色糖乌,中火炒半小时。精猪肉或火烧或清炖炒作,栗子要生剥现用。用竹叶包粽,不松不紧,棱角分明,然后用麻绳扎牢。烧煮肉粽,要火旺而稳中,随时加水,不使肉粽露出水面,一般炖上三小时即可出锅食用。龙海物产丰富,原配料应有尽有,传统炖制的肉粽色、香、味、甜俱佳,加上辣酱等佐料食用,令人吃而不腻。相传历代邻县文武-、回乡海外侨胞,乐于寻食石码肉粽传统小吃,一饱口福。石码不少“绑肉粽”师傅还到漳、泉、厦开“石码肉粽”专营店,拓展市场,常年经营,使石码肉粽香飘闽南。

四.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海澄“双糕润”

月港民间每逢岁时节日,婚庆喜事,莫不蒸制糯米糕粿,民间称之为“甜粿”,参配红糖者叫“红甜粿”,参配白糖者叫“白甜粿”,“红白甜粿”各有特色

据乾隆版《海澄县志、卷十六坊里》载:“县口市南市在岐街、东市在新路口,西市在亭下街”,今统称中山路,建县时是一条东往漳浦,西走龙溪的重要衢道,东、西段各树立一座石牌坊,东段新路口称“萃贤坊”(今尚存),西段亭下街称“贞节坊”(已毁);由于过往客人多,小吃店也多种多样,由于“甜粿”耐饿,香甜,生意好,做“甜米果”的就有好几家

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设在亭下街“贞节坊”下一家甜粿店,手艺最高超,销路也最好,老板姓白名祥,为人厚道,被尊称“祥哥”,他蒸制的甜粿被称为“祥哥粿”。他在甜米果蒸制技法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首先他要选择最优质糯米,浸清水约一个时辰,然后捞起磨碎,调拌好糖水,十斤糯米配六斤糖,甜粿有上、下两层,下层配红糖,上层配白糖,糯米粉渗糖水后放置石臼中,用吕木杵槌舂,直至糯米糕粘度像糨糊般软润而止。甜粿上、下两层相叠,厚度下层比上层稍高,约占三分之二,糕面撒上糖冬瓜、肥肉块(约大豆大小),微量碎细盐粒,然后装上蒸笼,铺有一重“豆皮”(豆制品)的笼屉里,炊蒸熟透,散热后再撒上炒过捣碎的花生米、炒过的白芝、油葱,用平板稍为压平,最后切块上市出卖。白祥哥每天铁定蒸制三十市斤糕粿,从配料到蒸熟,他一手包办,成品后就全盘交给他的女儿处理了

他的女儿芳名白秀玉,当白祥哥甜粿生意兴旺时节,他的女儿正好二八年华,长相婷婷玉立,俊俏超群,肌肤白皙柔润,加上心灵手巧,能说会道,所以人称他“秀玉姑娘”或“玉润小姐”,附加父女名字称“祥歌润”,以后定名为“双糕润”,也含有“双糕润”有上下两层之意

白祥交代女儿,三十市斤糯米甜粿要切成一百五十块,每块二市两呈菱形。每天打开店窗,顾客总是挨挨挤挤急买“双糕润”,但她镇静自如,切粿、称重好利索,从未短斤缺两,收钱、找钱也毫无差错,买者都称赞她“一算准”

顾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万贯富翁海澄“裕丰隆糖行”老板苏二舍,每天清早,他都要亲自到“贞节坊”下争买“双糕润”,一天见不到“玉润小姐”,他便终日万般无耐,买到粿,他即不绝口地夸赞:“好润粿,又白、又香、又甜、又凉冷,好吃又养人,谁见了不嘴馋才怪”。掏钱时,一双滑溜溜眼珠,更是贪婪地死盯住她的身上,边走边回头想多看几眼;没料有一次,一头撞在新路口石碑坊硬石上,额角肿起一块大疙瘩,人问二舍是怎么搞的?他满不在乎谎说:“双糕润色、香、味都逗人喜爱,我舍不得多欣赏几回,回头撞在‘华表’上,不痛无妨。”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稍后,有人编出了俏皮话,说“苏二舍‘目周(眼睛)盯着双糕润,头壳磕在(碰上)华表石’可笑!活该!”这事一传开,成为海澄久传笑料,刁笑那些遇事分心,或办事不瞻前顾后的家伙

海澄“双糕润”确实口感好,又富营养,早已是驰名海内外名点,亲朋戚友相访欢聚,泡茶品尝被视同丰厚礼节;如今台胞以及海外如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华裔,每次回澄,大多忘不了饱尝海澄“双糕润”。目前,海澄“双糕润”制作,大体沿袭旧手艺,仍是闻名海内外名牌小吃。( 龙海)

五.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闽南火鸡

【中心产区】 福建龙海、云霄、漳浦、晋江、南安、泉州等地

【主要分布区】 福建龙溪、晋江、浦田等地区的部分县及厦门市郊

闽南火鸡与国外火鸡的体型基本相似,身躯呈纺梭型。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喙微弯曲。尖端角质呈黄色,基部为深咖啡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周围有密集的细毛,无耳廓。颈细而直,体躯长,胸深宽、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末端平整;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成年公火鸡额部,耳根后和咽下方长有珊瑚状肉瘤,其颜色随性情的变化,而出现红、紫、青、绿、黄、白、蓝等色。

【体型】 身躯呈纺梭型。颈细而直,体躯长,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

【羽毛及羽色】 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

【肤色】 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头型】 喙微弯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无耳廓

【胫趾爪蹼特征】 脚长且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

产肉多,肉质好,肉质性温,对气虚、脾冷有壮补功效;常食火鸡肉和蛋,可以治疗胃病。今后应在现有原种场的基础上,加强选育和扩大良种,并对三种不同羽毛颜色的火鸡性能,加以观察,找出各自特点,以便在提高各自性能的同时,建立品系生产商品化火鸡。

六.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紫泥虾鸡破

虾鸡破的香气扑鼻,味道清甜,是美食中之佳肴,也是赠送亲友之珍贵礼物,特别是华侨回国最喜爱的家乡。华侨每次返回国外,总是要买许多虾鸡破赠送亲朋和邻居
虾鸡破系龙海市九龙江口水乡的玉枕、乌礁、浒茂等小岛洲之。此三小洲系冲积平原,地势低,田野平,河网纵横。潮水涨时,水闸打开,一大片田地同时淹没,这里即成为天然的水生小动物之乐园。每年五六月间,在九龙江,口淡水交错的水域生长小虾仁,数量甚多,形体极小,一般网具抓不到它。它们随着潮水,通过闸门,拥入水乡的河道、田中,以后就在这里生活长大,这种虾叫沙虾。到农历七月初,沙虾长大了,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但还不能制成虾鸡破,因为虾很嫩,制出来容易变质。要到七月半以后,才是制作虾鸡破之良时,此时的沙虾又肥又壮。这时水乡农民,在退潮时于水闸前挂上虾网,然后打开闸门,内河之水奔涌而出,田里之水往河里流,河内的水往水闸方向流,每挂一次网就可得百来斤
制作虾鸡破主要原料是沙虾与盐,工序虽简单,但要求很严格。腌虾的盐要炒过,炒时要掌握火候,要炒到发出“噼噼剥剥”的响声,盐要变白,如盐没有炒好,将来虾鸡破的色泽不鲜红,而且容易变质。沙虾呢,要细心剔除杂鱼杂虾,不能随便马虎,即使只混进一条极小的鱼儿,将来会使虾鸡破变质。拣完要用清水洗好几遍,洗干净后,捞起来掺盐放在石臼里敲破,一般是一斤虾配三两或三两半盐,然后用木杵舂,但不能过猛,以把虾舂破为标准,而后装在瓶里或瓮里,密封起来,一个月后就成为色泽鲜红而可以食用。但一般不能超过一年,以免色黑变质。( 龙海)

七.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白水贡糖

白水贡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水贡糖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白水镇的。白水贡糖闻名久远。其特点是香、酥、醇、美,入口自化,不留渣屑,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相传早在明朝白水贡糖便做为一种珍贵的贡品进贡朝廷,让皇帝品尝。清朝乾隆皇帝更是对其香、酥、醇、美赞不绝口。

白水贡糖由花生仁、麦芽糖、上等白糖混合捶炼而成,四块成包。制作时,原料都要精选,份量须准确,技术上更要精细。制作流程大致为烧汤浆、碾花生、和料、压皮、做条、切块、包装。

其制作工艺讲究"二准三快","二准"是指炒花生时要掂准火候,熟花生脱膜后和麦芽糖、白糖搅煮时要把准火候;"三快"是指糖离鼎后捣匀要快,包料要快,斩切要快。

传统贡糖作坊每一道工序都是师傅手工制作的,新的贡糖加工厂则是引进机器代替人工操作,使制作工序更加精细,口味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传统的白水贡糖以竹叶红纸包装,经济实惠,吉祥喜庆,是赠送亲朋好友和操办婚礼的上品。大多改用彩印盒装或玻璃纸精装,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海外侨胞对白水贡糖特别喜欢,他们常常用家乡生产的"玳瑁"茶,配白水贡糖,并以此招待贵宾。

八.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程溪菠萝

程溪菠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菠萝又称凤梨及旺梨,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系热带四大名果之一。程溪菠萝是由台湾有刺菠萝,经过特殊培育而成的,与程溪一带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经济作物。其味道鲜美,果肉肥厚,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脂肪以及钾、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属无公害食品,食之能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还被欧洲人称为“有美丽的外观,鲜美的香气,独特的风味,任何水果不能比拟的水果”
在闽台一带有一习俗。逢年过节,总要买些旺梨祭祖,以求人丁财气两旺
程溪菠萝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种植沙捞越种无刺菠萝,由于品质较差,又于1960年从广东引进台湾有刺菠萝。首先在下庄、人家、上坪、顶叶等地进行试种,并通过不断改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逐步推广到全镇各村,程溪镇的菠萝种植高峰期面积达12万亩,现在主要分布在上坪、粗坑、人家、浮山、官园、洋奎、东楼等村,总种植面积有4.5万亩,年产菠萝约5.5万吨,占我国菠萝总产量的7.1%,是福建省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
独特的环境孕育其独特的品质。该镇位于福建省龙海市西部山区,地处东经117.5度,北纬24.25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有效积温7666.3℃,无霜期在350天以上,年降雨量1371.3公厘,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山地多是类酸性的红壤土,十分适宜菠萝种植。因而其品质优良、香气诱人、味道独特颇受顾客青睐,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 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造就高优品质。为使程溪菠萝的品质更优,最终达到绿色化,程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改良培育品种,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总结出一套丰产优质反季节菠萝栽培技术,提出“四改”(改小苗种植为大苗种植,改山地种植为田间种植,改自然结果为科学催果,改裸果越冬为覆盖防冻)的栽培方法,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推广反季节种植技术后,本来是在4-5月自然抽蕾,7-8月果实成熟的菠萝,通过在8-9月反季催花,科学调空花期,翌年3-5月果实才成熟,此时恰逢水果淡季,销路好、价格高。菠萝种植最怕霜冻,为保护菠萝成果越冬,总结多年种植经验,科学地采取果实套袋、地膜覆盖,俗称“穿衣戴帽盖被子”的科学管理方法,多层防护菠萝安全越冬。如今,程溪菠萝已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常年化,可谓“四季果”。此反季节栽培技术于1999年5月经过专家论证后,推荐到中央电视台,作为农村致富新技术于同年10月在中央二套“金土地”栏目播出,并通过电视辐射到全国各地
特色产业,打造“程溪菠萝”品牌。由于程溪菠萝质量优良,管理科学,严控化肥用量,拒绝使用农药。于2002年4月30日申请注册商标(第3166260号)的程溪菠萝,又于今年5月通过了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难收,获准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程溪菠萝的加工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程溪菠萝干片、程溪菠萝罐头、程溪菠萝果汁、速冻菠萝块以及程溪菠萝酱等等
程溪菠萝干,色泽金黄透亮、味道香美,呈圆形或方块状,即可干吃又可入茶,浸泡成茶后味道酸甜可口,是开胃佳品;程溪菠萝罐头及其果汁,夏日食之具有解渴降暑之功效。( 龙海)

九.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石码五香

“石码五香”是龙海传统名小吃。长期以来,每逢过年过节、婚寿喜庆,家家户户必备卤面,配以五香条来招待亲朋好友,这已成了石码的传统民俗。

“石码五香”的主要原料是:猪瘦肉、淀粉、洋葱、精盐、味精、砂糖、五香粉等。具体做法是:先把猪瘦肉切成小块,加上适量淀粉、葱花、精盐、味精、砂糖、五香粉等,用适量的水调研成馅,以豆腐衣为外皮,裹成直径约2至3厘米的长条状的“五香生坯”。食用时,先在油锅中放入适量油,中火至油五成热后,放入“五香生坯”炸3—5分钟,待五香条成金黄色浮上后,即可取出,切成若干小段,配上蕃茄汁或辣椒酱、酸萝卜片等,趁热食之,外酥内嫩、醇香可口、回味无穷。

五香是流传在闽南一带的风味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号称“五香大王”的“石码常满五香”系由张渊军先生集各家之所长,经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对“石码五香”配方进行系统改良,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选用上等猪瘦肉,调以上等佐料精制加工而成,产品远销厦门、泉州、福州、莆田、龙岩及港澳台等地。“石码常满五香”在2000年第二届中国烹饪协会评比认定活动中,从全国众多知名小吃中脱颖而出,成为漳州市唯一荣获“中华名小吃”荣誉称号的产品。

十.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紫泥北岸篮

北岸篮的历史悠久,是龙海市紫泥镇西良村北岸社著名的手工业佳品。明末清初北岸社农民于农闲之时,栽竹于港边护岸,遂成民俗。后来北岸社以做竹器手工为副业,编制的畚箕为劳动工具,编制的篮子供人盛物,特别是编制的篮子工艺越来越精湛,产品供不应求。因篮子美观实用质量好,早年就闻名闽南一带,故时人以其社命名称之“北岸篮”
北岸篮的制造,首先要选好良竹做材料,其次劈竹皮片和劈成细细之竹篾,然后才耐心细致地编制,所以编制后的北岸篮结实坚固
北岸篮编成以后还要再艺术加工。在篮子两旁有吉祥书画对称,一般书法多用“福禄寿全”、“百年和好”、“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等字词。国画多以“喜鹊报喜”、“八仙过海”、“红花富贵”、“龙凤飞舞”之彩色画,篮盖上还有美丽图案画。使工艺、书画融成一体,最后还要漆上清油,因此,北岸篮雅观喜人
北岸篮以大小号分类有8种。大号的同米箩口一样,用于年节由两人抬着送龟米果;中号有两种,其直径各为36厘米和24厘米,用于结婚女方随嫁盛物;小号的用于过去以装白银,(一小篮装一千银元)或作其他盛较名贵物之用;最小号有4种,其中最小的似碗面之大,一般作为艺术品陈列,供人欣赏。大号和中号北岸篮小孩可站上篮盖不损坏,各种北岸篮盛水不漏。( 龙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