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徐闻特产水果 徐闻最便宜水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徐闻特产水果 徐闻最便宜水果更新时间:2022-03-30 17:28:28

一.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大黄鱼

湛江的大黄鱼以硇洲岛、徐闻县东部沿海—琼州海峡北岸为主要产区。其中徐闻外罗港出产的黄花咸鱼为省港地区及酒席上珍品。大黄鱼曾是我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又名黄花、大鲜、黄瓜鱼、大黄花鱼。为我国传统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大黄鱼广泛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至琼州海峡北岸。 大黄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浙江、福建沿海和广东琼州海峡东部全年均能见到,其渔汛旺季,在浙江、福建沿海每年以 4至6月为主,广东琼州海峡沿海是10月至12月上旬为主要渔获期。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大黄鱼通体黄色,鳞较小、背鳍与侧线有鳞8~9行、鳔腹分枝的下分枝中前小枝与后小枝等长,脊椎骨一般为26个。大黄鱼一般体长300~400毫米,体重400~800克,最大750毫米长、4公斤重。

大黄鱼在我国主要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大种族。与闽粤东族、岱衢族的大黄鱼相比,湛江的硇洲族大黄鱼具有成活年龄长、个体大、肉质呈金黄或虎黄色,有光泽,鳃丝清晰呈鲜红或紫红色,眼球饱满,肌肉结实,富有弹性。

二.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红鱼干

湛江西临北部湾海域,该海域出产的红鱼干和红鱼筒是湛江的著名之一。其中湛江的红鱼干又以徐闻红鱼干知名。

红鱼的学名为红鳍笛鲷,又名红鱼、红槽鱼、红鸡,是暖水性中下层鱼类。该鱼个体大,刺小,肉质优良,具有含肉率高,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是无污染的绿色水产品。南海北部海区以北部湾水域为盛产区。鱼体呈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20厘米~40厘米以上,体重2公斤~3公斤左右。红鱼头比较大,体披着大栉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眼间隔宽而突起,全身鲜红色,故得红鱼之俗名。红鳍笛鲷除红烧、清蒸等吃法外,还适合做溜鱼片、鱼丸子、炒鱼片等。

湛江北部湾海域出产的红鱼因生得体健身壮,所以它一般可活4至5年,长寿者可达7年以上。而其个体长得也较大,肉厚刺少,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因而被列为优质海产鱼类,是著名的海鲜美食。湛江红鱼年产量比较稳定,全年均能捕捞,以春汛及冬汛为主。

捕捉红鱼的渔具有多种,以底拖网为主。“红鱼延绳钓”是传统作业的方法,由一艘母船载25~36只子船,日间钓获的金线鱼等到夜间即被用作钓捕红鳍笛鲷的饵料。

徐闻红鱼干的生产历史悠久,其出产的红鱼一般在北部湾采用“红鱼延绳钓”法,在春汛时期即用上钩的新鲜红鱼就立即在数百公里的船甲板上反复翻晒,天然而成。因此,徐闻红鱼干因自然晒成而闻名。

三.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湛江蚝

蚝学名牡蛎,贝类软体生物,其肉营养丰富,鲜味可口,是宴席上乘菜肴,制成干货蚝豉,是送礼佳品,提制成蚝油,是调味极料。壳、肉、油皆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载:“牡蛎肉甘温,多食能细洁皮肤,治虚弱,解丹毒”。民间有蚝肉煲汤治风火牙痛,虚火上升,消暑清热饮食疗法。


湛江濒临大海,岸线漫长。1300多公里的绵延海岸,海湾众多,滩涂辽阔。沿海礁岩遍布,乱石重叠,浮游生物聚生,有机物质丰盛,是蚝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有海皆有蚝,湛江蚝以广阔的产区而闻名远近;湛江蚝又以味美鲜口,肥大肉滑,细嫩软脆的独特品质而驰名食家。过去,湛江人都喜欢用肥蚝煮汤招待客人,蚝汤鲜美甜口,呈奶白色,有“海中牛奶”之称;汤中余蚝,清淡爽滑,滋阴养颜,又有“海上人参”之誉。客人都以能品尝到湛江肥蚝为快事,故流传有“兴会不可无诗酒,盛筵当须有肥蚝”之说。湛江的蚝,以官渡石门、太平库竹产地最出名。

湛江产蚝历史悠久,相传西汉元鼎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兵征讨南越作乱,扎营在武乐水(今太平库竹渡)北岸,北人南到,不习水性,不服水土,头晕呕吐,难于应战。士兵采摘岸边附在礁石上的蚝煮吃后,适应环境,不再晕浪,一举平定南疆。以此计算,湛江采蚝已有2000多年。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大文豪苏东坡由惠州贬谪海南,途经雷州半岛,曾尝过鲜蚝美味,留下难忘记忆,去信给胞弟苏辙说:“无令朝中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其味。”足见湛江产蚝,历史漫长,品质优良。过去,蚝的生产,靠天然采集。每年的春末夏初,是蚝的生产旺季,海水退潮,妇孺村姑,三五成群,手拿鎯头、铁棍,到海中翻石打壳取蚝,俗称“打蚝”;深水的蚝,则是水性好的壮男,驾着竹筏,腰扎网袋,潜到海底礁岩深处采捕,俗称“潜蚝”。随着社会发展,天然海蚝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们便向人工养殖进军,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不断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蚝技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海蚝养殖应运而生。湛江沿海,养殖场星罗棋布,全市养蚝面积达3.5万亩,出现一批养殖、加工、运输、销售专业户,构成了庞大的集团式生产体系。“三高农业”迅猛发展,给养蚝技术带来新的飞跃,由开始的抛石养殖,发展到水泥柱插养,直到今天先进的棚架吊养。蚝的养期不断缩短,产量持续增长,品质日益提高。蚝成了湛江的主要海产品之一,畅销港澳及全国各地,广受欢迎,并形成专业市场。

湛江的宾馆、酒楼、食肆都有湛江蚝的菜谱,传统的鲜蚝煮汤、铁板烧蚝,酥皮炸蚝、白灼生蚝、蛋煎蚝脯、蒜茸蒸蚝外,各自都有以蚝为料的特色招牌菜,以满足食客口福。在海产品中,唯有蚝可以随意烹饪,炒、煎、蒸、煮、扣、扒、炸、焖、焗、煨、炖、烩、灼、泡、烧、卤、腌、烤等十八种烹调手法,都可以把蚝制成精美佳肴,蚝有别于其它海产品而独具食肆潜力,前景无限。近年来,湛江的炭烧生蚝,新品种问世,便迅速推介,大、街小巷,比比皆是,成了湛江小食一绝,最近又有商家推出新花样,串烧生蚝,相信蚝的食法,势必更加多姿多彩。湛江蚝,有着千年历史的底蕴,这古老的食品,赋上时代的内容和新的用场,必定大有作为。

四.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番薯丝干粥

广东其他很多地方都有用番薯丝来煲粥,但徐闻地的番薯丝干粥却与其他地方的番薯丝粥不同:广州、潮汕及湛江其他地方的番薯丝粥是用新鲜番薯洗净筛成丝状用来和米煮成粥。而徐闻的番薯丝干却是别有另一番风味,因合乎农村经济节约的传统,徐闻人用番薯洗净筛成丝状,然后放在太阳下晒成干丝,再收起来装在袋子或容量中,在以前物资匮乏、经济箫条、米珠薪贵的年代,煮粥时抓一大把早已晒干陈年番薯丝干,放在粥中煮成羮。与广州、潮汕、湛江的新鲜的番薯丝粥相比,徐闻的番薯丝干粥由于番薯丝已是晒干的干品,不易烂,很有口感,更重要的是它的口味合人!徐闻番薯丝干粥吃起来较为随和,有时再配一小钵咸鱼或罗卜干吃起来倍觉香甜清爽,令人回味无穷!

徐闻地种植番薯有悠久的历史,其沿海的沙质土又最为适应种植,所产番薯甘甜润滑、芳香清,产量高,果实均匀且大, 4~7月为收获正月。全县尤其是新寮岛所产的番薯最为出名,其有甜薯、粉薯、黄心薯、红心薯等多种品种,按皮色又有白皮和红皮之分。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徐闻农民早已扔掉象征贫穷的番薯丝粥,而改食大米干饭和白粥。但番薯丝干粥仍是徐闻民间,尤其是沿海渔村村民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食品,甚至默化为民间的一种饮食传统。

五.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肃宁县无公害水果

肃宁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400亩拥职工150人,技术人员5人。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运作。年可产水果1000吨以优良的品质取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六.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马友鱼干

马友鱼属马鲅科,学名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tetradactylum),我国民间俗称午笋、祭鱼和鲤后,徐闻人则一般称之为“午鱼”。马友鱼是一种多脂肪的名贵鱼类,捕捞的数量不多,市场上较难买到。我国沿海均产之,以南方为多,又以湛江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马友鱼鲜品和干品最为著名。马友鱼一般体长30~50厘米、体重800~1300克,大者可达2米,重5公厅,马友鱼喜栖息于沙底海区,每年于5~6月间向港湾作生殖洄游,生殖后游返外海。马友鱼在广东沿海渔汛期为3~5月份,尤以5月份产量集中。午鱼的脂肪含量为10%,比一般的鱼类要高出许多,蛋白质的含量也很丰富,有补虚劳、健脾胃的功效。据我国著名药典《中华本草》上记载,马友鱼还是一味消食化滞药,捕捉鲜鱼除去鳞片及内脏后炖食可治饮食积滞。马友鱼(午鱼)的肉质细嫩,是一种良好的食用鱼类。这种鱼的肉味相当鲜美,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种鱼的肉质分层,像千层糕一样层叠起来,如果腌制之后就会一层层分开,所以制作咸鱼的味道也很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徐闻的马友咸鱼干现从货源到制作、储存、烹调都自成体系。据悉:秘制的马友咸鱼干全部来自深海,渔船在深海捕获或在渔港收购到天然马友鱼后,立即在船上进行初加工,并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及时腌制,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和农药,保持马友鱼的天然鲜味。

七. 北京市 延庆区 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与一般玉米相比,主要特点是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被形象地称之为“水果玉米”。水果玉米富含维生素E、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甜度比西瓜高出30%。



延庆八达岭镇大浮坨村种植21种水果玉米,面积200亩,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水果玉米基地。每年8月中旬进入采摘期,游客在品尝像水果一样甜的玉米的同时,还可在玉米迷宫里体验采摘乐趣。

八.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白茅鱼翅

下洋镇白茅村:“白茅鱼翅”。

九.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徐闻良姜

徐闻良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良姜,别名小良姜,又名徐闻良姜,药学名Alpiniaofficinarum Hance,为姜科植物,是一种热带多年生长的山姜属食药兼用的植物资源。追溯高良姜的历史,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出于古高凉郡 (今广东省湛江、茂名一带) 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高良姜在我国古代的诸多药典如《本草纲目》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而在《图经本草》中则对高良姜有更详细的记载:“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高良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甘辣、清凉,除烦热、利津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抗寒、散气之功效,且明目驱瘴。”其味辛,性温。有温胃散寒、行气、消食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寒痛、胃寒吐泻、消积食滞、消化不良等症。

高良姜的主产地为广东湛江的徐闻、广东惠阳、东莞等县市,广西区的陆川、博白等县,海南省的陵水、儋县、屯昌等县市,此外台湾及云南亦有小量的栽培。其中徐闻县种植量67000多亩,产量占全国90%以上,龙塘镇一镇种植量多达近40000亩,有“高良姜之乡”之称。在海外,也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美誉,龙塘镇因其出产的高良姜干粉多,品质优良,其产出的高良姜是中国高良姜生产品质的标准,其高良姜干品畅销全国及海外。徐闻县龙塘镇的高良姜规模种植可追溯到16世纪初;而龙塘镇高良姜作为南药开发基地则始建于1998年。从创建至今,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00亩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塘---华林一带;高良姜的品种主要有牛姜和鸡姜两种;良姜的生长期为3年,亩产4000公斤,如晒干、亩产可产干姜1000多公斤,市场收购价(干品)为6.5元/公斤。高良姜这种珍稀南药的种植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龙塘出产的高良姜的质量优良,药用价值高,非别处出产的高良姜能比。据科研人员深入调查,在龙塘镇周边乡镇所出产的高良姜品质只有龙塘镇的60---70%,而海南、广西所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只有龙塘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品质的一半。

据《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等史料的记载:徐闻所出产的高良姜北宋时期就是朝廷贡品,因其气味芬芳馥郁,悬于室中有避疫之效,服用有温中散寒,止痛消食之功效。北宋皇室曾用其作香料和驱蚊虫品、御医院也曾经常采其制作皇室成员食滞的消食汤品。由北宋至明、清数朝几度列为官营产品,禁止商贾0。1949年至九十年代中期一直由国家统一收购,出口至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徐闻高良姜申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标志成功。为这种珍贵的南药的推广、开发和走规范化管理的之路又迈进了一大步。

高良姜原属野生,后来才进行人工种植,徐闻县龙塘镇良姜村就是由于率先人工引种野生良姜而得名的。高良姜大多生长于路边、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红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我们在龙塘镇深入了解到,高良姜的采制栽培品多在夏秋间挖取4~6年生的根茎,(此时收采可得干品30~40%), 洗净,除去地上茎及须根,剥去残留鳞片, 横切成长5~7cm的段节,晒干。野生的多在5月以前采挖,此时雨量少, 易于干燥。收购鲜品时,则将1~2年生的嫩根切下留作种苗;种子繁殖约需7~8年始能收获。

徐闻良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徐闻县人民0《关于申请徐闻良姜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函》(徐府函[200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曲界镇、城北乡、南山镇、海安镇、锦和镇、下洋镇、前山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北街荔枝

迈陈镇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年均温23.8℃,日照时间年均1997.7小时,全年无霜冻,所以最早红透的荔枝出自于此,比其他的地方早约一个月。今年迈陈北街荔枝上市初期,收购价高于目前的价格。当地收购商表示,迈陈镇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种出来的荔枝肉厚核小、糖分多,非常清甜可口。(骆林忠/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