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张家界湘西土特产直播店铺 张家界特产直播基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张家界湘西土特产直播店铺 张家界特产直播基地更新时间:2022-03-31 05:31:46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积壳

俗称狗屎柑、酸橙,芸香科多年生木本果实,为中医常用药。旧时群众作为果树栽于屋前屋后。1956年后,药林经营部门进行收购,产量有所增加,1982处收购干货三万九千八百多斤,调往东北及西北等寒带地区药用。( 龙山)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永茂土鸡

永顺永茂生态土鸡属优质土鸡品种,在山地果园内放养,除育雏时20多天喂全价小饲料外,其余全部喂原粮(即米、谷、糠、玉米等),另配喂昆虫、松针粉、艾叶等中草花,野生蛋白质比一般土鸡丰富,绝不喂添加剂、激素等催长素,主要饲养土鸡,乌鸡,青脚土鸡,黑土鸡,土鸡蛋。

三.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张家界岩耳

岩耳

岩耳又名石耳,生长在张家界境内的绝壁之上,岩耳是岩石的苔衣,体呈叶状,背面大都为灰色或黄褐色,它营养丰富,并有消炎滋补的特殊功能,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气味益精。”

岩耳为张家界人的山珍,它不仅是山民餐桌上的上等菜,而且是国宴的佳肴。由于岩耳得来不易,连那些长住名山宝刹的和尚,都把它当作佛家珍物,如果偶然得到岩耳,便“宝而藏之”,用来馈赠教友和亲朋。

吃岩耳必须得法,先将干岩耳放在30-70℃的温水中浸泡七八个小时,等岩耳舒展以后,再用淘米水轻轻揉搓,将沙与灰尘洗净,再滤干食用。岩耳炖鸡汤,其味鲜美,但必须等鸡肉基本炖熟以后,再放入岩耳,切忌同鸡肉一起炒炖。岩耳炖排骨与猪蹄,也是上品,做法同上。您来到张家界欣赏风光秀丽的山水,一饱眼福;再喝上一碗好客的主人用白沙泉水熬制的香味浓郁的岩耳鸡汤,又可一享口福。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七叶参茶

七叶参茶

七叶参茶,被誉为“南方人参”。它富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降血脂、抗炎症、抗溃疡、抗衰老、清热解毒、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特别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更显奇迹。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猕猴桃

湘西猕猴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西猕猴桃资源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品种有“米良一号”和“古丈79—4号”。其营养丰富,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胡萝卜素外,还含有14种稀有元素,特别是硒元素含量高。“米良一号”由吉首大学生化学院石泽亮教授等科研人员花了12年时间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米良一号”先后获国家“优质新产品奖”、农业部“希望奖”、湘西州“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湘西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关于划定“湘西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的函》(州政函〔2007〕8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凤凰市、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龙山县、泸溪县等8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酸肉

菜系:湘菜

口味:香辣

价格:10-40元

特色:此菜色黄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腻,浓汁厚芡,别有风味。

原料:

猪肉(肥)750克,青蒜25克,辣椒(红,尖,干)15克,花生油50克。

制作方法:

1.将肥猪肉烙毛后刮洗干净,滤去水切成7 厘米长、15 厘米宽的大块,每块重100克。

2.将肉块用精盐15克、花椒粉7克腌5 小时。再加玉米粉100克、精盐15克与猪肉拌匀。

3.将所有调料与猪肉拌匀后盛入密封的坛内,腌15 天即成酸肉。将粘附在酸肉上的玉米粉扒放在瓷盘里。酸肉切成5 厘米长、3 厘米宽、0.7 厘米厚的片。

4.干红辣椒切细末。青蒜切成3 厘米长的小段。

5.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先将酸肉、干椒末下锅煸炒2 分钟。

6.当酸肉渗出油时,用手勺扒在锅边,下玉米粉炒成黄色,再与酸肉合并。

7.再倒入肉清汤200毫升,焖2 分钟,待汤汁稍干,放入青蒜炒几下,装入盘中即成。

小贴士:

1.炒肉时要不断转勺、翻锅。一防巴锅,二防上色不均。

2.炒玉米粉底油不可过多,如油多可倒出。

3.肉清汤放得与锅中原料持平,过多味淡且不易收干。

七.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张家界蜜桔

蜜桔盛产于武陵源索溪两岸和武陵源邻近的九溪、江垭一带,成熟季节,大的重达400克,含糖适中,清甜爽口。溇溪渡至索溪口,公路两侧,连绵数十里,时断时续,散布着大片的桔林。春华秋实,给者增添了不少游兴。武陵源区为满足游客的需要,近年来不断扩大种植,且精心管理,产量成倍增加,并不断改进保管方法,直到次年春夏,尚有源源不断的蜜桔上市。( 张家界)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花垣县 湘西油粑粑

油粑粑:系以黄豆与粘米浸泡后磨浆,在音符形铁提子或铁瓢中盛浆,中包酸菜、辣椒、豆腐干或肉烂,亦有不包的,在沸油中炸至黄熟,油香豆香四溢,酥脆、爽口,老少咸宜,赶集人常用之佐酒,或加汤煮食之。县域各墟场赶集,均有油粑粑摊主边炸边销。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炸。

九.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 张家界大鲵

张家界大鲵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张家界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家界大鲵”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域、土壤、水质、气候、生产技术、工艺条件下的,经核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

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张家界大鲵

二、保护的范围

保护的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张家界市,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即永定区和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

三、张家界大鲵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渊源

张家界市历史悠久,原名大庸,是古代大庸国所在地。商周时期地属荆楚,春秋战国为楚之黔中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县,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现今湖南境内第一个行政区黔中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今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均属其所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家界市全境解放,大庸、桑植两县则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属永顺专区管辖,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而慈利县一直到1988年都属常德专区管辖。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张家界地区成立了地级市大庸。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2008年,张家界总人口达到163.95万,总面积为9563平方公里,市0设在永定区。

张家界人杰地灵,物化天宝,多民族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民俗和特异的风情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苗族、白族同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这块聚天地之灵气,揽日月之精华的人间仙境,千百年来更是哺育出数以万计的精英人物,其中最有名的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

张家界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境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野生动物有大鲵、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境内十分丰富,有大鲵产品、“三宝一绝”,葛根等。

大鲵在地球上的生长历史可以追溯到三亿五千万年以前,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的学术科研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医用,食用等经济价值。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非法捕杀、0贩卖大鲵,加上野生大鲵资源再生能力差等原因,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为此,湖南省人民0于1995年成立了湖南省张家界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1996年,国务院以国函[1996]113号文件确定建立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张家界野生大鲵资源及其栖息环境。

为了挽救大鲵这种神奇而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张家界当地的人民群众参考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料,又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人工养殖大鲵相关研究。大鲵在张家界民间饲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品系,它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张家界独特的砂石岩林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优良的水质条件及悠久的养殖习惯,生产出了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口感独特、品质优良的张家界大鲵。

(二)现时状况和效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家界市委、市0依托原产地大鲵资源、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及优良水资源优势,实施 “以大鲵特色养殖富民强市”、“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大鲵资源保护”战略,将大鲵产业作为扶贫攻坚核心工程和全面建设张家界小康社会的重点产业来抓,成立了张家界大鲵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张家界大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张家界的地型地貌、气候环境和水资源条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因地制宜布局张家界大鲵养殖区域,已在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和武陵源区的15个乡镇建立商品大鲵养殖中心,在张家界市经济开发区正在修建张家界大鲵综合利用基地。

目前,在张家界市辖区已有驯养繁殖许可企业20余家,其中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有2个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1个大鲵展览经营利用许可证,公司委托代理驯养户320余户。全市储存大鲵资源15.3万余尾,年产大鲵幼苗10万余尾,年销售子二代大鲵4.9万尾,创产值2.5亿元。

随着近年来张家界大鲵养殖产业的发展,张家界大鲵已经逐步成为张家界旅游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大鲵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有力辅助产业之一,是张家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张家界大鲵资源具有稀缺性、独特性等特点,其产品正在成为张家界高端的旅游纪念品。张家界市委、市0依托张家界旅游资源,着力将大鲵打造为张家界新的名片。

(三)张家界大鲵知名度

在张家界20余家大鲵养殖企业中,张家界金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从事大鲵驯养繁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其大鲵养殖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商品大鲵养殖环境优美,培育出的张家界大鲵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推广张家界大鲵,该公司借助中央一套《科技博览》、二套《财富故事会》《理财热线》、七套《每日农经》《致富经》和《聚焦三农》、十套《人与社会》《百科探秘》,日本朝日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媒体对张家界大鲵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国内外反响巨大,掀起了一股大鲵保护和养殖的热潮,公司创始人王国兴先生也被央视媒体尊称为“中国娃娃鱼之父”。

四、张家界的质量特色

张家界大鲵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大鲵肉组织柔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性。

(一)感官特色

1、外形特征。张家界大鲵养殖技术完全模拟大鲵生活自然条件,遵循大鲵生活习性,并未驯化大鲵冬眠的习惯,在冬眠期间大鲵能够有效的利用掉身体内囤积的脂肪,因此张家界大鲵整体外观体型比较健壮,无肥胖感。

2、口感滋味特征。由于张家界大鲵肉脂肪含量较低,使其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无油腻感。

(二)理化特征

张家界大鲵鲜肉中:含水分≥75%,蛋白质≥10%,必须氨基酸≥3%,脂肪≤5%。

(三)与其它大鲵的区别

其他地方生产的大鲵或肉粗、或脂肪含量高,甚至诸般缺点兼而有之。

1、张家界大鲵肉与其他原产地大鲵肉中蛋白质含量比较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张家界大鲵肉与其他远产地大鲵肉相比较,其蛋白质含量略高,这与张家界良好的自然养殖条件和丰富的大鲵养殖饵料是密不可分的。

2、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肉与尾部油脂比例

健康的人体,其肌肉与脂肪组成比例十分合理,脂肪含量过高,也就是我们熟称的肥胖,会引起许多的疾病,危害人体的健康,脂肪含量过低,会造成人体低血脂,耐饥饿能力下降,同样影响人体健康。健康的大鲵和健康的人体一样,其肌肉和脂肪的组成比例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根据大鲵解剖学研究,大鲵的脂肪几乎全部堆积在大鲵的尾部,因此,可以根据大鲵尾部油脂的重量来评价大鲵脂肪的含量。在对大鲵进一步的健康学研究表明,健康大鲵肉与尾部油脂的黄金比例在14.5-15.5之间,在对各原产地大鲵抽样研究发现,张家界大鲵肉与油脂比例十分合理,明显优于其他原产地大鲵。

3、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生长速率比较

一般商品大鲵的养殖周期为三年,即从大鲵卵孵化开始计算,必须养殖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作为商品大鲵进入市场流通,如时间过短,大鲵的体型和体重会达不到作为商品大鲵出售的标准,当达到一个养殖周期后,由于养殖方法和养殖环境的不同,不同产地的大鲵在大小和重量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针对广大养殖户最关心的重量问题,对不同产地三年龄大鲵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表面张家界三年龄大鲵在体重上要略高于其他产地,表明张家界大鲵的生长速率较快。

4、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比较

精子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精率的高低,而精子活力的高低又由雄性个体的性能力决定,是雄性个体是否健康以及强壮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大鲵养殖产业,培育健康的后代,是大鲵养殖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选择优秀的种鲵至关重要,在大鲵的繁育过程中,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是反应种鲵质量的重要指标,优良的种鲵直接决定了养殖得到的商品大鲵的质量,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大鲵的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我们发现,张家界大鲵繁育过程中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张家界大鲵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张家界市现辖行政区域。

十. 湖南省 怀化 辰溪 湘西粉糍粑

在湘西,尤其是在湘西辰溪一带农村,有这样一个风俗,八月十五那天,不管是结了婚的还是未曾结婚的男人,都要去给岳父或未来的岳父送上一份礼(当地人叫送篮)。礼物中,除了烟糖酒肉之类,还有一样礼物不可少,那就是粉糍粑。少了,对方就会不高兴,甚至让你吃闭门羹。有一个后生送礼那天买了一百个包子替代粉糍粑,结果,被未婚妻堵在门外不让进屋,后来,后生只好返回家去,从邻居那里买了一百个粉糍粑再给送去,未来的岳父一家这才去掉满脸的不快,敞开了大门。

粉糍粑,既是湘西人八月十五送礼必备的礼物,也是湘西一味独特的吃食,其味道,是其它食物无可比拟的。并且,许多远离故土在外工作的游子,中秋节那几天,粉糍粑都会进入他们的梦乡。

粉糍粑虽然好吃,让人过齿不忘,但做起来却颇费工夫。首先,你得把蒿菜找来。这些蒿菜树都长在湘西山坡的高坎上或刺蓬里,要想得到它们,就得不怕从高坎上摔下来,不怕刺剐破了衣服和手脚,甚至还要不怕被黄蜂蜇。蒿菜找回来后,剔去蒿梗,蒿叶择净用水洗过,然后倒进锅里用水煮,一直煮到蒿叶烂了,发黑了,再同糯米粉一起拿去碓房舂。舂的时候一个人还不行,要两个人,一个人舂碓,一个蹲在碓坎边上,手拿一根茶杵,舂一下,翻动一下,舂一下,翻动一下,直到舂好为止。但对“好”的掌握,这又要看个人的经验和耐性。舂的技术越高,舂的时间越长,粉糍粑就越劲道,越软和,越好吃,所以轮到老年人去舂,他们就显得极有耐性,一下一下,总比青年人要多舂那么几个时辰。从碓房回来,还有一道手脚,这也是做粉糍粑整个过程中最嗦的一道工序。具体做法是,先用刀将舂好的糍泥砍成几大块,在面案上用力揉软,再撕成一小坨一小坨,搓几下两只手掌重重一压,成了一块厚厚的皮子,然后交给旁边打下手的,舀一勺碎芝麻和红砂糖搀和成的馅放在里面,包好,再在外面抹一点香油,用桐叶包了,然后送到灶上锅里去,大火煮上一两个小时,直到满屋子都飘出粉糍粑浓浓的香味,这时候,你就可以揭开锅盖,抓起一个往嘴里送了。

煮熟的粉糍粑,剥开桐叶,只见有小孩的拳头那么大,黑亮黑亮的,咬一口,满嘴生香,并且又甜又软和,吃一回,保准您想吃二回。吃上三回,您就忘不了湘西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