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河区哪里买特产 广州天河区哪家特产店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河区哪里买特产 广州天河区哪家特产店好更新时间:2022-03-31 03:30:01

一. 辽宁省 阜新 细河区 元葱

元葱
细河区华东镇位于阜新市东部,全镇耕地8000亩,其中菜田2000亩。蔬菜生产在华东具有悠久历史,是阜新市区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华东镇自60年代从事蔬菜生产,70年代始引进元葱生产,通过多年试种,选出以熊岳元葱为主栽品种。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经过多年的实践,群众总结出一套育苗栽培,管理的技术,使熊岳元葱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全镇每年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量450公斤,产值400万元,远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元葱已成为华东镇一大支柱产业,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 元葱是一种易栽培,好管理、耐储存的春夏菜,七月中旬收获,在0—5℃范围内可保存6个月,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矿物质含量较高,具含有特殊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效,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多种,也可做多样食品的调味料。

二.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机粽

机粽并不是用机器生产的粽子,而是另一种食品的名称。它和制作甜(米反)的程序一样,所不同者,甜(米反)是用糯米粉末混和糖制成,而机粽则是用糯米粉末混合苏打制成。因为机粽没有加糖,所在吃时一定要蘸糖。

机粽仅河婆镇市面上有发售,农家人没有弄这种东西吃。在其他地方,似没有发现卖机粽的,也许它是河婆特有的一种食品。

三. 天津市 宁河区 义聚永五加皮酒

义聚永五加皮酒是天津三大传统出口名酒之一。五加皮酒早在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一书中就有以“五加皮”命名的药酒,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五加皮酒的药用价值描述得更加完善,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所述的“五加皮”酒药用价值有补中益气、强壮筋骨之功效,可主治骨节挛疾、风痹,可见它药用价值非常可观,所以在明朝时期人们以饮五加皮酒来达到强身壮体的目的。

义聚永五加皮酒以义聚永高粮酒为基酒,加入五加皮、玉竹、当归、栀子、熟地,陈皮等多种名贵中药材按古法酿制而成。色泽为天然鲜艳的红宝石色,酒香药香融为一体,酒香舒顺和谐,酒性温和微甜,具有舒筋活血,驱风祛湿的保健作用,并有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它拥有200多年的出口史,远销183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被称誉为“中国神水”。悠悠岁月的淘洗,使天津露酒业形成了一套以义聚永五加皮酒为代表的独特传统酿制技艺。

义聚永五加皮酒的主要工艺流程

原料筛选---炮制---称量---按方配料---入坛---加酒---血料封口---专窖储存---开封---取汁---压榨---配制---精调---墩期稳质---自然澄清---检验---包装---检验---成品---出厂

义聚永五加皮酒的工艺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高质量的清香型基酒—义聚永高粮酒;

二、传统的配方和地道的药材;

三、独特的酿造工艺。

义聚永五加皮酒的基酒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义聚永高粮酒,这是决定其质量和风格的关键之一。用它做基酒配制的五加皮酒才能达到药香与酒香的完美结合,达到舒顺协调,纯正绵柔。其他类型基酒决无此效果。

义聚永五加皮酒的配方是祖辈世代传承下来的,药物的配制完全按照中医药学君、臣、 佐、史的原则,非常科学严谨。不仅有驱风袪湿、活血通络的主药,还有大量的舒肝养胃益肾强身的辅药;既有热药,也有凉药,也加入了调合百药的甘草。致使五加皮酒药效显著而药性平和,可饮性强。鲜艳的红宝石色是中药材的复合颜色,这是其他品牌的五加皮酒不可比拟的。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室报道,义聚永五加皮酒所用药材有如下功效:

五加皮:含有挥发鞣质、棕榈酸、亚麻仁油酸及维生素A、B,具有袪风湿强筋骨补肝肾,抗疲劳抗辐射的作用,还有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血压降低血脂抗肿瘤的作用。

当归:含有蒿本内酯、当归酮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活血补血,改善微循环。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

陈皮:含有柠檬烯,B-水芥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理气健脾燥温化痰的功效。

熟地:含有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和氨基酸,使滋肾补血,补益精髓增强免疫力的重要药。

丁香:重要成分是丁香油酚和乙酰丁香油酚,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局部止痛,对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

栀子:含有干草酸及钾、钙盐类,具有补脾益气,清湿火热,清心消烦,利胆止痛的作用。

(其他药物不再一一介绍)

二十余味中药的复合作用形成了义聚永五加皮酒的颜色、口感和特有的功效。

为确保五加皮酒的质量,所用的药材均采用本种药材最好的固定产地。如当归要求选择甘肃、陕西及湖北一带产的,必须是两年期8月采集的,阴干后才能使用;丁香要求是印度或马来西亚产的公丁香,要求个大,油性足,颜色深红,香气浓郁,入水下沉才能使用;砂仁要求广东、广西产的阳春砂,在每年的8至9月份采集,要求采集成熟果实,个大、坚实、饱满,红棕色,香气浓,低温培干后使用;栀子要求产地为湖南湖北浙江一带,每年10月份采集,程红黄色,皮薄,果实饱满,经沸水烫后捞出晒干才能使用;玉竹要求产地在河北河南一带,每年8月份采集,采摘后经蒸制揉搓至透明,晒干后才能使用;甘草要求产地河北一带,每年8月份采集,只要根部,经晒干后使用;五加皮要求产地为湖北、湖南、河南一带,每年9月份采集,断面灰白色,无木芯,经晒干后使用。择优采购,不因价格的高低而变动产地。

在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上,也是根据药理药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时间,有的醇提(酒浸),有的水提,有的药需一年以上,有的药则仅需一个月。配制五加皮酒时各种药液地加入顺序,传统工艺都有具体的规定。配制以后的酒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老熟,自然沉淀,不能使用机械过滤,避免损失药效成分。产品灌装以前还要进行感官品评,理化检验,气相色谱分析,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出厂。

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制技艺的整个生产过程有六大工艺流程和八十八道工序,六大工艺流程为:选料、炮制、陈酿、配制、墩存、成装。八十八道工序中特别典型的六道工艺分别是:原料筛选、分料炮制、血料封口、按方配制、墩期稳质、自然澄清,真正做到以上等中药材为神,以优质基酒为本,以传统工艺为核心的独门技艺。

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制技艺是义聚永五加皮酒的酿制核心,每一道工序无一不遵循古老的手工酿造法,例如“血封”是义聚永最独特的制作工艺之一,它是在封坛时必须用透气性和密封性最好的毛头纸和猪血层层密封起来,用它封出坛口和坛皮整体一致,既有密封的作用又有良好的透气性。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制技艺是一个极为特殊而复杂的过程,凝聚着众多民间传统工艺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历史、人文、经济和社会价值。它是几百年来历代酿酒人智慧的结晶,即便是在今天,这套传统的工艺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证传统义聚永五加皮酒的品质,公司始终坚持以传统酿造技艺进行生产,选料、配制等工艺环节均由经验丰富的酿制老技师亲自操作,整个酿造过程全部由其总体把握。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制技艺中的工序环节均为义聚永历代酿酒师丰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通过师徒相授传承至今,有效地保证了义聚永五加皮酒的纯正品质。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和独特的酿造工艺成为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制技艺中不可复制的资源,形成了义聚永五加皮酒“天然鲜艳的红宝石色,酒香药香融为一体,酒香舒顺和谐,酒性温和微甜”的独特风格。

金星义聚永老字号由来

天津最早的工业,应属制盐和酿酒,义聚永记烧锅历史悠久,其酿造技术源于元代的直沽烧锅,约创建于1880年。创业之初,发起人刘鑫先生即在天津卫大直沽置产投资,支锅烧酒。由于酒坊酿酒技术超群,加之不断改进工艺,酿造的五加皮酒等系列酒口味独特,香气醇正,很快得到酒商和老百姓的认可。

1901年,在大直沽惨遭八国联军涂炭后,义聚永率先出资联合其他烧锅重建大直沽酒业,至今这段历史在“敉乱碑”仍有记载。刘鑫重建烧锅作坊后,充分运用大直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天津酒业的传统酿造工艺,酿制出新一代五加皮酒等系列酒,使义聚永名声大振。为了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寻求海外发展路线,以远大的眼光,分别于1927年、1931年,抢先在南洋和香港注册了带有英文标志的“金星牌”商标,从此一炮打响,业务迅速扩大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及当时整个南洋市场,使天津金星牌 “五加皮” 等系列酒成为南洋人民至今喜闻乐见的美酒佳酿。1934年义聚永作为天津唯一的酒商又先后参加“首都国货展”和“芝加哥博览会”,使义聚永作为国货精品置身于世界酒林的大雅之堂。

义聚永打假

许多人以为商品“打假”是近些年的事,殊不知最早的“打假”发生在78年前。

1931年出版的《天津志略》封二下半页刊发了一篇声明,横标题一侧写着“义聚永酒庄”,另一侧写着“经理刘桂森君(即刘香久)”,刘桂森的照片嵌在中间。竖标题的题目是《声明假冒》,声明的主要内容是:启者本号开设天津大直沽迄今历五十余载,自造五香冬菜精醇乾酒以及各色药露酒品种类繁多,不及备述所有,各货均系拣选上等原料,聘请专门技师,遵古泡制隔年方能装销定价,务求低廉,遍销中国内地各省,与欧美并南洋各埠遐迩驰名,交口赞许,兹为推广,营业仰副,顾客盛意起见更礼聘科学专家按化学原理详为研究,加意改良于食用可口之外,务使除湿祛障舒筋活血,适合卫生之佳品也惠顾诸君请认明金星招牌决不质疑。

1880年创立“义聚永酒庄”的刘鑫,对五加皮酒等系列酒进行了技术创新,渐渐使酒庄名声大振,酒商们纷至沓来。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酒商格外青睐,不远万里到天津卫进酒,给酒庄和酒商都带来了不菲的利润,同时自然也会引来不少“眼热的”、“嫉妒的”,于是假冒的义聚永悄然出现在市场上。

面对这种状况,已于1910年接掌义聚永的刘香久,不仅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改善酒的口味与质量,而且还逐渐形成了义聚永的系列产品,更重要的是他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品牌。1927年,他率先在南洋给义聚永酒庄的酒注册了“金星牌” ,1931年又在香港注册商标。接着又独树一帜地在《天津志略》上刊出了“假冒声明”。当时刘香久的这一系列保护自己产品的举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第一次知道用这种方法“打假”。

如今, “义聚永酒庄”已发展成为天津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但他们一直还在生产义聚永的“金星” 牌五加皮酒等系列酒,产品始终畅销国外。2006年12月9日,义聚永“金星” 牌商标获得了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成为天津市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酒类产品。现在,在公司的展览馆里,人们能够看到许多资料,有1934年义聚永作为天津唯一酒业厂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参加首都国货展的情况,有1937年获得国民0实业部国展奖以及经理刘香久相继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发表一系列不同文字与形式打击假冒的《假冒声明》样本。

从1919年的《天津酒业公所报告》到1931年的《天津志略》,从亚洲的《南洋商报》到欧洲的《华商日报》,从山东平阴到广东江门,从韩国首尔到美国纽约,从天津到巴黎,从历史到现在,义聚永经历了长达200多年的漫漫打假维权路,并在竞争中成长,在维权中壮大。

四. 天津市 宁河区 白对虾

2001年宁河县开始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以后养殖南美白对虾迅速发展,到2003年,全县养殖面积增加到19567亩,总产量1730吨。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高密度精养、大水面粗放粗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膜系统养殖技术等。

五. 天津市 宁河区 宁河南美白对虾

2001年宁河县开始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以后养殖南美白对虾迅速发展,到2003年,全县养殖面积增加到19567亩,总产量1730吨。

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高密度精养、大水面粗放粗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膜系统养殖技术等。

生产南美白对虾主要销往东北吉林、黑龙江,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

南美白对虾成为宁河县水产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宁河县成为天津市优质水产品——南美白对虾养殖优势产区。

六. 辽宁省 锦州 凌河区 凌川白酒

凌川白酒为辽宁省锦州市的名产。锦州为大凌河、小凌河所环绕,因河水水质优良,为酿制美酒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据记载,今日凌川酒厂的前身——同盛金烧锅,建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当年,这里酿制的白酒已远近闻名。解放后,几经修建,成为著名的凌川酒厂,白酒的产量不断提高。早在1955年,凌川白酒就被评为辽宁地方名酒,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评为国家优质酒,并获银质奖,1979年被评为辽宁省名酒,1984年获轻工部银杯奖。凌川白酒以高粱为原料,用麸曲为糖化剂,添加生香酵母,发酵21天,经缓慢蒸馏、贮存、勾兑而成。酒液澄清透明,清香中含有酱香,入口柔和,甘洌爽净,回味绵长,其色、香、味俱佳,富有自然感,风味独特。此酒物美价廉,自1952年就已远销日本、法国、港澳地区,曾在巴西、叙利亚展出,颇有声誉。

七. 天津市 宁河区 天津红钟酱油

红钟牌酱油的始创人叫李惠南。1919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 系,他认为日本利用现代化学方法制造酱油颇为可取,遂致力于此项研究。1927年,他在天津北营门西大街办起了“宏中酱油厂”,后又扩建为“宏中酱油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定名为 “宏钟”牌酱油。

八.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肠粉

一种米制品,亦称卷粉。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广州“银记”肠粉最负盛名。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肠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粉、卷粉、猪肠粉 ( 因肠粉形似猪肠 ) ,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着称。 在广东,肠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美味,老少咸宜,妇孺皆知,从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到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几乎都有供应。

关于肠粉的起源,目前似乎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又有人说“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也有传说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去粤西吃肠粉。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东西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肠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粉粉嫩嫩、晶莹剔透的感觉实在美不可言!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越吃越爱吃!

广州肠粉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是布拉肠,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布拉肠粉是以品尝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而抽屉式肠粉(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主要品尝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现在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潮汕地区的肠粉与广州地区的肠粉制作方式相同,但是由于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布拉肠粉是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肠粉。广州经营布拉肠粉比较着名的店家有银记、大可以等。抽屉式肠粉主要是做早餐肠粉为主,其中粤西地区最出名的是“都城肠粉”,在肇庆,云浮一带久负盛名。在香港,肠粉亦是传统粥店中早餐常见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肠粉是在表面加入虾米的斋肠;亦有炸两滑肠粉,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近年已大部份转为铺位经营,一般会将肠粉切断,吃时再加入芝麻、甜酱及辣酱调味。注意,猪肠粉与肠粉并非同一类食物,但某些食客会将之混淆。猪肠粉虽然同是米浆制作,但是却与肠粉不同,味淡的猪肠粉并无馅料,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成。

九. 天津市 宁河区 美宫山药

【原料】

山药500克、京糕片300克、蜜饯青梅100克

【制作过程】

1、山药洗净蒸熟去皮切片,京糕切片,青梅焯水,切成瓦片形状。

2、油纸抹上芝麻油,平铺汤盘内,将山药片和京糕片颜色相错地摆成几行,码成房脊形,每行中间用青梅依次反方向顺摆成绿瓦状。

3、将切下的碎山药、京糕摆在汤盘中间,用大平盘翻扣过来,揭去油纸蒸3分钟取出。

4、白糖、桂花酱下开水中勾芡,浇入平盘即成。

十.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叉烧包

广州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微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

做法

将面粉放台板上,放下发粉和少量清水,将面粉揉搓,搓至面粉柔软适中时,随用一条半湿的毛巾盖着,让它自行发酵约四、五小时。待面粉发酵至一定程度时,即将沙糖、碱水、猪油一同倒入,并再搓匀候用。肥、瘦叉烧切成小片,用干葱头起锅爆炒,然后加调味料会煮成叉烧包馅料。接着,将搓好的发面粉分成每个约两半重之粉团,放在掌心搓圆,并在中间捏成凹形,放入适量馅料,然后将开口处折叠捏合,务使馅料不致散出,包底用白纸垫着,放入蒸笼内,隔沸水用猛火蒸约30分钟左右即可。

味道美味可口。百吃不厌。

民间传说

叉烧包作为其中一种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饮茶点心,很受小孩子欢迎,亦成为不少坊间传说的主角。

香港流传的一些传说有:

一、叉烧包用的馅料来历不明。除了是卖剩的叉烧以外,还可能加入其他不明物料。最广为流传的是将叉烧包中的馅料换成人肉,这项传说後来更被拍成一部电影: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二、蒸叉烧包时要洒上水以令包面平滑。以前的酒家没有喷水的水壶,点心工人会把水吞入口中,然后喷到包上。因此吃叉烧包时要把最表面一层皮剥去。

文化象征

在阿浓的《叉烧包和汉堡包》中,叉烧包是祖父的象征,而汉堡包代表了孙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