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始兴顿岗镇特产 始兴特产零食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始兴顿岗镇特产 始兴特产零食小吃更新时间:2022-03-30 22:11:52

一.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沈所南山姜

沈所南山姜是始兴南山姜典型代表。南山姜为生姜的一个品种,姜科山姜属植物。始兴是南山姜的产地之一,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南山姜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韶关始兴一带,其姜要小,观赏性要差点,但药用性价值很高,味道足,在当地用黄酒、鸡蛋加南山姜配合下煮给产妇吃,很有营养。据《始兴县志》记载:南山姜,在当地又有称南方左拨窖姜,是始兴县老百姓耳熟能详有名,民间种植,清末民初开始至今有较长历史,南方村民祖祖代代相传种植,全部在山岗上开垦新土种植,先炼山后开垦,使植被植物变为肥料,不连作,轮作间隔8年以上,防止土传疾病尤其是腐烂病(姜瘟病)大量发生,造成种植失收。传统的始兴南山姜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沈所镇和城南镇,20世纪50-80年代,北京同仁堂药业公司及香港某药业企业大量在始兴收购南方姜加工中药,种植高峰期近万亩。目前,始兴南山姜主要集中在沈所镇南方村,种植面积300多亩,亩产量1000-1500公斤左右,亩产值1-1.5万元。

生姜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中医认为,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对于产后的女性坐月子时,餐餐以姜醋佐膳,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增加食欲防胃病无论是蒸鱼做菜,还是调味作料,生姜绝对是桌上一味,其辛辣滋味可去鱼腥、除膻味,菜汤加姜还可以祛寒和中,味道清香。民谚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就是说,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以及风寒感冒也可服生姜以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生姜还是传统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

沈所南山姜,其姜休形较小、修长,药用性价值很高,辣味足无渣,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长于发散风寒。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产后女性坐月子必用补养食品,窖姜煲母鸡,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生姜是加工肉类重要佐料。

始兴县沈所镇南方村委会有山林面积3.7万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温冬暖夏凉,常年气温适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应生姜的种植,该村有上千年种植生姜的历史。当地农户认为,南山姜,因其抗姜瘟病性能较弱,种植的土壤、气候环境要求较高,产量也相对其它品种较低,要选用植被环境较好的山坡开垦新地,开垦时的杂草要就地焚烧,草木灰埋入土壤,叫炼山开垦种植(也是当地人把南山姜叫“火姜”的由来),不能连作,轮作间隔3年以上,一般是在上年的冬天进行炼山开垦,次年2月开始种植,当年11月收获,挖出来的生姜(当地叫仔姜),要在山地深埋(离地面2-3米深)约半年进行保存,经后熟后才成产品,也就是常言的“窖姜或老姜”。虽然南山姜种植要求较高,采用独特的栽培技术,产量较低,但产品品质好,姜肉质鲜嫩、具有够辣、够香等特点,市场价格好,销路好,仍是当地群众和珠三角游客的畅销产品。目前,始兴县沈所南山姜,种植面积仍600多亩,年产量1200多吨,年产值近2400万元。在各级的重视下,已成立始兴县沈所镇南方含秀生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辐射带动下,实行品牌化经营,做强做大南山姜产业。

始兴县南方村含秀山姜合作社生产的“南方生姜”品种优良,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粤北山区名优土品,以肉质鲜嫩、够辣、够香等特点而享誉省内外,越来越受人们消费的青睐,是外出旅游和家庭中的理想食品。

二.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杉木

始兴山多林密,盛产杉木,有“粤北杉乡”之称。所产杉木有糠杉和油杉两种,其中又以油杉最多、质最优,具有坚韧、通直、油心大、材质好、花纹美、容易加工、不易腐烂和变形等特点,适用于建造房屋、架设桥梁和制造家具。始兴杉木主要产地分布在县境内东南部山区,以司前、隘子、澄江、罗坝等地产量最丰、质量最好。据有关资料记载,民国时期,全县每年出口大小杉木424000条(折合3万立方米),多运往广州、佛山等地。迄今,全县杉木蓄积量达226.4万立方米。

三.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香菇

香菇是始兴县的传统,栽培历史悠久,是广东省久负盛名的一个地方特色产品,“粤北香菇”的正宗代表,是名闻遐迩的“北菇”生产基地。据90年代初的《始兴县志》记载:“始兴民间生产香菇有300多年历史,长期沿用古老的育菇方法,产量不高,民国时期全县一般年产干香菇15吨。进入70年代,从外地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菌种培育技术取得成功,全县年产干香菇上升到五六万市斤,熟年达七八万市斤,1987年-1988年发展袋栽香菇后,年产干香菇突破10万公斤,连同段木育菇在内,全县香菇总产值约1000万元。县供销部门从1959年-1989年共收购干香菇178.9吨。”始兴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三年)曾经这样描述香菇的栽培:菇民在大山中将“枫树、圆树、钩树伐之,置于山中,以刀间劈之,寸木受霜雪,越年出香菇。”

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居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地带。四周高山环绕,始兴土地肥沃,土地总面积为326.12万亩,属中亚热带气候,始兴县是全国闻名的林业县,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示范点和国家林业综合发展示范县,全县有林面积17.34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2%,森林覆盖率达75.2%,森林覆盖率达76.6%。始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植物资源、森林资源特别丰富,十分适宜食用菌生长。

始兴香菇按品质不同分为野生、木质人工制菌和袋栽菇三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花菇、冬菇、香信(春菇),以花菇质量最优,为香菇中的上品,花菇的顶面呈现淡黑色,菇纹开暴花,白色,菇底呈淡黄色,花菇因顶面有花纹而得名。始兴香菇素以柄短、肉厚、细嫩、纹显、爽滑、清香等特点而深得美食家偏爱。传统上,始兴香菇为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主要产区分布在司前、隘子、深渡水、花山、罗坝、澄江、北山、刘家山等地。1992年12月,始兴县成功举办了“香菇节”,550名客商及专家学者云集始兴,共商香菇发展大计。2004年5月,始兴县科技开发中心申报的星火计划项目食用菌产业化示范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现在,始兴县以山区林木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由于以前长期沿用古老的种菇方法产量很低,从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开始,始兴县进行大规模人工栽培香菇,并根据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引进了椴木香菇和袋装香菇新品种,大力推广椴木香菇和袋装香菇栽培。

1、采用高温蒸汽用于香菇培养基质的灭菌,具有高效节能,节省劳力,降低杂菌感染率;2、袋装香菇培养料配置比:桑枝50%、桠枝材(木屑)25%、麸皮20%、白糖2%、石膏2%、专用料1%、含水量1:1.1,PH值6—6.5;3、机械搅拌与袋装,选用规格为15㎝*55㎝*0.05㎝的聚丙烯塑料袋进行袋装,然后高温灭菌与冷却;4、用液体菌种注射法在培养室接种,然后堆放在培养室进行发菌养菌管理,菌丝经过2个月的培养基本发透;5、当少量菇芽形成后,即可进入菇田排场见光,放入搭棚出菇管理;6、菇的采收与加工,鲜菇采收后分级包装或者在3至4摄氏度的冰库中保鲜,上市用2至5摄氏度冷藏车或泡沫箱装运。

四.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茶叶

始兴传统茶叶原料多采自山上的野生茶,仅有刘张家山柑梓园有少量种植。1965年,县委县政府开始出资扶持农村发展茶叶生产。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始兴人对品茶有了更高的要求,始兴的茶叶生产有了质的飞跃,最为突出的是车八岭和八两红两个茶叶公司,从过去单一的绿茶而发展至多种品种的有机绿茶和红茶系列产品,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享誉韶关市内外。

五.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雪里蕻菜

雪里蕻是一种矮小叶细,形似小荠菜的稀有蔬菜。雪里蕻一年三熟,适宜于潮砂泥土。雪里蕻生长期较长,夏至种植,处暑才能收获,且产量不高,亩产仅有150斤,故上市量并不多,只在太平镇的教场下、石俚坝、富村湾有种植。雪里蕻经腌制后用以拌菜,爽滑适口,味香而清,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对消除疲劳,防治心血管病、胃病、视力衰退等病症均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据民国县志记载,始兴雪里蕻古时属菜之珍品,曾作为贡品送上宫廷供皇帝享用。

六.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司前野生菇

司前野生菇

始兴司前群山环抱,气温潮湿适宜香菇培育,多为天然野生菇,该菇肉质厚,爽滑,香味浓郁,无论清煮或配菜都特别香滑可口,故扬名粤北各地和出口海外。

七.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冬笋

冬笋是毛竹冬天的支生余笋,始兴毛竹种植面积广,冬笋产量也随之增加。始兴冬笋有黄肉和白肉之分,其中白肉质量较佳,具有肥大、肉厚、刮滑、鲜嫩、爽脆等特点,是筵席上的美味珍品。始兴冬笋除鲜食外,还有大量加工制成笋干,远销全国各地。

八.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燎原蚕茧

燎原村位于广东省始兴县罗坝镇北部,种桑养蚕是该村的传统农业。近年来,燎原村因地制宜地将蚕桑生产发展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现全村桑园面积1680亩,占总耕地80%。种桑养蚕农民占总人口70%以上,种桑养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90.9%。种桑养蚕人均纯收入达到6380元,收入高于同类村27.2%。

首先,燎原村组织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桑农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全村70%的养蚕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建立优质桑苗基地,提供蚕种制种室、蚕种派发室及蚕茧中转站等设备、设施,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桑园总面积的68%。现产茧90%以上是上茧,单张蚕种产茧由27.98公斤提高到35.2公斤,亩产茧由3担提高到3.6担,亩产值由3500元提高到4200元。以其蚕茧为原料生产的生丝平均等级为4A以上,部分达到最高等级6A,燎原村的蚕茧供不应求。

其次,燎原村依托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始兴金兴茧丝绸公司,发展“企业+基地+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公司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实行保价收购,并对规模户进行奖励和生产要素的扶持,实行优价护农和资金、技术助农,有效地抗御市场风险。

同时,燎原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邀请高校、科研单位到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桑农提供良种良法的学习示范现场。积极推行“蚕—沼—桑”的生态农业模式,把无公害生产规程和绿色生产技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现已为“广东省蚕桑科技创新专业镇”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广东省始兴县罗坝镇燎原村

九.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白毛茶

    白毛茶是中国特种名茶之一。韶关的乐昌、仁化等县的白毛茶以其特有的清香和甘醇闻名遐迩,它还有生津解渴、醒脑提神、消食开胃、防治疴呕吐、预防龋齿、驱除口臭、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常饮可健身益寿。 "白毛尖"茶是茶叶中的珍品,它因茶芽粗壮,密披银色毫毛而得名。经加工的茶芽毫毛银白如雪,茶汤清澈持久。据蒸青样生化测定,茶多酚42.84%、氨基酸1.47%、干茶样分析,茶多酚38.31%、咖啡碱5.5%、水浸出物45.03%( 韶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