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富平庄里特产 富平庄里地方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富平庄里特产 富平庄里地方小吃更新时间:2022-04-09 04:45:58

一.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墨玉

富平墨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墨玉

墨玉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自然资源,仅产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部山区,其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光洁可爱,极负盛名,其硬度为Mohs4o左右,素为治砚、刀工之上佳珍料,古人将其与钻石、宝石、彩石并称为“贵美石”。富平墨玉自秦汉时即有开采,据县志载“县北产矿石,诸郡县采者群至,可镌字、琢磨,人号墨玉”也是我国著名的“石刻之乡”。富平墨玉及其作品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也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大石刻艺术宝库的西安碑林、馆藏l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为富平墨玉所制,秦李斯的《峄山刻石》,东汉合阳的《曹全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更是堪称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省博物馆无论是碑石复制,还是当代名家书法刻石,石料均取自富平,并由富平民间艺人雕刻。陕西中部的八百里秦川,被称为“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那一件件大型雕群,数量繁多的各类石刻、造像、拴马桩,从桥陵高15米,重40吨的华表,到乾陵前神秘的无字碑,还有国之瑰宝的“昭陵六骏”均是富平墨玉所制,清代翰林李因笃在其《唐陵墨玉》中写道:巨碛崔嵬百万层,唐家中叶起诸陵,青岑墨玉旋随辟,篆籀光芒到处征。

二.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流曲琼锅糖

流曲琼锅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琼锅糖是东府有名的民间地方,尤以古频阳县凤凰城(今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生产的成糖驰名中外,富平流曲镇的琼锅糖据今已有数百年的制作历史。琼锅糖选用该古镇的优质井水与上等精细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浆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 "灶糖" 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由黄变白如琼,然后与炒熟的白芝麻,再配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陈皮等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刀切成条、即成香味醇浓的风味物品琼锅糖。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历来为民间传统的消食润肺、健脾补肾之保健珍品,由于该糖忌热怕潮,只宜冷天小批量生产,故成为传统的年节、冬令稀有天然绿色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亦是中外游客选购品尝的地方风味之一。

富平琼锅糖誉满三秦大地,是有名的地方,尤以流曲镇生产的琼锅糖香飘万里,驰名中外。自明、清以来为历年宫廷贡品,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流曲琼锅糖采用该古镇特有的优质井水,精选陕北产上等小米、大麦特制的大麦芽、炒熟的白芝麻,再配以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陈皮等10多种原料,经熬制、发酵等12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

陕北小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易煮易熟容易消化,是制作琼锅糖的上等佳品。白芝麻色泽洁白,含油量高,大麦芽消食健胃,营养成分高。

制作琼锅糖,先用富平流曲镇特有的井水与陕北精选上等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灶糖”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由黄变白如琼,然后与炒熟的白芝麻,再配其它辅料,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陈皮等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刀切成条或片,即成香味醇郁的风味食品“琼锅糖”。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做工精细,为纯天然绿色食补佳品,食后具有消食润肺健脾补肾之功效。是中外游客选购品尝的地方风味之一,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

说起富平琼锅糖,还有一段历史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孙丕扬,曾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朱翊钧。

孙丕扬是富平流曲南街人,传说孙丕扬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人穷志不穷,他决心发奋读书,将来报效祖国。为排除干扰静心读书,孙丕扬一个人偷偷搬进街北一个破庙里,在这里以苦读就是几年。白驹过隙,光阴荏苒,孙丕扬在庙内苦读,不觉已过弱冠,仍未婚娶。流曲镇附近有一女子,因面貌生得丑陋,年近二十还未许人。该女子面貌虽丑,但聪明贤淑,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有一天,丑女路过庙前,忽听庙内传来琅琅读书声,丑女心想:“古人说,里闾出将相,寒门出才子。”此人如此静心苦读,将来必成大器,随产生爱慕之心。经打问方知是孙丕扬在里面读书。丑女回家后告诉父母,托人做媒,嫁给了一贫如洗的孙丕扬。

成婚之后,孙丕扬依然吟诗作赋,夜夜苦读,锐志不减;丑女纺线织布,缝缝补补,日夜勤劳,天天给孙丕扬好茶好饭,夜夜陪孙丕扬读书到五更。看到丈夫矢志不渝,日夜苦读,身体慢慢瘦弱了许多。丑女十分担心,怕他熬坏了身体,便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香甜可口,好让丈夫多吃点。丑女就用大麦做成麦芽糖,加上小米、芝麻制成芝麻糖,给孙丕扬作早点夜宵。这种芝麻糖又酥又脆,又香又甜,既有营养又容易消化,孙丕扬十分爱吃,丑女就天天给他做。

天长日久,孙丕扬脸色慢慢红润起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再加上他刻苦攻读,后来做了大官。当了明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孙丕扬还经常让妻子给他做芝麻糖吃,这芝麻糖就是现在的富平流曲琼锅糖。但是,演绎到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琼锅糖的制作工艺更精细,配料更营养丰富。

素有“琼锅糖之乡”美称的富平流曲镇琼锅糖生产已从传统家庭作坊式走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百户生产户年产值达2000万元,其中12户已取得了国家QS质量认证。前不久,富平琼锅糖又通过了省地方标准审定,成为地里标志产品。久负盛名的富平琼锅糖知名度、产品质量又一次提高,确保了富平琼锅糖绿色食品的特殊位置。

愿富平琼锅糖走进千家万户,飞向天南海北,飞往宝岛台湾、香港、澳门,飞往世界各地,让祖国人民、让华夏儿女、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品尝它的特色风味。

流曲琼锅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到贤镇、曹村镇、小惠乡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麻食

麻食

富平麻食的制作工艺:

1)和面,面要稍微软一些,并醒二十分钟;搓好的麻食

2)面团擀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饼,再切成1cm宽的面条,切好的条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滚成圆柱;

3)圆柱均匀切成小面丁。

4)案板上撒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轻微摁一下,借着摁劲轻轻搓一下,面就会卷起来,像一个猫耳朵的样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

5)把“猫耳朵”煮熟。

6)各种蔬菜,切成开心果大小的样子,炒熟;香喷喷的麻食

7)西红柿切小块,在锅中炒成酱,加足够的水,水开后放入青菜和调味料。

8)将煮好的麻食以及黄豆,炒好的配菜倒入汤中,大勺一搅,盛入碗中,滴几滴辣椒油。

四.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美原酥饺

饺子您一定吃过,但酥饺您却未必见过,产于富平美原镇的酥饺,造型别致,色泽黄亮,人口酥脆,其独特之处就是陷子要隔年过夏方可启用。酥饺的外形酷似饺子,但却比饺子大,外面是一层有食用油炸过的面粉,里面包裹着馅,馅的主料为白砂糖。 酥饺一过去一直都是周边群众(美原镇,薛镇,老庙镇)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但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酥饺已经渐渐的淡出了人们送礼的范畴,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味道一直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制作原料

面粉500克 猪油175克 莲蓉馅150克 熟面粉25克 白糖10 美原酥饺0克 香油25克 熟芝麻 50克 花椒面 精盐 红色素少许

1.把熟面粉、糖、芝麻、香油、精盐、花椒面拌匀成椒盐馅。

2.把250克面粉倒在案板上,加125克猪油拌匀,拌成干油酥。

3.把剩余的250克面粉加50克猪油和110克温水,和成水油酥,揉匀,饧10分钟。

4.把干油酥和水油酥分成两等份,把其中一块水油酥加少量的红色素揉成面团(呈粉红色),再把两块干油酥分别包入两块水油酥内,稍按,擀成长方形薄片(约3毫米厚),从上向下卷起,卷到头后用水粘住,呈筒形状。再分成每个12.5克的面剂,把小剂按扁成皮,粉红色剂皮,打入莲茸馅,包成饺子形状;白色剂皮打入椒盐馅也包成饺子形状。把两色饺子并在一起,边缘锁上花边即成生坯。

5.把油烧至六成热时,把生坯下锅炸制,待酥饺鼓起浮出油面时即熟

五.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杨屯大桃

杨屯大桃

桃中之王——杨屯大桃适应性强,生长快,成形早,结果早,两年即见果,三四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性特好,亩产万斤以上。果个特大,平均单果重400克以上,最大900余克。个头整齐,色泽艳丽。果皮底粉色,大部分红色,上下一致,着色面均在70%以上,果面茸毛短少,外形美观,果肉硬脆,果底平,核小离核,果味醇美,短期贮藏后味更佳。晚熟、耐贮运,货架期长,可彩期8月上旬至9月初,果实常温下可藏放15—20天,正值双节市场空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杨屯大桃以无以伦比的特大果形,艳丽的色泽,优良的品质,较强的适应性,突出的晚熟和时机,特殊的丰产性,在市场独占鳌头,销价屡涨不跌,供不应求

六.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嘎拉苹果

嘎拉苹果:以嘎拉优系为主,果形高桩,整齐度高,底色黄,果面全红,色泽亮而艳丽,质脆爽口,风味香甜。7月下旬---8月中旬成熟,成熟一致,无采前落果。货架期长,可存放40天风味不变,冷藏可到春节后。面积5万亩,总产8万吨,获’99北京国际农博会优质产品奖,2002年出口东南亚、非洲等地。

七.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尖柿

富平尖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富平尖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作为观赏树木栽植在宫殿寺院的庭院内,供皇帝、达官显贵、信徒、香客等游玩观赏所用。到南北朝时期,逐渐由庭院布景转向田边地坎栽植。唐宋以后,民间开始大量栽培柿树。境内百年以上的柿树屡见不鲜,曹村镇马家坡附近唐顺宗丰陵的西侧,生长着一颗树龄有一千多年的“柿寿星”,其胸径达2.45米,冠幅17米,每年还可采收鲜柿一万五千多斤。明朝时,民间已有用尖柿制作柿饼的习俗,明清两代曾为贡品。据《中国土大全》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就以“富平柿饼”做为贡品进献神宗皇帝朱翊钧,从此“富平柿饼”声名鹊起,成为名贵。

所在地域: 陕西

申请人: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富平尖柿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衔接地带,东到老庙镇的南昌村,西到梅家坪镇岔口村,北到老庙镇的辛店村,南到淡村镇的瓦窑村,地理坐标:东经108°57′-109°26′,北纬34°41′-35°06′,主要涉及全县17个镇、7个管区共305个行政村。总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鲜柿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富平尖柿外在特征明显,果个大,平均重225g,果形高,呈心脏形或纺锤形,四周呈方形凸起,蒂片青褐色,果柄粗壮,往上微细,果皮橙红色,果粉中等多,果肉橙色,软后橙红色,纤维多,味极甜,鲜食制饼皆宜。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 富平尖柿内在品质独特,营养丰富,每100g鲜柿的糖含量16.2g—16.3g,蛋白质含量0.72g—0.79g, Vc含量为17.9mg—18.65mg。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钙元素含量113.2mg—136.0mg,镁元素含量101.5mg—107.5mg。 3、安全要求 富平尖柿产地环境符合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DB6105/T009-2007《无公害食品:富平尖柿生产技术规程》,农残检测超标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了处理,产品标准符合NY5241——2004《无公害食品柿》。

八.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马坡柿饼

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背山向阳,地貌独特,形似簸箕,共有230户人家。当地群众素有栽培农作物杂果的习惯,柿子、石榴、大杏、花椒、梨、桃等杂果林遍布全村梁峁沟坡,全村现存上百年的柿树2000多株。在退耕还林后,栽种柿树800多亩。柿饼加工是马坡村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有200多户加工柿饼,少则一、二吨,多则十吨。马坡村每年加工柿饼400吨以上,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中央媒体曾以“柿子红遍马家坡”专题报道该村柿子产业,韩国、日本客商多年来一直在马坡村定点收购柿饼。

这里的柿饼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口味香甜,又软又红,肉质红亮,品质好,明朝时就已是朝廷的贡品。现在每年主要销往东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还出口韩国、日本等。曹村镇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柿饼加工、销售集散地。2011年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柿饼)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九.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齐椒

富平齐椒是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宫里镇的。富平宫里齐椒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适中。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烹调佳肴必备的调料,有提味、增鲜、去腥、去膻之功。

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以东干渠为界,可划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原区,渠北八村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群众素有栽植花椒的习惯,品种以“齐椒”为主,色浓味香,麻辣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调整结构,退耕还林,花椒总面积已突破2万亩,年产花椒约200多万斤,并已在雷村街道建成花椒交易市场,加强管理,提供服务。每逢花椒收获季节,市场内昼夜人来人往,运椒车辆川流不息。宫里镇的雷村、党沟、沟北、庄科,前进等村以及周边白庙、曹村、庄里等乡镇的椒农也都赶来,交易旺盛,市场活跃。

十.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红富士苹果

红富士苹果:全部为优系富士,优生区矮化栽培。果实高桩,果大、色颜、风味佳、果肉黄色,香甜汁多。10月初成熟,采收期长,可延迟到11月,储藏期长,简易储藏可到春节后,冷藏可周年供应市场。面积8万亩,总产10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