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罗甸特产是什么 罗甸在哪买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罗甸特产是什么 罗甸在哪买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2:47:30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水晶

罗甸是全水晶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水晶故乡的美名。公元500多年前生活在红水河畔的布依族就把水晶叫做“土地的眼睛”,把它们作为珍贵的赠品送给亲朋好在。

天然水晶是一种古老的宝石品种,素有“水精”、“水玉”、“菩萨王”、“千年冰”、“放光石”等美称。现代科学证明,天然水晶具有“压电效应”和“焦电性”,当加压或摩擦时就产生高频电流,反之,当加电时,则产生高频振荡,并且都产生某种“场效应”。水晶经切削抛磨成工艺品,更加强了这种特性。长期佩戴水晶项链,对防治支气管炎、乳腺炎(癌),增强心动力等具有神奇功效。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两位全副武装的人民解放军日夜守护着一块被称为“水晶王”的特大水晶晶簇。这块水晶中的“王者”就出生在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

罗甸水晶主要分布在逢亭镇的床井及沟亭乡的拉感、拉麻,罗苏的过石寨,云干乡的摆细等地。品种的晶簇、单晶、絮纽扣、水晶眼睛以及其它水晶工艺的优质原料。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荞灰豆腐

罗甸县边阳镇制作的荞灰豆腐,全国独一无二,是极富盛誉的地方副食品,用它制作的菜肴,清香、细嫩、口感好,由于风味独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荞灰豆腐仅产于边阳镇街上,若在他乡制作,其质地、口感均无法与原产地正宗荞灰豆腐相比,这犹如茅台镇上生产的“国酒”一样,非此地、此水不能酿制此酒;同样,非此地、此水、此荞灰亦不能生产此荞灰豆腐。何故,有待专家破解。荞灰豆腐煎、炒、炸、熘均可,因其风味独特,口碑极佳,畅销周边四县,走销州府、省城,由于至今仍用传统手工和产,量少,故常年供不应求。

关于荞灰豆腐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早年间边阳街上有一小户人家,男主人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主妇除了干农活外,还不辞幸苦推豆腐卖。一天中午,主妇上街卖豆腐前,留下一块放豆腐放在一木盘上准备回家自用。傍晚时分,卖完豆腐回家,磨子上的木盘不见了,豆腐也不翼而飞,主妇好生奇怪,此时,只听房梁上传来猫叫声,抬头一看,两只猫正在房梁上追逐嬉戏。“难道是这两只猫搞的鬼?“主妇走近磨架一看,木盘掉在磨架旁,那块豆腐掩埋在磨架旁的装满荞灰的筐子里,白豆腐变成黑豆腐了。主妇哭笔不得,弃之,可惜,食之,又不知可否。犹豫再三,主妇还是舍不得丢掉,她将豆腐上的荞灰用水洗去,切块上锅用油煎,顿时,香气四溢,食之,清香、细嫩、爽口,其味独特。主妇惊奇,但不知食后有何不良反应,惶惶不安。明天起床,口爽神清,精神焕发,主妇大喜,如法制作数次,皆有此奇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荞灰豆腐成为边阳一道特色副食品,享誉县内外。

2004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到罗甸风采,专程到边阳品尝荞灰豆腐,食后,赞不绝口。采摄组拍摄了荞灰豆腐生产的全过程,凤凰台通过电视,把神奇有的荞灰豆腐推向世界。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艾纳香

罗甸艾纳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艾纳香是贵州省罗甸县的传统种植产品,同时也是贵州省名品之一。艾纳香性喜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耐旱不耐寒。地处贵州最南部的罗甸县多属亚热带气候,栽培艾纳香历史悠久,具有较强的种植和管理经验。以艾纳香叶为原料提取艾粉制造而成的冰片,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天然冰片等天然药物需求量日趋增大,因此艾纳香的市场需求形势看好。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狗蹦肠

“狗崩肠”是罗甸红水河一带布依族独创的一道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美食,关于“狗崩肠”,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布依族喜食狗肉,早年间,他们在烹饪狗肉时,都是将狗的内脏、骨头、血等全扔掉,从不食用。有一年正月,寨子按例杀狗“扫寨”,以驱邪避灾,乞请神灵保佑全寨平安,而后全寨人在寨旁共进晚餐。“扫寨”的前一天晚上,月明风清,负责办理伙食的总管大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苦苦思寻如何将“扫寨”伙食办得比往年好,朦胧中,但见一位童颜鹤发白胡子布依老人笑眯眯地从半空中飘然而来,走到跟前亲切地对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做一道菜,既好吃又不浪费,保证大家满意。于是,老人将这道菜的创作全过程如此这般传给大爹,言毕又飘然而去,大爹急呼:“公,这道菜叫什么名字。”白胡子老人回头诡秘一笑:“明天你就知道了!”声如洪钟,大爹想再问,已不见老人踪影。猛一翻身,原来是南柯一梦。第二天,他按照老人的指教,杀狗后叫厨子剔下狗脊骨剁碎,加入网油、肺、连提、锤茸后加春芽末、狗血、花椒面、酒、姜葱末、盐制成馅,将洗净狗肠一头线捆好口,把馅从另一端灌入后用线捆好,再将灌好的狗肠放入沸水中煮熟起锅沥干,最后取平锅放入熟菜油,烧热放入狗肠用文火煎炸。在煎炸时,一厨子大喊:“大爹,你快来看,狗肠爆了!”嘲杂声中正忙于他事的总管大爹将“狗肠爆了”听成“狗崩肠”了,他顿时猛然醒悟白胡子老人诡秘一笑的含义了。吃饭时,一节节色泽金黄、外酥里香、味道独特的美食倍受全寨老少称赞,有人问叫什么菜名,大爹毫不含糊,随口而答:“狗崩肠”。从此,“狗崩肠”成为红水河一带布依族招待贵客的最好佳肴,世代相传,享誉省内外。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黄豆鸡

布依族人民勤劳、热情、好客,千百年来,他们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其中,罗甸布依族所创造的“黄豆鸡”便是誉享省内外的一道美味佳肴。关于“黄豆鸡”,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早年间,有罗姓和王姓两户人家紧邻想居,有一天,两家都来了客人,罗家条件较好,杀鸡待客;王家条件较差,炒黄豆迎宾。快到吃饭时,罗家主人得知王家也来了客人,便亲自上门邀请王家主客到他家相聚。王家不推辞,端着炒好的黄豆混在一锅,将铁锅置于炭火上,不多时,黄豆吸入鸡汁,变得干脆清香,而鸡肉由于浸入炒豆香味而更加鲜嫩味美。主客惊喜,开怀畅饮,大醉方休。这道菜一传十,十传百,世代相传,成为布依族待客的最好佳肴之一。

黄豆鸡特点:色泽红亮,鸡肉辣香味浓,黄豆酥脆味美。 2004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到罗甸采风,在罗悃镇品尝“黄豆鸡”后,赞不绝口,摄制组拍摄了“黄豆鸡”制作全过程,通过电视,让这道奇特的美味佳肴从罗甸走向世界。

关于“黄豆鸡”,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早年间,有罗姓和王姓两户布依人家紧邻相居,有一天,两家都来了客人,罗家条件较好,杀鸡待客;王家条件稍差,炒黄豆迎宾。快到吃饭时,罗家主人王家也来了客人,便亲自上门邀请王家主客到他家相聚。王家不推辞,端着炒好的黄豆前往罗家。到了罗家,他们将炒好的辣子鸡和炒好的黄豆混在一锅,将铁锅置于炭炎上,不多时,黄吸入鸡汁,变得干脆清香,而鸡肉由于浸入炒豆香味而更加鲜嫩味美。主客惊喜,开怀畅饭,大醉方休。这道菜一传十,十传百,世代相传,成为布依族待客的最好佳肴之一。

2004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妻罗甸采风,他们在罗悃镇品尝“黄豆鸡”后,撮制组拍撮了“黄豆鸡”制作的全过程,通过电视,上这道美味佳肴从罗甸走向世界。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茶叶

罗甸茶叶是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的。罗甸县茶叶品质优良,是贵州省唯一能生产出口红碎茶二套样的地区。

罗甸县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9.6℃,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无霜期334天,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特别是大叶种茶树。罗甸县春茶采摘时间较早,比全省其他地区提前15天以上。且由于热量丰富茶树生长期长,采摘轮次多,我县茶园亩产茶青达1000公斤以上。全县26个乡镇都有栽培茶树、制作茶叶的习惯。宜茶非耕地资源丰富,经调查统计,全县可开发茶园土地面积达25万亩以上,发展潜力巨大。

罗甸县规模发展茶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3211”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计划每年新增茶园1万亩。全县现有茶园3.5万亩,并分别建有加工能力10000但和5000但的茶叶初、精加工厂各一座,生产设施齐全、工艺成熟。上隆茶果场、纳见茶场是我县主要茶叶生产厂家,有优质茶园1万余亩。

为加快我县茶产业发展,2009—2010年由县财政出资在逢亭镇新光村,木引乡丛里村、速进村新建万亩茶园基地。该基地距县城35公里,且土层深厚,土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茶叶种植标准进行定植,栽培品种以福鼎大白和云南大叶为主。现茶园已进入后续管护阶段,茶苗长势良好,罗甸人民热烈欢迎有志于发展茶叶产业的企业及各界人士到罗甸进行考察交流、租赁承包和投资建厂。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荷叶粑

琥珀糕,俗称荷叶粑,又称搭梁粑,是罗甸布依族喜食的传统食品。每年“7月半”节,罗甸地区布依族家爱都必制作荷叶粑。由于民族交融,本地汉族群众亦过“7月半”节,并制作荷叶粑。刚出笼的荷叶粑很烫,人们在食用前将其搭放于竹杆上,故又名“搭梁粑”。

荷叶粑色泽自然(紫红色),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香气扑鼻,沁人肺腑;食之糯而不腻,不粘牙,味道可口奇特。因紫叶,芭蕉叶仅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故荷叶粑也只有居住在热带、亚热带的群众方能制作。由于形、色、香、味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罗甸荷叶粑名传省内外,当地群众也常将其作为馈赠礼品送给居住在省城、省府等远方的亲朋好友。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芝麻鲣

“芝麻鲣”(学名班鳠),极其珍贵的淡水鱼,仅产于罗甸境内河流及红水河流经罗甸几十公里的河段内。为何仅产于罗甸,此谜至今未解。芝麻剑无鳞,形似剑,鳍锋利,因身上有芝麻壮斑点而得名。

罗甸境内名鱼多,如大名-----有鳜鱼,美味可口的猪嘴鱼(学名铜鱼)赫赫有名的中华倒刺鱼,肉多刺少的扁嘴鱼(学名云斑鱼),水中游动的可见内脏的银鱼,生活在山洞暗河里终年不见天日找茬 岩鲤鱼等。这些鱼虽有名气,但却没有芝麻剑名气大,何故,这是因为芝麻剑不仅肉质鲜嫩,肉多刺少,营养丰富,常食可补脑、美容、遍地开花体、延年益寿,更因其有别于其它鱼类烹饪特点而大受美食家青睐---久煎不散、久煮弥嫩,吃进嘴里,有淡淡的神奇的香味溢出,令食者心旷神怡,过口难忘。俗言世上美食当数“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一种似鼠的小动物),水中的芝麻剑”,此言不假。

芝麻剑产于罗甸,量少,难铺(它生活于深 水中),故愈发珍贵(在两广餐桌上其价格令人咋舌),它是罗甸人招待贵客的最佳菜肴,“不吃芝麻剑,枉自到罗甸”,外乡人到罗甸,未品尝到芝麻剑,那真是人生莫大遗憾。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玉

罗甸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甸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罗甸玉”产于贵州省罗甸县,其化学成分与产品的玉质特性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和青海昆仑山脉一带所产软玉相近,属于优质的软玉矿。“罗甸玉”以山料为主,根据玉色分类可分为纯白、灰白和青白三类。玉质为半透明,白度好、质地细腻,光泽度好,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是罗甸不可多得的一种兼有经济、文化、艺术的品牌产品。为打造这一品牌,罗甸县克服了资料不全,主体不明,部门不解等诸多困难,先后与北京、武汉的专家联系,向其争集资料,从而确保了“罗甸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成功,使该县获得了一个知名的品牌。

和田玉(软玉)家族新成员,产于贵州省罗甸县,近两年开始慢慢被广大和田玉爱好者所熟知,市场上开始涌现。

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2009年在进行岩矿鉴定研究工作中,多次发现产自贵州黔南罗甸的部分样品中,存在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矿,引起研究人员高度重视。该软玉矿经该实验室研究证实,是碳酸盐矿物接触变质的产物,在宏观上呈条带状,与大理岩互层产出。组成软玉的透闪石结晶粒度细小,呈纤维状和片状,结晶体呈放射状、束状、毡状交织,结构致密,其围岩主要为大理岩。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矿化学成分与产品的玉质特性,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和青海昆仑山脉一带所产软玉相近,属于优质的软玉矿。

罗甸玉石常见到的都为石料(山料产出),颜色白中带灰,部分纯白色,少量淡绿色,极少的黄色。市场也有带皮的一款约100多斤重籽料,但其内部颜色,结构,润度无法看到。对于山料感观为光度好,油润度不够,表面干涩。经加工后雕件成品事看,白度尚可,有骨瓷感。透明度稍差由透光度弥补,抛光后有油润感。

新疆和田玉和贵州软玉区别:

相同:化学成分 90%以上都是透闪石

区别:物理感官

罗甸玉结构虽然细腻,但多数料发闷,有点僵,缺少油质光泽,略显呆滞,缺乏灵气,类似瓷器。

新疆和田玉从感官上看,质地温润,呈油质光泽。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边阳杨梅

边阳杨梅是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边阳镇的。罗甸县边阳镇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

罗甸县边阳镇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镇,土地总面积14000多亩,平均海拔800米,年均气温17℃,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史有“贵州四大旱码头”之称,是罗甸县杨梅大镇。

截止2011年4月,该镇共种植杨梅7000多亩(其中:2010年新发展杨梅面积2000多亩,4000多亩已达挂果期,涉及新街、岩脚、前进、下坝、新庄、黄泥坳、罗木、打讲等8个村),品种有东魁、荸荠、东方明珠1号、东方明珠2号、碳梅1号、碳梅2号等;初步形成了以惠罗公路沿线为主线的“杨梅长廊”。2010年4000多亩杨梅,产量6000多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