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巴中熏制特产 腊肉四川特产第一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巴中熏制特产 腊肉四川特产第一名更新时间:2022-04-03 04:31:30

一. 四川省 巴中市 观音井板鸭

观音井板鸭历史悠久,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观音井板鸭,历经百年锤炼,工艺卓越,品质优良。因产于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而得名。观音井板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素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于世。板鸭加工多为家庭传统手工制作,产品面向居民、酒馆等,后来逐渐畅销巴中市大小酒馆及周边县区。随着观音井板鸭名气越来越大,板鸭的销售也越来越远,逐渐成为恩阳区特色美食之一。

观音井板鸭制作考究,从选鸭、原料整理、腌制、晾干、熏烤到板鸭销售都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板鸭除使用天然调料外,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及防腐物质,所以保证原汁原味。因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配方独特,从而使观音井板鸭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形如琴,色泽金黄,清香鲜美,余味无穷,实乃绿色食品、席上佳品、馈赠亲友上品。

二.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巴山银杏

巴山银杏,是四川省巴中市的著名,该品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川菜中常以银杏果入菜。

巴山银杏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而成为四川省最佳的银杏适生区而得名。大巴山山脉位于秦岭以南,横亘于四川省盆地北部和东北边缘,包括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等地,境内最高峰为南江北面的光雾山。BYG

银杏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每年4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银杏浑身都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BYG

大巴山以南为我国著名的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幸存下来的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主要分布在大巴山以南的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尤以通江县的银杏资源丰富、品种优良,质量上乘,以“巴山银杏”冠名,名副其实。BYG

“巴山银杏”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BYG

“巴山银杏”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树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5米,一般实生苗约20年后结实,40年后进入盛产期,人工大砧嫁接后2—3年即能结实。银杏属阳性喜光向阳树种,深根系、耐旱,抗大气污染。但不耐水涝,不耐阴,抗风力差。BYG

银杏果仁俗称“白果”,营养丰富,药食两用,通江百姓用白果做食疗历史悠久,有银杏止咳汤、白果银耳粥、白果腊八粥等。《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医林要集》等中医古书也将白果列为重要药材。近现代研究表明,白果及其附属产品在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牙齿虫龋、小儿腹泻、痤疱疽瘤、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方面功效显著。银杏叶提取物中含160多种成份,主要是黄酮甙及银杏内酯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就有44种。银杏叶提取物还可研制成营养口服液、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其花粉、外种皮都是较好的制药原料。BYG

“巴山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可以提供大量的优秀木材、叶子和果实,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巴山银杏”树冠高大、雄伟挺拔,世界上各大中城市已把银杏作为庭院、街道和园林绿化树种广泛栽植。已有不少专家支持将银杏立为“国树”。植于商代的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古银杏树、植于晚宋的鹁鸪山鸳鸯合欢古银杏、颇受宋代苏东坡喜爱的净居寺银杏现都已成为“国宝”。BYG

三.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巴中柞蚕蛹

巴中柞蚕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中柞蚕蛹

巴中柞蚕,以麻栎、栓皮栎叶(俗称青杠树叶)为食材,全野外绿色放养,纯天然无污染。其蛹,体形硕大美观,呈金黄色,在5-15℃的环境下可保鲜存活10个月以上。

据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结果表明,巴中柞蚕蛹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所需18种游离氨基酸,以及10余种维生素,20余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5大类天然动物激素。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92.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21%,氨基酸含量高达65.21%,维生素B、E、A含量分别高达64.97%、53.42%、7.5%,锌、钙、硒含量分别高达141.81ppm、19.01ppm、0.07ppm。

巴中柞蚕蛹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和生命健康元素。医学临床实践证明,食用巴中柞蚕蛹,对增强人体免疫力、补气养血、强腰壮肾、滋肺润肠、软化血管等具有独特疗效,堪称强身健体软黄金。目前,市场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其它畜产品

地域范围

巴中柞蚕蛹依附于天然的柞林资源,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巴中市内47个乡镇,其中:巴州区的寺岭、梓橦、凌云、花溪、官渡、青山、福星、枣林等8个乡(镇);通江县的陈河、涪阳、新场、青浴、板桥口、诺水河、铁厂河、回林、火炬、兴隆、烟溪、永安、泥溪、沙坪、长坪、铁溪、两河口、胜利、钟凤、碧溪、沙溪等21个乡(镇);南江县的关田、关路、赶场、关门、北极、上两、关坝、寨坡、杨坝、坪河、贵民、沙坝、汇滩、柳湾、东榆、沙河、团结、高塔等18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至107°45′,北纬31°15′至32°50′。总保护面积为70000公顷,年产鲜柞蚕蛹3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色:1.1、营养品质:蛹内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远高于传统的畜禽产品,是人类理想的高蛋白食品和保健品。1.2、独特品质:以蛹滞育而越冬,在5-15℃保鲜贮藏期达10个月不发蛾,营养丰富,口感绵柔,蛹香味浓,风味独特。1.3、食用方法:根据个人口味,采用水煮、干煸、油炸、卤煮、红烧、清蒸皆可。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2.1、产品性状:柞蚕蛹为纺棰体形,分头、胸、腹三个体段。春季柞蚕蛹长约为3.8cm,蛹幅1.9cm。秋季蛹长约为4.0cm,蛹幅2.1cm。成熟蛹春季为淡黄褐色,秋季为黄褐色。全蛹重量平均为8g/粒,有的可达10.5g/粒。2.2、外观要求。蛹形大小整齐,蛹体饱满完整,色泽均匀。2.3、鲜蛹内在品质标准。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60%,氨基酸总量占干物质≥56%,含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C≥180mg/kg,维生素B2≥16mg/kg,维生素E≥6 mg/kg;钙≥200mg/kg,锌≥12mg/kg,铁≥6.5mg/kg,铜≥4mg/kg。2.4、产品安全标准。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的残留量应符合一般食品安全限量的通用标准。

四. 四川省 巴中市 通江县 通江茶叶

通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代通江茶叶生产的规模和品质就享誉华夏,罗村茶就属四川八大名茶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5.5万余亩,其中投产茶园3万亩,2005年全县茶叶产量820吨,其中名茶25吨,优质茶380吨,产值达2685万元,名优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名优茶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的“天岗银芽”、“天岗云雾”、“罗村茗眉”、“佛龙香茗”、“翰林茶”、“汉城银毫”、“龙虎银芽”等十多只历史名茶和创新名茶获部、省级名茶称号。到2002年建成名优茶生产基地20000亩,A级绿色食品(茶叶)基地100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15000亩。通江雨量市沛,气候适宜,土壤含硒丰富,茶园远离工厂、农田、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既有利于建立生态高效茶园,又有利于生产安全、卫生、营养的高档名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

 

五.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金钟小角楼酒

该产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把小角楼这个具有地方风情的平昌酒业发源地,历史上起甑时的金钟作为酒瓶,配以极富民族特色的礼合包装,在酒坛上独树一帜,已成为平昌酒业的又一朵奇葩。

六. 四川省 巴中市 平昌县 驷马豆瓣

驷马豆瓣是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的。荣获“四川老字号”称号的平昌 “驷马豆瓣”,是川北名土,采用传统民间老作坊式手工加工而成,其色泽油润、香味醇厚、味美可口。

源自大巴山红色革0据地——驷马豆瓣厂生产的“驷马牌”豆瓣、咸菜系列。用鲜活农副产品作原料,采摘无毒无害山珍异果作佐料,充分利用大巴山独有的黄金叶、香樟叶等综合发酵产生活性食用酶,经紫外线暴晒消毒、灭菌,配以祖传秘方,经自主创新研发后,精心腌制而成,巴蜀闻名的——驷马豆瓣。

产品特点:色、香、味俱佳,勾人食欲、怡人胃口、回味悠长、口感特强、便于储藏,保质期长(密封条件下,存放时间越长越珍贵)。适宜于南北西东不同口味消费者食用,既是餐桌上直接伴饭食用的可口佳肴,又是川菜系列的上乘调色调味佳品。产品色泽鲜艳、感观喜兴、包装精美,既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又是居家必备的“开锅”餐佐;既是大、中城市工薪阶层的必备消费品,又丰富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咸菜文化”内涵。

七.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巴山土鸡

巴山土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山土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巴山土鸡”是巴中市地方性畜禽品种,是风味极佳的纯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巴山土鸡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等4个区县现辖行政区域。

八. 四川省 巴中市 通江县 通江雪魔芋

通江雪魔芋

通江县魔芋是地地道道的森林蔬菜,至今荒山中仍有野生。它以无公害、无污染、高营养、超高产高效、见效快的野菜第一奇称绝于世,是当今大有发展前景的森林蔬菜。魔芋开发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九.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巴山脆李

1)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达州市茶果技术推广站

(2)品种来源:当地青脆李实生变异,经近20年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树势中庸,树姿半开张,幼树直立,结果后开张,枝条充实细长,分枝角度较小。主干灰褐色,表皮较粗糙,皮孔明显。枝条浅褐色,皮孔不明显。叶片长椭圆形,较薄,绿色,先端渐尖,基部窄楔形,有绿色腺体,边缘锯齿浅钝,较密。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花白色,花粉量较大。成熟期8月上、中旬,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38克,果皮淡黄绿色,果面光滑,果粉灰白色。果点小而稀,平,白色。果梗较长,1.5厘米左右。梗洼较广,中深。缝合线浅平,较明显。核小,离核,可食率97.8%。果肉淡黄色、松脆,3~4天变软,货架期10天左右。果实汁液中等,味甜,无涩味。可溶性固形物14.0%左右,总糖8.54%,总酸0.3~0.5%。

(4)产量表现:早果性和丰产性强,定植后第2年试花挂果,6年生树平均株产25公斤。

(5)栽培要点:①建园: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2%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5.5~7.0;②配置花期相同的其他栽培品种作为授粉品种;③整形:以开心形为主,干高40~50厘米,3~4个主枝,6~8个侧枝结果,加强夏季修剪;④施肥原则: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基肥50%~60%,追肥40%~50%; ⑤加强疏花疏果,疏果应在花后30天内完成; ⑥综合防治病虫害。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李产区。

十. 四川省 巴中 恩阳银杏

早在700多年前,野生银杏已被引种在庭院中。恩阳区深山中生长着数棵古老银杏树,但都无证可查,解放后人们对银杏认识逐渐深入,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全国生物资源普查时发现,恩阳区莽莽丛林中分布着大量的野生银杏树。独特的土壤、水分、气候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方圆100平方公里的范围成为银杏的乐土,被专家认定为银杏的最佳适生区。

从此,恩阳区拉开了人工栽培银杏的序幕。1976年,巴中建立恩阳银杏发展指挥部,在恩阳镇、柳林镇、进行人工栽培。1982年成立了恩阳银杏研究所,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利用恩阳区的野生银杏开展人工栽培、良种选育、病害防治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通过对野生资源恩阳银杏选育的恩阳1、2、号品种获得四川省政府科研进步奖,多次荣获农博会大奖。

2002年巴州区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恩阳银杏迎来由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嬗变的历史契机。巴州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了创建国家级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技术工作组、物资供应组、销售加工组、监督检查组,各组各司其责,协调配合,与各相关乡镇、部门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恩阳银杏标准化生产。并投入130万元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户生产的恩阳银杏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实现了恩阳银杏由“田间”到“案头”的全程监控。

目前,该区已建成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辐射带动全区各地发展20万亩,建成年提取银杏酮2000吨、生产银杏茶1000吨的加工厂。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