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有什么特产真实图片 中山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有什么特产真实图片 中山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3-30 13:33:22

一. 河北省 保定 定州 中山松醪酒

中山松醪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山松醪酒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的。中山松醪酒以黄米为主料,外加三七、党参、杏仁等名贵中药,利用黑龙泉天然矿泉水酿制而成,被誉为“液体蛋糕”,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松醪酒本是一种酒的品类,有如黄酒、白酒一般,产地、酿造工艺皆有不同传承。中山松醪酒之所以独享盛名,却是源于宋代名家苏东坡的一首《中山松醪赋》。

北宋哲宗年间,苏东坡出任定州太守。由于爱饮松醪酒,苏东坡根据当地的松醪酒酿造工艺,亲自收集材料,以当地的黑龙泉水自酿松醪酒。由于中山国曾定都于定州,所以苏东坡便把自己在定州酿制的酒称为“中山松醪酒”。

后来,苏东坡作《中山松醪赋》,赞美松醪酒“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其赋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传世之作,中山松醪酒的美名也随之传遍四方。

中山松醪酒酒液金黄诱人,低度幽香,介于黄酒和白酒之间。它不是白酒,更不是黄酒、果酒或保健酒,但它具备了当今酒类市场中各种主要酒种的优点,即白酒的阳刚之气,黄酒的营养价值,果酒的阴柔之美,且兼具白酒、黄酒、果酒的风格特点,冬饮可加热,夏饮可加冰,享有“一口品三酒(白酒、米酒、药酒),五味(醇味、松香味、蜜味、酸味、苦味)归一盅”的美誉。

中山松醪酒采用黍米、松子、陈皮、葛根等数十种传统药材为原料,发酵酿造而成。经现代科学检验,松醪酒中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氨基酸。因此,该酒被誉为“液体蛋糕”,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中山松醪酒产地范围为河北省定州市砖路镇、庞村镇、清风店镇、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现辖区范围。

二. 广东省 中山 石岐乳鸽

石岐乳鸽是广东省中山市著名之一,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烹制方法繁多,用乳鸽制作的茶肴,有红烧乳鸽、脆皮乳鸽、明烧乳鸽、松江乳鸽、江南白花鸽、油浸乳鸽、白切乳鸽、豉油王乳鸽等。

石岐盛产乳鸽,以体形大、胸肉厚、肌肉饱满、肉质嫩滑爽口而饮誉省港澳市场。石岐不少酒家饭馆所泡制的乳鸽,也极为食客所喜爱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旅集团富华宫的红烧乳鸽,其色泽金黄,皮脆肉滑,骨软味美,真是吃后齿颊留香,最为食家所赞许;而淮杞炖鸽,除汤味鲜美可口外,鸽肉亦极为嫩滑。不少酒家还各出奇招,使乳鸽制作花样百出,如吊烧鸽、生炸鸽、卤水鸽等等,都有不同风味,同受食客的欢迎。
乳鸽作为中山的名菜,除色、香、味俱全外,还在于可兼作药用食疗,因乳鸽肉性温平、入肾肺,有治肺肾伤损久患虚亏功效,还可治疗皮肤恶疮,故此菜式历久不衰。

石歧乳鸽:以脆、鲜、嫩出名,是用生长21-28天的乳鸽腌渍之后,经烤箱烘烤而成。鸽子皮脆肉嫩,中间有一泡汤汁。此汤汁鲜纯,却不油,感觉清爽而鲜美。 鸽子性味比较平和,体质热、寒的人都 可以吃。鸽子补肝、肾,益精气,处于发育期的大男孩吃更好。 这石歧乳鸽是手撕了吃的。咬一口皮后,吸干里面的汤汁,再慢慢品尝它的肉。皮是脆的,汤汁是鲜的,肉是嫩的。

三. 广东省 中山 山水腐竹

五桂山人制作腐竹的历史由来已久。境内有腐竹厂多间,年产腐竹吨。腐竹的原材料是黄豆,制作经过多道程序,先是把黄豆弃壳,然后浸豆、磨豆、榨浆、煮浆、提竹、最后晒干成腐竹,每道工序都非常讲究,要求恰到好处。腐竹按色泽分为上竹、二竹、三竹和甜竹各等级。五桂山腐竹采用精选黄豆配合五桂山水、利用传统制作工艺、经人工和机械制作而成,品质上乘,卫生可靠、营养丰富。

四. 广东省 中山 亿磨坊石磨手工米粉

悠久的历史

亿磨坊石磨手工米粉起源于明代初期,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列为历朝贡品。

石磨传统工艺

亿磨坊秉承正宗的传统工艺绝技,以本地优质大米和山泉水、大青石磨,反复多次磨的工艺,让米浆磨得更细更精更嫩,绝无添加剂,被誉中国一绝!

独特的风味

亿磨坊干米粉易煮不断,口感软滑可口,健康营养,食了回味,十分适合家庭、酒楼和西餐厅用料,美味省时。

石磨手工米粉的煮法

取干米粉冷水浸泡30分钟到数小时均可,捞起待用。

汤米粉:选择你喜欢吃的做汤材料煮汤,在汤好前放下已备好的米粉,煮1.5-2分钟即可。

捞米粉:将已浸泡过备好的米粉用开水汤1.5分钟捞起,淋上备好你喜欢吃的菜汁和配料伴匀即可。

蒸米粉:将已浸泡过备好的米粉放在盘中,再将已泡好干冬菇片、排骨、蒜茸、花生油、盐、生抽捞匀放在米粉上面,开水放下蒸8分钟即可,浓香回味无穷。

火锅粉:将已浸泡过备好的米粉,放到火锅中1.5分钟即可。

五. 广东省 中山 大魁黄沙蚬

黄圃大魁水道是有名的“黄沙蚬”产地,蚬肉鲜美可口,人们用蚬肉、腊肉粒、韭菜炒作馅料,用生菜包着吃,也是黄圃的一道特色菜。

六. 广东省 中山 五桂山红茶

五桂山红茶始种于1977年4月,当时由五桂山白石坳知青场在后山率先种植茶树160亩,取名为五桂山红茶,随后桂南、石鼓、长命水管理区以及各小林场相继开垦土地种植数百亩。1985年镇开垦种植云南大叶茶树60亩,取名为五桂山茶场。1988年是茶叶种植的鼎盛时期,总面积约1100亩,总产量30吨。早期各茶场茶叶制作采用人工机械结合,后来五桂山茶场全部实现机械制作茶叶。由于各种原因,桂南、长命水管理区的茶场于1991年先后荒弃。五桂山茶场仍保留60亩,南桥白石坳尚有10多亩,各林场均有数10亩,年产量约8000公斤。2000年五桂山茶场及市林场茶场先后由私人承包,改称龙珠茶庄及茶趣园,已开辟成中山旅游购物点之一。五桂山红茶因生长在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的五桂山深山密林之中,茶叶甘醇美味,色泽橙红。



七. 广东省 中山 冰凌角仔

沙溪冰凌角仔在其他地方已经甚为少见了,在沙溪只有两间食店还会有这种食品的烹制方法,冰菱角仔大概在民国初年就在沙溪出现了。“冰菱角仔”是因为当它煮熟,过冷河之后就像是剥掉壳的菱角,两头尖中间鼓;又加上颜色剔透妨如冰花,故名之,吃在嘴里富有弹性,且多食不腻。

八. 广东省 中山 三乡茶果

提到三乡茶果,想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乡濑粉。其实,三乡茶果品种丰富,除了濑粉,还有三丫苦、萝卜糕、豆捞等,每一种都各具风味,其制作手法值得我们传承。让我们来认识三乡茶果中的“叶仔”。

先民从福建一带移居而来,将闽南地区的咸茶饮食习俗带到三乡,并结合本地实际,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三乡茶果饮食消费习俗。三乡人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不一样的茶果供奉拜祭祖先,其中,“叶仔”最初是在七月十四孟兰节,也就是百姓俗称的“鬼节”里亮相的,在叶仔的制作过程中,开粉的工序尤为重要。

开好粉,还要选好叶。为了制作好吃的叶仔,记者跟着“师傅”到芭蕉地里采摘新鲜的蕉叶。

蕉叶采摘回来后用热水烫煮,就可以开始动手包叶仔了!三乡人制作的叶仔一般分甜、咸两个口味。

据资料记载,七月十四孟兰节里三乡村民会做煎堆和叶仔两种茶果,叶仔的制作工序多,且讲究。相比之下,煎堆的制作工序就更为简单,故有“懒人煎堆,勤人叶仔”的说法。不过,发展到今天,叶仔也不再是孟兰节的专属食品,在其他节日甚至在日常的饮食餐单里也会出现。(三乡镇广播站)

九. 广东省 中山 小榄菊花肉

小榄地区盛产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选用猪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状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糖渍菊花瓣而成。这种菊花肉看来虽肥,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可口,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是中山的传统送礼佳品。

小榄菊花肉乃小榄驰名中外的土,传统制法是精选猪的肥膘肉,切成小四方薄片状用砂糖腌制,装入罐中密封,等到肥猪肉腌成水晶般通透的时候,糖肉就做好了。然后取出腌制好的糖肉,加上糖浆,蘸上菊花糠,美味可口的菊花肉就做好了。菊花肉虽用肥肉制作,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可口,是送礼佳品。

菊花肉可以当作零食,吃起来有一阵阵菊花的清香,甘甜而不腻。过去,小榄人喜欢把菊花肉当茶点。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小榄人的家里会自己制作一些菊花肉。如今,小榄人多数用菊花肉来烹饪现代菜式或制作汤圆糖水等。

十. 广东省 中山 三角沙栏鸡

三角沙栏鸡是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沙栏鸡又名三角鸡,也称石岐鸡。是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特点是鸡其个体大,胸肉较厚,肌体丰满,以鸡肉味鲜、香滑、骨脆而驰名中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

沙栏鸡又名三角鸡,皆因原产地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沙栏村而得名。据说是200多年前从顺德、东莞迁移到中山的农民带来的鸡种。沙栏鸡体型适中,其优点是肉质嫩滑、味道鲜美、皮下脂肪少,特别适合制作“白切鸡”。1985 年被选入广东省名优品,入选广东禽畜品种志。

沙栏鸡头大小适中,多为直立单冠,6至7个冠齿,体躯丰满,胸肌发达。公鸡多为黄色和枣红色,主翼有黑色,以羽轴为界外则枣红色内则黑色,有紧靠羽轴两边为黑色,也有全身黑色而羽尖少部分枣红色,尾羽多为黑色,也有无主尾羽的特征。母鸡多为黄色和麻色,以麻色居多,背部有麻黄、麻褐、麻棕色三种。主翼羽以羽轴为界,也有黑色、黄色、棕色、黑花色。鸡脚部颜色有黄色、白玉色之分,以黄色居多。皮肤有黄色、白玉色,以白玉色居多。年产蛋70至90个,蛋壳呈褐色或浅褐色。与清远麻鸡苗类似,沙栏鸡苗背部两侧也各有一条约4毫米宽的白色绒毛从肩延伸至尾部,第一次换羽后条纹消失,出现雌雄羽毛的差别。

因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中山很早就是肉鸡出口香港、澳门的主产地。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饲料欠缺,使养鸡业面临极大的困难。由于沙栏鸡出口量减少,香港鸡农则把出口沙栏鸡选作种用去繁殖,但由于原种产蛋少、繁殖力低,香港鸡农引入新汉夏、迪高、红宝罗等外种杂交。20世纪80年代又引入嘉比隐性白鸡杂交,杂交后代均称石岐杂。石岐杂鸡在保持沙栏鸡的色、香、味的同时极大地改进了生产性能,受到鸡农和食客的欢迎。改革开放后,内地养殖户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杂交沙栏鸡,致纯种沙栏鸡濒临消失。1999年,中山畜牧部门建立沙栏鸡提纯复壮与杂交利用基地,逐步恢复这一优秀的种质资源。

2003年底,市农业局决定选择中山农业龙头企业、养鸡业“老大”潮兴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担起沙栏鸡 “保种”重任。潮兴公司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共投入超过600万元,应用现代育种技术的“闭封育种法”、“转回0”进行近十世代的提纯复壮,并宣告成功,今已取得了提高生产性能,如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均提高了5-10%,生长速度较以前提高了10%左右。在120天以上标准体重公鸡达到2.3公斤,母鸡1.3-1.5公斤。据了解,提纯后的沙栏鸡皮薄脆香而油少、肥而不腻、风味香浓回甘、骨细而脆、体型适中、羽毛麻红黑而淡黄鲜艳、冠红肉满。

潮兴公司最先“享受”到了沙栏鸡提纯复壮成功的甜头,近几年肉鸡的生产销售量已达到200多万只。公司现饲养存栏量14万只,销售价格较同类产品高30-40%。除扩大肉鸡饲养外,还利用部分母鸡进行做产蛋鸡之生产,肉蛋大量出口港澳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