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漳州长泰土特产是什么 正宗漳州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漳州长泰土特产是什么 正宗漳州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3-31 01:51:49

一.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火田菠萝

火田菠萝

云霄县火田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火田的凤竹菠萝以其肉脆、汁多、味香、食后无渣、营养丰富的特色,多年来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声名远扬,虽全镇种植2000多亩,但每到丰收季仍供不应求,年产值可达700多万元。

二.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八卦芦柑

芦柑系漳州,称为漳州芦柑,又名“八卦芦柑”,柑果扁圆,果顶微凹,具6条-8条放射状沟纹,形如“八卦”而得名。为传统的出口名果,被视为柑中极品,驰名中外,国际上素有“东风佳果”之美称。

八卦芦柑 - 漳州芦柑

漳州芦柑因果实形态和品质差异,分“硬芦”和“有柑”两品系。其中,以硬芦品质为最佳,其果实高扁圆形,果皮澄黄、中等厚、较坚硬故名硬芦。果汁多,味甜美,香甜爽口、色香味俱佳,为芦柑中优良品系,为闽南柑桔的主栽品种。

三.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云霄枇杷

云霄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霄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此外,云霄枇杷种植还有解放钟种、大钟种、红肉长种、红肉圆种、温州种、莆田种、下坂土圆种、鸭蛋本种、大红袍种、软条白纱种等等,堪谓种类繁多,产量丰富,驰誉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为云霄水果品种之首。

福建省云霄县,国家林业局评定的“中国枇杷之乡”。云霄枇杷,有闽南报春第一果的美誉。

云霄县地处沿海,背山面海、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聚留冬季海上西南暖湿气流,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有霜日短只有2.7天,是福建省越冬条件最好的三个县份之一,也是福建省大陆唯一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十分有利于热带型的云霄枇杷果实生长发育。

云霄枇杷属热带型常绿小乔木,云霄枇杷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果大,单果重50g左右,最大可达到150g,可食率高,一般在70%左右;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健胃和清热等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水果。

云霄县是云霄枇杷的原产地,云霄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造就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云霄枇杷。云霄枇杷素以早熟、柔软细腻、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有“闽南报春第一果”之美誉。

云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到了明代,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

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民国时期云霄是漳州南部五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航运尤其发达,云霄枇杷也随之南下汕头、广州、香港,北上福州、宁波、上海,云霄成为福建省枇杷主产区,以早熟、优质而闻名。

1958年3月5日,时任团中央书记的1同志到云霄视察,在询问了云霄山地种果的情况和枇杷的品性后,勉励大家说:“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开山种果、果化云霄。”后来云霄枇杷种植发展到全县6镇3乡1开发区,遍布全县的山地和农地。

改革开放以来,云霄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优势,大力发展枇杷种植。于1994年,推广枇杷早熟优质新品种“早钟6号”,使云霄枇杷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研制开发出“枇杷酒”、“枇杷膏”、“枇杷汁”、“枇杷花茶”等深加工产品,并成功投放市场,延长了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枇杷产业效益,成为市场热捧的“黄金果”。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8.8万亩,产量5.7万吨,产值5.6亿元,至2010年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7.8亿元。目前云霄枇杷已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畅销福建本省及粤、浙、苏、沪、川、渝、鄂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欧盟、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云霄枇杷部分荣誉:

2001年,云霄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枇杷之乡”;

2003年,申请注册“云霄”枇杷集体商标;

2007年云霄枇杷获得国家质检总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2008年云霄县被批准为“中国优质枇杷基地重点县”和“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

2009年云霄枇杷被评为漳州市“十大名优花果”;

2010年“云霄枇杷”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1年11月,“云霄枇杷”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云霄县 《关于界定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云政综〔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云霄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长泰状元蜜桔

长泰状元蜜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枋洋镇科山村是林震状元祖居地,去年下半年投资120多万元规划建设科山状元文化公园。当地盛产长泰蜜桔风味独特,被称为“状元蜜桔”。

品质超群,口感非凡的状元蜜桔生产于漳州府唯一状元林震故乡---长泰县枋洋镇境内,此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蜜桔也因状元而闻名遐迩。

状元蜜桔果形、色泽、味道均佳。其果实较小,单果重40-60克,果形扁圆,果皮薄,平均0.11厘米,橙黄色有光泽,油胞小而密,平生或微凸。囊瓣7-10片,近肾形,囊衣薄汁泡黄色,柔软多汁,风味浓甜,香气醇厚。其果汁含柠檬酸,多种维生素、糖份、氨基酸和磷、铁、钙等元素。桔皮健脾化痰,桔络通经活血,桔核理气散结。

状元蜜桔由于汲取状元宝地之灵气而具有独特清香,闻之提神醒酒,沁人心脾,含之唇齿留香,润甜爽口,堪称桔中状元,桔中珍品。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长泰状元蜜桔”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桂圆干

用新鲜龙眼去核烘制而成,营养价值很高,是滋养身体的高级补品,在漳州它是产后妇女必不可少的滋补品。( 漳州)

六.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江东鲈鱼

江东鲈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东鲈鱼,产于江东桥下北溪水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后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上海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目前,“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江东鲈鱼丸”也被评为“福建名小吃”。近年来,在厨师们的精心创作下,江东鲈鱼的制作方法不断翻新,仅鲈鱼粥就有近十种制作方法,可以满足来自不同地方游客的口味,是龙海著名的旅游商品。

龙海市角美镇江东桥下附近一带水域,属九龙江北溪流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据传,此鱼由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传种而来,谓之“东溪奉母鱼”。

宋时,高东溪,漳浦县人,据传高事母甚孝,其母平时喜食鲈鱼,宋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后高东溪告假,取水道回乡,在船仓另装活水仓柜,由松江带活养鲈鱼奉母。当船驶抵江东桥下时,高拟将鲈鱼烹之以奉母,其母观此鱼形态活跃美观,不忍食之,遂对东溪说:“此鱼来之不易,食之今后难得。不如将此鱼投入江中,使之传种,世代繁衍,让后人有此佳品可餐。”东溪遵照母意,遂将所带活养的松江鲈鱼尽放于江东桥下,从此鲈鱼在此繁衍不绝,遂成江东名种。

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有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

江东鲈鱼

龙海市榜山镇江东鲈鱼养殖协会

11994880

鲈鱼

七.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将军山栀子

将军山栀子

八.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石铭芋

石铭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铭村位于岩溪镇西部,是一个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山区村。石铭村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淡水立体养殖为主。全村年种植芋头.小黄瓜.角豆.毛豆等蔬菜2000多亩产量5000多吨。唐朝贡品石铭芋是本村特色产品,石铭牌芋头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专家认证。石铭商标获漳州市知名商标。

石铭芋头,产于长泰岩溪镇石铭村——海拔1119米的良岗山脚下。这里地下矿泉水潺潺涌出,水质甘醇,常年不断,土层深厚、富含矿物质,所产出的槟榔芋表皮呈紫红色,肉质细嫩、松酥可口、芳香气浓、风味独特。石铭村种植槟榔芋面积大,年产量1000吨。石铭槟榔芋名声远播,尤被厦门、漳州一带城区居民视为难得的佳品。

民间相传,乾隆下江南,途经漳州,索地方美味,长泰县令携名厨一名,猪肘一支,石铭芋一粒,赴府做“猪肘芋头煲”,令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赞口不绝,从此不起眼的石铭芋被钦定为贡品,年年专人专程输往大内。石铭芋的另一特色做法是:将芋头蒸熟捣碎,加糖,佐以桔皮、桂花等香料,温火煎熬,勾人馋涎的“芋泥”就可以享用了。

地域范围

石铭芋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长泰县岩溪镇石铭村、甘寨村及坂里乡石格村、新春村、坂新村等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17°38′117°45′,北纬24°34′-25°47′,总保护面积20000亩,现有生产面积4000亩,年产量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石铭芋生长环境优越,母芋呈圆柱形,表皮棕褐色,无虫蛀、无烂点、无破捐。芋肉乳白色带紫红槟榔花纹,易煮熟食肉质细、松、软,浓香可口。此外,石铭芋可食率高,头尾部分去皮后均可食用。 2、内在品质指标:石铭芋营养丰富,干物质中淀粉含量65%-80%,蛋白质含量达10%-15%。作粮作菜皆宜,与各地生产的芋头对比,具有独特的香味。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石铭芋产品质量应符合(NY/T1049-2006)标准

九.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石码肉粽

石码肉粽

粽子是我国人民喜爱吃的民俗米制品,有碱粽、咸粽两种。碱粽即甜粽,用糯米拌食用碱而成。咸粽有肉粽、菜粽、豆粽等五、六种。粽子古称角黍。据载,战国后期楚国政治家、大诗人屈原(前340至前277年)在官场屡被贬职放逐,于农历五月初五之日再次被贬逐湘西,路过汩罗江桥上绝望地投江自尽。当地百姓惊悉后,便于每年五月初五用各种形式纪念屈原。用竹叶包粽祭祀后投入江中,沿袭成早期端午节祭祀屈原的活动内容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吃卤面,赛龙舟仍久盛不衰,沿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是家家必备祭品,人人必尝小吃。石码肉粽是早已闻名闽南、台湾及海内外风味小吃,常年旺销的乡食品。

肉粽:由糯米、精猪肉、栗子、海蛎干或虾米、香菇、鸭蛋等原料配制而成。先洗净糯米,放冷水浸半小时,后捞起凉干,回锅拌上卤汤和葱头油,加适量味精,五香粉和酱色糖乌,中火炒半小时。精猪肉或火烧或清炖炒作,栗子要生剥现用。用竹叶包粽,不松不紧,棱角分明,然后用麻绳扎牢。烧煮肉粽,要火旺而稳中,随时加水,不使肉粽露出水面,一般炖上三小时即可出锅食用。龙海物产丰富,原配料应有尽有,传统炖制的肉粽色、香、味、甜俱佳,加上辣酱等佐料食用,令人吃而不腻。相传历代邻县文武-、回乡海外侨胞,乐于寻食石码肉粽传统小吃,一饱口福。石码不少“绑肉粽”师傅还到漳、泉、厦开“石码肉粽”专营店,拓展市场,常年经营,使石码肉粽香飘闽南。

十. 福建省 漳州 华安县 漳州手抓面

福建小吃。手抓面,是以面粉裹着油榨豆干,抓在手掌里进食而得名。进食时还必须在面份上抹上芥辣、甜酱、蒜葺醋、沙茶酱油,或花生酱辣酱等多种调味酱料, 而这些酱料可根据个人爱好选调,混在一起以手抓着吃,香、甜、酸、辣,冰凉、滑润,从吃法到口味确是别具风味。 手抓面是芗城的独有食谱之一。虽然它很少在殿堂宴席上出现,但由于口味独特、顺随意,所以在城乡颇为风行,很受群众喜爱。



手抓面,漳州话又叫做"豆干面份"。这种道地的小吃,真是用手抓着吃的。如果嫌不卫生,你当然也可以使用筷子(叉子也行),只是不够"地方风味"罢了。



和卤面一样,手抓面也要用碱面。在沸水锅里氽熟后捞出,分别团成直径大概为15厘米的薄面饼。取这样一片面饼放在手上,先后涂抹上甜酱、花生酱、沙茶酱、辣椒酱、蒜蓉酱和芥末酱,再放上一条油炸豆腐干,然后把面饼包卷起来,蘸杂醋酱吃。



看到这么多种酱,眼花了吧?花生酱、辣椒酱和芥末酱都比较平常,但甜酱、沙茶酱和蒜蓉酱还是介 绍一下:甜酱是用淀粉加水和红糖边煮边搅做成的;蒜蓉酱是蒜泥加白糖和白醋调拌成的;而用花生仁、白芝麻、干扁鱼、干虾米、椰丝、葱、蒜、芥末、香菜子、 辣椒等多种原料磨碎加油盐熬煮,就可以制成金黄香辣的沙茶酱。



面卷里有这样多的酱,拿在手上当然会滴滴嗒嗒地漏一路,所以不仅要吃得快,而且还得当心你的衣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