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咸宁通山县特产 咸宁市通山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咸宁通山县特产 咸宁市通山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9 01:32:39

一.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富有油面

民国时期,位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现在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生意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油面”以当地小麦手工石磨磨成粉,调以适当麻油或菜油、盐等。通过发酵,手工搓揉成条,上架拉丝制作而成,外型纤细、圆润,味道鲜美,耐煮耐储,气味芳香,油而不腻,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吃饱了还想吃两碗凡吃过“浮油油面”的人都终生难忘。

二.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杨堡辣椒

杨堡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杨堡辣椒

咸宁市咸安区杨堡辣椒产业协会

杨堡是双溪桥镇杨堡村一个村湾,自古村民就有种植辣椒的习惯,以种植优质辣椒而出名,久而久之,辣椒便成了杨堡村湾传统种植的特色农产品。

据种植大户李国民介绍,杨堡辣椒主要以种植“宁椒一号”为主,该品种色正、个大、皮厚,卖相好、耐运输,在咸宁、武汉等地很受人青睞。

该镇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并以种植杨堡辣为主要品种。一方面利用杨堡辣椒现有品种基因,积极培育新品种,先后推出了酷优辣椒、靑线椒、螺丝椒、红线椒和宁椒一号5个品种。另一方面引导当地农户依托种植大户李国民的辣椒种植基地,逐步转向规模化种植,建立健全辣椒销售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全力打造杨堡辣这个"老字号"品牌。同时,积极组织专班人员申请杨堡辣国家地理标识,力争在特色农业发展上再创新高。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众望麻花

白霓镇久负盛名的传统副食产品----麻花,因做工精细、口感良好而深受人们喜爱。“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精心研制、改良配方,生产出“香蕉型”、“桂花型”、“虾味型”、“麻辣型”、“鸡汁型”、“芝麻型”、“海苔型”等七大系列十六个品种的小麻花。产品包装全新,质量上乘,色香味美,老少皆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远销广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已进入38家大型超市。2001年,共生产各种系列小麻花1000余吨,产值达500多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该公司麻花生产规模和销量居全国第一位。该公司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自去年以来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98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的麻花加工工业园。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150人,其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8人,日雇工100余人;日产麻花5.6吨,年产量可达1680吨,产值可达840万元。公司先后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咸宁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市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连续4年获崇阳县“民营经济十强”称号。( 崇阳)

四.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通山乌骨山羊

通山乌骨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山乌骨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山乌骨山羊是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的。通山乌骨山羊的毛、皮、骨、唇舌、口腔均呈黑色。乌骨山羊是非常珍贵的肉羊品种,极具开发价值。通山乌骨山羊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乌骨山羊是在环洞庭湖地区新发现的肉用山羊种质资源,皮肤、骨膜、内脏黏膜等组织器官有大量黑色素沉积,外观呈黑色,表现为“乌骨乌肉”。经专家鉴定,乌骨山羊是非常珍贵的肉羊品种,极具开发价值。

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姜勋平教授及其团队一直在通山从事乌骨山羊的研究工作。通山乌骨山羊繁育及示范推广产业基地包含1个乌骨山羊研发中心、1个核心保种场和3个繁育场。基地现有乌骨山羊1000多只,其中核心种群400余只,将建立具有800只母羊的核心种群。

2013年,通山县乌骨山羊养殖协会申报的“通山乌骨山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通山乌骨山羊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通山县所辖的通羊镇、南林桥镇、大路乡、黄沙铺镇、厦铺镇、杨芳林乡、闯王镇、九宫山镇、洪港镇、燕厦乡、大畈镇、慈口乡等12个乡镇180个村,7个国营林场,总生产区域面积 2400平方公里。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18′-114°57′,北纬29°21′-29°50′之间。区域范围内通山乌骨山羊核心种群数量存栏3000只左右,总饲养量达到1.5万只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被毛颜色以黑白花色为主,少部份被毛全黑色,羊毛偏密,略长稍卷曲,呈柳绦下垂状。体型中等、面部清秀,结构匀称,两耳中等向两侧半前倾,颈胸结合良好,四肢系部强健,关节灵活,蹄质坚实。角略带螺旋状呈镰刀型向后侧弯曲。母羊腹部圆大,乳房基部宽圆,有效02个;公羊前胸发达,体躯呈长方形,肋骨开张良好,-左右对称。乌骨乌肉,黑色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膻味较轻,肉味清香,口感地道纯正。 2、内在品质指标:羊肉品质优,营养价值较高。通山乌骨山羊的羊肉蛋白质含量≥18%;氨基酸含量≥16%;胆固醇含量≤600mg/kg;总脂肪含量≤16%。 3、质量安全规定:严格保护产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山羊养殖技术规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产品执行《无公害食品羊肉》(NY5147-2002)标准规定。

五.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肉糕

肉糕是咸宁地区一道名菜,赤壁人对它则独有情钟,吃肉糕成为当地的一种世风。民间红白喜事宴席上少不了肉糕,且上第一道菜先上肉糕。在民间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汽水肉

“兼求畜豪且割鲜,蜜洁斗酒谐终宴”。——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二之一《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特点:质嫩味鲜,容易消化,最适宜老、弱、病幼者食用。

原料:肥瘦相夹的猪肉250克,盐3克,葱花2.5克,姜末1.5克,胡椒0.5克。

烹制:(1)将肉洗净去皮骨和筋络,剁成肉茸入钵内,掺入细盐搅拌上劲,再掺入少量葱花、姜末和胡椒,加入适量的冷汤汁或水,搅拌均匀后装入碗内。

(2)连碗上笼,蒸15分钟即成。

营养:此菜约含蛋白质23克、脂肪149克、糖2.2克、热量1.450千卡、钙15毫克、磷252毫克、铁3.5毫克、硫胺素1.3毫克、核黄素0.3毫克、尼克酸10毫克。是贫血、结核病、肝炎、神经炎、心脏损伤、浮肿、舌炎、皮炎、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患者及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说明:汽水肉是传统菜中常见的品种,最适宜现蒸现吃。除采取上述方法制作外,还可用泡泡肉(奶脯肉)和碎肉皮熬炼成冻状,放入绞肉机内绞成茸状,再掺入肉茸拌匀,蒸熟则另具风味。如掺入其它配料又是一种风味,如将生咸蛋去壳,放在汽水肉中间,便成汽水肉蒸咸蛋;咸肉切成簿簿片即成汽水肉蒸咸肉;将去壳鸡蛋,放在肉上,便又成汽水肉蒸鸡蛋等等。

七.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安桂花

八月桂花,芳香四溢,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种植历史极其悠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由此可见,咸安桂花历史古老而悠远。

桂花属木樨科木樨属,为常绿乔木。桂花树枝婆娑,花开万点金黄,香气远溢,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咸安区是全国最大的桂花集中产地。1985年11月4日,国家主席1视察咸安时说:“咸宁桂花很有名气,应扩大发展,要争取多开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用桂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咸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桂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桂花系列产品开发体系,主要产品有桂花酒、饮料、糕点、糖制桂花、桂花浸膏、浸酒、香料等,在市场上畅销。全区现有桂花苗圃基地6000亩,桂花加工及苗木年产值达1.5亿元。桂花不仅是名贵的园林观赏花木,而且是香料工业、食品工业、药材工业、轻工业的宝贵原料。特别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可谓有价无货,商品奇缺。发展桂花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咸宁桂花在载种面积、品种数量、古桂树量、桂花产量、桂花质量和桂花树苗等六方面均位居全国第一:全区现有桂花树120余万株,折合面积3.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品种数量第一。全区桂花品种达32个,其中金桂类23个,银桂类2个,丹桂类3个,四季桂类4个;三是桂花产量第一。现有产花和试花树42万株,年产鲜桂花50万公斤;四是桂花质量第一。1985年9月,全国香料专家在浙江杭州会议上认定:咸安桂花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质量位居全国第一;五是古树数量第一。据中国花协桂花分会统计,全国15个省市百年以上桂花古树有2200株,其中咸安就有2000株,最大树龄达615年;六是桂花树苗木第一。2004年生产桂花苗木800万株,销售桂花苗木400余万,并远销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尤其是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等省市区!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均作过专题报道,邮电部在这里发行过桂花邮票一套四枚。08年国家林业局又正式将咸安区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同时咸安还是“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千桥之乡”。这里的楠竹以身高、节稀、茎粗、质厚的特点闻名华夏;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名茶层出不穷;这里的苎麻向为“中国名产”,咸安因此而被誉为“中国麻乡”。

咸安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湖北东南,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工贸城市。交通条件便捷,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充足的电力能源,配套的服务设施,较强的工业基础。咸宁市咸安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4%。近几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四乡六业特色农业进程中,明确了“两手抓”的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发展,一手抓资源保护,促进了桂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咸安境内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是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人称绿色咸安、生态咸安,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桂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浓郁的桂乡风情孕育出具有鄂南特色的桂乡文化。辖区内有桂花树100多万株,鲜花产量40余万斤。100年树龄以上桂花有20万株以上,并有树龄约604年,咸宁目前幸存最古老的“桂花王”,树高平均29米,树冠占地154平方米,最大分枝直径48.7厘米,目前仍枝繁叶茂,一般年份可产鲜花150余公斤。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栽培技术日趋成熟,桂花加工形成传统。桂花苗木主产区大力推广桂花密封扦插等现代育苗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群众积极性普遍高涨。2001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每年有600余专业户育苗200多亩,当年产苗2000万株,每年新发展桂花基地近1万亩。

面对来自其它地区“中国桂花之乡”称号的挑战,咸安区正在积极谋求桂花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以捍卫来之不易的荣誉。目前,该区策划的《湖北咸安桂花产业招商宣传册》已基本定稿,将面向国内外,重点是上海、浙江等地进行大力宣传,招商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桂花产业,让“中国桂花之乡”的美名享誉国内外。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嘉鱼县 松峰绿茶

茶叶的栽培与加工,在蒲圻已有着悠久的历史。骏驰名中外的“松峰绿茶”,因主产于蒲圻羊楼洞的松峰山而得名。被誉为“松峰茶王”的松峰山上两株近达丈高的古亲本,至今枝叶繁茂,清香沁人。

“松峰绿茶”其风格独特,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均齐,外形紧结匀整,是羊楼洞茶场的拳头产品。它靠松峰山那肥沃的土壤,适中的雨量和温和的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保证,因而长盛而不衰。

近几年来,在全场茶工们的辛勤努力下,“松峰绿茶”已在全国享有盛誉,1982年被评为“湖北省炒青绿茶第一名”,1983年又获“湖北省优质绿茶证书”,1984年著名茶名叶专家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张堂恒,亲自品尝了“松峰绿茶”后,赞不绝口,称之为“绿茗之冠”,1985年6月又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评为“全国优质茶”。

如今,拥有万亩茶园的蒲圻羊楼洞茶场生产的松峰绿茶,畅销国内外,深受广大品茶爱好者的赞赏和欢迎。

九.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赵李桥砖茶

赵李桥砖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是国家重点生产边销茶(砖茶)的专业厂家。主产品青砖茶、米砖茶和茯砖茶,是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兄弟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该厂是国家商检局颁发的出品产品合格生产厂家,产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前苏联、蒙古、中东、英、美等国和地区。

砖茶厂的砖茶生产始于公元1861年,因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又因其规模、产量居中国同行业之首,荣登“中华之最”。砖茶年生产能力12000吨,产品质量优良稳定。“川”字牌青砖茶、“牌坊”牌米砖茶、“火车头”牌米砖茶为部、省、优质产品,并分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铜牌奖。

十. 湖北省 咸宁市 嘉鱼县 咸宁春鱼

又名贡鱼,历史上因作贡品而得名,咸宁市各县均产,尤以赤壁市的蟠河与阳新县的富河产量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炒、蒸、煮、作汤均可。作为贡品有千余年历史,据《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命地方进献。一直为名贵鱼类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