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化州市橘深土特产商行 化州最大的副食批发市场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化州市橘深土特产商行 化州最大的副食批发市场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04-02 11:45:53

一.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霸州市“三件宝”

“三件宝”(小枣、小米、鸡蛋)著称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荸荠

苏州荸荠以甘甜脆嫩、便于熟食、适宜加工而闻名。解放后,苏州荸荠还被作为加工荸荠罐头原料的首选品种。鲍忠洲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仅车坊一个乡镇种植的荸荠就达6000亩,产品大多被苏州、南通等地的罐头厂收购,加工后出口。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慈姑

慈姑,也是苏州“水八仙”之一。这个名字真好听。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其叶像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 ”就是说在慈姑每株的根部都会生长出十二个果实来,就像一位年轻的妈妈慈爱地哺育着自己众多的孩子,多么慈祥呵。慈姑又称茨菇、茨菰、白地栗、燕尾草。

苏州娄葑一带种植慈姑历史悠久,原分布在群力、葑红、葑塘、团结、金厍、二一四、金湖等村,斜塘、车坊水网地区也有种植。娄葑种植的慈姑主打品种为“苏州黄”。慈姑首推“苏州黄”,“苏州黄”慈姑特色是黄衣、果大、肉白、质地香糯,属于江苏省著名高产优质慈姑品种。

宋代学者苏颂曾这样描写慈姑:剪刀草茎干,其色深青,每丛十余茎,上分枝,开四瓣小白花,蕊深黄色,球茎大者如杏、小者如栗。食用部分为底下匍匐茎先端膨大的球茎,每株球茎可达10余个。球茎原有微毒,后经人们长期栽培改良,成为可食之物,用做蔬菜。据老农说,慈姑产果数有一定规律,常年一般一株慈姑产果12个,闰年就会得产13个。此现象在古籍《尔雅翼》中也有记载:“慈姑岁有闰,则生十三子。 ”这么说闰年必定是慈姑的大年了。

慈姑种植为单作或套种,一般在清明后将慈姑顶芽连同慈姑肉切下,用湿草铺盖催芽,10-15天出芽,然后插扦秧田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或套种至大田。慈姑生育期为190-200天,立冬至翌年3月均可挖收,亩产量可达800公斤。慈姑耐贮耐运,所以是冬春两季应市的主要水生蔬菜。

慈姑富有营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维生素C、胆碱、甜菜碱等。慈姑常作蔬菜食用,能烹调出“大蒜炒慈姑片”、“慈姑炒肉片”、“慈姑炒鸡丁”、“慈姑菌菇老鸭煲”等多种美味可口的菜肴。因慈姑略带苦味,烧出来的菜肴别有风味。慈姑一上市就有许多食品单位收购,有加工成时令小吃食品“油氽慈姑片”,金黄香脆,赢得人们的青睐。煮熟后的慈姑,剥皮后蘸糖当闲食点心,吃起来另有一番滋味。

慈姑也是药用植物。 《本草纲目》记载:“慈姑味甘、性寒。主治百毒,难产胎盘不出,捣汁服。叶,主治诸多疮肿,小儿丹毒,捣烂涂于患处即可消退。又可治蛇、虫咬伤,捣烂擦患处。调蚌粉,可去痒消痱。 ”

四. 江苏省 徐州市 沛县 肉狗

狗肉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 并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各地兴起了吃狗肉热, 加之沛县的汁狗肉是汉高祖刘邦手下大将樊哙所 创,古今中外名扬。沛县有识之士便积极调查研究, 提出把肉狗养殖业作为一个产业开发, 发挥名人名效应,振兴沛县农村经济。目前已建成年产仔狗5000 条的 养狗场10个,养狗百条以上的农户600余家,全县养狗已突破15万条,规模养殖已经形成,并逐渐扩大。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 樊哙首创的汁狗肉 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沛县的狗肉加工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从单一的个体作坊,走上了国营、集体、私营多家并举的格局, 以独 特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地方风味、现代的包装技术, 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曾获省优、部优、国优、 国际金奖等殊荣。 近年来, 沛县每年生产汁狗 肉3000多吨,需要屠宰狗近30万条, 而农村散养的狗很少,主要用来看家护院,不病、不死、不出售, 因此缺口大,必须到内蒙、四川、山西等地购买白条狗。 如果 本县大量养狗,就不必要花大笔钱到外地购买, 且肉质新鲜。 所以我县就抓住市场狗肉供应紧张而价格上扬这一特点,引导农民利用空闲地,剩余劳力, 农活的间隙 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肉狗生产。沛县农民素有养狗和食狗肉的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对狗肉需求量的增加,养狗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沛县肉狗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 和发展,养狗的农户和养狗数量逐渐增多。为交易的方便, 沛城镇建立了狗市场,一些狗商看到市场行情好,不断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入市,从而加速了沛县的肉狗改良。 为了沛县犬业的发展, 沛县一些有识之士对犬业生产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县中医院,年近80 岁的老中医魏以伦积累了大量的养狗资料, 写出了《沛县狗肉》、《犬趣》等等作出版发行。县多管局常胜平于1986 年对全县狗资源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受到省市科技部门的表彰。 县食品公司张洪京对沛县狗肉营养成份进行了测定,并在《中国养犬杂志》1993年第二期上发表, 成为我国狗肉营养成份测定最早的、也是唯一的资料,引起了国内营养学家的重视。樊哙后裔樊宪涛,投资60 万元,在沛县城北3公里处建造了一个肉狗繁育场,为沛县肉狗规模养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路作用。 之后,在崔寨、张庄等乡镇也先后建起了养狗场, 沛县出现了养狗热,使该县的肉狗养殖业推向了规模生产的轨道。 由于各乡镇规模养狗场的相继建立。 全国地众多客户纷纷前来参观考察、求购种苗。 为了杜绝不规范经营的现象,沛县畜牧主管部门最近采取有效措施, 对肉用种犬生产实现规范化管理。 要求凡在该县境内生产种犬的单位和个人, 都必须向县畜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出售种犬的要力理《种畜禽合格证》; 对外配种的要办理《种畜禽使用许可证》凭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申请办证的必备条件是:肉用种犬应合格、优良,来源符合技术要求, 并具有系谱档案记载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母犬数量; 种犬场须配备相应的畜牧技术人员, 个体户须掌握一定的育种常识。另外,畜牧主管部门还要求,对外出售种犬,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防疫、检疫,保证品种质量。 并向用户提供合格证和防疫、检疫等质量保证手续, 签订有关合同。( 沛县)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吴江大米

吴江大米--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六.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榕树茶

榕树茶

榕树茶又名琉璃茶,因产于古官道榕树圩附近而得名。有说榕树茶条细嫩,叶色绿翠,形态酷似古榕,故名。又榕树茶产地琉璃茶(明崇祯年间州守赵仕锦建),庵旁有口井名琉璃井,井水清澈见甘甜,用琉璃井水泡榕树茶,其味特别清香甘醇,故又名琉璃茶。

榕树茶入口甘润,饮之不仅生津止渴、且能驱风化痰,消滞开胃。此茶始种于明末,至今有

300多年历史,相传明末,清初有一清官司因避权0追辑,出逃到此,削发为僧,化名善果,隐居于琉璃庵内,他于庵旁建起小茶亭,用琉璃井水泡琉璃茶,款待过往人。由于琉璃茶清香甘冽,加上善果知书能文,因而四方官绅名士以到琉璃庵饮茶赋诗为时尚,题留不少佳作。如高廉观察使叶申万吟有“茗饮一盏赛新罗”之佳句。名士谢桂垣茶罢乘兴作诗云:“峰回路转得茶庵,来试名泉一勺甘;绝似惠山风味好,岭南真不减江南。”名人饮名茶,相得益彰,榕树茶由蜚声。

七.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酸鱼

酸鱼是苗族厨师的厨艺。将鱼剖开洗净,撒上糯米、干椒粉,放坛子内腌上半月余,待鱼酸后出坛油炸,撒上葱花、姜末即成。此菜酸香四溢。

八.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笪桥黄瓜

笪桥黄瓜 笪桥农民种植黄瓜历史悠久,量制成瓜干,则是百多年前的事,笪桥黄瓜,以产地得名,始种地是中村、留村,以后陆续发展至附近的山埇、下垌、英笔、禾仓角、尘塘、良埇、低坡、西埇和瑶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笪桥黄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旧产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外,相邻的良光区(镇)豺岭、龙秀、落底、斋塘坡和出拔等地也有种植。50年代至70年代,笪桥每年种植黄瓜100多亩,制成瓜干15吨左右。

笪桥黄瓜有甜瓜、黄瓜、米瓜和蛇瓜4个品种。这些瓜经过细致加工腌制成的瓜干,色泽金黄,淡甜,鲜脆可口,

笪桥黄瓜干久贮不坏。黄瓜干与瘦肉加上冬茹、蚝豉,剁成肉饼,美味可口,饶有风味;将陈年瓜干合老米熬成稀饭,可治慢性腹泻及痢疾;以酸醋、生姜作佐料,把瓜干同猪蹄或生鸡一起熬汤,是产妇的精良食品,既消食开胃,又去淤生新。因此,人们往往把笪桥黄瓜当作送礼佳品,赠送亲朋挚友。故此,笪桥黄瓜干远销广州、深圳、珠海、海口、三亚、湛江、南宁、北海和香港、澳门等大中城市,且销售量日益增大,经久不衰。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虎丘彩蛋

清代中期,虎丘一带画铺很多。他们从我国民间把鸡蛋染成红色,作为婚嫁喜庆和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这一习俗得到启发,在空蛋壳上画上国画,作为摆饰品出售,久而久之,彩蛋就成了一项美术工艺品。

建国后,苏州成立了彩蛋生产合作社,彩蛋的绘画质量、装潢设计有了很大提高,花色品种大量增加。彩蛋的材料从鸡蛋壳扩大到鸭、鹅、鸽蛋等蛋壳;彩蛋的绘画题材,山水、人物、花鸟、风景、戏文应有尽有。配以玻璃盒或玻璃罩装潢,引起了来苏旅游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和苏州旅游事业的发展,过去仅为少数游人、香客购买的彩蛋这一“虎丘土产”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并行销国外。

十. 湖南省 郴州市 桂阳 桂阳油茶

桂阳油茶是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的。桂阳县具有适合油茶栽培的地理条件和山林资源,油茶树品种优良,茶油品质出众。

桂阳县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据载,桂阳从明万历年间开始栽培茶树。清同治年间《桂阳直隶州志》《货殖传》记载:“自蓝山东北山谷,岁产茶油,利亦十余万”,“芦村以内,白水洞旁,桐茶取油数千金”。

近几年来,桂阳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鼓励油茶开发与种植,并由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该县积极探索 “企业+农户+基地”的开发模式,建立了东部东成片和北部莲塘片两个主产区,由两个主产区辐射周边乡镇,形成“主产区+辐射区”的建设格局。同时,该县以油茶林基地为依托,通过合理布局油茶加工企业,在该县工业园形成了油茶产业集群,并组建了桂阳油茶协会,实现了油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更好地推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县已有油茶企业10家,油茶林种植总面积达3万余亩,涉及6个乡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