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宁陕县有什么特产 陕西白河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宁陕县有什么特产 陕西白河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2 22:40:45

一.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富县苹果

富县人称“苹果之乡”“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它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优点而居全国同类苹果之冠,誉满四方,驰名中外。该县被列为全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销量数亿公斤。

富县位于渭北旱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俱佳,发展苹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境内土层深厚,深达150米,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1℃,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差14.9℃,无霜期17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157.4-2574.9小时,日照率55%。县境内没有大型厂矿企业,对水、气、光、热、土壤等产地环境条件均未造成污染,符合苹果生产的最佳环境要求。全县11个乡镇3个社区30万亩果园均可纳入创建良好农业示范县的范围。

富县是农业部确定的苹果优势产业带,全国苹果20强县,中国优质苹果基地县,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全县有10个苹果生产乡镇,苹果总面积36.2万亩,其中国家认证绿色食品基地17万亩,有机苹果基地6000亩。近年来,我县以“381”优果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广普及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果园管理水平走在省市前列。全县共有果业企业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个,其中冷库39处,98座,气调库2座。2011年苹果总产45万吨,产值18亿元。

二.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油酥角

油酥角也称“酥角馍”,是韩城饮食市场上一种很有特色的面点。油酥角之所以酥,之所以油,就是因为它含油量较多。它的主料为小麦面粉和食油,辅料有芝麻、食盐、十全大料面、酵面和碱面。

它的做法是取面粉一斤,用175克植物油和成油酥面,用溶入适量碱面的四季水揉和,再加适量酵面、食盐和十全大料面,揉成面团,让其饧一会儿。这个过程便是各种物质相互融合,相互化合的过程。没有这个充分融合、化合的过程,就很难做出香酥可口的成品。

饧好之后,将面团再次揉搓,揪成四个等量的面团。将小面团擀成圆饼,先放在鏊上烙,之后十字切两刀,成为四个相等的扇形饼。这时,将扇形饼放入上下皆有炭火的烤炉,烤至饼两面鼓起,呈金黄色时即告成熟。

油酥角入口外脆内酥,咀嚼时松酥可口,特别为老年人所喜食。且经烙烤,其中的水分多已散失,所以也耐存放,乡下人进城时,许多人都要给父母买几个,让父母享一下口福。

做油酥角由于费油费事,做好并不容易,且成本较高,食用人群又不广泛,所以过去卖烙饼的人不少,做油酥角的人却不多。较有名气的是北关草市街口一位姓李的师傅,他做的油酥角质量高,名气大,每天都是供不应求。现在长长的一条金城大街,做油酥角的也只有两三家了。

关于油酥角,以前还流传一个故事。说是以前在韩城古城做生意的,多是山西人。其中一位掌柜的年纪老了,还乡赋闲,生意便由儿子接班打理。儿子问父亲:“您老在韩城待了半辈子,你最爱吃韩城什么东西,我回来时给你捎些。”父亲答道:“我最爱吃韩城的油酥角,你每次回来都要带,不能忘了。”儿子于是遵照父亲的叮嘱,每次回家都捎带不误。不料有一次,竟空手而归。父问其故,儿子说,这次回来不太顺当。上船后风急浪大,行船一度偏离航线,摊住了(即搁浅了),于是只好在船上等机会,这样就耽搁了一天。一天下来,肚子饿得没办法,只好把给您老带的油酥角吃了。父亲听完之后说,从韩城到咱家,虽只隔一条黄河,可是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你每次回家都要坐船,说不定哪回会发生意外。万一不能按时回家,肚子饿了怎么办?油酥角酥耐存放,吃起来油香,吃后顶饱,我让你带油酥角,就是为了预防不测,这下你该明白了我的用意吧!儿子这时方恍然大悟,才知道老爸的良苦用心。

三.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党

党参属桔梗科党参属,党参的根为常用中药,味甘性平,具补气,益血,生津的功能,在我国各地皆有出产。凤县所产党参,芦头蜂窝状,俗称“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称“蚕项”;皮松肉紧,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中间黄色,曲折环绕有裂隙和放射状花纹,称“菊花心”。气清香,味甜,口嚼粘牙,无渣,为党参中上品。

据《凤县志》和《凤县民国志》等资料记载:凤党以名贵质优享誉远销于东南亚、日、韩等地。清末时是朝廷的上等贡品,1964年凤县被省上列为凤党出口商品基地县;1987年凤党被陕西省作为名优地方产品推荐参加上海“中国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及展览会”。

由于过度采挖,凤党野生资源已濒临绝迹,一度出现无货供应,凤党品牌逐渐退出市场。近年来,凤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中药现代化机遇,实施“药椒大县”战略,把凤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已建成党参种植基地500亩,凤党实施GAP认证,凤党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四.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鸡血面

材料:宰鸡1只,面粉,鸡肉、花椒、姜片、精盐、葱花、香菜各,葱白2根,醋、白酱油、味精、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1.碗内加凉水,滴入鸡血,用筷子搅匀。2.锅内放入鸡肉,加花椒、姜片、精盐、葱白煮烂,捞出晾凉,撕成小块。3.鸡血加水把面和好,擀成薄饼蒸熟,切成细条放入碗内,上面摆上鸡丝。4.锅内加原汁鸡汤、白酱油、胡椒粉、葱花、香菜、味精烧沸,起锅浇在面碗内即成。

特色:汤清味醇,香辣适口,是关中风味小吃。

五.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馄饨

形状像银锞,尖底、鳖肚,两个尖耳朵,馅有萝卜、韭菜、大肉之别,象征浑全,吉利。馄饨又名编食,是华阴人过年过节待客的佳食。传说,家人吃馄饨万事如意,举家团圆;亲友吃馄饨唱来常往,亲如一家,永不破裂。( 华阴)

六.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韭黄

 临潼韭黄 又叫黄牙韭菜,是冬季调节蔬菜市场之佳品,深受群众欢迎。
    临潼韭黄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人们就利用华清池的温泉水在冬季栽培韭黄。“至冬移根藏于地屋沟中,盖上厚干草,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嫩黄,谓之韭黄,比常韭易利数倍。(见元王祯著《农书》)骊山脚下温泉水水温高达43℃,并含有多种矿物质,菜农冬季利用温泉水灌溉,栽培的韭黄品质优良,茎叶宽大,色泽金黄,质地柔软,肥嫩多汁,味美可口,每逢年节上市,供应临潼、西安市场。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中对“韭”的记载中有:“案此秦地通产,临潼尤胜,其韭黄晚冬可剪,肥嫩味美,号为,乃温泉之力也。”可知“韭黄”为临潼已是久负盛名了。韭黄系韭菜遮光软化而成,生产周期短,收益高。解放前,临潼韭黄的生产,多集中在华清池附近,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其他地方亦有生产。

七.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陕西腊驴肉

属凤翔的腊驴肉。创制于清咸、同年间。腊制工艺是:先将退役老驴宰杀,去蹄,选其四腿和筋肉,淋净血水,悬挂晾晒浮水,干后切块入缸内,分层加入硝盐,上压巨石,月寻取出,白天挂于阳光下晾晒夜间挤压,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拎出后再浸入驴油及原汁汤内之火加热,仅烫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却后肉块表面可出现霜状结晶。其切片颜色鲜红,呈半透明状,质细腻,酥而有筋,五香喷鼻,余味回长。若选驴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调料腊制就成为誉满关中的“钱肉”。

八.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葫芦头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头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炮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

到了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

制作葫芦头要选用新鲜肠、肚,经过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次加工手续,并适当进行物理方法处理,捋出肠壁上附着的黏液、赃物,除去油腻和腥味,使肠肚洁白光亮,再入葫煮熬,熟后出锅晾凉,切成坡刀形备用。

行家认为葫芦头不在于肉在于汤,故而制汤的方法很讲究。先把新鲜猪骨头洗净砸碎,入锅炖熬,撇去浮沫,再入白条鸡、猪肉,加食盐、调料包(即传说孙思邈配制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汤汁浓白似乳为止。

饼是用上等白面烙烤的饩饩馍,必须由顾客掰成如黄豆大小的馍块,以便浸汁入喳。

有了以上三种半成品,才能配制成品。馍碗进入厨中,厨师取切好的熟肠、肚、猪肉、鸡肉各数片,整齐地排放在馍上,配以水粉丝,用滚开的沸汤反复三、四次,再加味精、蒜苗丝、辣椒、香菜、添上汤汁,这就成了大肉葫芦头。海味葫芦头是在大肉葫芦头里加人海鲜,如虾肉、鱿鱼丝、海参等即成。

西安人吃葫芦头各有所爱,大凡青壮年男人喜肉多汤肥,麻辣味重,以过肉瘾;妇女喜欢清汤单走,利肠爽口,以品其清香;老年人则喜其形、色、质、味之美。据说肠吸五谷之精华,性温善补,理调生机,犹如药中“甘草”,随热即热,随凉即凉,冬可暖胃健肠,夏可清热爽腑。民间验方中就有“玉肠汤”之称,肠汤中加大茴、小茴、荜拨、厚朴、人参等炖之,为健肠补虚之最佳补品。三十年代东北军到西安后,战士们不服水土,拉肚子和不思饮食者与日俱增,张学良将军发现此事后,命令军营的厨师们仿制葫芦头馍,并列入“病号饭”,但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味道不好,也不能治病,后经军部研究,每天发二十个“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馍馆优先照顾。

葫芦头不仅味道鲜美,且有食疗价值,故而它能久盛不衰,深深扎根于民间。其好处有一首诗可以概括“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晶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

西安的美食,青海一样正宗,快快来品尝吧!

九.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香菇

宁陕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陕香菇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宁陕香菇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宁陕气温偏低、土层温润,适宜食用菌生长,多年来,木耳、香菇、金针菇就是这里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

宁陕县把食用菌列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行小基地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为增加农民收入,今年重点发展高海拔白灵菇、反季节珍稀菌,从而优化了食用菌品种。目前,该县香菇生产已经扩展到全县的10个乡镇100余个村,基本形成4大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态势,一大批种植专业乡镇、专业村和种植大户脱颖而出。全县生产1万袋以上农户达200余户。3年时间,宁陕实现了三级跳,从150万袋跳跃到今年的350多万袋,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鲜菇生产基地。

“宁陕香菇”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宁陕香菇产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全县十三个乡镇,具体为城关镇、新场乡、筒车湾镇、太山庙乡、汤坪镇、龙王镇、梅子乡、皇冠镇、四亩地镇﹑旬阳坝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金川镇。东经108°2′-108°56′,北纬33°7′-33°50′。宁陕位于秦岭南麓,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安康市北部,与西安市﹑汉中市、商洛市接壤,境内最高点海拔2997米,最低点海拔540米,县城海拔780米,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年产量2515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宁陕的土壤类型有: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土壤pH值:6.1-7.2;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峦连绵,峰岭叠障。森林覆盖率90.2%,林业、生物资源丰富,适宜食用菌生产。

(2)水文情况:境内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0条,以长安河、池河、旬河、蒲河、纹水河为主要河流的五大水系贯穿县域。年降水量900毫米,水质良好,没有污染可直接供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3)气候情况:宁陕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垂直海拔高度

差距大,小气候多样性。年平均气温10.3℃,年日照为175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2%,一年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季较长,夏秋两季较大,冬季4个半月。年降雨量900mm,无霜期248天,≥10℃的积温4410℃,气温-7℃至35℃。

(4)人文历史情况:宁陕香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起源于1960年,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产品品质优,质量佳。上世纪90年代宁陕县的汤坪镇被誉为陕南最大的食用菌批发集散地,产品长期通过湖南、广州、福建、浙江等客商出口日韩和东南亚国家。天然林紧伐后,宁陕县大力发展袋料香菇产业,现已达年生产1500万袋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避免袋料食用菌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生成矛盾,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控制生产规模,防止资源过渡消耗,年生产规模控制在1400万袋以内;二是通过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认证,大力提高产品品质。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香菇生产产地必须无污染,空气质量达标;野外菇棚场地必须靠近溪河,四周宽阔,空气流畅,周围无垃圾等乱杂废物;土壤必须采取深翻晒白后,灌水、排干、整畦,覆土栽培的土壤应符合GBl6518中4对二级标准值的规定。菇床必须撒石灰粉或喷茶籽饼、烟茎等生物制剂,取代化学农药杀虫;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清洁。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茬口必须合理轮作,隔断中间传播寄主,减少病虫源积累,避免重茬加重病虫害。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大体上包括水分、营养、温度、光照和酸碱度(pH值)等。营养:香菇是一种水质腐生菌,依靠分解吸收木材内的营养为生。在锯木屑栽培中,培养料内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如米糠、麦麸、糖及微量元素等,可使菌丝发育良好,促进香菇优质高产。温度:香菇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的范围为3℃-32℃,适温10℃-28℃;子实体发育温度在5℃-25℃,适温12℃-18℃。水分: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生长时,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空气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含水量以60%,空气相对湿度以85%-93%为适宜。光照:香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强度适宜的散射光。酸碱度:香菇适宜在微酸性培养料中生长,pH值的适宜范围为3-7,其中以5为最适宜。

(2)品种选择:选用具有抗逆力强、耐病性好的优良香菇菌株。秋栽、冬春长菇,宜选用中温偏低型的菌珠,春栽、秋冬长菇,选用长菌龄,晚熟型菌株,反季节埋筒覆土栽培,应用高温型菌株。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方式为袋料栽培技术。宁陕香菇生产要把好四个方面技术质量关。一是优化产地生态环境。二是基质原辅材料“把四关”,原辅材料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采集质量关:原材料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入库灭害关:原料进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储存防潮关: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堆料发酵关:原料使用时,提前堆料发酵,杀灭潜伏杂菌与虫害。三是菌袋制作工艺“五达标”(基料配方合理,装袋掌握规范,料袋灭菌彻底,接种慎防污染,养菌适温避光防潮,产品收获后要及时烘干,整理装袋,防止发霉,变色)。四是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要求详细作好生产记录,建立原材料台帐、生产记录、检验检测记录、销售记录。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色泽: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往往鳞片色浅至污白色,有毛状物或絮状物,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常弯曲,长3-8cm,粗0.5-1.5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内实,纤维质,菌环易消失,白色。香气:有香菇独特的气味,无异味。外观:成圆形或椭圆形,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无霉斑。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宁陕县香菇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Q/ZPMS01-2002。

5产品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宁陕香菇字样。产品分为花菇、普通香菇等品种,以礼品包装盒为主,有400克、500克礼品盒,250克、500克、1000克散包装等产品。包装按照印制“商标、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QS号、条码等标签内容;内包装必需在有资质的食品包装企业采购符合食品包装条件的包装袋。生产的成品在25℃以下存放,库房设有防虫、防鼠设备,经常检查、打扫卫生,保持干净卫生。货物的销售运输时采用编制袋或纸箱包装,确保运输过程卫生、安全,减少损失。

十.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鸡蛋煎饼

1.打4个鸡蛋于一大碗中,顺时针搅匀;
2.放入一杯温水搅匀,放入适量面粉(能够调成稀的粘糊糊即可)搅匀;
3.放入适量植物油(避免煎时饼粘到上);
4.放入事先切好的菠菜沫,葱花沫(最好选取绿色部分),胡萝卜丝(2cm长左右),放入少量即可(否则煎饼容易破掉);
5.放入适量盐及适量鸡精,搅匀待用;
6.将平底锅中火烧热,勿需加油;
7.盛一勺上述准备好的鸡蛋面糊放入锅中央并立刻向四周散开成一薄薄的圆型。(将锅端起,向四周转即可),稍待片刻,待锅中饼可以晃动,即将其掂翻到另一测。约30秒到1分钟即可出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