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黑龙江巴彦县土特产 巴彦乌拉特前旗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黑龙江巴彦县土特产 巴彦乌拉特前旗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6 15:12:49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巴彦 巴彦玉米

巴彦玉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玉米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玉米独特品质的形成。

外在感官特征:玉米粒比较大,饱满,呈黄色,无杂色,扁圆型,椭圆直径为5-12mm,表面光滑。

内在品质指标:“巴彦玉米”脂肪含量3.5%以上,淀粉含量69%以上,氨基酸总量大于10%,其中谷氨酸含量大于2%,是非转基因玉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丰富的碘、硒、铁、钙、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百克含钙大于8毫克、含锌大于1.5毫克。巴彦玉米按无公害农产品检验农药残留指标中有四项未检出,说明巴彦县玉米是安全的。

地域范围

产地范围:巴彦玉米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玉米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境内耕地22.67万公顷划定为巴彦玉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范围。2007年播种面积为10万公顷。

产地位置: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地处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北岸,具体范围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南与宾县隔江相望,西濒漂河与呼兰为邻,北依泥河与绥化、庆安交界,东临黄泥河及骆驼砬子山与木兰毗连。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县城距哈市98公里。

产地地址:全县辖18个乡镇,巴彦玉米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在巴彦县内的18个行政乡镇,即巴彦镇、松花江乡、富江乡、巴彦港镇、西集镇、丰乐乡、兴隆镇、红光乡、万发镇、德祥乡、天增镇、山后乡、黑山镇、龙泉镇、华山乡、龙庙镇、洼兴镇、镇东乡。其中小城镇10个(两个建制镇)、116个村(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村)、1351个自然屯、4个国有林场,2个国有原种场、1个国有种畜场。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土壤共有9个土类,19个亚类,32个土属。9个土类是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泛滥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和沙土。全县幅员面积3135.2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31.33万公顷,耕地面积22.67万公顷,耕地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土壤约占90%以上。腐殖质层厚度达20-7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72%,含氮0.168%,含磷0.99%,含钾1.80%,pH值6.7,呈中性。全县地势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62%,地理形状为楔形,海拔最高为564.3米,最低海拔110米。

(2)水文情况:巴彦县有较大河流14条,河道总长475.7公里。全县地下水资源存储量6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供给量为3.97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2.224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7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869立方米,亩均水量212立方米。包括水系、水源和水质情况及影响因子。

(3)气候情况:巴彦县地处中高纬度,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严寒。年平均气温为3.1℃,最高气温曾出现过37.9℃,最低气温达-42.5℃,年≥10℃活动积温为2658.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2.2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669.4小时。5-9月份作物生长期日照为1252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46.9%,历年平均初霜期为9月21日,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31天。全年结冻期为145天左右。包括季风、温度、湿度、日照和降水等特殊气候因子。

(4)人文历史情况:巴彦县人类生活的历史。巴彦县自公元前211年秦朝时就是岁百之地,是由岁族与百族融合而成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以渔猎为主,辅以农业。

巴彦县建治以前,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质肥美,是一片待垦的处女地。因为封禁(清朝以东北为自己“龙兴”之脉封禁不开垦),只有少数旗兵屯田和少数汉人零散住在各地开荒种地,张网捕捞鱼,过着日出而起,日暮而归的农家生活。1859年,清咸丰九年东北开禁,土地放垦后,关内的大

量汉民流入本地,人多之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于呼兰城以东建呼兰厅治理巴彦苏苏等地,管理赋课刑名及旗民交涉等事宜。光绪三十年(1904年)

呼兰厅分两处,呼兰一处,升呼兰厅为呼兰府(移到呼兰城),原呼兰厅改巴彦州,民国2年(1913年),巴彦州改巴彦县。

巴彦玉米形成的历史。巴彦县农业生产的历史很久。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朝放禁后,随着移民迁入,播种面积日益增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

巴彦县玉米栽培大豆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历来居全省前列。

人文推动因素:巴彦县有自己的当家品种,是用巴彦县当地的牛尾黄与高产品种杂交而成的丰产高淀粉高营养品种。巴彦是非转基因玉米基地和绿色食品玉米原料基地,认证绿色食品玉米基地为50万亩(25万吨),巴彦县也是国家无公害玉米基地县,认证无公害玉米64万亩(32万吨)。

独特的文化底蕴:巴彦县是国家玉米生产示范县,每年示范20万亩。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巴彦县被国家和黑龙江省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县。

巴彦玉米文化底蕴深厚,品种质量创新力度大,清朝放禁初期以牛尾黄、火包米为主,后发展为巴彦单1-7号当家品种。玉米在巴彦县成为主要的农作物,是巴彦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巴彦玉米产地选择在巴彦县境内是因为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玉米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玉米独特品质的形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巴彦玉米以高淀粉专用型为主,品种以巴彦

县当家品种巴单系列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巴彦玉米生

产者执行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质量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玉米生产安全,同时在生产中我们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农户的农产品投入品使用进行规范。结合无公害大豆生产和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我县对全县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投入品使用、市场准入、质量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制定巴彦玉米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巴彦玉米分品种进行单独收割,并分品种进行贮存、加工、销售。对销售的玉米进行备案,实行追溯制。

(5)生产记录要求:巴彦玉米在生产中对投入品使用进行登记管理,对农户进行统一的编码,对其出售的玉米按编码进行质量追溯。加工企业收购实行登记式管理,按农户编码进行存贮加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玉米粒比较大,饱满,呈黄色,无杂色,扁圆型,椭圆直径为5-12mm,表面光滑。

(2)内在品质指标:“巴彦玉米”脂肪含量3.5%以上,淀粉含量69%以上,氨基酸总量大于10%,其中谷氨酸含量大于2%,是非转基因玉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丰富的碘、硒、铁、钙、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百克含钙大于8毫克、含锌大于1.5毫克。巴彦玉米按无公害农产品检验农药残留指标中有四项未检出,说明巴彦县玉米是安全的。

(3)安全要求:巴彦玉米实行无公害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巴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制定高于国家绿色食品玉米的质量标准,并强制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巴彦玉米分为1kg、2kg、5kg、20kg、90kg的塑袋等包装。进行分级分品种单独仓储,专用工具运输。在包装物外标记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巴彦玉米”字样,并加有防伪标记。

二. 黑龙江省 绥化 海伦 海伦甜菜

海伦甜菜

黑龙江省海伦市有着悠久的甜菜种植历史,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种植甜菜,至今已有70年历史。2007年甜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成为我国最大的甜菜种植基地。

海伦市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甜菜生长的自然条件。

海伦甜菜具有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高糖高产、效益卓著以及机械化、产业化、集群化、现代化的特点。

鉴于海伦市在发展中国甜菜产业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甜菜经济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甜菜自身的优良品质以及在开发甜菜特色经济和带动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经相关专家、学者组织审核、专题评审、科学鉴定、综合考察,2009年8月26中国协会决定授予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国甜菜之乡”称号。

三.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临河区 猪肉烩酸菜

俗话说“亲不过的姑舅,香不过的猪肉”。据说猪肉烩酸菜流在河套地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堪称河套一绝。许许多多的磴口人在猪肉烩酸菜的滋润中成长。

每年10月,河套人家,无论城乡,都要腌酸白菜(青麻叶、平头白、卷心白均可),将白菜放入瓮中,瓮的大小以菜的多少而定,同时放一层菜,撒一层盐,不加水,然后用适当重量的石头压10~15天即可食用。所腌酸菜色泽黄中透绿,富含水份,可吃到来年五、六月份新菜上市。在贫苦年代,酸菜烩土豆可顶半年付食。猪肉烩酸菜就糜米捞饭是最上乘的饭菜。

河套人曾有言道:“有钱没钱,杀猪过年。”到了天寒地冻时,河套地区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杀猪就要吃猪肉烩酸菜。最有特色的是猪槽头肉烩酸菜。在农村,杀猪是一件大事,左邻右舍都要帮忙,一大锅喷香诱人的槽头肉烩酸菜赛过所有美味佳肴。此菜的做法也很讲究。新鲜的猪肉切成又大又厚的片儿,在锅里翻炒至油出肉黄时,加入葱蒜盐及花椒、大料、酱油,待肉入味后加清水慢火炖上,肉七成熟时,放入土豆块,再用切碎淘净攥干的酸菜封顶,加开水至淹过菜为好。盖上锅盖焖至1个小时,便可出锅享用。当然还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家庭条件等情况,再添加豆腐、粉条等辅料。

地道的河套农家烩酸菜吃起来松软可口,酸中带香,肉多而无膻味、肉软烂绵香、肥而不腻;酸菜滑嫩爽口,汤少而不干硬,既是待客的佳肴,也是上好的家常便饭。吃肥肉时如果再佐以几瓣大蒜,味道更是鲜美,还可降低脂肪中的胆固醇。饭饱之际,再喝一碗热腾腾的开水泡酸菜汤,“真是美到了姥姥家了!”

猪肉烩酸菜,因各人的手法不同,味道也各有所异。河套地区不乏名厨,因而使民间的猪肉烩酸菜,远播区内外,北京、上海、兰州等大城市都有河套猪肉烩酸菜的招牌迎风飘扬,而且生意红火。

信息来源:临河区人民政府

四.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磴口县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河套向日葵种植历史悠久,建国前在农村中曾经零星种植染葵,可作染料染土布,食用甚少。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染葵逐渐绝迹,被食用葵种所代替。7O年代前,河套地区的向日葵多在屋前屋后、地边地堰等零星种植。972年,巴彦淖尔市农研所利用重盐碱地种植向日葵47亩,单产98.2公斤,同年杭锦后旗四支公社新永大队、红星公社红星二队也在重盐碱地上种植1700亩,单产75公斤,1973年,内蒙农研所在临河区狼山公社迎胜三队利用多年弃耕地种植100亩,单产65公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从1972年开始大片种植,1973-1974年,临河杭后两区县共种1.8万亩(全市2.96万亩)。1975年,全市发展到34900亩,单产51公斤,总产1785000公斤。1978年,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河套向日葵生产得到迅猛发展,由单种发展到套种。1979年专种90000亩,套种80000亩,共170000亩。1980年河套向日葵面积猛增到620000亩,其中专种307500亩,总产47737000公斤。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单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粮油草套种(小麦套葵花、葵花套草木樨)面积。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培肥了地力。到1981年,全市向日葵总面积达674800亩,其中专种面积318000亩,套种面积356800亩。1985年发展到1158000亩,套种与专种面积大体相等,平均单产1615000公斤,总产186960000公斤。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农业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大力开发河套向日葵生产,积极培育、引进、推广油葵优良品种,扩大油葵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推广,改进耕作条件,增加物质投入,使向日葵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地方品牌不断出现.“河套三道眉”、“星火花葵”,上世纪九十年代誉满全国.进入国际市场。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巴彦淖尔市种植向日葵面积2400000亩,平均亩产250公斤,其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3,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主导作用,并使我市成为国内外众多葵花加工企业的大型原料区域。

向日葵是巴彦淖尔盟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油料作物。巴彦淖尔盟种植的向日葵有食用型和油用型两种,当地称食用的为花葵,油用的为油葵。油葵皮薄、籽粒饱满,含油量高,是制油的主要原料。年产1.5亿公斤,含油率高达40%左右。花葵粒大易嗑,较油葵含油率低,加工成五香瓜籽、多味瓜籽后,味道极好,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年产1亿公斤。( 临河)

地域范围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与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乌海市连,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长278千米,南北宽238千米。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地理坐标在东经105°12’至109°53’,北纬40°13’至42°28’之间。全市总面积65551平方公里。河套向日葵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巴彦淖尔市所辖的7个旗县区、40个苏木乡镇、601个嘎喳村。总生产面积133333.33公顷,年总产量44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形感官特征:河套向日葵植株茎杆高大、粗壮、根系发达,抗倒、耐水、耐肥。籽粒大、圆滑、光亮,色泽统一、饱满性好,空壳少、产量高。 2、内在品质特性:河套向日葵籽仁,脂肪含量41.2g/100g,油酸含量6.06g/100g,亚油酸含量8.38g/100g,葵花籽仁口感纯香,香脆可口,不油腻。用其压榨出的葵花籽油,营养丰富,富含亚油酸,有健康油、延寿油之称,远远高于市面上的菜籽油、粟米油、大豆油的含量,是上等油脂。有补虚损,降血脂,降血压、保护血管弹性、抗癌之功效。 3、安全要求:河套向日葵的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执行,卫生执行2715BI标准,农药使用严格执行NY/T393-2000标准,肥料使用严格执行,NY/T394-2000标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五.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磴口县 巴盟烩菜

巴盟烩菜

在内蒙西部稍作逗留的人都知道大烩菜最受百姓欢迎,其中以巴盟烩菜的名气最大。巴盟在呼和浩特的西北部地区,是历史悠久的肥沃的河套平原,孕育了河套老窖以及河套雪花粉等知名品牌,传说这里是三国吕布的故乡,美女貂婵据考证家在陕西米脂,都是我国的西北部地区,不难理解二人为什么一见如故,没有区域障碍,语言沟通也不困难。

在西部地区冬天干燥寒冷,巴盟烩菜汤汁浓郁饱满,食材都吸足了调料,所以又香又下饭,非常受西部人欢迎,而且走南闯北的人路过此地,吃过此菜,都印象深刻。

六.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临河区 烤鹿腿

烤鹿腿选用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放养之梅花鹿以草原天然药草秘制卤汁腌味烤制而成,味道鲜美,回味悠长,容易消化,滋补强身。

鹿肉性温和,补脾益羊、温肾壮阴,补益肾起气之功为所有肉之首。鹿肉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鹿肉的营养价值远高于猪肉、养肉和牛肉等等。

产品选料:

草原放养梅花鹿:精选肉质最佳的后腿肉。

产品配料:

梅花鹿肉、天然香辛料、食盐。

七.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五原县 全羊宴

“全羊宴”是根据全羊躯干各部肌肉组织的分布不同,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异的各种菜肴,并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称,全羊宴。虽系全羊,却无羊名。如龙门角、采灵芝、双凤翠等,一只羊做菜80多种。在制作上,刀工精细,调味考究,炸溜、爆、烧、炖、焖、煨、炒,醇而不腻,具有软料、清淡、口味适中、脆嫩爽鲜等特点。全羊宴的特点是素有膻,食之可口,风味独特上菜程序上先凉后热,先羊头后羊蹄,中间上素菜。

八.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乌拉特后旗 黑瓜子

仁含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是制作各种糕点、月饼、油茶面等食品常用的上等辅料。通辽地区产的小片“顶心白”,子仁肥胖饱满;巴盟产的大片黑边红心瓜子,仁大、含油份高。

黑瓜子可以加工成五香、玫瑰、奶油等多种味道瓜子,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小食品。黑瓜子可润肠、清肺、止渴、降压、和中,提神补脑。如生食还可以化痰涤垢,浓煎服用,能治久咳不止症。因此黑瓜子是一种健身强体的食品。

主要产地:通辽、巴盟、赤峰市、兴安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

九. 黑龙江省 鹤岗 萝北 萝北大米

萝北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萝北大米”产品的加工原料是水稻,而水稻在萝北县栽培历史悠久,据《萝北县志》第四篇农业第二节作物与产量之作物中记载“民国5年大量开发黑龙江沿岸和都鲁河、梧桐河平原,开始种植大豆、小麦、玉米和水稻,民国4年(1915年)前后,从俄境搬迁到萝北的80多名朝鲜族人,在鸭蛋河和都鲁河两地,开荒种水稻,获得丰收。民国15年(1926年)萝北县知事程汝霖大力提倡种水稻,并亲自在鸭蛋河种植200垧;在他的带动下孟谒言在梧桐河流域种100垧。程汝霖在都鲁河流域种120垧,王自禹在大马哈河种90垧。邱耀亭在十里河种40垧,徐子安在孤站种80垧,均获得较好的收成。”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萝北县地处于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的交汇处,水稻种植面积54.5万亩,年产量3亿斤以上。肥沃的土壤,加之优良的品种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让“萝北大米”米质颗粒饱满,整齐均匀,色泽清白透明,蒸煮米饭松软可口,饭香浓郁。

地域范围

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县境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千米,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疆域东西宽108公里,南北长130公里,辖区总面积6784平方公里。萝北大米保护区域包括团结镇、名山镇、肇兴镇、凤翔镇、东明乡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1′~131°34′,北纬47°12′~48°21′。地域保护范围面积56770公顷,辖区水稻栽培面积36334公顷,年产量31.61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