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老杨特产 恩施特产小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老杨特产 恩施特产小零食更新时间:2022-03-31 11:30:51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板桥党参

板桥党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板桥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板桥党参,中药材著名品种,湖北省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原产于恩施市板桥镇,1981年7月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板党”,也称“板桥党参”,简称“板党”。板桥党参,有效成份含量高,品质优良,被列为中国四大名党参之首。

恩施板桥党参是中国四大名党参之首。.板党根含挥发油、黄苓素、多 图1 板桥党参

.种葡萄糖、微量生物碱、皂甙、蛋白质等成份,每克含硒量达0.04ppm。以根入药,是调理身体,益气、补虚、提高免疫力的最佳食材之一。具有补气血、养脾胃、润肺生津、治疗身体虚弱之功能。可炖肉吃,泡酒饮。在国外,板党的功效与人参有同等之说。它条直且长,头小,身粗,尾细,分枝少,狮子头,泥鳅尾,皮皱,糙米色,菊花心,糖质软,嚼之无渣,尤以干后不返糖而利于长期保存。.马耀南等编著《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中载,“板党”主产于湖北恩施,商品鉴定特征为:板桥党参,根条直长,圆柱形,单枝尾端顺细,芦头较细,表面灰黄色,全体有疏距为均匀的线状,横长皮孔,上半部尤为明显,质结实,断面菊花心明显,气香,嚼之无渣。.

板桥镇位于恩施市西北边陲,与重庆市奉节县接壤,既是连接鄂、渝、川的咽喉要塞,也是鄂西南通往渝东的省际边贸口子镇。板桥镇平均海拔高度1666.5米。春秋相连,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最适党参生长。板桥秉承大自然赋予的独特气候,孕育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名贵中草药就有160多种,独产于境内的“中国板党”,名列中国四大名党之首,堪称华中一绝。

板桥党参最早为野生,相传14世纪时(明洪武年间),有王氏兄弟二人 图2 板桥镇药农晾晒党参

.上山挖党参,然后到邻近的奉节出售,被巫山大昌镇的江西帮“同昌洋”药号收购,通过精细加工装箱后,顺长江水路运到汉口、九江、上海等地销售。各路客商还在板桥镇上门收购,由于有江西帮和四川帮两大药帮的药号,党参上市时节,在板桥镇设药店达20余家,使不足百户人家的板桥市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板桥镇也随之闻名,外界曾一度将板桥镇称之为“板桥市”。
板桥党参由野生转为栽培始于清代。19世纪初(清·嘉庆年间)《施南府志》载:“板桥嵩坝百余家,大半药师兼药户,刀砍火种笑人忙,抛却农书翻药谱,雪后点种子匀排,云叶燕时芽渐吐,自然蔓长与藤抽,三年不用占晴雨”。详细记述了当时板桥党参由野生转为广泛栽种,成为中国党参传统道地产区。1984年,中国国家外经贸部将板桥党参定名为“中国板党”。.2001年,湖北省科技厅将板桥党参列为“湖北地道药材规 图3 板桥镇党参基地

.范化种植研究及GAP示范基地建设”品种之一。承担单位为湖北省恩施市峰岚板桥党参有限公司,技术依托单位由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恩施州地道药材民间医药开发所及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试验站组成。试验点选建在恩施市板桥镇中坝村,示范基地分别选建板桥镇中坝村、铁场坝及光辉村。该项工作正在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遵照国家科技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实施原则及验收标准”和湖北省科技厅“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GAP示范基地建设验收标准”,以恩施市峰岚板桥党参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开展板桥党参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GAP基地建设。.2006年,板桥镇有板桥党参留存面积3.2万亩,年产量1000余吨。.据2009年统计,中国国内有20多个省市100多个县的流动客商云集板桥镇收购板党,恩施市每年都在板桥镇举办“中国板党节”,加大外销力度。板党年采挖8000多亩,年产量1000余吨。并开发有“白条党参”、“参之宝酒”、“参之宝花茶”、“参之宝袋泡茶”、“参之宝饮液”等深加工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4月27日起,对板桥党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0《关于界定恩施“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建议的函》(恩市政[2004]7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板党

板党是恩施州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性喜凉爽、潮湿条件,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之间,主产于恩施、建始、利川等县市,以恩施市板桥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故名“板党”。

板党以根入药,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肺气不足、体倦无力、心悸气短、肺虚等症。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矿泉水

省内矿泉水(水温( 湟中)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野生香菇

香菇简介: 本品产于全国著名的耳菇之乡-湖北,原为野生,现已广泛人工栽培。香菇味甘,性平,无毒,具有益气补虚、健脾胃、活血之功效。它富含多糖及多种酶、氨基酸、维生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机体的抗癌作用,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患者有治疗作用。 质量标准:一级:花纹色谈,明显,菌褶淡黄色,厚度≥ 0.5 c m,近半球形或伞形、规整、开伞度6分大小≥4cm,菌柄长<菌盖直径,气味香味,无异味,残缺菇重量≤1%,褐色菌褶,虫孔、霉变菇重量≤1%,杂质重量≤0.2%,无毒菇、异种菇、活虫体、动物毛发和排泄物、金属物。二级:花纹色较深,菌褶黄色,厚度≥0.5 cm,扁半球形或伞形、不规整、开伞度 7分,大小 2. 5—4 c m,菌柄≤菌盖直径,气味香味,无异味,残缺菇重量≤1%,褐色菌褶,虫孔、霉变菇重量≤1%,杂质重量≤0.2%,无毒菇、异种菇、活虫体、动物毛发和排泄物、金属物。三级:花纹棕褐色,菌褶深黄色,厚度≥0.3 cm,扁半球形或伞形、不规整、开伞度8分,大小≥ 2 c m,菌柄≤菌盖直径,气味香味,无异味,残缺菇重量≤5%,褐色菌褶,虫孔、霉变菇重量≤5%,杂质重量≤1%,无毒菇、异种菇、活虫体、动物毛发和排泄物、金属物。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宜红茶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茶叶

利川茶叶

茶叶是利川富民兴市的产业,全市以毛坝、忠路、沙溪三乡镇为主产茶区,涉及6万多农户,20余万农业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近30%。利川推广的无性系良种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福云六号、龙井长叶、龙井43号、鄂茶1号、鄂茶10号、中茶108等和黄金叶、毛坝早一、冷后浑等地方良种。现已注册的商标品牌有“雾洞”、“星斗山”、“星斗绿屿”、“富硒”、“玉洞春”、“杉王”、“毛坝宜红”等,其中“雾洞绿峰”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1999年、2003年、2006年连续三届列入湖北省十大名茶。2009年,“星斗山”、“星斗绿屿”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2011年“富硒”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现有14家企业获得QS认证,三家企业共9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重点产区毛坝镇被湖北省农业厅认定为全省十大茶叶名乡镇、湖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6年11月,“利川工夫红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注册认证。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灰灰菜

鹤峰灰灰菜是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的。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多生长于地边、山野、路旁及房前屋后。

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据测定,100克嫩苗中含蛋白质3.5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克,粗纤维1.2克,胡萝卜素6.35毫克,维生素B10.13毫克,维生素B20.29毫克,维生素C69毫克以及多种无机盐,含钙量高达209毫克,含铁量0.9毫克。

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还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因此,灰灰菜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不仅为寻常百姓采食,而且登上了宾馆、饭店餐桌。灰灰菜是含有卟啉类物质的光感性植物,过多服食或接触,并受数小时日晒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这样就会皮肤红肿、发亮,混身刺痛、刺痒,所以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后或接触后应避免强烈日光暴晒。

食用方法:用沸水焯后,再用清水漂泡,可炒食、凉拌或做汤,也可晾干贮藏。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贝母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 、江苏 、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萎散。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食用方法
贝母梨
材料:梨3个,贝母15克,黑糖3大汤匙。
做法:
1、梨洗净后,在梨的上1/4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
2、将贝母捣碎成粉未,分别放入3个梨中,上面撒上黑糖,盖上梨盖。
3、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齐食用。

贝母炖猪肺
制作方法 :
1、将猪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挤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块。
2、猪肺、雪梨与川贝母,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马坡茶

马坡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马坡茶生长在建始县三里乡的大沙河、蟠龙、扎鱼口、马坡村、窑场、龙飞等26个村,种植面积15000多亩, 马坡茶生产选用“鄂茶10号”、“鄂茶1号”、“福鼎大白”、“龙井43号”“安吉白茶”等茶树品种。马坡是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的一个小地名,现是一个行政村。据《建始县地名志》1983版所载“马坡位于三里坝南偏西9.25公里,海拔820米,此山形似卧马,面积0.3平方公里,所产茶叶,闻名全县”。近代在为其命名时,与地方名相结合,故称“马坡茶”。境内特殊的红沙土壤和地理气候,孕育出“马坡茶”独特的内在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和多位茶叶专家、学者好评。马坡茶与其它茶叶相比,独具特色:味甘,汤色清绿明亮,清香幽长、似豆香、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绿中透淡黄,豆香、熟栗香郁滋味浓醇、鲜;三杯水,汤碧泛青、滋味浓醇。内在品质特征:茶多酚含量≥13.0%,水分含量≤5.0%。其系列产品——扁形茶、针形茶、烘炒青先后在“中茶杯”、“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奖,充分体现了“马坡茶”独特的品质。

马坡茶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马坡的。“马坡茶”具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毛尖细圆、条索紧细;汤清叶绿、清彻明亮;香气馥郁、回味绵长”等独特的品质。马坡茶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建始县三里乡马坡历来盛产茶叶,马坡茶成为建始县农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品牌。三里乡“马坡茶”具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清朝道光年间,三里乡吕家湾(马坡村)学子吕天朝在进京科考中会试高中,被道光皇帝召见,钦点守备一职。吕天朝面圣时,把从杭州引进栽种在河水坪的(12棵)茶敬献皇上。皇上品后龙颜大悦,赐名马坡茶。

马坡村茶园基本分布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相对湿度80%,年均光照1300小时左右。由于日照市光照时间长,气候温润,尤其适宜茶叶的生长,因而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蓄,茶多酚、儿茶素等各种有效成分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颇丰。

三里乡境内特殊的红沙土壤和地理气候,造就了马坡茶独特的品质,具有“毛尖细圆、条索紧细;汤清叶绿、清彻明亮;香气馥郁、回味绵长”等独特的品质。种植面积近万亩,区域内茶叶经营企业众多,品质特殊,多次在农博会获奖。

建始县马坡明珠茶业专业合作社,是由三里乡窖场村民崔孝峰联合当地茶农成立的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自成立以来,秉承“创新谋发展、品质赢市场、服务赢顾客”的经营思路,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境界,以“专业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致力开发马坡特色名优茶,其茶园已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是建始县唯一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生态茶园,也是建始县唯一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茶业专业合作社。其主导产品“马坡玉毫”绿茶因其品质“色泽青绿、回味甘醇、香馨持久”深受广大茶友好评。

为了做大做强马坡茶叶品牌,该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建始县马坡玉毫茶业有限公司,并组织技术骨干,研制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午间马坡玉毫茶”,该产品在参加第七界武汉农博会期间,深受茶友和茶叶专家好评,从众多的参展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金奖农产品称号。

2013年,建始县马坡明珠茶业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马坡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马坡茶适宜种植区东邻红岩、高坪,西与小溪口电站接壤,北与长梁、茅田毗邻,南与恩施市崔坝镇相连,海拔600-1200米,属暖温带-中亚热带季风湿润的山地气候过渡带。马坡茶的地域范围为:地跨北纬30°33′至北纬30°39′,东经109°56′至东经109°47′,版图面积为170.7平方公里(含山林),马坡茶地理标志面积15000亩,产量600吨,核心区域为三里乡大沙河村、蟠龙村、扎鱼口村、崔家村坊村、马坡村、窑场村、龙飞村、石牌村、香树湾村、洋湖沟村、青林口村、老村村、大洪村、小洪村、何家坡村、大牌村、大兴村、三高村、二龙湾村、小屯村、孙家坝村、枫香树村杨柳村、河水坪村、农科村、擦擦坡村26个村。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皮蛋

无铅松花皮蛋是来凤县传统产品,利用来凤本地麻鸭所产鸭蛋制作而成。制作工艺独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叶状花纹,俗称松花,食之鲜嫩味美,余香满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符合GB9694-88一级标准,达国内先进水平,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制作工艺独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叶状花纹,俗称松花,食之鲜嫩味美,余香满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