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佛山三水区特产美食 佛山三水美食人气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佛山三水区特产美食 佛山三水美食人气榜更新时间:2022-04-03 09:23:20

一.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石湾陶瓷

石湾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的石湾陶瓷历史;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

石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区域,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我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

溯源

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陶塑可见其艺术雏形。石湾陶塑技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唐至明以前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民国时期为低谷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

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石湾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唐朝。50~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宋代是陶瓷极盛时期,整个社会的消费时尚推动了陶瓷业的空前发展。从事陶瓷制作的窑场遍布全国,日用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艺术陶瓷的品种急剧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后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赞誉。陶瓷器生产是宋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商品生产之一,外销商品中绝大多数是陶瓷器。为适应外销扩大对外贸易,陶瓷业逐渐从内地向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发展。

当时石湾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较丰富。官窑水道渐趋淤浅,水运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湾。佛山与石湾相连,汾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产品运往广州出口十分便利。台湾一带又有陶泥岗沙,取材方便,于是本来就有陶瓷业基础的石湾便很快发展成为岭南重要陶器生产基地。

宋代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种类也比唐代丰富得多,有魂坛、堆贴瓦檐重叠式矮身陶罐、彩绘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动物、人物等各个陶塑类别。石湾陶器五弦琴,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案头文玩类陶塑的佳作。

宋代石湾陶器的装饰艺术非常重视纹饰。纹样题材广泛,形象丰富,极尽工巧细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从石湾宋墓和奇石宋窑0土的遗物来看,宋代"彩绘花卉颇有写意绘画的笔意,如绘兰草、竹叶,用笔疏朗,情趣盎然"。此外,还有绳纹、弦纹、波浪纹、瓜棱纹、缠枝花卉纹、二方连续纹等。其中缠枝花卉纹十分精美,花卉蔓草舒展自如,卷曲合度,缠枝的曲、伸、卷、缠都饱含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石湾地处南国一隅,向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制陶技艺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准,但与北方诸名窑比较,要逊色得多,在宋代陶瓷之林中尚无显著地位。南宋至元,佛山是中原移民的聚居地。他们把北方的陶瓷技艺带到石湾,与石湾原有的制陶技艺相融合,大大地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因此,则"石湾集宋代各名窑之大成",定、汝、官、哥、钧诸名窑产品被石湾模仿得惟妙惟肖,八大瓷系的造型与釉色之美以及装饰手段也全被石湾消化吸收,从而成为南国"善仿"为特色的名窑,特别是以"广钧""泥钧"而名闻天下。

二.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大沥沙皮狗

沙皮狗,产于大沥一带,是世界名狗之一。

沙皮狗身高4656厘米,体重2227公斤,背短,头部比身躯大,黑鼻,舌头呈深蓝色,面部及全身的皮肤褶皱,耳小而下垂,毛短而刚硬,头似河马,嘴似瓦筒,三角眼。由于其皮肤褶皱,故称之为沙皮狗。“沙皮”,意为鲨鱼皮或砂纸的意思。

沙皮狗又名“大沥犬”或“中国斗狗”,是世界稀有狗种。大沥沙皮狗已与细犬、藏獒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名狗,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犬界公认的十种纯中国狗种之一,也是世界上尚存数量最少的狗种之一。

所谓大沥沙皮狗,其实与-形象代表的“肉嘴”沙皮狗不同。原产地的沙皮狗小时候也是浑身褶皱,但成长过程中褶皱慢慢消失,躯体长出极短而竖立的单层毛,大沥人形象地称之为“马毛”。它们身形精瘦敏捷,嘴部貌似“瓦筒”,被叫做“骨嘴”,用以区别外国沙皮狗褶皱众多的“肉嘴”。一些香港养狗人认为,早期的沙皮狗具有较轻的骨量和比较长的腿,身上布满密密的马毛,头部也只有很轻微的褶皱。“骨嘴”沙皮狗在吻部的肉垫很少,整个吻部看上去瘦,从正面看两边的面颊消瘦,像被饿了好几天。“肉嘴”沙皮狗的吻部肉垫很厚,骨量也重,而轻骨量的沙皮狗在结构上很难承受这种头部硕大的“肉嘴”沙皮。

在大沥狗市场,沙皮狗的行情也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看涨。特别是1997年,香港人买得多,多数人希望买到的沙皮狗的皮越皱越好,于是,杂交沙皮狗的行情远远好过纯种沙皮狗。沙皮狗的行情在1997年至1999年达到最高峰。

在大沥,有一个坚持饲养大沥沙皮狗的黄柱华。在黄柱华的名片上,注明自己是国宝原种“骨嘴”沙皮狗饲养者,是大沥沙皮狗的传人。每当有人走到黄柱华在宠物市场的摊位时,他就会向大众说明:大沥沙皮狗完全不是国外皱巴巴的“大笨狗”的样子,它们灵活善斗,非常健康,是很好的家庭犬。

黄柱华认为,要培养一只好的沙皮狗,在它的成长过程中至少要参加四次狗赛:狗从三到六个月、六到十二个月、一到两岁、两岁以后,都应该让沙皮狗去参加比赛。黄柱华说:“其实和养小孩一样,从小就带狗去见世面,它就会与众不同。”

如何走出目前大沥狗市的低迷困境?业内有识人士认为,为了弘扬大沥沙皮狗的知名度,早日打造成国际名犬,有关部门应规范大沥沙皮狗市场,定期举办大型狗展,从而向国内外推介沙皮狗,以拓展销路。同时,要定期对外发布沙皮狗商情,及时反馈信息,减少经营盲目性。此外,要运用科学技术改良狗种,提纯沙皮狗,推动纯种沙皮狗繁殖,并根据市场需求,繁育新一代袖珍沙皮狗。这些都是使大沥沙皮狗走出低迷困境十分重要的举措。

三.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纹鳝

纹鳝

顺德出产的大鳝身有回形暗纹,故又称风鳝。鳝形状如鳗,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肉食人参的美称。文、蒸、烘炒等制法均味美可口,三洪奇海、叠石海和容奇海是主要产地。江内河和大良碧鉴海所产的,叫做蓝鳝。

一般制法是把鳝切成4-6

厘米一段段,用大蒜头、叉烧肉等佐料文煮,味美浓郁香滑。至于酒楼制法款式更多,有所谓“豉汁盘龙鳝”、“碧绿串烧鳝”等等。

四.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和顺虾

和顺虾

仅在金山寺前后二公里的河段才有,因虾脚及虾壳边缘呈黄色,被形容为金边虾,在当地甚至传说多多,披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但此虾确实肉质特爽、特鲜,虾壳特薄。广州清平市场打此招牌的,价格比其它高20%以上。

和顺虾的特点是肉质厚而鲜爽,色泽鲜艳,口感鲜美。

五.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得心斋酝猪蹄

佛山酝猪蹄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整只猪手酝制而成;一是用猪脚开皮,抽去脚筋和骨,再用猪肥肉夹着猪精瘦肉包扎在猪脚皮内酝制。所得酝,就是用慢火煮浸。前者制作工序较少,后者制作工序较多,但两者都为佛山人所喜食。由于后者是用水草扎着来酝制,所以名叫“扎蹄”。

六.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柱侯鸡

柱侯鸡

此菜是佛山传统名肴,已有近百年历史,为清代佛山三品楼餐厅厨师梁柱侯所创制。

原料:本地肥鸡项(即未下过蛋的雌鸡)1只约1250克以下,柱侯酱100克,猪油75克,白酒25克,昧精1.5克,湿生粉约25克,麻油几滴,清水或汤600克左右,葱白切30条用小碟盛着。

制作方法:

1、先将毛鸡血放净。

2、用60~65度热水烫毛,去清毛及脚衣、嘴衣、及头部幼毛。

3、在鸡肚开横刀,取出内脏,用清水洗净,用两只鸡脚撑开鸡肚。

4、起锅(镬也可,最好瓦锅),把锅烧热放入猪油40克,略烧热即加入柱侯酱100克炒香(火不要猛),攒酒后,即加入清水或汤600克左右,水开后放光鸡用慢火浸熟。

5、在慢火浸鸡过程中,要将鸡勾起使鸡腔内的冷汁流出,再放入鸡汁内慢火浸,这样要进行五次,大约20~25分钟鸡熟透取出。

6、取出鸡后稍吹凉,便可斩件上碟,切成鸡形,在斩鸡过程中,要将鸡颈尾首、腔骨、脾骨、翼骨取出,放回鸡汁内慢火煎透,大约将汁煎至半饭碗左右。

7、食时将鸡汁用湿生粉打芡(先放入味精调味),打好芡后加入麻油和包尾猪油35克,推淋鸡面即成。

以葱佐食佳,也可炒菜造拼在鸡的两边。

风味特点:骨软肉滑,豉味浓郁。

柱侯鸡渊源

讲起“柱侯鸡”,人们不禁异口同声称赞佛山三品楼洒家的最佳美食,是正宗“柱侯鸡”。它色、香、味俱全。来三品楼设筵摆酒的人,总少不了要点“柱侯鸡”这一菜式。为何三品楼的“柱侯鸡”会鼎鼎有名?这是有一番来历的。

早在12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正值秋高气爽时节,传统的佛山秋色赛会-连续几天,使佛山古镇更是热闹非凡。刚巧“万人蘸”又在祖庙开坛,人们更为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潮水般涌向祖庙。深夜,皓月当空,繁星闪耀,余兴未尽的人们这时感到有些疲倦饥渴,于是各自走向禅城的各间大小酒楼,饱吃夜宵。地处三元市靠近“万福台”(祖庙中的戏台)的三品楼(后迁至现地址公正路)酒馆,顿时门庭若市,供不应求,而一群熟客光临“三品楼”时,佳肴美点早已售完。“个堂”(即酒楼服务员)觉得人情难却,急忙走进厨房找厨师梁柱侯商量。梁柱侯向客人再三表示歉意,客人仍不愿离开,只得答应立即做菜式款待,谁料宾客都说:“今天是喜庆之日,我们想吃些别有风味的佳肴。”梁柱侯沉默片刻,便胸有成竹地对宾客们答允,立刻炮制一味与众不同美味可口的鸡肴以奉良朋。

梁柱侯回厨房,在鸡中精选一只头细、颈短、脚幼、堕臀的重约2.5斤(市斤)的鸡项(俗称,即未生旦的雌鸡)剁好洗净,然后用2两油面豉(未抽过豉油的豆腐)及少许白芝麻,拌匀捣烂,加上适量猪油、白糖、绍酒渗入1.2斤上汤煮沸,再把酱汤淋在鸡肉上......当梁柱端上一盆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的鸡肉时,宾客们品尝之后大叫“好吃!”(即可口美味)他们感到味道为之一新,人人赞不绝口说,从未尝过如此美味佳肴。从此,梁柱侯炮制的鸡肴大受欢迎,此后人们就用梁柱侯的名字来命名他独创的鸡肴。这样,“柱侯鸡”的鼎鼎大名就传开了。“柱侯”出了名梁柱侯独创的鸡肉料也大受欢迎人们也给它一美称“柱侯酱”,许多顾客慕名而来买,使得梁侯应接不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梁柱侯买回一付石磨,放在“三品楼”天井中,自己亲手磨酱,除了用上述的原料之外,还加入适量生抽,以方便汁的流出,然后酱倒入大铁锅里,像炒“沙”(豆蓉)一样,炒到酱色金黄为佳品。

七.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石湾米酒

石湾米酒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的。石湾米酒具有“玉洁冰清,豉味独特,醇和细腻,余味甘爽”的特色,广为世界各地米酒消费者所喜爱,是最早出口海外的米酒产品。

“石湾米酒,常饮常有”,这句广告词曾家喻户晓。佛山米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间,由于当时岭南免征盐碱地税和酒税,岭南米酒业得以迅速发展。到了明清,不论是西江上的渔民,还是石湾制陶作坊中的手工业者,都懂得在劳作之余喝杯米酒驱寒解乏,从而带动了佛山酿酒业发展。祖庙大街22号,目前还留存着清代佛山的酒行会馆。

佛山市太吉酒厂有限公司秉承了“陈太吉老酒庄”传1特的酿造工艺,以100%精选大米为原料,以优质肥肉在陈年酒埕中长期浸酿,再以陶制酒缸陈藏,是最传统、最正宗的“豉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石湾牌”系列米酒是广东省唯一获得“国家银质奖”称号的米酒产品。“石湾牌”也是广东省著名商标。

以石湾米酒、特醇米酒为代表的石湾系列米酒具有“玉洁冰清,豉味独特,醇和细腻,余味甘爽”的特色,广为世界各地米酒消费者所喜爱,是最早出口海外的米酒产品。近来推出的“太吉百年”、“太吉博士”酒更是得到全国白酒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称之为“酒海一绝,南国精品”,是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监制产品。

八.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烧猪

“烧猪”,始于中原盛于粤。烧猪寄托着粤人慎终追远的情怀。清明节祭祖,广东人的习俗一定要用的就是拿“烧猪”供奉。“均安烧猪”历史悠久,民间有一种说法“烧猪红皮猛壮”,形似“全猪”,可寓意家族兴旺、鸿运当头、身体健康。每年的清明节,均安人以家族为单位,由孝子贤孙们杠着金猪,浩浩荡荡地上山扫墓祭祖,以金猪象征子孙后代繁衍旺盛,大展宏图,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以次向先祖表示孝心和敬意。如今,每当重大喜庆活动如公司开业庆典、店铺开张剪彩等仪式上也以金猪象征鸿运高照、生意兴隆、大吉大利等。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九.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汾宁白糖棉花糕

汾宁白糖棉花糕

汾宁白糖棉花糕是继承发扬解放前"佛山广记"大发糕制作技艺创制的,是一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传统小吃,棉花糕又名大发崧糕,是人们过年,喜庆的必备食品,有取其发财吉祥的意思,历久深受群众欢迎。

它制作起来工序繁琐,选料严格,从选择大米,磨浆,落种发酵等,还要讲究气温变化,蒸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所以制作起并不简单。蒸熟的白糖棉花糕色泽雪白,质感细腻,香滑崧软,有弹性,不粘牙,网眼均匀。

白糖棉花糕一九九七年参加杭州考评被中国烹协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二00二年参加广州考评被广东烹协认定为广东名小吃。

十.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应记鲜虾云吞面

应记鲜虾云吞面

佛山应记鲜虾云吞面始创于1936年,以其独特的制作和风味,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面条的制作选用上等面粉,合理搭配,沿用传统人力过扛方法压制,专人制作,面条韧性均匀,条子粗细适中,入口爽中带滑,蛋香浓郁。

鲜虾云吞主要原料为上肉,鲜虾肉、冬菇粒、香料、味料,拌匀包好,云吞味鲜有汁,香味浓郁。上汤用猪骨、地鱼及有关原料,按传统方法老火熬制,汤味香浓。

如今应记在佛山已有14家店面,人们在街头巷尾都能闻到应记云吞的香味。应记鲜虾云吞面皮薄肉厚,一粒粒鲜红的虾肉在皮下隐约可见,其味脆口清甜,价格比普通云吞面贵近一半,为6元钱一碗。

应记鲜虾云吞面,由于品质上乘,佛山人广有口碑,并且驰名省港澳,载入佛山商业志和旅游杂志。2000年参加宁夏银川考评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02年被广东烹饪协会认定为广东名小吃;2003年评为佛山市十大风味小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