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眉山特产及价格 眉山特产有哪些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眉山特产及价格 眉山特产有哪些好吃更新时间:2022-04-01 19:35:28

一. 四川省 眉山 洪雅县 雅连

雅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雅连”,中草药名称,黄连的一个品种,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为 图1 雅连成品图

.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中国四川省洪雅县、峨嵋一带,由于对地理条件要求非常苛刻,所以是中草药黄连中的珍品,药效为“味莲”“雅连”“云连”三个品种中之最,历朝均将雅连作为贡品,上缴于朝廷太医院,因此又称为“贡连”。洪雅县是中国历史上贡连产区,据有史可考已达1300多年,洪雅县将雅连驯化为家种连也达500多年。.《本草纲目》、《现代中医药典》记载,洪雅瓦屋山一带种植的黄连为“雅连”或“川雅”,尤以高庙、瓦屋山等乡镇的出产为正宗,质量上乘,名响中外,畅销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洪雅被誉为“雅连之乡”。.

生物性状

“雅连”,是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的干燥 图2 三角叶黄连

.根茎。三角叶黄连,毛茛科(RANUNCULACEAE)黄连属(Coptis Salisb.),根状茎黄色,不分枝或少分枝,节间明显,密生多数细根,具横走的匍匐茎。叶3-11枚;叶片轮廓卵形,稍带革质,长达16厘米,宽达15厘米,三全裂,裂片均具明显的柄;中央全裂片三角状卵形,长3-12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4-6对羽状深裂,深裂片彼此多少邻接,边缘具极尖的锯齿;侧全裂片斜卵状三角形,长3-8厘米,不等二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或近无毛,背面无毛,两面的叶脉均隆起;叶柄长6-18厘米,无毛。花葶1-2,比叶稍长;多歧聚伞花序,有花4-8朵;苞片线状披针形,三深裂或栉状羽状深裂;萼片黄绿色,狭卵形,长8-12.5毫米,宽2-2.5毫米,顶端渐尖;花瓣约10枚,近披针形,长3-6毫米,宽0.7-1毫米,顶端渐尖,中部微变宽,具蜜槽;雄蕊约20,长仅为花瓣长的1/2左右;花药黄色,花丝狭线形;心皮9-12,花柱微弯。蓇葖长圆状卵形,长6-7毫米,心皮柄长7-8毫米,被微柔毛。3-4月开花,4-6月结果。四川峨眉及洪雅一带。生海拔1600-2200米间的山地林下,常栽培,野生的已不多见。 .

药材性状

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为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多为单枝,少有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呈蚕状,长约4~8厘米,直径约3~9毫米。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质坚实,断面不齐,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射线明显,髓部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

药用特性

雅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可治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吐血、痈疖疮疡等症。.清热燥湿功效。用于湿热泄泻、痢疾等,可单用或为香连丸;治疗湿热黄疸如茵陈蒿汤。泻火功效。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不眠或温热病之高热心烦、神昏谵语,如黄连解毒汤;若治疗阴虚、血虚之心烦不眠,如黄连阿胶汤;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如泻心汤;胃热呕吐,如左金丸。解毒功效。用于治疗疮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内服、外用均可;煎汁点眼还可治疗目赤肿痛等。.

地理条件

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位于成都、乐山、雅安三角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雅连种植历史,为雅连的生产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2008年,洪雅县雅连种植面积为2100公顷,年产值达9000万元,是中国最大的雅连产销基地。洪雅县在雅连栽培上大力推进无公害栽培技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雅连》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雅连》农业地方标准,建立了雅连基地2000公顷。.

栽培历史

历史上洪雅“雅连”销量曾独占鳌头,长期占了全国黄连销售市场总额的四成以上。据1939年(民国28年)县政府上报资料,年产“雅连”2500公斤,次年产量达5000公斤。解放前夕民生凋敝,“雅连”产量降到1000公斤。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雅连”生产,将适宜“雅连”生长的瓦屋山区的高庙乡黑林村和黑山村划为“雅连”种植区,给药农许多优惠政策,使“雅连”产量逐年上升,到1978年产量达2.90万公斤。[9]

濒危状态

由于雅连生长海拔要求高(1700米以上)、土壤要求严(高寒山区腐植质丰富的山地黄棕壤)、轮作年限长(20年以上未种植过黄连类植物)、在地时间长(5~6年)、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主要是腐根病)等因素,致使雅连产量低,栽培难度大,药农从高山区迁至平坝,高寒区逐渐无人居住。上述因素造成了雅连成为濒危珍稀物种。[10]从经济效益来看,因“味连”种植条件比“雅连”要求低,收获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于“雅连”,药农纷纷改种“味连”。至1981年,产区“味连”种植面积已超过“雅连”3倍。1986年该县“雅连”仅种植357亩,而“味连”却高达3122亩。以后“雅连”产量逐年减少,1992年全县种植黄连2510亩,“雅连”只占5亩,不足千分之二。该年黄连收购量16010公斤,“雅连”仅1200公斤。[11]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雅连”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雅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洪雅县人民政府《关于对雅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划定的建议》(洪府函〔2008〕5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高庙镇、桃源乡、柳江镇、槽渔滩镇、花溪镇、东岳镇等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12]

二.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山茶

峨眉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峨眉山茶属绿茶类,其发现、种植、利用与品鉴在峨眉山发源较早,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种植、加工工艺,其显著特点是“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由于峨眉山卓尔不群的自然环境与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种繁多,品质优异的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特别是其佛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自古峨眉产香茗,峨眉山茶史3000余年,弥香久远,茶叶品质优秀誉贯古今。峨眉山茶的特点,一是自然条件优越,二是历史悠久,三是茶叶资源丰富,四是茶文化浓厚悠远。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峨眉雪芽、竹叶青、仙芝竹尖等多个品牌茶叶获奖,2009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峨眉山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

保护范围

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等11个县(市、区)所辖行政区域。

三. 四川省 眉山 彭山区 黄丰脐橙

四川省彭山县黄丰镇以柑桔产业为支柱产业,拥有柑桔1.25万亩,80万余株,年产柑桔总量达1700万公斤,品种(柑、橙、柚)齐全,常全有鲜果上市,是四川省著名的柑桔生产基地,享有“柑桔之乡”的美誉。

四. 四川省 眉山 青神县 竹乡人茗茶

“竹乡人茗茶”2008年5月获得国家商标总注册商标证书,其基地位于苏东坡读书、初恋之地——四川青神。早在北宋时期“竹乡人茗茶”就得到苏翁“佳茗似佳人”妙赞。

而今,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的青神,更是孕育出了竹编、茶果之乡的美誉。青神县竹乡人果茶合作社自建茶叶基地2000多亩,自研开发了神龙茶叶加工机械,在临近峨嵋后山海拨800——1200的云雾山中拥有百亩茶园,为企业茶叶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保障。

“竹乡人茗茶”,是四川省青神县竹乡人果茶合作社历数年苦研和总结我国各类名茶的种植和制作技艺,并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绿茶新品种,不但具有集众家之长、香高味长,品质优异,而且具有造型独特,品味人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竹乡人茗茶”按其外形风格和品质,一般分为“竹乡人生”、“竹乡人品”、“竹乡人道”三大品类。

五. 四川省 眉山 仁寿 仁寿芝麻糕

仁寿芝麻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仁寿芝麻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仁寿县芝麻糕,是仁寿独特的地方名品;其味馨香,糕质细嫩,柔和化渣,甜而不腻,润肺补身,营养丰富,老幼皆宜,深受消费者喜爱,并多次获得产品和质量荣誉。制作工艺:上等芝麻、核桃、蜂蜜、白砂糖、饴糖、大糯米,上等面粉、豆粉、精炼植物油、花生等,经严格筛选,按科学配方精制而成。

仁寿芝麻糕,为四川乐山地区传统的名品之一,由于仁寿县现隶属眉山市,故名。其特点:糕质细嫩,柔熟化渣,甜香爽口,有独行风味。

仁寿芝麻糕原料配方:

芝麻粉7.5公斤、搅砂糖34.25公斤、糕粉3.25公斤、熟面粉5公斤、豆粉0.25公斤。

仁寿芝麻糕制作方法:

1、制芝麻粉:选颗粒饱满的芝麻,以清水淘洗,去杂质泥沙,捞起将水滤干后再下锅炒制。用微火炒至呈谷黄色时,取出摊开冷却,筛去碎颗粒和杂物,用碾子把芝麻碾破,再筛去芝麻壳,碾成芝麻粉。

2、搅砂糖:以50公斤优质川白糖为比例,加10%的水和10%的饴糖,倒入锅里熬至沸点后,起锅到入冰箱,同时放进2%的猪油,并不断地搅拌,直至翻砂冷却为止。

3、制糕粉:将糯米过筛,去掉杂物和半节子米,倒进60℃的温水中浸泡,巡回搅拌。过5分钟左右,便可捞出用麻袋盖上,让其“发汗”。然后晾干,再用河沙拌炒,直至炒泡。泡米要求饱满,然后过筛,磨成细粉末,储存半年后使用。若急需用时,也要将糕粉用筛摊开放在潮润地上,让其自然吸潮,一个星期左右方可用。

4、制熟面粉:把面粉送进烘炉烘烤,炉温四周要均匀,烤熟后过筛即可。

5、拌合:(1)糕心:用芝麻粉、熟面粉和88.5%的搅糖放在一起拌匀,并用力擦绒和。(2)底面粉:将糕粉和11.5%的搅糖用滚筒碾绒过筛,便可用。

6.、上盆、成型:每盆先取出糕粉0.1公斤作底粉,倒入粉盆底摊开;再取出糕心1.75公斤,均匀地倒入盆内铺平压紧,然后再用糕粉0.15公斤作面粉,盖在糕心上擀平-;最后用少许的豆粉撒面。静置1小时后,就可以切块成型,包装为成品。tAy

仁寿芝麻糕成品标准:

规格:糕块整齐,刀口光滑。色泽:外观呈乳白色,无斑点,无杂质。组织:糕质细嫩,细润松软,不翻砂,无糖子。口味:爽口,具有浓郁的芝麻香味。

仁寿芝麻糕

四川省仁寿县文林镇、大化镇、1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仁寿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仁寿芝麻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仁府函〔2013〕47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421/T6.2~6.3-2011《仁寿芝麻糕》

六. 四川省 眉山 洪雅县 洪雅藤椒

洪雅藤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洪雅藤椒,是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著名,经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对该县藤椒香气成分的提取、分析及抑菌性研究后发现,洪雅藤椒的果皮、种籽、叶子所含有益化合物和化学成分,明显高于其它地方生产的青花椒。

眉山市洪雅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65.7%,是全国首批50个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之一。该县农民种植藤椒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生产优质无公害的藤椒农产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Qs5

藤椒又名香椒子属花椒科类,用其茎果与菜油熬制的藤椒油,香味浓郁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畅销国内外。该县止戈镇农民赵跃军在传承民间家庭炼制藤椒油的基础上,开发生产的“幺麻子藤椒油”,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和中国绿色食品,藤椒油生产加工工艺也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了发明专利。Qs5

目前洪雅县已有7个乡镇实施了无公害藤椒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成规范化藤椒苗木繁育园100多亩。2.8万亩无公害藤椒生产基地实现了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被国家农业部检测认证为全国无公害藤椒基地。2006年9月,洪雅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认定为“中国藤椒之乡”。Qs5

七.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香苜蓿及香苜蓿粉蒸肉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蓿,而把他们的香苜蓿叫做家苜蓿。两种苜蓿形状几乎完全一样,但气味、质地和用途却有很大不同。在许多辞书上,查不出“香苜蓿”这个词来。《辞海》有“香芹”条,说亦称“洋芜荽”,鲜叶作香辛料,不知与香苜蓿有无关系。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商洛》一书,对香苜蓿有一些有趣的记述。说香苜蓿主产地有一东水泉,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晶莹。一年四季都有大姑娘小媳妇云集泉畔洗衣。好事者戏呼东水泉为“赛花池”。从而有了赛花池胭脂水长出香苜蓿的趣谈。其实用东水泉浇灌的香苜蓿只有几亩,但却恰是香苜蓿中的佼佼者。摆在龙驹寨商店或菜摊上出售的香苜蓿,多以草纸包成长方锭,并用毛笔楷书“龙驹寨东水泉香苜蓿”字样,作为招徕顾主的商标。自古以来,龙驹寨人向外地亲朋敬献土仪时,多有馈赠香苜蓿的。总之,这香苗蓿是很有些趣味的。

用香苜蓿制作的粉蒸肉,我在丹凤县品尝过。厨师告诉我,制作方法与普通粉蒸肉略同。将凉干的香苜蓿洗净、煮软、切段。小麦面粉炒熟。二者相拌,加猪油,加糖,加适量调料。肥猪肉去皮煮半熟后切片。像粉蒸肉一样,装碗上笼蒸制。扣人盘中时,上边是排列整齐的肉片,下边是如柔软铺垫的香苜蓿。吃时内染苜蓿香气,苜蓿之香又与肉之香相混合,别是一番香味。

八. 四川省 眉山市 彭山区 袁汤圆

袁汤圆店铺紧靠龙王庙东侧,店内有路通往城隍庙第二殿前头,人流量大。汤圆心子主要是红糖、芝麻、花生米。夏天加卖凉粉、凉糕。袁汤圆的绝招是汤圆的膨胀系数大,一下锅煮熟,袁只要四个汤圆就能盛满一碗。袁汤圆的食品以农民为主。

九. 四川省 眉山 洪雅县 陈大案饺子

陈大案饺子。它的简陋是无可否认的,但它像一位长者,虽然不断受到后起之秀的冲击,仍拥有悠悠岁月赋予的一种权威所在。位居深巷,名扬县外,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一天卖上几千个饺子毫不稀奇。

十. 四川省 眉山 彭山区 彭祖黄金酒

工艺:选用八百寿百年老窖酿造的优质成年老酒,加入从食药同源黄精为主的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并加入食品级24K黄金金箔, 精心调制而成。

特点:酒中黄精粗多糖含量达到100多㎎∕100㏕,黄精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缓人体衰老。 使用的金箔是国际公认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新资源食品。产品香气幽雅、口感舒适、诸味协调。

技艺传承情况:

清末民初,彭山地区已有众多的私人酿酒小作坊,这些酿酒作坊沿袭祖传技艺,代代相传,到解放初期形成以钟治明、沈良成等为代表的六家比较有规模的私人酿酒作坊。1956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在这六家私人酿酒作坊基础上组建起地方国营彭山县酒厂,2000年企业改制为四川八百寿酒业有限公司。这些从祖辈传下来的百年酿酒老窖池,一直使用至今,延续着100多年的酿酒历史和文化。

公司生产的“彭祖”、“八百寿”牌系列产品以浓香型大曲酒为主,沿用浓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酿酒新技术,以优质高梁、大米、小麦、糯米为原料,续糟配料,混蒸混烧,泥窖固态发酵,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调制而成。产品具有“窖香浓郁、陈香幽雅、醇和绵甜,香味谐调,余味净爽,风格突出”的独特风格。

联系电话:028-38531098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