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江哪里买特产 阳江的土特产批发市场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江哪里买特产 阳江的土特产批发市场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03-31 09:11:45

一.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风筝

风筝阳江人爱扎风筝、爱放风筝,据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而阳江作为南派风筝的发祥地,最大的特点是象形,“龙头蜈蚣”、“灵芝”、“花草鹞”等风筝闻名全国。每年的重阳节在阳江的鸳鸯湖都会举办全国风筝竞赛,来者甚众。阳江市也被称为“纸鹞城”,来阳江可不要忘记带只风筝回家哦!

阳江风筝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阳江背山面海,旷野辽阔,到处都是天然的放飞场。 每逢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纸鸢放飞的最佳时节,放风筝便成了民间最兴盛的赛事。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广东阳江市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技术精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在全国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

二.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上洋西瓜

阳西县种植西瓜历史悠久,万亩规模栽培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产品素以“体靓、肉红、甜少核、皮薄水多脆无渣”远近闻名。近年,阳西县结合品种结构调整,把发展西瓜生产作为阳西县特色产业来抓,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其中春种3万亩,夏、秋种1万亩,总产6.1万吨,形成了上洋镇和儒洞镇两个西瓜生产专业镇。推广品种主要有黑美人、青美人、早熟金钟及无籽优质西瓜。春种西瓜每年4月上旬开始上市,5月中旬收获完毕。

三.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瓜咸

瓜咸是由一种阳江市特有的田瓜(学名叫白瓜)腌制及日晒而成的。瓜咸用田瓜加大量的盐入埕腌一夜后再晒而成。

阳东县大八镇茅塘、雷冈一带的村民有制作瓜咸的传统,只见不少村庄在村头村尾都搭着制作瓜咸的晒棚,一些晒棚正晒瓜咸。每年的春夏秋天,当地的气候最宜田瓜生长,田瓜苗种下30多天便有收获。在茅塘村,有十五六户村民种植田瓜制作瓜咸,天气好时,该村每天可生产3000多斤瓜咸,销往江城和恩平等地。据了解,种植一亩田瓜制作瓜咸,一年可收入一万多元。

而瓜咸怎么做好吃呢?阳江比较常见的做法的:味极瓜咸、葱段瓜咸、蒜蓉瓜咸、豆豉炒瓜咸等。瓜咸爽脆惹味,是佐粥的美味佳肴。阳江茶市白粥是不可少的,而上一小碟“瓜咸”来伴粥,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豆糠糍

要说春城最有名气的糕点,不能不提翠英街孔家的“豆糠糍”。豆者,即花生,阳春老一辈称之为“地豆”。听老人讲,孔哥于解放前,小小年纪,牵着盲眼的母亲沿街乞讨,以乞食为生。解放后没几年,长大成人的他在政府的支持下,扔掉乞食碗、打狗棍,得盲母指点,将家传的“豆糠糍”手艺发扬光大。他做的“豆糠糍”,精选糯米,皮薄馅多,个头硕大。炒香的地豆粉拌入果皮粒、香葱碎,用糯米皮包好后,撒上炒米粉,粉粉团团的,香味扑鼻。初时三分一个,后来五分一个,买的人多,真叫抢手。软香甘饴入口,美滋滋地吃完,舌尖还会0着手指头的米粉、唇边的豆糠。

童年记忆,总会响着孔哥沿街叫卖的乡音。往往未曾转出西门街口,他脖颈上挂着的一大簸箕五六十个豆糠糍已脱手,若想品尝还得趁早。孔哥亦成为放弃政府救济,自食其力之典型,一时传为佳话。

五.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血鳝

血鳝是阳江,在平冈等地海水与河水咸淡水交汇处。因为野生繁殖,故而捕捞量不大,所以价格比其他鳝类高。一条血鳝大致在1至2两左右时候,肉质肥而嫩滑鲜美。血红色,给人浑身上下都充满“血性”的感觉。据说,血鳝是补血美食,而且脂肪含量少,被认为一种较适合女士食用的海鲜产品,也是男人生精强身的不二之选,用来炮制血鳝饭,对于体质虚弱者,确属大补。

血鳝与鳝同类,当然就有鳝鱼的特质:传统医学认为,鳝为温补强壮剂,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产后瘦弱、妇女劳伤、子宫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滇南本草》中载:蟮鱼添精益髓,壮筋骨。《随息居饮食谱》:鳝鱼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味甘大温无毒,主治补中益血、补虚损、妇女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赢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又湿痹气。”

旧时把走江湖的人通称为卖大力丸的,其实古医书《本经逢原》上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

从营养分析可看出鳝鱼营养价值极高。 鳝鱼富含卵磷脂,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血鳝一是种特别的鳗类,无骨无刺,浑身是血,肉细汤浓,营养极丰富,可清蒸可油炸。在阳江有两种特别的煮法,一是血鳝饭,二是豆豉焗血鳝。豆豉焗血鳝与往常的豆豉蒸鱼不同,豆豉的用量非常大,把所有血鳝整条埋住,慢火蒸焗,出来的血鳝鲜美而没有腥味,比血鳝饭还好吃。

要特别留意的是,鳝鱼动风,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有痼疾宿病者,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症、红斑性狼疮等应谨慎食用;另凡病属虚热,或热证初愈,痢疾,腹胀属实者不宜食用。另外, 鳝鱼宜现杀现烹,鳝鱼体内含组氨酸较多,味很鲜美,死后的鳝鱼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

鳝鱼,俗称黄鳝,是一种淡水鱼,渔民俗称“血鳝”。鱼纲合鳃科,体圆,细长,呈蛇形,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聚,体无鳞,无鳍,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样子像水蛇。鳝鱼喜欢钻入池底淤泥中,尤其是在气温降低后,会钻入淤泥里越冬。

鳝鱼在河道,湖泊、沟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间潜伏于洞穴中,夜间出穴觅食,为肉食性。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辅助呼吸,可适应缺氧的水体,且离水不易死亡。黄鳝具有性逆转的特性,性成熟前均为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雌鳝达性成熟最小个体长约340毫米,产卵在洞穴中,最大可达1.5公斤重。鳝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和胆固醇较低的食品。俗话说:“三月田螺四月鳝”,黄鳝是美味佳肴,还是天然良药,其皮、肉、血、骨、头均可入药,《名医别录》把黄鳝列为上品。据营养学家测定,每100克鳝鱼中,含蛋白质17.2克、脂肪1.2克、钙40毫克、磷62毫克、胡萝卜素428毫克、尼克酸25毫克,堪称营养佳品。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春砂仁鲫鱼汤

春砂仁鲫鱼汤

原料:春砂仁末5克,豆蔻1枚打碎制成粉,活鲫鱼500克(毛重),姜、葱、黄酒、味精、烹调油、食盐适量。

制作:将活鲫鱼宰杀后,去鳞及内脏洗净,悬吊沥水。待锅中油热后将鱼煎至微黄,煽葱及姜加清汤

及黄酒、味精、食盐用武水煮沸,然后用中火继续煮至鱼汤呈白色,将春砂仁末、豆蔻粉用纱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鱼肉熟即可。

功效:主要营养成分含蛋白质4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12克,热1628千焦耳(389千卡)。

砂仁消食开胃,温脾止泻,温胃止呕,行气化湿;豆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鲫鱼健脾利湿,滋养脏腑。因此本品具有健脾补虚,行气利水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虚寒气胀,脘腹胀痛,食欲不振,体虚水湿停滞,腹水及水肿等患者。但不宜与芥莱同食,鲫鱼不能与麦门冬同煮。

特点:本汤味极鲜美,芳香诱人。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番薯粥

番薯粥

阳西人过去以番薯放入米中放水同煮成稀饭,俗称番薯粥。番薯粥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是作为阳西人主食的,不少阳西贫困家庭靠着它为活下去。同为番薯粥,阳西不同地域各有不同吃法。一些地方放番薯粥中煮熟,然后捞上来,先吃番薯后喝粥;一些地方用簸箕装着洗干净的番薯,放粥镬中炊熟,边吃番薯边喝粥;还有的地方干脆把番薯放粥中伴煮,一口番薯一口粥就着吃。不管怎样吃法,吃的目的一样,就是为省点大米,好度饥荒。随着改革开放,生活的提高,人们温饱问题已解决,阳西人已极少吃番薯粥了,番薯一般作为养牲蓄的饲料,只在一些饭馆中,还保存着番薯粥的食谱,以供过来人品味。不过,吃番薯粥已不为疗饥,而是一种享受,不少人视它为上品。

真正好吃的番薯粥是选取冬季收获的番薯,在屋角中放二三月番薯回糖以后,将番薯去皮放粥中慢火炖煮,米全开后停火凉冻,这种番薯粥清甜可口,香喷爽滑,乃吃食中的上品。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黄鬃鹅

黄鬃鹅产于广东省阳江市,又称阳江鹅。其体型细致紧凑,自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故称黄鬃鹅。黄鬃鹅全身羽毛在紧帖,背、翼和尾为棕灰色。喙、肉瘤黑色,胫、蹼橙黄色。成年体重公鹅为4050克,母鹅为3120克。屠宰测定:9周龄公鹅半净膛为82.23%,全净膛为74.10%。母鹅半净膛为82.00%,全净膛为72.91%。开产日龄约为150~160天。年产蛋量26个,平均蛋重为141克,蛋壳白色,蛋形指数1.4。公母配种比例1:5~6,种蛋受精率为84%。黄鬃鹅个小、早熟、易肥、肉嫩,是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之一,也是我国五大名鹅之一,也是我国五大名鹅之一,驰名中外。

阳江养鹅的历史超过 500 年,黄鬃鹅最大的特点是个小、早熟、易肥、肉嫩。要品尝到黄鬃鹅的原始肥嫩鲜美,最好是用阳江当地的农家做法——炊鹅,“炊”是阳江话,就是“蒸”的意思。用柱侯、茴香、南乳等配料涂满鹅的全身,再把部分调料放进鹅肚里,腌制半小时。然后把鹅和配料一起放进锅里,盖好锅盖,再用湿手巾把锅盖和锅的缝隙封好。开始用猛火煲滚,之后转文火慢慢蒸。每半小时就要把鹅翻一遍,在翻鹅的同时用汤勺把酱料淋上鹅身,让酱料与鹅肉更均匀调和在一起。继而蒸上 1 小时,一只香气扑鼻的炊鹅就做成了。

若是有幸品尝到清明节前后的黄鬃鹅,滋味更是绝顶。因为开春后青草要比其他树木先抽芽、长叶,鹅食青草以后,就会长得特别肥嫩,鹅肉也就最鲜美。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阳江白糖糕

目前,民间做白糖糕的人却越来越少,因其制作起来耗时、费力,需要极大耐心,且出品工艺要靠多年经验积累,要吃到真正地道、有着“蜂巢”发酵效果的白糖糕已相当难得。因“糕”,谐音“高”,图步步高升,年年高的好兆头,所以逢年过节,人们都会做白糖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耗时、费力,且利润微薄的白糖糕生意已鲜有人坚持做。目前,偶尔还能在东莞部分菜市场,或本土酒楼的早茶市见有白糖糕卖,但已不可能寻回以往一大早走进集市,处处可见卖白糖糕的摊档的兴旺场景。

制作白糖糕看似用料、工序都很简单,实则是极其考究经验和耐心的工作。

首先要选用优质的白砂糖和粘米,在制作之前,就要把粘米洗净,用水充分浸泡一整晚。再用磨粉机把粘米磨成粉,而在以前,这个工作还要由人工手推石磨完成。加入水后,制作成米浆,然后以1:1的比例加入白砂糖,然后静置发酵。

发酵是制作的关键,也是最考经验的环节。若发酵得好,蒸出来的白糖糕表面会有小孔,且切开还有一条条的“蜂巢”状纹路,口感爽滑、松化,还不粘牙,若没发酵好,口感干涩,还会发酸,甚至整个工序前功尽弃,以制作失败告终。发酵时间的长短还受当天气温的影响,掌握发酵时长则全凭制作者长期经验的积累,且需要经常察看发酵情况,考验制作者耐心。因不添加发酵剂,仅靠糖来发酵,所以不能搅拌米浆,更不能掺杂任何杂物,以影响发酵效果。

将发酵好的米浆倒入容器中,放到蒸炉里蒸上一小时,新鲜的白糖糕就可出炉了,经过切块处理后,就能看到白润、松化的成品白糖糕了。

品食提示:

白糖糕要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摊凉后食用,不适合加热,或放入冰箱储藏,常温下可保鲜2天。

十.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裹粽

粽子,阳江俗语叫“裹粽”,古称“角黍”,据说是为了祭屈原而发明,但只是传说而已。最早的粽子叫“筒粽”,产生在东汉末年,用含碱的草木灰水浸黍米,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这其实就是我们阳江的灰裹粽(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奇怪的是,我们阳江大八盛产益智,却没有听说有“益智粽”。

阳江的粽子,除了糯米和猪肉作馅,还加了绿豆和鸡蛋黄,一个(阳江人称为一条)裹粽,等于一碗充满荚叶芳香的糯米饭。

现在,阳江粽子已由传统的应节食品发展成为日常食品,一年四季,路摊茶肆,都有出售,尽管价钱都在2元左右,规模不大,但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雏形,近年来不但种类越来越多,还有酒家推出以鲍鱼作馅的贵价粽子,包装也越来越精致讲究,大有发展的前途。

甜酒巷是南恩路一条横巷,以鞋类批发一条街出名,近来又因为粽子生意做得红火,得了一个“裹粽街”的美誉。甜酒巷做粽子生意的仅有两家,但味道好,销售量大,很多食肆都从这里批发,因此很快名声在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