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亳州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亳州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亳州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亳州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3-31 09:11:49

一.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高炉大曲”酒

高炉镇:“高炉大曲”酒、“高炉陈酿”。

二.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丹皮

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三.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油炸馍

油炸馍又叫油杠,亳州独有食品。其形似油条,比油条短粗,其味道似油条,比油条松软可口。该馍用上好的面粉、佐料,用特有的方法和制,然后用两根细铁钎子将和好的面缠绕其上,用力一拉,放在有锅炸制翻转,待其表面呈金黄色时捞出即可。油炸馍内若放蛋液炸制味道更好。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鲍沙滩萝卜

鲍沙滩的萝卜

距县城西北10公里处,有座山叫尖山。在山的西南脚下,有一个景色秀丽的村庄,村民多数姓鲍。村前是涡河,河边有几处沙滩地,故该庄取名鲍沙滩。村东近千亩田地,盛产萝卜,远近闻名,有人说是温柔的涡河水的恩赐;也有人说是清秀的尖山带来了钟灵之气;还有人说是河对岸千年白果树的荫泽,才使这块土地里生长出的萝卜品质特异,与众不同。

鲍沙滩的萝卜有两个品种:一是“大红袍”,二是“贼不偷”。“大红袍”高出地面30到40厘米;“贼不偷”则生长在地下。最大的2至3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上下,亩均产量4000公斤左右。皮红似火,瓤白如玉,外表光滑,无毛须,无疤痕,生吃脆嫩、爽口、无丝,耐贮藏。不但能充饥解渴,而且药用价值很高,有健胃、清热、顺气等功效。炒熟吃味道鲜美。

自唐朝贞观年间以来,过往的商船,把鲍沙滩的萝卜经涡河往上运到亳州、开封,往下运到怀远、蚌埠、南京、扬州和镇江等地销售,在这些地方,不论大小市场,鲍沙滩的萝卜不卖完,其他地方的萝卜就别想卖。也有一些0商,把外地萝卜放在下面,上面盖上鲍沙滩的萝卜,以假充真。

关于鲍沙滩的萝卜,这里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清朝末年,捻军起义,在鲍沙滩东北15公里的坛城,住有捻军首领,不断率众袭击蒙城的清军。为镇压捻军,僧格林沁奉西太后之命,前来剿捻。多次交战,各有损伤。有一次,清兵在偷袭坛城时,被捻军打败。僧格林沁率残兵败将直奔西南逃生,逃到鲍沙滩时,被涡河挡住,人困马乏,饥渴难忍。这时,清兵闯入大片萝卜地里,马吃叶,人食根。僧格林沁也顾不上王爷的身份了,从部下手中夺下一个鲍沙滩萝卜大吃起来。

刚一入口,就觉得和其他地方的萝卜不一样,清凉爽口,直润肺腑,饥渴顿消,精神倍增。遂又重整旗鼓,率部杀出重围,逃回蒙城。鲍沙滩萝卜的名声从此传开了。县衙门在每年收贮萝卜之前,把鲍沙滩的萝卜作为我县的一大上贡晋京。

五.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义门熏牛肉

义门熏牛肉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特色美食。义门熏牛肉制作出来的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涡阳县是“全国秸秆养牛十佳县”。涡阳义门镇是回民聚集的地方,所以食牛肉是这里人们的习惯。经过长期实践,义门人摸索出了一套熏制牛肉的方法,形成了风味独特的牛肉食品。

传说熏牛肉做法与韩伯俞有关,韩伯俞是后二十四孝的孝子之一,据说他自幼就对父母极为孝敬,每每外出归来,都要为父母买两个烧饼,中间夹一块卤牛肉,让其母品尝。久之,涡阳义门一带的百姓便仿效韩伯俞的做法,凡闺女走娘家、儿子外出归来便买上一沓烧饼夹熟牛肉,作为孝敬父母的礼物,并形成风俗,历代相传。日久,义门的卤牛肉生意经久不衰。

义门熏牛肉制作方法很别致。卤牛肉师傅一般将冬季的鲜牛肉分割打花、切块、使之薄厚均匀,纹路整齐。然后将精盐、茴粉、卤水等均匀撒在肉上,分层次摆入卤缸。定期适时翻缸,一日三摔(将肉块往树一类的硬物上摔,甩出肉血水),待肉卤透,呈半干状时,用芦席将缸顶封成圆锥形,内燃硫磺,外用灰浆糊严,圆锥顶尖部留一透气孔。硫磺燃尽,再将出缸后的牛肉洗净,配以作料煮熟,然后再用中草药及香料熏制,熏好的牛肉再过清香油炸,冷却后即可切片食用。这样,制作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六.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太东乡的干豆腐

太东乡的干豆腐

干豆腐知识介绍:

豆腐丝也叫云丝,豆腐丝是半脱水制品,属于豆腐的派生食品。

干豆腐营养分析:

1.

豆腐丝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

豆腐丝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

3.

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干豆腐适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1.

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食用;适宜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食用;适宜糖尿病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不足之人食用;适宜青少年儿童食用;适宜痰火咳嗽哮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咳喘)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

2.

老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尤其要少食。

干豆腐食疗作用:

适宜体虚,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适宜糖尿病人、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血管硬化者、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痰火咳嗽哮喘、癌症患者食用。

七.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展沟烧饼

展沟烧饼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展沟镇的特色小吃。利辛展沟烧饼外酥里嫩,香酥可口,味道鲜美,别有风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展沟烧饼是利辛县的一道名吃。展沟镇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因而展沟烧饼也称和圣烧饼。

展沟烧饼,形状像没完全张开的荷叶,是用特制的面粉、芝麻、内馅、佐料,加上展沟米酒,用特制的燃料烤制而成的。其风味独特,表层一圈黄里透紫、紫里透亮的芝麻,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表层、里层、底层三层,各自薄如纸,又相互似连非连。外焦脆,内绵软,荤馅的居多,不腻不寡,似油非油。展沟烧饼不易保存,大都现做现吃,有的说带出展沟就变形,也有的说过几个小时就变形,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保存展沟烧饼的诀窍,就是用荷叶包裹。据说鲜荷叶可保存一周,干荷叶能保存2-3天。“文革”前,受《孟子》中“柳下惠,圣之和者也”的影响,一直称“和圣烧饼”;“文革”中改为“展沟烧饼”。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九.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