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内江十大必买特产 四川内江十大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内江十大必买特产 四川内江十大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2-04-30 07:41:10

一. 四川省 内江市 资中县 资中鲶鱼

资中鲶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中球溪鲶鱼”是川菜系中一道名声最为响亮的名菜之一,享誉世界,鲶鱼餐饮产业年产值超过十亿元。

四川资中鲶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在京召开。审查会上,与会专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四川省资中县资中鲶鱼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审查和讨论。与会者认为:资中县申报的鲶鱼保护区是资中鲶鱼的地道产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原料:鲇鱼、鲜红椒、花椒、芹菜、小葱、郫县豆瓣、料酒、盐、油、酱油、鸡汁、蒜瓣、姜

做法:

1、把鱼先用豌豆粉码芡,将油锅端上,当油七八成熟的时候,把鱼下油锅一过即捞出来。

2、在锅内留少许油,凉至四五成热把姜末和豆瓣剁碎,放入油锅里煸炒,炒香后放入鸡汁或者其他鲜汤熬开。

3、汤开后把鱼块倒进锅内,用中火烧炖七到十分钟,少翻动为好。

4、起锅前几分钟将花椒、芹菜、蒜瓣等作料撒入锅内,勾水芡、收汁。起锅后撒上葱花、些许花椒面,盛盘装好。

资中鲶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资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 四川省 内江 资中县 球溪河鲢鱼

 球溪是四川资中下属一个镇,该镇有条球溪河盛产鲢鱼,鲢鱼无鳞无刺,且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由于是麻辣口味,烹调方法独特的球溪河鲢鱼便在川渝广为流传。科学证明鲢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想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三. 四川省 内江市 隆昌市 隆昌酱油

隆昌酱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隆昌酱油质优味醇、香飘九州,成为了隆昌县特色产业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在隆昌县各级各界的精心保护传承下,这个古老的产业在新的时代正焕发出日益强盛的勃勃生机。

“酱油之乡”源远流长

隆昌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是川渝两地的接合部与桥头堡。唐贞观元年(627年)置县,明代取兴隆昌盛之意得名。从古至今,隆昌是连接川渝、辐射云贵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

历史上,隆昌也是一个大型的“移民之乡”。明末清初,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大批粤赣闽客家人随之西进,其中一部分人最终扎根隆昌,成为四川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区,并把客家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方土地上。目前,全县79万人口中就有超过25万人为客家人,至今仍有许多人会说“客家话”,有“西部客家第一县”、“川南客家大本营”之称。

隆昌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带有强烈的客家特征,其美食亦丰富多彩、百菜百味,如隆昌羊肉汤、苕丝糖、火锅、干锅、糯米饭、糍粑(糯米饭、糍粑为客家美食)、老鸭汤等等。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数“隆昌酱油”了。

数百年前,隆昌的客家祖先经过艰辛的长途跋涉,将酱油的制作工艺也带入了隆昌。至清朝时期,县城就有著名的天成酱园、天一酱园和立达酱园,响石镇有周家金钰酱园(上金钰)、陈家金钰酱园(下金钰)和叶家酱园,龙市镇有余家酱园和张家酱园等。

客家饮食讲究本汁本味,不使用过浓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因此,客家人开办的酱油作坊生产的酱油不添加色素、自然天成,酱香浓郁、酯香突出,酱油色泽红褐色,是客家美食必备的调味品,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客家中心副主任李映发描述的四川客家文化非常适合于隆昌酱油:“源起东晋下及宋元明清传美味,技承中原以达川闽粤赣酿奇香。”

隆昌人对酱油情有独钟是有传统的,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过去,不少家庭一年四季都找不出一粒盐巴,但厨房、灶间却堆满了酱油瓶子;当地不少人炒菜烹饪多不用盐,而是以酱油代替。用酱油与少许猪油炒饭,几百年来都是这里老少皆宜、深受喜爱的传统美食。该县酱油生产企业之一——四川省山乡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兴明告诉记者,他们除了依古法生产传统酿造食品,还开办了一个餐馆,酱油炒饭就是一道招牌菜,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常百姓均“好这一口儿”,常常供不应求。其原因说来也简单,就是除了酱油炒饭本身的味美以外,它还使人想起了儿时的记忆、“0味道”。

经过数百年发展,隆昌全县现有大小酱油生产企业及作坊40多家,年产隆昌酱油达4000多吨,产值达4000多万元,生产厂家的数量位列全省之首,据说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在隆昌,大小酱厂星罗棋布、新老字号品牌林立。知名酱油品牌有“山古坊”、“天一”、“美美”、“群生美”、“罈子山”、“金鹅”、“金燕”牌酱油等。其中“天一”牌隆昌酱油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美美”牌隆昌酱油1991年获得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94年被授予“四川省最受群众喜爱食品”称号;群生酱菜厂“美美”牌隆昌酱油2002年获“四川省群众喜爱产品”称号;“山古坊”系列产品荣获西部博览会“最受观众喜爱展品”奖。

如今,隆昌酱油不少远销全国各地,但也有的“足不出户”,如响石镇的群生酱菜厂生产的酱油因质量好、产量少、价格廉,常常供不应求,仅是周边几个乡镇的消费者就抢购一空。

虽有众多优势,但随着时代发展,隆昌酱油产业也显露出了一些不足,如生产分散、规模化不大、品牌意识不强,有“小富即安”思想等,制约了其做大做强,面对国内外“酱油列强”的冲击,隆昌酱油这一特色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为保护特色产业,传承历史文化,隆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隆昌酱油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县质监局更是发挥职能优势,全力帮扶其质量提升与品牌创建,继“隆昌土陶”、“隆昌夏布”、“隆昌豆杆”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又联合其他部门开始共同推进隆昌酱油地标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岁月悠悠,酱香绵长。相信在隆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指引、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更经过各酱油生产主体企业的不懈努力,隆昌酱油产业一定能再上层楼、续写辉煌,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隆昌酱油

四川省隆昌县现辖行政区域

《隆昌县人民政府关于隆昌酱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建议的函》,隆府函〔2014〕6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000/T20-2014《隆昌酱油生产技术规程》

四. 四川省 内江市 隆昌市 隆昌糍粑

糍粑,是当地人用当地优质糯米经水泡后,放进饭甑蒸熟后倒进石臼,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动,一下一下,直舂到米饭粘稠如泥状,挑起不断为止,民间俗称“打糍”。然后装进盆里,加香油点润,用手搓成块,搓成丸,放进装有炒熟磨细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碗中滚过沾满后即可食用。味道清香,甜润可口,舒气和胃,多吃不腻。

五. 四川省 内江市 市中区 内江牛肉面

内江牛肉面,是四川省内江市的著名特色小吃,据说是张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面食小吃之一,张大千讲究烧馅、用料、调味,此道小吃面条细滑、牛肉香、麻辣味浓。

内江牛肉面是四川众多面食之一,也是著名画家、美食家张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面食小吃之一,张大千讲究烧馅、用料、调味。此道小吃面条细滑、牛肉香、麻辣味浓,内江牛肉面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誉。XkP

内江牛肉面好吃的原因:XkP

一是:面含碱且很柔和(和其他地区的面区别很大,内江的是细碱面)。XkP

二是:辣椒油(当地叫熟油海椒)炼的好(当然不同的店家也有好坏)。实际上炼辣椒油中并没有加什么,主要是油温的控制,和油的选择。XkP

三是:牛肉炖的好,这个也是关键之一。XkP

六. 四川省 内江 市中区 内江名菜“周鲶鱼”

鲶鱼,又名生仔鱼、鲶巴郎、胡子鲢,学名鲇鱼。鲶鱼不仅像其它鱼—样,含有丰富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易消化、刺少、开胃,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在四川提到老字号“周鲶鱼”,就像在北京说起“老北京炸酱”,十分正宗好吃。位于西四环定慧桥西侧阜石路的四川周鲶鱼山庄,秉承四川总店特点,是一家以长江上游所产的野生鲶鱼为主打特色的正宗川菜餐馆。鲶鱼有二十几种做法,其中水煮鲶鱼、麻辣鲶鱼、大蒜烧鲶鱼、滋补鲶鱼头等很受欢迎。其中水煮鲶鱼不是很辣,但肉质细腻鲜美。麻辣口味的大蒜烧鲶鱼,则是香辣诱人。如果您想大补,可来一个滋补火锅仔,有花旗参、沙参、党参、淮山、苡仁、大枣、枸杞等作调料,既有滋补效果又美味可口。另外这里的辣椒取自贵州的小灯笼椒,如加上冰糖泡制会很香甜,可去掉辣椒的火气,因此即使怕长痘痘的女士也可大胆品尝。( 内江)

七. 四川省 内江 市中区 内江蜜饯

内江蜜饯:又名“煮货”,有40余个品种,60多个花色。成品形态多样,味道各异,保糖保汁,滋润化渣,香甜可口,入口生津。红桔、金钱桔蜜饯,形圆体扁,边成菊瓣,色似琥珀,味含桔香,具止咳、化痰、疗脾、开胃之功效;樱桃蜜饯,小巧玲珑,形如珍珠,色似玛瑙,醇甜可口,果味浓郁,具调中益气之功效;天冬蜜饯,形如玉条,晶莹透明,滋润化渣,甘爽宜人,具润肺、养胃、清热、生津之功效;什锦蜜饯,集桔饼、樱桃、天冬、枣子等多种蜜饯于一盒。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名师钟铨源于内江城内开设“铨源号”蜜饯铺,名扬于外。

八. 四川省 内江市 资中县 资中冬尖

资中冬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中冬尖系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储发酵而成,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光绪27年,(1901),骆成骧中状元之后,托人在家乡带了两担冬尖上京,分赠同僚,大学士孙家鼎食后赞不绝口,题诗赞道:“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尖不虚传”。于是更加美名高涨,连李莲英都来索讨,说是“老佛爷闻到香味了”。

资中冬尖确实很香,如果你旅行袋里放了两包乘火车,在秦岭以南还不明显,可是一旦出了秦岭,马上就会芬芳四溢,满车厢都是香的,有的人从外车厢走来无不发出惊奇的疑问:“啥东西这么香哟!”

冬尖用途颇广,用刀剁啐,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可以调汤;还可以合着猪肉宰成啐粒,再合点酒曲,炒成干馅子,用以下饭,可口无比,故而畏惧麻辣的北方人最为喜爱。1957年在全国干腌菜会议上资中冬尖被评为第二名;1958年由广州进出口公司出口50顿,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国;1983年获四川省商业厅、省经委联合颁发优质产品奖,并获得巴蜀食品节金奖。

冬菜梢尖的下节菜叫“二筒子”,可切成薄片,腌制成“菜皮子”,合上调料,也是味道绝佳的小食品。

资中冬尖的传说

传说过去资中城边住着两夫妇,丈夫姓赵,妻子姓钱。他家门前有个菜园子,周围长着十几株枇杷树。有年夏天枇杷成熟季节节,树上一片金黄。老赵到白云山上去挖草药。傍晚回到家里—看,树上的枇杷—颗也没有了。心里—惊,扁担滑肩,—担草药也翻落到了菜园边的水池里。原来枇杷熟透了,被风吹落下地,甜汁浸进土里。后来夫妇倆在菜园里栽了青菜,长出叶子竟象枇杷叶子。那担草药里有些香料药,经水—泡,发出异香。用来浇菜,青菜长得格外茂盛。青菜成熟后,吃不完的就加盐做成盐菜,装入坛中,埋在菜园土下。转眼—年过去,从土中取出盐菜坛子,开坛一看,菜色黑油发亮,芳香冲鼻用以炒肉、煮汤,或作为吃面条、包饺子的辅料,鲜美可口。此菜需贮藏越冬,又用青菜嫩尖做成,故名冬尖。此法在资中传扬开来,做的人家多了,就形成—种。

四川内江资中冬尖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中冬尖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腌制窖储发酵而成。资中冬尖制作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资中冬尖馨香四溢,风味独特,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也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或者调汤,均美味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资中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资中府函〔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资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信息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

九. 四川省 内江 市中区 内江金丝牛肉

    内江风味小吃品种繁多,选料考究,口味独特,尤以内江宾馆的金丝牛肉、水煮蹄花、鲜肉汤元、香炸苕饼、金银孜耳面、四广鹅掌;内江民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蜜味汤圆、大千红烧牛肉面、大千绍子面;钟楼饭店的象生梨;隆昌的羊肉汤;资中清代风味餐馆的周蒸笼、谭鸭子、罗抄手、博士汤圆、陈泡耙、魏水粉等为最,是到内江旅游不可不吃的特色小吃。

十. 四川省 内江市 资中县 石坝子生猪

四川省资中县公民镇高石坝子村是生猪专业村,全村生猪产业从业人员431户、1508人,占全村总农户数的75.88%;该村常年存栏生猪1.56万头,年出栏生猪3.61万头以上,生猪产值5402万元,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83.35%;组建了资中县三块石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324户,占生猪养殖农户的75%;养殖实行“五统一”经营,即统一生猪品种、统一优质饲料、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收购销售。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23.5%,其中生猪养殖收入468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1%。

通过多年的建设,该村将打造为现代畜牧业园区,“猪-沼-果(菜)”循环经济示范村,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生态休闲、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四川丘区生态村,主体功能清晰,产业布局明确,渠系管网、道路配套,公园广场、文化突出的畜牧公园。2011年,高石坝子村(生猪)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