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省永福县特产 永福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省永福县特产 永福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2-04-09 09:12:13

一.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胶粉

胶粉

市内胶粉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制作焚化香、蚊香、造木船的原料,也可制造儿童玩具。主产区是大业镇和筋竹镇。用种植的胶树的皮和枝叶加工胶粉。单用胶皮加工成胶粉的称上胶粉,用胶皮、胶枝、胶叶混合制成胶粉称中胶粉。岑溪县木夹社、大业镇白竹村、岑城镇樟木街等线香厂生产的焚化香,品种有黄香、白香、红香、原色香等多种,产品除内销外。还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单香港地区,1986年销胶粉量367吨。

二.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三. 江西省 吉安 安福县 炒萝卜干

原 料:



萝卜干200克,大蒜3粒,葱1根,红辣椒1个糖2小匙,酱油1小匙,香油少许。



制法:(1)萝卜干泡水,洗净,捞出沥干切丁;大蒜去皮,葱、红辣椒洗净,均切末。



(2)热油2大匙爆香红辣椒及大蒜,放萝卜干、葱及调味料炒香即可。



特点:不仅辣香而且很有咀嚼感,适合下酒。

四. 广西 河池 罗城 红香蒜

红香蒜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罗城中部的四把、东门、桥头、黄金、龙岸等乡镇。种植过程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蒜瓣大小均匀,呈紫色,大蒜素含量高,香辣味浓烈;蒜薹粗细适中,质地脆嫩,食味清甜鲜美,口感极好。20世纪70年代开始,罗城红香蒜、红香蒜薹每年都远销北京、东北和南方的广州、香港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五.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八角

八角是田林之一,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约2000万斤。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八角低产林改造,其面积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已成为高海拔山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六. 广西 桂林 全州 腊肠

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主要产地有广东、东莞、佛山、广州、顺德、中山、江门、增城、惠阳、梧州、江西、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七.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烤烟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1992、1993年鉴定,烟叶质量与云南优质烟叶相似。烘烤出来的烟叶,烟色桔黄,油分足、香味浓,各种化学成份含量协调,品质佳。1993年选样参加全国评比荣获外观质量第一名。产品销往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北京等地。2001年靖西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技术管理示范县之一。2004年靖西县被国家烟草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标准化管理示范县。2005年自治区农业厅授予靖西县"广西烟叶第一大县"荣誉称号。2007年实现了总产量、总产值、均价、亩产值、烟农户均收入、上等烟比例和烟叶税等8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共落实13个乡镇,97个村,395个屯,2948户烟农种烟,计划种植8000亩,落实面积60171亩,烟农签订合同种植面积50186亩,户均面积20亩。截止6月25日全县累计在烤2267炉,累计出炉9360炉,累计出炉烟叶8.2万担。

八.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柚子

柚子有甜柚、酸柚(俗称仆碌子)。酸柚肉红、味酸涩。市内各地种植的主要是甜抽,俗名羊额子,上尖、下圆脐、皮黄、果大、肉白味甜,可与容县沙田柚媲美。主产于波塘、南渡、三堡、大、诚谏等乡镇。抽子解放前即运销港澳,清宣统二年(1910)广西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有柚子3万棵(末包括三堡、波塘、糯垌、太平等乡镇),1990年全县年产柚子300多吨。近几年领导部门和群众把柚子作为重点发展果类,种植面积已达8800亩。

九.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鱼生

一方乡土,出一方美食。龙胜浔江江清水甜,江中鱼肉鲜嫩,用来做鱼生,鲜脆爽口,因而龙胜几乎家家吃鱼生。

龙胜鱼生有近百年历史龙胜县居住得最多的是侗族人,侗族人喜欢吃酸,酸鸭、酸肉都是他们常吃的美食。相传在很久以前,侗族人来到龙胜县瓢里镇,当时他们无山也无田,只能以打渔为生。瓢里镇水资源丰富,鱼种也多,渔民每次打渔都满载而归,许多渔民把打来的鱼拉到市场上卖,只留一部分自己吃。尽管如此,渔民还是有很多鱼。吃不完的鱼很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鱼肉的保质期,侗族人想到了可以借用腌制酸肉的方法制作酸鱼,这样一来鱼肉就不会变味了。一开始腌制酸鱼是为了方便储存,但发展到后来,侗族人发现生吃鱼肉更佳,而在生吃鱼肉的时候如果佐以酸味,鱼肉更显美味。

酸坛子在侗族人家里必不可少。侗族人发现,用茭头酸水泡一泡鱼肉,直接生吃,味道比酸鱼更鲜美绝妙。于是一村传一乡,一乡传一镇,鱼生的吃法就被传开了。当时,瓢里人吃鱼生的方法和现在的方法有点不太一样,当他们捕到手指般大小的川条子时,会把鱼放在砧板上,用刀一拍,把鱼拍晕,再去除内脏,放到茭头酸水里泡上10分钟,然后整条吃掉。而这看似淳朴简单的鱼生吃法,正是鱼生的起源。

现在的吃法都按照自己的口味来吃,吃法大有不同。

龙胜人以居住在浔江边为荣。浔江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河流,江清水秀。浔江哺育出来的鱼,鱼肉鲜嫩,吃起来没有腥味,因此龙胜人最爱把浔江里的鱼做鱼生吃。

在龙胜,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喜欢吃鱼生。客人到访或是逢年过节,龙胜人都会到市场买上一两条新鲜活的鱼回家,自己做鱼生吃。

做鱼生的步骤:

首先是选鱼,一定要选活水流动的、水质好无污染的河里的鲤鱼(或者草鱼),要求鱼体健壮,颜色青黑,不能有伤痕和病斑,每条两斤左右。

然后把它拍晕后,先放血,再用刀拔去鱼鳞,动作麻利地开膛除去内脏,再去头、剔鱼刺、剥皮,快刀翻飞,去掉水份和血迹,然后飞速地切成三指大小、薄如蝉翼的鱼片。刀工好的一分钟就切出了一盘鱼生。如果下手太重或者用刀不快,切出来的鱼生就可能走味了。

龙胜鱼生和别的鱼生最大不同是吃之前要先在特制的调料里涮那么一下,调料很讲究:特制茭(jiao)头酸水、姜、辣椒、花生、怪物鱼香草(散发独特去腥气味)紫苏、芫荽等。

“鱼香草”是龙胜,出了龙胜境内很难找到,这也是为什么龙胜鱼生必须在当地吃才美味的原因。鱼香草叶子颜色倒是和鱼腥草有些像,但是鱼香草的叶子是长长细细的。散发一股浓郁香味的。不是薄荷那种清甜香,而是一种类似芫荽和紫苏那种类型的香味的。

把切好的鱼生放入盘中,配上辣椒,姜丝,鱼香草,花生,芫荽(香菜),另再滴上几滴生茶油(去腥)。

最后将调料碗放在鱼生拼盘旁边,卖相十足,让人看了垂涎欲滴。鱼生片就是要在特制茭(jiao)头酸水里面泡上1~3分钟就可以吃了!(泡的时间看个人喜好,喜欢吃生点、脆点、鲜的就1分钟可以了;喜欢熟点,酸的就要泡3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就不好吃了,所以动作一定要快) 。品尝后,浸过调料汁的一片片晶莹剔透有如蝴蝶状的鱼生相当美味,爽滑清脆。

十. 江西省 吉安 安福县 陈山红心杉

陈山红心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产业兴林的战略,以做强做优陈山红心杉品牌为主线,以建设陈山红心杉良种繁育、优质苗木、优质大径材和产品深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力争把陈山林场建成全省最大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抓主线,搞推广,促进种苗建设基地化

围绕做大做强做优陈山红心杉产业这条主线,陈山林场着力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以全省拉动内需为平台,全面推广陈山红心杉种子和苗木。以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工程为契机,每年向全省供应陈山红心杉苗木1400万株;以恢复雨雪冰冻灾害地区生态为契机,每年为全省提供陈山红心杉种子5500公斤。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实做强陈山红心杉产业。2008年—2010年,林场完成了陈山红心杉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建设项目的实施。2008年,林场完成采种母树林疏伐砍杂1659亩,营造示范林530亩;2009年建成优树蔸选优80亩、无性系超级苗采穗圃4亩、优树收集区15亩、无性系苗与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林124亩、大径材培育示范林200亩、扦插圃20亩,采集穗条100余万枝,生产扦插苗100万株;今年完成子代测定林55亩、大径材培育示范林200亩、轻基质容器袋大苗培育10亩、优树蔸采穗圃250亩、无性系扦插圃30亩,完成了250亩二代种子园嫁接、抹芽、整形定杆任务,力争明年进入挂果期。

抓优势,搞创新,促进种苗生产产业化

陈山红心杉是我国杉类中的珍品,国家级林木良种,江西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做大做强陈山红心杉产业,林场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和产业协会,全面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林场改善了4650亩母树林林内光照、水肥和卫生条件,不断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和产量,实现年采陈山红心杉良种6000公斤。

林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加大优质苗木的培育力度。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林场采取“基地+农户”、“物资+技术”的方式,推出陈山红心杉苗木培育扶持措施,在陈山林区、横龙东谷开辟了陈山红心杉苗木基地600亩,今春已向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提供苗木3000余万株。

去年11月底,林场与职工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的江西陈山红心杉开发有限公司在县林业要素市场挂牌运营。由该场牵头、各国有林场和育苗大户加盟成立的安福县陈山红心杉产业协会,为国有林场、公司、林农之间架起了桥梁。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陈山红心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采用陈山红心杉良种育苗的单位和林农,由县财政给予400元/亩的良种补贴;对使用优质苗木造林的单位和林农,由县财政给予30元/亩的苗木补贴。

抓重点,搞宣传,促进种苗培育品牌化

为打响陈山红心杉品牌,林场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和宣传报道小组。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科研攻关小组已完成《关于陈山红心杉产业化建设的思考》、《陈山红心杉发展现状和开发对策》和《烟草抑芽剂—除芽通在杉木种子园砧木上抑芽的应用初探》3项调研,所撰论文均已被省级林业科技刊物刊发。林场还采取多种形式,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陈山红心杉品牌,不断提升陈山红心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陈山”牌系列产品商标注册得以顺利进行。

陈山红心杉产地范围为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坳上林场、武功山林场3个林场,彭坊乡、洋门乡、金田乡、严田镇、洋溪镇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