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夏特产有哪些可以买 宁夏正宗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夏特产有哪些可以买 宁夏正宗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2-04-01 18:07:42

一.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盐池滩羊

盐池滩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池滩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滩羊是一种多用途的尤以生产轻裘皮著称的地方优良绵羊品种,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我国独特的绵羊品种。宁夏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有适于滩羊生长特定自然条件。日照长,热量资源丰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牧草营养物质积累。由于特殊优异的地理位置、草原质量和历史积淀,“盐池滩羊”一直以优质的毛皮和肉质口感誉满全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

地域范围

宁夏盐池县全县16个乡镇中的15个乡镇。

特定品质

滩羊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羊肉色泽鲜红,脂肪乳白,分布均匀,含脂率低。肌纤维清晰致密,有韧性和弹性,外表有风干膜,切面湿润不沾手。肉质细嫩,不膻不腥,是公认的优质羊肉。在放牧条件下,成年羯羊体重可达50至60公斤,成年母羊体重也有40至50公斤。二毛羔羊体重为6至8公斤,脂肪含量少,肉质更为细嫩可口。滩羊肉的鲜美,历来就广为人知。

“盐池滩羊”以生产轻裘皮著称,毛皮轻盈柔软,是制作高级裘衣的理想原料。以滩羊皮、毛为材料缝制的各类服装和用具在人们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滩羊肉是羊肉中的精品,“盐池滩羊”是我国优质品牌羊肉之一,其肉质细嫩,脂肪少而分布均匀,胆固醇含量低,无膻味,营养丰富,羊肉具有特殊风味。有防止神经系统老化和促进消化、清火、明目、解毒、滋补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文化典故

清代以前的史书中,关于滩羊的记述很难找到。在乾隆20年(公元1755年)出的《银川小志》中有:“宁夏各州,俱产羊皮,灵州出长毛麦穟,狐皮亦随处多产”,“穟”有禾采之貌,形容其美观漂亮之意。乾隆45年《宁夏府志》(公元1780年)记载:“中卫、灵州、平罗,地近边,畜牧之利尤广”,并把“香山之羊皮”与“夏朔之稻、灵之盐、宁安之枸杞”并列为宁夏当时最富著的四大物产之一。滩羊裘皮在清末已闻名于世,《甘肃新通志》载:“裘,宁夏特佳”’。二毛皮毛质细润,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成绺,纹似波浪,弯曲有九道之多,故称“九道弯”。二毛裘皮在当代也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五宝包括二毛皮、枸杞、甘草、贺兰石、发菜)。

盐池县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滩羊品种的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滩羊以肉质细嫩、无膻无腥和特有的滩羊二毛皮名扬天下,实施舍饲圈养,初步实现了区域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毛皮历来被誉为宁夏“五宝”之一。打品牌战略,全面提升滩羊的质量和数量。2006年底,全县共培育滩羊养殖示范村34个,建成滩羊养殖园区12个,养羊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发展到2447户、500只以上的达到103户、1000只以上的达到50户。同时,有组织地开展良种异地串换,建立保种群和基因库,推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人工繁殖新技术,使滩羊从过去的一年一胎变为现在的两年三胎,胎产羔率大幅增加。“滩羊超生”了,滩羊的养殖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按照打响品牌的战略,盐池县提出要走出一条养殖规模化、加工系列化、组织合作化的产业化之路。盐池县是宁夏唯一的滩羊保种区,为了做好滩羊的保种工作,盐池在全县8个乡镇中大力发展以南部山区细草植被、中部鄂尔多斯台地、北部荒漠化地区为主的三大滩羊保种区域,重点建立了以干线公路为轴线的滩羊规模养殖带,精心培育了以城西滩灌区为中心的两万只特级滩羊纯种繁育基础母羊核心群。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建立了滩羊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滩羊繁育中心,为全县培育和输送优质种公羊和繁殖母羊,还选派了一批科技干部进驻大户提供技术服务。为滩羊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滩羊之乡”,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了“盐池滩羊”原产地证明商标。

近期,东欧有些国家也前来考察盐池活羊出口有关事宜。通过几年的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草原种草面积达到了836.8万亩,草场产草量由2002年实施禁牧前的45公斤/亩提高到188公斤/亩,提高了4倍多;草场生产力由禁牧前68公斤/亩提高到120公斤/亩,覆盖率由禁牧前的30%提高到56%,红火的销售势头鼓舞了当地群众的养羊积极性。2006年底,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到了2.42亿元,农民牧业人均纯收入10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88%。草畜并重,把滩羊和草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盐池县在宁夏率先推行草原禁牧,实施舍饲圈养,初步实现了区域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大人工种草和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加大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草原围栏、天然林保护、日援治沙等生态项目的实施,全县治理荒漠350余万亩。2006年,盐池滩羊肉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郑州等十几个大城市,因品牌效应和广泛宣传而直接增加的滩羊产值达到了500万元。

全县714.7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生长着各种优质牧草,加上人工种植的牧草,年生产优质牧草150多亿公斤,可满足100万只以上滩羊的饲喂需求,为发展滩羊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数量优势。早在古代,盐池县“靠近蒙疆,居民咸赖畜牧”,当地群众世世代代以养羊为生,有着传统的养羊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二是草原优势。发展滩羊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由于草原禁牧舍饲圈养,使羊只饲养量稳步上升,2006年达到121万只,年出栏58万只。四是地质优势。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水草条件成为最适合滩羊生长的生态地理区域,滩羊所具有的肉、皮、毛形成国内独特而一流的品质。五是区位优势。盐池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五县交界处,周边地区都有养殖滩羊的传统和习惯,以盐池滩羊为品牌的地域特色,如今已基本形成强大的区域核心。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增效。培育扶植了以绿海苜蓿、林场柠条加工为龙头的优质牧草加工企业,使全县200万亩柠条和48.4万亩人工牧草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有利地促进了滩羊产业的蓬勃发展。近两年,盐池县委、县政府先后培育扶植了一批以荣宝园、裕丰等为龙头的羊肉深加工企业,培育了以恒纳、忠信、美雅等为龙头的滩羊皮毛加工企业。

二.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民间刺绣

民间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流光溢彩,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民间刺绣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

千百年来流传西夏区的民间刺绣,以其精巧的技艺流行民间。作为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的赵氏家族原住同心下马关镇红城水村,后移居银川市西夏区,当地妇女喜爱民间刺绣,为此奠定了传承基础。

赵氏家族传至赵桂琴时,刺绣作品已形成自我的独特风格。其工序包括构思、勾勒轮廓、复画样图、选料、纫粗细丝线若干、下粗细绣针、装裱等。赵氏家族的刺绣讲究工艺、技巧,绣品中人物、动物的一根毛发、一个眼神,自然界的一片树叶、一缕水波,赵桂琴都能表现得细腻传神。完成的作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活态性、审美性、艺术性、装饰性等特点。内容借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多种情感,题材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历史的传承,技艺的历练,最终在赵桂琴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近年来,她的作品多次获奖,《莲花》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迎奥运、迎大庆、颂‘四德’、倡清廉书画展”一等奖;《金陵十二钗》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电视台、农牧厅、体育局、新消息报主办的全区首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文化活动刺绣工艺一等奖、最佳艺术奖;《龙凤呈祥》获炎黄杯首届海内外华人名家优秀作品展金奖;《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获迎奥运中华杯全国艺术大展赛一等奖、中国非遗展最佳表演奖;《枸杞红了》《回娘家》获和谐盛世杯工艺美术展一等奖;《青花瓷》在广东东莞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铜奖。

永宁县民间刺绣在20世纪80年代全县各乡镇每个村庄都有,农村妇女在农闲时聚在一起互相传授、学习刺绣技艺。

永宁县农民马武连、张巧儿、宰乃白的刺绣艺术,在她们外婆、母亲的传授和影响下,充分吸收了黄河流域、宁夏六盘山地区民间刺绣的形式、技巧和风格。他们在吸收传统营养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深入研究宁夏回族民俗、服饰特色,创作了多幅具有回族特色的刺绣作品,受到专家的好评和当地群众的喜欢,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宁夏回族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为进一步继承、宣传展示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永宁县政府在永宁县纳家户村的中华回族一条街开办创意园,集中了永宁县一些具有高超民间刺绣技术的回族妇女,进行现场刺绣和绣品销售。

兴庆区民间刺绣绣品丰富,艺人众多,其中大新镇大新村李凤琴的刺绣作品承前启后,既继承了传统刺绣的细密绣法,又有自己内容新颖,针法走向错综复杂的特点。她的刺绣作品绣线搭配鲜艳,风格鲜明,对传统的刺绣有继承也有发扬,是西北刺绣的代表人之一。

李凤琴的刺绣作品特点鲜明:花朵的花瓣层次明显,象征着大富大贵;人物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动物活泼可爱,贴近自然。通过数十年的制作和研究,李凤琴相继绣出了《富贵花开》《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等传统作品,自己创作了《三八快乐》《万家乐》《欢度国庆》等刺绣作品。其中《三八快乐》在西夏区手工艺术作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三. 宁夏 中卫 海原县 宁夏涮羊肉

1、切制羊肉要求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羊肉片要长17至20厘米,宽3至6厘米。



2、火锅火旺,肉片氽入,涮至发白色即出,蘸调味料进食。



(1) 羊骨,猪骨,鱼和姜加水做汤。



(2) 羊肉冻硬,把冻肉进一步剥除肉头、边角、脆骨、云皮、筋膜等,然后切成15~20厘米长、3~5厘米的宽的极薄片,码在盘中待用。



(3) 把虾仁加入汤内。



(4) 火锅加木炭,把水烧开后,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汤中拨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时,随即可夹出蘸着配好的调料吃,然后肉片下随涮随吃,切忌下得过多容易老化影响鲜嫩。



(5) 肉片涮完后,再加入白菜头、细粉丝(也可用冻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汤菜食用。



选料精细鲜嫩,肉片纸薄均匀,调料多样味美,涮肉醇香不膻。

四.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清炖羊脖

原料:羊脖一个、青萝卜250克。

调料:鲜姜20克、葱末、香菜末、盐各适量。

做法:1、羊脖一个横切1公分左右的片,青萝卜切片,鲜姜切片。

2、把切好的羊脖放入锅中,加水漫过煮开倒掉水。

3、将煮过的羊脖重新放入锅中,加开水漫过肉,加入生姜片,煮到八分熟加盐,直到肉煮烂,加葱末、香菜末出锅。

特点;《清炖羊脖》汤鲜味美,对身体虚弱、胃寒的人是很好的食补佳品。随着天气转冷,在炖羊脖时可考虑放点枸杞和黄芪滋补效果更佳,对冬天夜里经常起夜的人和尿床的小孩,一周食用1-2次能够缓解尿频症状。

五.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粘糕

粘糕是用粘黄米、粘谷米加工磨成面粉后制做的一种回族风味食品。它的制做方法是:先将面拌水揉和,反复揉和之后,放到笼里蒸熟。然后将蒸熟的糕切成片用香油煎炸。炸出来的粘糕吃起来松软可口、甜而不腻。一般回族老人最喜欢吃粘糕。有些人家在炸糕时还包点红白糖,做成糖糕食用。

六. 宁夏 吴忠 利通区 炒糊饽

炒糊饽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吴忠、银川等地。“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炒糊饽肉嫩饼爽,微咸稍辣。

七.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鱼尾剑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1的民族性格与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凡回民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练武风尚很浓,他们每天在做完晨礼和晚上吃完饭后,“齐集到院,弹腿打拳,舞枪弄棒,切磋琢磨,互试比赛”。宁夏回族民间武术在传习发展中形成了诸多流派:“张家的枪,何家的棍,马家的软功,赵家的劲”,内容非常丰富,说明回族民间武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鱼尾剑是一种兵器,也是武术套路的名称。“鱼尾剑”在《古兰经》中就有记载,历史悠久。相传,先知穆罕默德为了自由与平等,带领武士南征北战,功绩累累。大天使哲布勒伊来为其颂功,将宝剑“祖勒飞卡尔”殷殷插入巨石中,立誓:谁能力排众雄,拔出宝剑,便为圣婿,娶法蒂玛为妻。群雄并起,尽智尽力,宝剑岿然未动。轮至阿里,踟蹰上前。其人一心立业,无心婚娶,欲了事可矣,遂使微力,草草而止。岂料宝剑如有神助,迸然出石。情急之下阿里欲复插宝剑于石中,二物相较,金石相撞,剑尖锵然开裂,分成两岔,状如鱼尾。此后,阿里执此剑驰骋沙场,勇猛异常,屡建奇功,被众人赞为“安拉的雄狮”。后人为颂扬其神通,将此剑敬称为“鱼尾剑”,历世纪念。鱼尾剑从此便成为穆斯林尚武精神的象征。

鱼尾剑武术套路的创编主要基于三个因素:第一,鱼尾剑的历史传说、剑器实物图形以及后期的构思改编,其核心套路在创编之初传承人父子之间进行过深入的研讨;第二,由于家庭的熏陶磨砺,王樑先生不仅刻苦进行武术实践活动,而且从理论上深入细致地研究武术套路内在的精髓;第三,不甘于墨守成规的创新精神和油然而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责任感促使王樑挖掘、整理鱼尾剑,并在原有的套路基础上加以变化。

古时鱼尾剑为士兵所用,与汉族剑器型制不同,为双手使用,剑柄8寸,剑身长4尺4寸,剑顶宽3点5寸,剑穗短,一根线两个穗,线穗是骆驼绒制的,与其他剑最大的不同点是剑前有两个叉。剑法的特点是劈、剁、刺、绞、穿、撩,它的招势没有一般剑法多,但比一般剑法灵利,前后左右中撩、劈剑法较多。

现在鱼尾剑的外观型制是分岔剑尖取自沙鱼流线形的尾翼,加长剑柄长度至1.3米,既增强攻击性,同时又强化了视觉感观,剑柄护手取自鱼鳞外形,护柄处做成鱼鳍的形状,双手把握增强攻击力度。在动作套路上,鱼尾剑传承人王樑继承回族传统武术精华,招式多取自回族群众生活中的日常动作,如汤瓶式、楔形式、跪拜式等。此套剑法柔中带刚,摒除零散招式,力求根底稳健,注重砍、刺、劈,阵式多变。剑锋稳健多变,既强健体魄、历练心智,又强调团队协作、众志排险,具由很高的武学价值,是中华民族武道文化中精湛武技与武德的完美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已失去其原有意义,现代的武术运动已逐渐发展成为集健身、防身、竞技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传承久远,而回族武术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彰显回族武术的独特价值,为研究回族穆斯林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传统提供直接素材。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八. 宁夏 吴忠 青铜峡市 宁夏红花

红花,又称草红花。双子叶植物,菊科,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活血通经药。

九. 宁夏 银川 西夏区 宁夏地毯

以宁夏盛产的羊毛原料编织而成,色泽鲜艳,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最有名的仿古地毯和美术地毯。宁夏传统的纬密107道仿古地毯,采用优质毛做原料,特殊植色染色,手工制做,经化学洗制而成。图案及配方仿照我国历代古老的地毯制做,外观古香古色,素雅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美术地毯,做工精细,结构严谨。图案四面对称,中央图形丰满,富有立体感,用仙鹤、花卉和神话中的龙凤、膜磷等为图饰,象征吉祥如意,具有浓郁的东方民族艺术特色。宁夏地毯从明、清时期就逐渐发展起来,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十.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黑宝--发菜

发菜,蒙语叫做"嘎吉力乌苏",意思是"土地的头发"。新鲜的藻丝呈蓝绿色,或者橄榄褐色,风干后变成了暗黑色,酷似人发
发菜,按《中国植物图鉴》叫"念珠藻",和海带、紫菜同属藻类,但不是生在水中,而是一种野生陆地藻类,是"山珍"的一种,生长在宁夏中部和毗邻宁夏的内蒙古西部的荒漠、半荒漠的草原上,因其形状很像人的头发,所以又叫头发菜或旃毛菜。 《苏武牧歌》"渴饮雪,饥吞旃,牧羊北海边"中的"旃",后人推测,就是这种生长在冰天雪地、营养成分很高的"旃毛莱",苏武以之活命,名传千古
我国早在唐、宋时代就开始采集发菜,并且远销海外。清代李笠翁在《闲情偶记》中记述:有一天他发现桌上有一绺头发,便要扔掉,侍从告诉他那是地方官赠送给他的礼物--"发菜"。李笠翁带回家后,用开水浸泡洗净,拌入姜醋招待客人,吃起来清脆鲜嫩,嚼起来吱吱作声,其味胜过藕丝、鹿角菜。另传,巨商王元宝因常食发菜因而发了大财,众人都模仿他,以求发财,于是发菜身价倍增。现在每当除夕守岁,海外华人和台湾同胞亲朋相聚,宴席间摆上一盘祖国名产发菜,互相祝愿"发财",除了对富裕的向往之外,还充满着对祖国故土的无限思念
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20%,是鸡蛋的6倍,矿物质养分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元素。发菜采收很难,在夏末秋初的多雨季节,雨后,趁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到荒漠上去采收
发菜还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高血压、妇女病和鼻出血。动手术后的病人吃发菜,有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的作用
发菜的做法很简单,把干发菜浸泡在水里洗净后取出切短,加入鲜姜丝及葱丝,并加酱油、醋、糖等佐料调匀即可食用。还可以把切碎的发菜和鸡蛋一起蒸或摊成薄煎饼,冷却以后根据需要切成各种形状,加入调料。用发菜做汤,味道也十分鲜美。北京名菜有"酿发菜";陕西名菜有"拌发菜";甘肃名菜有"小鸭发菜";福建名菜有"发菜球";宁夏名菜有"金钱发财"(菜)。( 银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