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藏特产有哪些纪念品 西藏十大特产纪念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藏特产有哪些纪念品 西藏十大特产纪念品更新时间:2022-03-31 08:10:09

一. 西藏 拉萨 拉萨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01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1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拉萨风筝的制作具有季节性。每年秋季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有人专门做风筝出售。日喀则的拉达卡其和拉萨的次仁等家族风筝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但现在一批有造诣的风筝艺人相继去世或年迈古稀,技艺面临失传。

二. 西藏 山南 曲松县 藏鸡

藏鸡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2200-4100米的半农半牧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河谷区和藏东三江中游高山峡谷区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高原地方鸡种。

产区包括西藏自治区的山南、拉萨市、昌都地区东南部、日喀则地区中南部、那曲地区东部和阿里地区西南部;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玉树、囊谦、称多三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稻城、乡城、得荣、甘孜、德格、九龙等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理县、若尔盖、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阿坝等县和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

据西藏1981年统计,约有50万余只,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约有1.5万只,四川1980年统计近15万只,云南1981年调查约2.5万只,总计约70万只。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分布于西藏的山南、拉萨、昌都、日喀则、那曲、阿里地区,云、贵、川接壤地区。

1主要特性特征藏鸡是适宜于高寒、低压、缺氧,高海拔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素以觅食能力强,极耐粗放,体小肉多、肉质细嫩鲜美而著称,是高海拔地区养禽业中的当家品种。体型小,较长而低矮,匀称紧凑,头高尾低、呈船形。胸部发达,向前突出,性情活泼,富于神经质,好斗性强。翼羽和尾羽发达,有飞翔能力,公鸡大镰羽长达40~60厘米。冠多呈红色,单冠,少数呈豆冠。公鸡单冠大而直立;母鸡冠小,稍有扭曲。肉垂红色。喙多呈黑色,少数呈白色或黄色。虹彩多呈橘红色,黄栗色次之。耳叶多呈白色,少数红白相间,个别红色。胫白色者居多,其次黑色,少数有胫羽。公鸡羽毛颜色鲜艳,色泽较一致,主、副翼羽、主尾羽和大镰羽呈黑色带金属光泽,颈羽、鞍羽呈红色或金黄色镶黑边羽,身体其他部位黑色羽多者称黑红公鸡,红色羽多者称大红公鸡。此外,还有少数白色公鸡和其他杂羽公鸡。母鸡羽色较复杂,主要有黑麻、黄麻、褐麻等色,少数白色,纯黑较少。

2保种方式原产地农户利用自繁自养进行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2002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鸡体重:公鸡平均为1145克,母鸡平均为860克。18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6.4%,母鸡为74.6%;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1.4%,母鸡为69.6%。

2繁殖性能平均开产日龄为240天,年产蛋数40~80个,平均蛋重34克。蛋壳呈褐色或浅褐色。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74.63%。

【开发利用情况】

八十年代中后期,加强了对藏鸡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性的研究,充分利用其体型轻小、快羽等性状,与纯种白来航鸡杂交、选育,已经形成了生产性能比较稳定的蛋用型品种群——拉萨白鸡,初步改良了藏鸡低产、晚熟、就巢性强等不良性状,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藏鸡具有肉味鲜美、香气浓郁、肉质细嫩等优良特性,再加上它们特有的适应性、喜人的羽色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藏鸡作为雪域高原上开发名、特、优、新绿色食品的潜在素材和优势资源。中国农业大学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饲养藏鸡、肉用矮小隐性白鸡以及二者杂交F2代3组鸡,在体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方面均表现了较明显的0优势,尤其在高海拔环境中,0鸡在体重、胸肌率和腿肌率方面表现出较高的0优势。从生长、产肉等方面看,0鸡不仅是高海拔地区,同时也是低海拔地区藏鸡肉用发展的良好杂交组合。该研究为在低海拔地区发展具有藏鸡独特风味的优质肉鸡和在高海拔地区发展养鸡业提供了参考。

三. 西藏 阿里 普兰县 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

四. 西藏 昌都 昌都县 贝母鸡块

原料:鸡胸肉6两、贝母1两、生姜2钱、盐4钱、水搅豆粉2钱、酥油2两。做法:先把贝母浸泡在温水中。把鸡胸肉切成小块用酥油把鸡块炸好,加上盐和生姜,再加贝母和少量水用慢火煨熟,快煨熟的时候加上水搅豆粉烧至片刻可以端上菜碟。



以上五道菜的主要原料均为藏区,其中有些原料是名贵药材,是滋补良药。藏餐用料精贵、做法简单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藏区人民喜爱的菜肴,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不断为外地客人所接受、所青睐。

五. 西藏 阿里 札达县 炸灌肺

炸灌肺藏语音洛乍,多见于拉萨等地。以羊肺为主料配以酥油、面粉等先煮后炸而成。特点是色泽淡褐,外酥脆里软、味道香美。


六. 西藏 山南 贡嘎县 西藏天麻

天麻 【(英)】Tall Gastrodia Tuber【别名】明天麻、白龙草、赤箭根。
【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块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植物。茎单一,高30~150cm,黄褐色。叶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5~30cm*苞片披针形*花淡绿黄色或橙红色,萼片与花瓣合竹成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唇瓣白色,先端3裂*子房倒卵形。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种子呈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湿润的林下,现多栽培。须与白蘑科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k ex Fr.)Karst。

【采制】冬至以后采挖者称“冬麻”,立夏以前采挖者称“春麻”。挖出根茎,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干。

【性状】块茎长椭圆形。稍扁缩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略透明,多不规则纵皱纹,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轮横环纹,有时可见棕黑色菌索*顶端有残留茎基,或为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末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味甘。

【化学成分】含天麻甙(gastrodin)、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β-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

七. 西藏 山南 扎囊县 西藏雪莲花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米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药材正宗、品质优良、功效卓著。 性味:苦、微苦、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部创伤、妇科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高山反应、外敷消肿。用法:酒剂:雪莲花5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天30-50ml。 刀伤出血:本品碾为细粉、外敷。

八. 西藏 山南 桑日县 贝母

贝母为西藏地道的药材,为百合科植物,西藏系为藏贝母和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生于海拔3200-4200米的林下、灌丛、草地、河滩等处。产于山南、那曲、日喀则等地。

贝母种类繁多,有甘肃贝母、棱砂贝母、松贝母等。甘肃贝母鳞茎圆锥形,直径约1厘米,茎高20厘米-40厘米。单花顶生,稀为2花,俯垂,外轮花被片黄色,散生紫色或黑紫色斑点。棱砂贝母鳞茎较大,直径1.5厘米-2厘米,叶互生,长卵圆形,药单生于茎顶,黄绿色,具紫色斑 。松贝母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30厘米,药下的苞片1枚,与上部叶的先端均不卷曲,药被片暗紫色,无斑点,及方格状的网纹,花丝有明显乳突。
每年7月至9月是采挖贝母的好季节,将带泥的鲜贝母摊在烈日下曝晒,随时用竹、木器制的工具翻动,当晒到贝母表面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土,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过筛后再晒干。

贝母性微寒,味苦、甘、润肺止咳,化瘀散结,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痛,乳痛。

九.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核桃

林芝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藏林芝县盛产核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遍植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七、八人合抱之千年大树比比皆是,景观别致。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铁核桃等10余种,以其皮薄、个大、肉嫩、肉满、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林芝县核桃有西藏圣核的美誉。

林芝核桃,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是历代0喇嘛和达官显贵的贡品,可补脑健身,是优良干果和重要的中药材,同时核桃木材质细腻坚实,纹理美观,主要分布在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县,海拔3100-3300米之间较集中,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开花,九月中旬成熟。

林芝核桃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朗县、波密县、米林县、察隅县现辖区域。

十.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西藏红景天

红景天是指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在世界上有90余种,多分布在北半球的高寒地带,大多数都生长在海拔3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流石或灌木从林下。


红景天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全株也可入药。我国对于红景天的使用已有很久的历史,远在清代,在红景天产区就有人将它用作滋补强壮药,来消除疲劳、抵御寒。以后历代皇帝曾专门派探险队去寻找红景天及向各地索取红景天为贡品。据记载,康熙皇帝在平息策妄阿拉布怛分裂叛徒中,长途征战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人参“造热”,不宜使用,便用红景天来消除军旅疲备。西藏民间更常用红景天来治疗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和妇女白带等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