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小娟卖特产 广西土特产直播卖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小娟卖特产 广西土特产直播卖货更新时间:2022-04-03 13:04:25

一. 广西 来宾 象州 葛根

粉葛药名葛根,一年生藤本植物,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止渴,解饥退热的功效,对发热头痛、肢体麻木、糖尿病及咽喉肿痛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二.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胶粉

胶粉

市内胶粉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制作焚化香、蚊香、造木船的原料,也可制造儿童玩具。主产区是大业镇和筋竹镇。用种植的胶树的皮和枝叶加工胶粉。单用胶皮加工成胶粉的称上胶粉,用胶皮、胶枝、胶叶混合制成胶粉称中胶粉。岑溪县木夹社、大业镇白竹村、岑城镇樟木街等线香厂生产的焚化香,品种有黄香、白香、红香、原色香等多种,产品除内销外。还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单香港地区,1986年销胶粉量367吨。

三. 广西 桂林 兴安 桂林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为广西桂林之一。白果性凉,营养丰富,夏天最宜食用。桂林地区的兴安县、灵川县,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宜于白果树的生长,所以兴安的白果既多又好,兴安县的“十里古银杏林”国内外闻名,拥有百年以上古银杏达2370株。全县银杏总面积达三万亩。 桂林是其集散地。在酒席上有美味的白果羹、白果鸽蛋、白果水鱼。白果还可以做药:可化痰、止咳、利尿、补肺、通经,白果炖老鸭专治尿频。白果糖水、白果甜粥更能止渴生津,消暑舒神。

桂林白果是一种收益极高的经济作物。其果实呈倒卵圆形,橙黄色,上宽下窄,每百公斤皮果出籽二十七公斤以上,核皮银白,果核特大,每公斤280—300粒,属特级果;核仁甜中带香、糯性强、营养丰富、品质极佳。七十年代被全国白果专家评为全国最优的十个白果品种之一,也是全国已选出评定的早结、丰产、优质、果大最优推广品种之一。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甜柚

平乐县甜柚素以产量多质量优闻名于世。早在60年代初,平乐已列为自治区沙田柚生产基地县。县内所产甜柚颜色金黄,表皮光滑油亮,底部“金钱印”大而明显。一般个重1~1.5公斤,最大的有3.5公斤。平乐甜柚皮薄肉厚、籽少汁多、味蜜爽脆为显著特点。据广西柑桔研究所抽查分析,平乐甜柚可食部份占全果48.29%,果汁量占全果总重43.7%。可溶性固形物15.1%,维生素c含量为125.6毫克/100毫升;柠檬酸含量0.3436%,含糖量12.11%;糖酸比为37.38:1。年产一般在400万个左右,约占广西总产的四分之一。1980年后,每年都选送优良单株参加自治区柚类评比。1983~1985年,平乐选送的甜柚单株连续三年获广西柚类优良单株评比的第一名。其中1983年囊括了前6名;1985年,前12名皆由平乐获得。

1983年,全国在上海举行柑桔类水果质量评比,平乐选送的四个甜柚优良单株,囊括了柚类水果质量的前四名,并在当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9年,平乐甜柚质量获农业部金杯奖。1990年11月在浙江玉环参加第一次全国柚类品种评比,平乐甜柚获第一名。有甜柚之乡美誉。

平乐种植甜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始有大量生产。解放前,全县甜柚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产量300吨左右。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虽然面积没有明显扩大,但由于加强了对甜柚果树的管护,年产量由解放初的300吨左右增加到1400多吨。70年代初,县内甜柚发展较快,1973年,全县甜柚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3倍多。此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偏重粮食生产,以毁林毁果来造田造地,大量连片的结果柚树被砍掉。1976年,全县甜柚面积约为1973年的34.62%。1981年后,由于加强了对甜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加之收购价格连年上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柚的积极性,全县平均每年扩种以15000株的速度递增。到1987年,全县已拥有新老柚树30多万株,其中挂果树10万多株,面积1.5万亩,产量达4000吨,是广西甜柚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1990年,全县甜柚种植面积达16376亩,总产上升到5137吨,当年出口2000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9.13%、28.43%。

甜柚在县内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桂江、茶江、榕津河两岸的沙子、二塘、福兴、附城、长滩、大扒、张家等7个乡(镇)较多,长滩乡张家榨村,有甜柚挂果树320株,1987年产量4.2万个,平均株产131个,亩产2.63吨,总产值5.5万元。该乡旺家坪村徐坤治家25株甜柚树,1988年收果3600个,平均株产144个,仅柚子一项收入6800元。甜柚收效快,四五年即可挂果,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沙子镇安全村村民何治星一株95年树龄的甜柚树,1987年产柚849个,收入1700元。

甜柚用途极广,果皮既可做成蜜饯,也可作美味菜肴,还可入药,具有化痰止咳、定喘理气、健胃消食等作用;果汁可加工制成饮料;柚叶、柚花可提炼香精;柚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用材;柚果果肉维生素含量较高,常吃能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和血液循环。

甜柚果皮较厚,极耐贮运,一般情况下可贮藏七八个月,有“天然罐头”之称,对调节淡季、延长鲜果供应期和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平乐甜柚早在解放初就已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1958年出口121吨。近年,远销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年出口量为130~150万个,1985年出口686吨,创汇65.5万美元:1987年,出口量增加到1612.62吨,占广西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区各县之首。海外华人,普遍把甜柚当作室内的装饰物,称为“大桔”,意即柑桔类水果之大者,也取“大吉”之谐音义。又因甜柚状如“宝葫芦”,更有金钱”压底,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被视为吉祥之物,逢年过节,每家都要把甜柚摆置中堂,既示吉利,又表庆贺。特别是中秋之日,人们更是不计其价,购以作赏月供品,陶以自乐。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爽口,还夹有适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体面的佳菜。

平乐的水盐菜不仅自食自用,很早就远销桂林、梧州,还出口海外,而且相传在清代还成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贡品之一。制作水盐菜的的青菜主要是从广东潮州移植来的芥菜,在选料时,以菜心呈拳状的最好,长得“过疯”的潮州芥菜,因其绿叶太多,形状松散,就不宜做盐菜了。水盐菜的腌制方法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处置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晒菜。晴天将成熟的芥菜平地割下,放在阳光下晒到整蔸菜叶用手抓拢,菜梗不断,这样就可以收起来了。其次是踩菜。水盐菜制得好坏,与踩菜有密切关系。先把晒好的芥菜分层放进大木桶中,一层菜放好用脚踩平,在上面撒上一层生盐,每百斤芥菜要放3至4斤盐。每放一层踩一层,一直踩到挤出菜水淹过菜面为止。最后在菜上面放上一层稻草,再用石块压实。如果是中秋节前踩制盐菜,因天气温度高,以用陶瓷缸为好;中秋节后,天气转凉,则以大木桶为好。再次就是要掌握时间和温度,开桶取菜。经过踩紧压实的芥菜,在超过22℃的天气里,只需腌制七天即可成熟;低于22℃的天气,一般要腌制15天到20天才可成熟;低于l0℃的冷天,就要25天,甚至两个月才能起盖发卖。

当压实的芥菜经过一定时间后,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时,即可移去石块,起出食用或上市出售。水盐菜成熟后,不能保存太久,如果留在桶里过久,遇上天气高温,盐菜的颜色就会逐渐变色,出现霉烂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烧缸”。腌菜在腌制中遇到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时间过长,缸边或桶边只要盐菜接触处出现霉变黑斑,就是“烧缸”了,盐菜的色香味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经验的农户会根据天气情况掌握腌制时间,所以平乐、荔浦的腌盐菜味道好,就是好在他们的传统腌制技艺上。

平乐、荔浦的农户爱腌盐菜;资源、全州、灌阳的农户则爱做泡辣椒。泡辣椒看起来鲜红艳丽,一个个胀鼓鼓地焕着光泽,入口一咬,香、甜、脆、辣、酸五味俱全,且辣度不高,爽口开胃。吃后腹中有微火之感,浑身暖洋,如有风寒感冒,头上冒出细汗,不用吃药病情就好八成。桂北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到了严冬,就常以泡辣椒和生姜、茶叶煮酸辣椒茶,每月喝一两次来抵御风寒感冒。

资源属高寒山区,湿气重,所以乡村农户均爱制作泡辣椒,家家都有几个腌酸坛子。制作泡辣椒时,先将坛子消毒,用火烘干水气,再放上山泉水、米酒、土糖、生盐,把泡水酿制成香酸味。然后选择新鲜肥厚,带有光泽的鲜红辣椒,用剪刀剪去把头,不要弄破,晒半天或一天去了表面水气,即可将它放入坛内,放多少根据坛子大小和坛水多少而定,一般将辣椒放入坛中,以坛水能盖住辣椒为宜。坛盖盖好后,坛檐要放水,使盖子密封不走气。辣椒在坛子里泡至半个月即可取出食用。只要坛子不走气,泡再久,辣椒吃起来都是香中带甜,辣中带酸,脆嫩可口,生津驱湿的上好食品和作料。如用泡辣椒炒蕨菜,可做出难得的山野珍菜;如用来煮鲜鱼、豆腐火锅,资源有句趣语:“要你捆起舌头咽!”意思是吃这佳肴,不小心连舌头都被馋得咽下肚子,所以要捆起舌头吃这美食,才不会将舌头咽下去。如今,资源的泡辣椒已走出农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批量泡制,投放市场,走向两广两湖,成为俏销的土品。

腌盐菜,泡辣椒人们见之甚多,食之不少。可是有一种侗家山珍“昆虫菜”,就闻之甚少,食之难得了。居住在龙胜的侗家人,自古就有捕捉虫蚕作菜的习惯,他们称马蜂、蚂蚱为“无骨之肉”。马蜂(胡蜂)是山林中飞行的昆虫,尾部有毒刺,会蜇人。这种马蜂有一种在树上做巢,俗称“楼蜂”,或“油萝蜂”;一种在地下做巢,俗称“土地蜂”,或“鬼头蜂”。它们做的蜂巢均用树枝、树叶沫粘胶而成。巢内分若干个大小圆瓣,每瓣有许多小孔,雌蜂将卵产9-孔内,再用树脂覆盖,到农历七八月间,蜂蛹便长满孔穴。这时,侗家人先踩好点,到了晚上,便点燃柴草,将蜂子烧死,或以烟火将蜂驱赶走。然后摘取蜂巢回到家里,慢慢地将蜂蛹倒出。有的一个蜂巢可取蛹达一两斤之多。然后用油酥配以佐料,把马蜂蛹调炒得金黄香脆,一端上餐桌香气四溢,可谓是真正的山珍,绝妙的美味。用它来下酒,是难以品尝到的佳肴。如果用来做汤,那适口的醇香和甜味,比海味还要清甜可口。到侗家不是奉为最尊贵的客人,永远莫想得到品尝的口福。

另一种“昆虫菜”那就是蚂蚱。蚂蚱即黄虫,桂北山区有一种蚂蚱全身青色,头上长两条细长触角,眼睛特大,背脊与头连有三条黄线,翅羽长,内羽呈淡红色,体大如一中指,因为这种蚂蚱多在苞谷地啃吃苞谷叶,山里人俗称它为“苞谷蚂蚱”而得名。夜间它常伏在苞谷叶上,一动不动。每到苞谷扬花,苞谷棒子吐须的时节,侗家人就打着火把,走进地里去捕捉这种啃食作物的害虫。有时一两个钟头就可以捕捉到一小竹篓。捉回后,把竹篓放进沸水中一泡,将蚂蚱烫死。这时烫死的蚂蚱竟然与海里的大虾一样,原来一身青色的蚂蚱,变得全身微红。然后将其头一扯,头带着肠腑全部被扯了出来,肚腹除潜留着黄爽的蚂蚱蛋外,一点污物都没有。再捏去脚和翅膀,便成了一砣微红的蚂蚱肉。这时有的人拿来爆炒,配上生姜、大蒜、少许青椒、食盐,出锅后色彩红绿俱备,香气扑鼻。如果用油炸,那就先将蚂蚱放在一个钵头里,与大蒜、生姜、食盐、五香粉等混合一起,将蚂蚱腌泡半小时,让其吸进盐味。再将茶油锅放上炉灶上,油沸时将蚂蚱放入油锅里,见蚂蚱浮上油面,颜色稍有焦红,即可捞出放在盘子里,冷却后即可食用。这种油炸蚂蚱的香气,酥松、爽脆、可口程度,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形容,就像侗家人讲的那样:“油炸蚂蚱最好吃,天上难找地下稀。”

这种侗家“昆虫菜”稀有独特,就是常到侗家做客的人,也难碰上几次。桂北的农家特色菜甚多,还有瑶家五香菜、笋干、干山菌等都是民间传统蔬菜,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适合大众的美味。尽管各种美味佳肴充斥餐桌宴席,农家特色菜仍然以它独特的风味被人们视为珍馐。

六.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蜂蜜

阳朔县蜂业协会生产“朱桥记”牌蜂蜜,金桔蜂蜜、九龙藤蜜是全国主要产区。此外,尚有野桂花蜜、乌桕蜜、酸梅蜜、龙眼蜜、荔枝蜜等蜂蜜。

九龙藤蜜:年产量1000多吨,生产时间为9-10月。九龙藤蜜为褐色或茶色,晶递透亮,味微苦。是人们崇善的高级营养保健食品,长期服用可以“养颜美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且具袪风湿,活血安神、降血压,催眠、清热解毒等功效。对胃炎、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金桔蜜:年产量300多吨,生产时间为5-7月。金桔蜜为浅黄色,易结晶,结晶为乳白色,细腻,口感清香,风味香浓,可促进食欲,补益肌体,为高级营养美容。此外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清火、通便、降血压、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阳朔县蜂业协会是自治区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和会员单位,阳朔县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广西农产品产地认定。2011年列为国家蜂业产业技术体系南宁试验站示范县。

七. 广西 百色 平果 酢肉

酢肉

民间传统菜肴。将猪肉洗净晾干,切成半斤重左右的长条,用炒米粉和食盐拌裹,放入瓮中,先撒一层炒米粉和盐,再放一层肉,依次层层压紧,然后,酢肉腌透,肉香味甜,不用炒煮,切为薄片即可食。是过节和待客的佳肴。

八.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竹笋

龙胜盛产各种竹类,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其中龙胜的摆竹笋比较有地方特色。

竹笋又称龙角菜,“山野大素”之一,新鲜竹笋清甜脆嫩,具有独特的山野自然风味,是食品学家极力推荐的一种保健食用山菜。龙胜盛产各种竹类,其中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已建成11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年产鲜笋1.5万吨。

龙胜的摆竹都生长的高寒山区,摆竹笋在医学上叫苦竹笋,为禾本科小乔木或灌木状植物苦竹的嫩苗。竹笋具有清热除烦、除湿、利水之功效。现代中医认为苦竹笋主治热病烦渴、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和脚气。

九. 广西 桂林 阳朔 松花糖

是广西桂林阳朔的。桂林兴坪松花糖是广西阳朔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为纯天然手工制作,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名小吃。相传,它始于清代康熙十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有一位在梧州经营糕饼生意的玉林人梁氏,因年老体,携妻还乡定居。梁氏终生无育,亦无近亲,便把松花糖的制作技艺传给他的结拜兄弟覃氏。覃氏在梁氏的资助和指导下,在玉林镇开设了“覃记饼铺”,以经营松花糖、白散、凤饼等糕点为主,生意颇为兴隆。覃氏也家景日好,后来覃氏的伙计把松花糖手工制作的手艺带到了美丽的阳朔兴坪,在这散枝开花。因为兴坪人酷爱喝茶,松花糖也就成了喝茶的绝佳搭档。成了阳朔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小吃。

制作流程

首先是将糯米冲成糯米粉然后反复揉搓成面团;将面团全部弄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程序是做成条,然后用刀切成颗粒,切得大小均匀,经过油炸,这个小小的颗粒就变成了圆形;在柴火灶上熬黄糖;把炸好的米粉球放入熬好的糖锅里面,不停的搅拌;将在糖锅里面混合的颗粒放入模具中,趁热将颗粒全部压入模具中;还是用刀切成需要的形状,拿下模具;然后用白纸包好。

2009年,兴坪松花糖经过阳朔政府的推荐申报公示和评审,荣获阳朔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兴坪松花糖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复杂的制作过程依然以口头或动作传承着,在添加剂色素泛滥的现代,它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没有添加色素和添加剂,却保持着色泽棕黄,富有光泽,品质松酥,清甜香脆的特色。也只有这种真正能够触动酷爱美食的中国人的味蕾的美味,才经得起历史和人们的考验,源远流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