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六安特产多少钱 六安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六安特产多少钱 六安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更新时间:2022-04-12 13:16:56

一. 安徽省 六安 霍邱县 皖西麻黄鸡

皖西麻黄鸡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淮南麻黄鸡”风味独特,肉香味厚,氨基酸积累尤为丰富,母鸡口感细嫩醇厚是熬制母鸡汤的最佳品种,公鸡肉质劲道富含胶质为烧鸡公首选品种。

霍邱县位于美丽的皖西大别山西部境内,淮河中游南岸,四季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形成了适宜麻黄鸡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

“淮南麻黄鸡”(原称“霍邱鸡”)是我国著名的肉蛋兼用型优质地方良种鸡,位列《国家种畜禽品种志名录》,因原产于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带而被命名“淮南麻黄鸡”。

该品种在特殊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下,经过长期闭锁繁衍而形成,具有青嘴、青脚、单冠直立、胸深背宽,躯体呈方形、体态匀称、体型中等、羽毛丰满,公鸡金红羽,母鸡麻黄羽的外貌特征。

“淮南麻黄鸡”风味独特,肉香味厚,氨基酸积累尤为丰富,母鸡口感细嫩醇厚是熬制母鸡汤的最佳品种,公鸡肉质劲道富含胶质为烧鸡公首选品种。鸡蛋个头中等均匀,蛋壳为粉红色,蛋清浓稠,蛋黄色深呈油性状,有着鲜美的土生蛋香味。

二. 安徽省 六安 霍邱县 霍邱柳编

霍邱柳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邱柳编,系指安徽省霍邱县的柳编工艺品,历史悠久,起源于周朝,始兴于明代,再兴于清代。柳编的品种由传统工艺几十种的家庭日常用具发展到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编(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几十种编织技巧。年年翻新创样,样品达2000多个种类,不但继承了传统手工艺,而且还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霍邱柳编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工艺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中国文化部的公告,2010年,安徽省霍邱县申报的霍邱柳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Ⅶ-55,遗产类别为:传统技艺。.2008年,霍邱柳编和黄岗柳编合并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Ⅷ—26,名称为:淮河柳编工艺。

名称:淮河柳编制作技艺(皇岗柳编、霍邱柳编)
申报单位:阜阳市阜南县、六安市霍邱县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
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梁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
柳编工艺精美,历代艺人代代相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产品通过着色、煊染,显得古朴、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柳编产品坚固耐用,朴素大方,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特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由于柳编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工序复杂,如刮皮、烘烧,做起来特别辛苦,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导致一部分工艺失传,面临濒危境地。.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从2008年12月31日起对霍邱柳编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第147号)。.

保护范围

霍邱柳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乡、临水镇、周集镇、城西湖乡、宋店乡、新店镇等6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三. 安徽省 六安 金安区 六安麻辣面

麻辣面是四川小吃,将粗面下熟,辅以秘制豆瓣酱、香椒牛肉、花生、辣椒、花椒等佐料而成。提到麻辣面,老六安人都会想到百花电影院下面那家老四川面馆。自百花电影院被拆迁后,六安尚有四家麻辣面馆:上岛咖啡后面巷内两家、齐云西路一家、五牌里一家。个人比较偏爱五牌里那家,老板是正宗的四川人,味道似乎最为醇正。

四.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珍珠菜

珍珠菜

金寨县大量盛产珍珠菜,已被中国农林科学院批准为药食两用蔬菜,是纯天然的绿色营养保健型蔬菜。农业专家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珍珠菜属景天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草入中药,由于种种原因,野生数量越来越少,以至鲜为人知。珍珠菜根如人参,茎像蒜苔,叶似柳树叶,嫩茎叶口感爽滑,无异味,可凉拌、热炒、炖、清蒸、烧汤、油炸、火锅、泡茶等,适口性较好,在几百种野茶中少有。其所含药物和营养成份主要有:生物碱、齐墩果酸、谷甾酸、黄酮类、果糖、蛋白质和有机酸等。食用后使人精力充沛、明显镇静,对心脏病、中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血管硬化等病症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珍珠菜既合适健康人一日三餐佐食,更适合心脏病患者食疗保健。

采制珍珠菜,应在含苞未放时,和嫩叶一起采撷,然后放人开水锅中,泡煮至黄软后,捞出挤掉水份晒干。食用时,用温水泡涨、洗净,略煮后取出挤干水分,随肉小炒、清炖蹄膀、清蒸腊肉或单炒、独炖均可,其特点:鲜滑爽口、香甘除腻,别具风味,是一道真正的山珍佳菜。

据营养专家研究发现,珍珠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钾、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营养元素,具有和脾、健胃、清热、明目、降压、利尿、解毒等功效,尤宜于有高血压、肥胖症的人食用。

五.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高山米

金寨高山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县因地制宜,引进新技术,生产高山有机米,通过合作社运营,在全省乃至全国闯出新名堂。金寨县共有6个高山有机米合作社,高山有机米总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今年生产高山有机稻谷450万公斤,加工有机大米225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4500万元,高山有机米成为金寨县8大重点产业之一。

金寨高山米

金寨县粮食协会

12748517

六.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茯苓

金寨茯苓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自然环境适宜茯苓生长,境内茯苓生产已有200多年历史,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安徽省博物馆观赏的72公斤特大茯苓就是金寨县桃岭公社社员陈义荣亲手培育的。在刘华轩主编的《全国中药材资源分布》一书中,金寨茯苓列为重要产地和质优产品,1983年9月9日,金寨县被列为全国6个茯苓生产基地县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全县茯苓产量在255吨以上,茯苓商品量占全县药材收购总量的43%。90年代以后,随着茯苓生产技术的推广,全县茯苓生产发展较快,尤其是桃岭乡,气候环境适宜茯苓生长,所产茯苓质密细腻,药用效果好,群众有种植茯苓的经验和技术,特别是他们有人工种植茯神的技术(茯神是一种菌核天然包裹在松树根上的茯苓,一般都是自然形成,产量极低),提高了桃岭茯苓的知名度。2005年,桃岭乡被河南宛西制药厂定为茯苓生产供应基地。桃岭乡已是金寨县茯苓交易中心。

据《本草纲木》等药书记载,久服茯苓可以“除百病、润肌肤、益寿延年”。长期以来,茯苓被誉为“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名列“八珍”之一。除药理作用外,尚含有蛋白质、卵磷脂、矿物质、茯苓酸、层孔酸、去氢层孔酸、齿孔酸、去氢齿孔酸、茯苓新三萜酸、组氨酸等营养成份。近年来,发现从茯苓中提出的多糖体对某些癌症有明显抑制作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被加工成糕、饼、粥等保健、美容食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金寨茯苓人工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从土引到接种再到代料栽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现年产量千余吨, 欢迎各界人士来金寨县发展茯苓加工企业。

金寨茯苓

金寨县茯苓产业协会

12756887

茯苓

七. 安徽省 六安 裕安区 六安大麻

六安大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属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耐肥、适应性强、极少病虫害。-,又叫“魁麻”,沤洗后称“寒熟”,-称“白麻”。
据史志记载,早在唐代,六安即为淮南主要-产地,约有千年种植历史。18世纪末,六安-已占全省70%左右,且品质优良,销往数省,故本县享有“麻乡”之称。
六安种植的-有两个品种:一是魁麻(又称寒麻),占-总面积70%,分布在苏埠、新安、木厂、城南等湾畈区,其特点:迟熟高产,立春后播种,小暑后收获,白露前后收种,一般亩产麻皮约125公斤;另一种线麻(又称火麻),集中在独山沿淠河湾区及山区河谷地带,其特点:早播早熟,大寒前后播种,芒种前后收获,大暑前收种,亩产麻皮约在75~100公斤。
建国后,六安-生产恢复发展较快。50~60年代为生产鼎盛时期,每年种植6~8万亩。1957年高达91760亩,在当时农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1958年作为-生产先进县出席了省和全国劳模大会。70年代后期,由于引种红麻,-种植相应减少。80年代-销售市场趋于稳定,种植面积又有所回升。1985年达5.5万亩,总产637万公斤。从目前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分析,本县-生产前景仍是广阔的。

八.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橡栗粉丝

橡栗,学名白栎 一名青罔树,果实名橡子、橡栗,形似蚕茧,故又称栗茧。富含淀粉,可酿酒或制豆腐、粉丝等。亦入药。橡栗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脂肪、淀粉、蛋白质、单宁、钙、钾、钠、镁、铁、硒等元素一应俱全,尤其单宁更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珍稀上品。

《本草纲目》称其低热无毒、营养丰富,《中药大辞典》则指出:橡子取粉食,可健人,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及痔疮;《中国乡食大全》誉之“医食同源”。唐代诗人皮日休《橡媪叹》一诗中咏道:“秋深橡子熟,散落楱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燕,用作三冬粮……”。唐张籍有诗云:“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新唐书·杜甫传》:“客秦州,负蕲采橡栗以自给。”

舒城生产的橡栗粉、橡栗粉丝已是享誉省内外的旅游产品。

九.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西洋参

金寨西洋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西洋参

金寨县食药用菌产业协会

12757642

西洋参

十. 安徽省 六安 金安区 贡席

贡席

为皖西历史传统名品,明天顺年间,籍史部尚书秦民悦将舒席带回京城,奉献英宗皇帝深得赞许,随即御批:“顶山奇竹,龙舒贡席”。贡席以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蜚声中外,曾在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一等篾业奖,在南洋物产会上获银质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