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合阳县特产零食 合阳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合阳县特产零食 合阳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1 09:44:52

一. 陕西省 汉中 略阳县 磨珍子

磨珍子是略阳县农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将玉米改良衍生出的特有饭食,一直到现在,磨榛子都是略阳县部分地区农家的主食之一,也是城镇居民改善口味的特色饮食之一。

制作方法是:首先在锅里加水和浆水,待水烧开后一手抓玉米珍(注:将玉米磨碎,把玉米面和玉米皮清理干净,剩下的呈沙粒状的颗粒),一手拿勺子搅动,玉米珍要均匀倒入,以免结疙瘩。然后一边加热一边搅动,等到锅里的玉米珍煮熟、呈粘稠状态即可食用。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当地特有的酸菜、土豆丝等小菜。

二.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合阳踅面

“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合阳踅面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在合阳,在东府,那都是相当有名。而在合阳当地流传的这句“没吃踅面没看线(戏),没有到过合阳县”,就更加说明了踅面在合阳人生活中的重要。

踅面的来历

相传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汉朝初年,魏王豹反汉,韩信奉命出兵平叛,准备在洽川的夏阳渡军。假如埋锅造饭,敌兵就会从烟火的大小多少判断兵力的强弱,是兵家大忌。为解决士兵吃饭问题,韩信让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烙成大饼,发给士兵,吃时用开水一泡即可,十分快捷方便,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踅”即“折足”,是个会意字,在关中方言中是“转来转去”的意思。因为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放调料的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在里边,因而得名。

“踅”字的读音说起来,这个“踅”字也是有一段故事的,“踅”字本身是个冷僻字,清代合阳有人编了一本《土音杂字》,出于好心,找了一个古音又读“xué”的“页”字来为“踅”字注音。但不想知知道这个古音的人实在太少了,结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读“yè”,而没有人读“踅xué”,外地人到合阳更是按字读音,这样一来,便把“踅面”弄成“页面”了,实在是一大误会。

踅面的做法

合阳踅面是用七成荞麦面与三成小麦面混合制作的一种面食。食用虽然方便, 制作过程却比较复杂,要求也比较严格。须选上等荞麦与上等小麦,磨成上等面粉。和面叫做盘面,要用扁担或木棒搅和,小伙子干这活也会出汗。将面盘硬后加水,逐步搅成稀糊状。备两个平底鏊锅,其形状中间略高而四周缓慢变 低。将面糊倒入鏊锅,迅速用刮板由中间向四周摊刮,再由外沿向中心摊刮,使其成为大约一个铜元厚的圆饼。见圆饼将干时尽快移至另一个鏊锅烤烙,要烙熟,却不要焦黄。这需要有相当经验,能够掌握好火候。面饼的直径在一尺八 到二尺一之间。烙好后先要一张张垒好,叫做“合”,目的是避免水分消耗,保持柔软状态。然后再一张张摊开,在木椽上晾凉。然后折三折,切成不足一 厘米宽的面条,整齐地放在一种特制木箱里,盖上干湿布,准备食用。这样的踅面,冬天可保存十天半月,夏天可保存两三天。

踅面的吃法

制作好的踅面好比方便面。吃时在开水锅浸泡两分钟,捞出,放进碗里,加少许粉鱼,调盐、醋、葱花、花椒面,再淋上辣椒油及熟猪油即成。粉鱼讲究用绿豆粉制作,这是最好的。用小麦面、玉米面也行。但通常多用红薯面制作粉鱼。合阳盛产优质红薯,干甜适口,制作粉鱼也不错。合阳人吃踅面,喜欢多放辣椒油和猪油,这样,吃起来,又绵,又润,又辣,香味浓烈,颇觉过瘾。也可以伴着喝一碗粉鱼汤。有干有稀,符合卫生营养要求。而且荞麦又有清热利尿之功效,当地群众在原来简单食用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改进,把大饼切成细条,吃时在锅里稍煮,捞出来加上调料,更加好吃。

三. 宁夏 固原 彭阳县 彭阳杏脯

彭阳县林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果品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企业,以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两杏一果”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公司占地面积70亩,其中果脯加工生产占地面积10亩,经果林种植(林场)占地60亩。现有总资产300万元,投资安装生产用蒸汽锅炉一台,夹层锅两口,浸糖罐4口,自动化控制烘干室两间(90平方米)等机械果脯生产线设备一套,年平均产量500吨。

公司现有职工近百人,主要产品有杏脯、干草杏、话梅、奶油杏肉、五香杏仁、梨脯、桃脯、山楂脯、雪花片、苹果脯等以果脯系列产品,是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清真休闲食品。产品远销西北五省及广州、深圳和香港地区。公司2001年9月在中国(西安)第二届食品节中获名优品牌称号;2003年月11月被评为固原市首届“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并连续6年被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抽检为合格产品;多次被彭阳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企业。

彭阳县林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打造杏产业名优品牌,以中国农大食品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积极合作,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对杏子冷冻保鲜储存项目和杏仁综合深加工项目进行引资,为把彭阳杏产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而努力。

四.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水车头豆腐

俗语曰:水车头的豆腐,一味儿做(zou)出。意思是说该村水质好,同样的豆子做出的豆腐多,而且质量好。

相传汉武帝当年北征时,在万年村驻扎时时专门派人到水车头买豆腐吃,就可知水车头豆腐的历史悠久和天然美味。

要说水车头村的豆腐,先要从水车头村的姓氏说起。据说在清时,水车头村东南有一条小溪,溪的东边是一姓车的大户人家。这条小溪流从姓车的巷头流向东南,故名“水车头”。在清同治年期间,合阳县约有45.6万人,县城特别繁华,人流量大,街头生意特别兴隆,县南的几个村子形成了产业供应链。北庄的糖坊产小儿吃的“眼镜”和琼锅糖。南庄的生产白酒、官庄生产的粉条都很有名气。但最有名气的还要数水车头的豆腐。

水车头的豆腐因水而有名。水车头的小溪由于地理的变迁而消失,勤劳勇敢的人们打井汲水。随着辘辘的吱吱声,汲出的水清澈如镜,饮起来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人们用井水磨的豆腐更是天然美味。

因为很早形成的城市产业供给链,水车头有专门的豆腐作坊10多家。慢慢扩大到全村90%的人家农闲时都磨豆腐补贴家用。做的人多了,销售就有了问题,出现了市场竞争,大多数人家做的豆腐质量都赶不上专业的老作坊。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质量越来越高,水车头的豆腐越来越优质,越做越出名。好的豆腐可以挂在秤钩上秤。尤其是熟吃,越煮越浑,可漂在汤上。有民谚为证:水车头豆腐用秤称,煮到锅里似鱼游,吃到嘴里软而透,吃不厌来吃不够。

水车头豆腐的制法细致讲究:豆子炕得干,合子舂得净,搭磨搅得匀,过浆吊包细,又因所用井水水质洁净、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点出的豆腐颜色洁白,细嫩柔软,豆味浓香。

做豆腐的六道工序。第一是泡豆。把豆子去壳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夏天一般为6小时左右,冬天为12小时左右。第二是磨浆过滤。豆子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豆子6公斤水比例用石磨磨,磨出来的原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滤完后,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滤一次浆。一般10公斤豆子出浆60公斤左右。第三是烧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不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第四是点浆。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用石膏点卤的话先要将石膏焙烧至刚刚过心为止,然后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点浆是做豆腐关键环节。点的过嫩,豆腐出得多,但不能油炸和生吃;点得过老,入口粗糙难吃。第五是压豆腐。将豆腐花制成豆腐,则在豆腐花凝结30分钟内,用勺子舀进铺好包布的四方木筐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水豆腐。第六是揭包。揭包时在包外面洒凉水,慢慢揭开,防止沾包影响豆腐的整体美观。

随着水车头的手工豆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销往周边各县市,驰名省内外。而今,随着素食之风在全球兴起,蔬菜、豆腐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水车头村同红斌、高娟夫妇在传承中大胆创新,推出水车头豆腐第一宴,一样的豆腐让你吃出非比寻常的味道!把豆腐经过炒、蒸、炖、烤、煲、烧等,你便开始了在汤的、干的,荤的、素的,红的、绿的、黄的、白的豆腐盛宴里遨游。有用铁锅熬制出的清热泻火的豆腐浆;浇上豆瓣酱爆炒的红油辣子的0豆腐;豆渣和小米为主料,芹菜和豆角为辅料的豆渣麦饭;翡翠豆腐、豆腐饺子,、怀胎豆腐、豆腐丝拌粉条、干煸豆腐。最温馨难忘的要数热气腾腾的黑粗砂砂锅豆腐,荤素搭配,油而不腻,汤浓味美色鲜煎烫,让你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让你食之既有营养,又利健康,着重于美容、养颜和滋补。(文:罗竹芳)

五.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羊肉餬饽

羊肉餬饽

合阳黑池镇的羊肉餬饽曾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黑池镇,因书圣王羲之题字之后在涝池涮笔染黑池水而得名,且是明代传奇戏曲家王异的故里,文化底蕴丰厚。单就饮食文化而言,地方风味美食羊肉餬饽,还同南宋的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和王镇有关。

《宋史》载:金将王镇归顺南宋,领兵南下,行至黑池附近的韩庄,天已昏黑。老百姓见军纪严明,就热情的招待,有的端羊肉,有的送烩饼。王镇又渴又饥,就将这两样东西掺合在一起,其香妙不可言。于是他令伙头军询问这两样东西的做法。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王镇同岳飞在朱仙镇里应外合,大破金兵,迫使金兀术仓皇逃走。在会师祝捷会上,王镇就用那“二合一”招待岳元帅。岳飞细品,觉得味道极美,就问这是何物。王镇说:“肉是羊肉,饼子是汉民叫饽饽,我们胡人很爱吃。”岳飞说:“胡汉能成为兄弟,也可以变一家,那就叫餬饽吧。”

餬饽有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过去曾有“宁吃一盘餬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美食家评论说:“黑池羊肉餬饽肉肥的不腻,瘦的不柴,饼筋而不皮,软而不粘,香气持久,鲜美适口,回味绵长。”解放战争时期,-司令员率二纵队转战渭北驻扎到黑池时,品尝老乡送的羊肉餬饽,赞不绝口:“美味,美味!”

羊肉餬饽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其为热性,温中暖胃,常食能治胃寒、腹脘胀疼下泄,对伤寒、感冒、咳嗽亦有一定疗效,是老年人的滋补佳品。

六. 山西省 晋中 寿阳县 马首西瓜

马首的西瓜种植早已闻名于寿阳。规模种植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马首西瓜含水量大、含糖量高、美味甘甜、清爽利口、防暑降温、利尿消火。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最多时达500亩,亩产12000斤,最高总产量达600万斤,一度出现了“卖瓜难”的问题。

随着种植结构的逐年调整,种植模式不断改进,品种多样化、模式立体化,排开了外地瓜进入寿阳的高峰期,选择在中伏、末伏至中秋这段消费热潮时间上市,蠃得了较大的销售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七.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水鲜饸饹

水鲜饸饹

同家庄水鲜饸饹用荞面压制而成。和面时加蒿籽,或掺入火烧青石水,和出的面有筋,韧性大,和好的面放在瓷盆里备用。

随吃随压,使用细眼饸饹床子,在锅里煮熟后随即捞入清水中过水,故名“水鲜饸饹”。

水鲜饸饹煮时不随汤,热捞凉挑不断条,放到木盘中不沾连。热吃凉吃随意。如热吃,在汤内涮热,盛入平盘,加上大油、葱花或蒜苗;凉吃,则调上芝麻酱、芥茉、蒜水和辣椒油。热吃周身通泰,凉吃解热去汗。

八. 山西省 晋中 寿阳县 马首甜瓜

甜瓜的种植是在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当地人因闻其味香而称为香瓜。主要在寿羊公路沿线各村,尤其是三岔村种植,主要品种为芝麻蜜1号、2号、冰糖子甜瓜、浪潮1瓜等。马首的香瓜名符其实,特点即为:香、甜、脆。目前,甜瓜种植尚欠规模,但因水质优良、土质肥沃,香瓜的品质口感均好,尤其是从太旧路、307国道和九榆线来往的司机们路过时总要停下来买些香瓜,一是自己品尝;二是送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九.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三池削面

三池削面

徐水之阳的三池村因削面而出名。三池削面与山西削面不同,原料选用荞面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不用碗而用平盘。三池削面可按食者的不同要求削出宽窄薄厚各有差异的不同品种。入锅煮熟装盘,调上油辣子酸醋,撒一撮葱花。入口光滑筋道,口感极佳。合阳县城已有好几家三池削面店,许多人还喜欢专程去同家庄品尝地道的三池削面。

十.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清汤羊肉

把羊肉加桂皮之外的十全大料入锅文火焖煮七八个小时捞出,汤清如水,香气扑鼻,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用热烧饼夹肉吃,然后喝汤,亦可用汤泡烧饼,是合阳人喜欢的地方风味食品。

清汤羊肉

清汤羊肉,讲究肉肥汤鲜,也有专门拣瘦肉吃的。清汤羊肉制作工序简单,先将洗净的羊肉放入清水锅中用温水煮,待水开羊肉起泡沫后,用漏勺将泡沫除掉,再放入生姜和萝卜片以除膻味。羊肉煮熟后再放入盐,熬十几分钟,捞出羊肉去骨,切成薄片,把肝子、血片、羊肚子切成细丝,单独置放。再投入香菜、姜粉、辣子、葱花、大蒜等调料。食用时,将锅盔掰碎泡入热气腾腾的羊肉碗内,辣子随着油花飘转,香气四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