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宁果洛特产有哪些 西宁当地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宁果洛特产有哪些 西宁当地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07:37:30

一.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肉包子

肉包子

肉包子,藏语称“馍馍”把牛、(羊)肉剁成肉泥,加食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将和好的面擀成面皮,在面皮中心放肉馅包好,在蒸锅中蒸熟即可。

二. 青海省 西宁 大通县 蛋白虫草鸡

蛋白虫草鸡是青海的名菜。鸡脯肉剁成肉茸,加盐、生姜、胡椒少许与蛋清搅匀,装盘,将虫草(开水泡软)放在肉茸上,蒸熟。然后改刀,装碗灌鸡汤,再蒸片刻,取出扣盘,浇上清汤即可。此菜具有强身补肺益肾的药膳作用。

制法:选肥嫩母鸡脯肉剁成肉茸,加精盐、生姜、胡椒少许和蛋清搅匀装盘。将冬虫草洗净去杂,用开水泡软摆在鸡脯肉茸上,上笼煮熟,然后装碗装鸡汤调味,再蒸片刻取出扣入盘内,浇上清汤即成。其质酥味香,松软可口,色鲜汁淡,风味独具。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三.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青稞饼

青稞饼是用青稞面调制烘烤而成的一种食物。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是九寨沟藏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制作过程:

青稞饼是用先将青稞磨成面粉,后将青稞面粉加入发酵粉用水和好,放置三小时左右,等面团发酵后,再加入菜籽油和香豆沫,放入烤箱烤好,香喷喷的青稞饼就做好了,它的口感极好,吃起来酥酥的,如果细细咀嚼,就可品出它独一无二的醇香。

味道:

香甜而又有青稞味

功效:

青稞饼有助于消化,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青稞面调制加烘烤而成,色泽金黄,香甜可口。

青稞饼可以长期露在空气之中而不易变坏,因此,出远门的人们都可以将它带在身上,饿了可以吃一些。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四.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玉川虫草

青海省西宁市玉川虫草有限公司,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胜利路53号青旅商务大厦8楼,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下设分公司,总公司是海南藏族自治洲唯一的一家外贸公司,位于美丽、神秘的青海湖南岸,自治州首府恰卜恰镇。
本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专营冬虫夏草的公司,也是国内首次推出礼品盒虫草的企业,主要经营青海地产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果(俗名蕨麻)、藏雪莲、藏茵陈、枸杞、牦牛鞭、鹿茸、青稞酒系列、建筑陶瓷系列等。冬虫夏草是我公司的骨干经营品种。其中“雪豹”牌礼品盒系列虫草尤以其天然纯净、色正饱满、品质优良、加工细腻而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本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二000、二00三年连续被青海省工商银行政管理局评为青海省“著名商标”、二00三年被青海省商业联合会、青海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放心消费店(公司)称号”,二00三年被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海省统计局、青海商业联合会评为“优秀工商企业”,在二00四年全国共铸诚信活动中,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诚信宣言,当年被青海商业联合会评为“诚信企业”。

我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产品销量逐年上升。目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地区。

五.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西宁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最鲜嫩可口的手抓羊肉的好时机。此时,倘有贵客来到,喝过奶茶之后,热情好客的牧人便到羊群里挑选出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三碗奶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端在你面前了。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这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虽然吃得嘴油的手滑,但仔细品味,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草原牧民煮手抓羊肉有独到之处。烹调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事业大发展,青海各地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六.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西宁毛地毯

西宁毛地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青海藏系羊的羊毛为原料,做工精细,具有坚韧耐磨,富于弹性、质地柔软、光泽晶亮等优点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度越高的特点。

文化典故

青海生产地毯的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生产的地区之一。据《纺织史话》记载:1960年在青海省都兰县发现的古代建筑遗址出土一块“8”字扣毛毯残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东汉时,青海湖地区已流传栽绒地毯的编织工艺。

七.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藏族食肉

肉是牧区藏族主要食品之一。藏族食肉以牛、羊肉为主,偶而也食野牲肉。一般不食马、驴等奇蹄类动物的肉,也不食鱼、虾、禽等。吃肉时,将牛羊肉割成大块置于锅内,加水并放入适量食盐,将肉煮成五至六成熟,即肉中尚带血水便捞出,盛在盆里。食用时,用手抓起一块肉,拿出随身携带的藏刀割食。其肉熟而不烂,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

藏族不喜吃煮烂的肉。缺牙齿的老年人一般也不喜欢把肉煮老,他们主要依靠锋利的刀子割食。牧区藏族,宰杀牛、羊一般不用刀,而用绳捆绑住牲畜的嘴巴,让其窒息而死。他们认为用刀宰杀牲畜放血是残忍之举。牲畜死亡后,在腹腔正中靠近胸叉骨处切开10厘米左右的刀口,将手塞进牛或羊胸腔内,扯断血管,?2º3血液流入胸腔,然后剥皮,剖开胸膛取出心肺和血液,剖开腹腔取出肠、胃。宰杀牛羊后,首先要吃各种灌肠,主要有血肠、肉肠、肝肠等。

八.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昆仑彩石

在昆仑山的一条支脉,青海湟中县的丹麻地区,近几年发现了可用来雕刻工艺品的彩石。这种石料被当地百姓称为“丹麻彩玉”,因产地属昆仑山,所以又叫“昆仑彩石”。青海昆仑彩石学名叫“叶腊石”。它质地脂润,柔而易攻。因此,是工艺雕刻的好材料。

工艺美术工作者根据昆仑彩石的石形、石纹、石色,选材造型,精雕细刻,雕刻出了形象生动副真的人物、动物、花鸟虫鱼、山水景物等欣赏工艺品、印章镇纸、酒具台灯等实用工艺品,以及镶嵌工艺品等。

九.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西宁毛

西宁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青海藏羊的毛,色白、丝粗、具有很强的回弹性和光泽度。用这种西宁毛织出的纺织品柔美温暖,大大优于其它地区的毛织品。因而,自古以来很受各族人民和外商的欢迎。

十. 青海省 西宁 大通县 新庄黄瓜

新庄黄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庄黄瓜是青海西宁大通县的。

“新庄黄瓜”是大通县和西宁市乃至全省知名优势蔬菜品种之一。新庄镇最早于1994年开始引种黄瓜,至2006年初步形成规模,逐步开始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之路,2007年新庄镇新庄村成为“一村一品”黄瓜产业村,2009年新庄黄瓜申请成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2012年,新庄镇黄瓜生产基地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一村一品基地奖。大通县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及土壤条件生产出的“新庄黄瓜”其外形好看,品质和口味俱佳,生食适口,口味脆嫩,深受西宁市周边老百姓的喜爱。近年来,我县通过“一村一品”、绿色蔬菜基地等建设设、国家蔬菜标准园的建设及宣传致力于新庄黄瓜的品牌化建设,逐步提高新庄黄瓜的市场知名度及占有率,争取让新庄黄瓜走出青海,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所在地域:

青海

申请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新庄黄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新庄镇,该镇北至宝库乡,西邻城关镇,东南与塔尔镇隔河相望,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9.5公里,总面积54.4平方公里(涵盖新庄镇全境),下辖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硖门、新庄、台其庄、吉仓、中滩、尕庄、红石崖、兰龙1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4′25″~101°36′2″,北纬37°06′32″~37°01′25″。该镇为大通县已认定的双新公路沿线万亩绿色设施蔬菜产地最北段。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黄瓜,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瓠果,瓜条圆筒形,瓜条顺直,瓜长30厘米—35厘米,粗细均匀,瘤状突起明显,密生白刺,刺瘤小,瓜把短,心腔较细,表皮深绿色,有明显光泽,瓜皮薄,果肉浅绿色,肉质细脆,横切面圆形,味道清甜,口味佳。2、内在品质指标:果实可食部分达93%(±1%)。每100g果实内含水分96.0g(±2g)、蛋白质1.18g(±0.02g)、膳食纤维0.72g(±0.02g)、氨基酸总量1.07g(±0.1g)。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