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华红土坡土特产 南华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华红土坡土特产 南华有什么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4 02:02:21

一.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南华李

南华李:原产于曲江县乌石蒙里月华寺,后由寺内僧人志若三藏移至南华寺栽培,故得名。果味清甜、爽口无渣,核肉分离,果核有纵裂。其栽培已有800余年历史,清代曾列为贡品。

二.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南华草菇

草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300年前我国已开始人工栽培,在本世纪约30年代由华侨传入世界各国,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草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菇含207.7mg维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还含有磷、钾、钙等多种矿质元素。多产于两广、福建、江西、台湾。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极美,故有“兰花菇”、“美味包脚菇”之称。

有史料为证,草菇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道光二年(1822年)元等篆修《广东通志土产篇》旨《舟车闻见录》:“南华菇:南人谓菌为蕈,豫章、岭南又谓之菇。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名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不减于北地蘑菇。”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培爃篆修《英德县志物产略》中也有同样记述:“南华菇:元(原)出曲江南华寺,土人效之,味亦不减北地蘑菇。”又据福建《宁德县志》载:“城北瓮窑禾朽,雨后生蕈,宛如星斗丛簇竞吐,农人集而投于市。”可见,草菇原本是生长在南方腐烂禾草上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由南华寺僧人首先采摘食用的。

三.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油炸干巴菌

干巴菌宜炒、炸、干煸、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荤素皆佳。素炒时,将此菌撕为细丝洗净,配加青椒丝,蒜米和佐料,炒熟即成。此菜异香扑鼻,沁人肺腑,放在口中干甜清香,耐人寻味,增进食欲。荤炒干巴菌,是将洗净的菌丝浸入鸡蛋清后,在油锅中滑一遍,再配上火腿丝、灯笼辣丝,放入甜、咸酱油、味精等佐料煸炒,后盛入盘中,淋上少许芝麻油。这道加了火腿煸炒的菜肴,具有火腿和菌的鲜香,香气更加浓郁,滋味更加醇厚,用以佐酒佐饭,实令人食后难忘。

四.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地花菌

特征习性:菌盖直径4~10cm,平展或漏斗状;菌盖土黄色至橙黄色,近圆形或扇形,边缘初期内卷,后呈波浪状或瓣裂,菌肉较厚,近白色,菌管延生;菌管面黄褐色至奶油色;管口多角形,每毫米3~5个;菌柄中生或稍偏生,2~5×1~2cm,近圆柱形,与盖表同色,夏秋季节生长于针阔混交林地上。

利用状况:营养丰富,食味鲜美。

烹饪方法:烩炒、煲汤、火锅均可。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五.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松茸煮鸡

做法:选用南华盛产松茸(新鲜、淹制、干片均可),和南华马街黑肉土鸡,或者南华天申堂产火腿合煮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六.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红顶枝瑚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至较大,直立,高8~15cm,自中下部2~3次分枝,每次分2~3叉,分枝粗0.2~0.5cm,顶端尖,橘红色,表面光滑,中下部白色;菌肉白色,肉质。6-10月丛生长于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

利用状况:菌体美观,味道鲜美,有何为、祛风等功效。

烹饪方法:烩炒、火锅皆可。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七.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南华河硐罐罐茶

在南华县的彝家,堂屋中的火塘四季不灭。一只茶罐总是煨在火塘边,飘着茶香。在当地,上了些年纪的老人都喜欢喝罐罐茶,茶叶大多是本地产的粗茶,有的甚至是从山上采回的野茶,一次要放一大把,味酽且苦涩。

罐罐茶当然离不开茶罐。在南华县城南10公里的徐营坝区,有一个依山靠河的小村,叫河硐。因从前这里烧制的土陶器皿远近闻名,老人习惯把这个村子叫瓦罐窖村。据《云南省南华县地名志》记载:河硐“因村前有小河,古时居民建窖硐烧陶器,故名。”河硐村烧制陶器始于明代洪武年间。据说当地的制陶技艺是明代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时带来的。河硐陶器,器型有缸、坛、罐、锅、盆、壶、碗七类数十种不同规格,产品除销往省内各地,还远销缅甸、泰国等地。特别是河硐烧制的茶罐,在旧时的滇中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用这种茶罐煨茶,当地称罐罐茶。这种茶俗,曾沿着茶马古道走向远方。

在南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谜语:“家里有只小乌龟,客人来了就钻灰。红煎飘香雷鸣催,敬饮客人连称美。”说的就是这一古老茶俗。

煨制罐罐茶,讲究一个“烤”字,先要把茶叶放在茶罐里烤香。烤茶很讲火候,用文火,边烤边不停抖动,抖动频率越快越好。烤一罐好茶,常要抖动百次以上,所以又称“百抖茶”。烤茶前,要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上备用,待罐中的茶叶微黄,弥漫出浓郁茶香时,迅即冲入沸水。第一次沏入的水不能太多,半罐即可,否则会溢出。待茶叶在罐中上下翻滚泡开后,再续水吹去浮沫,就可以享用了。第一道茶,味酽苦涩,不习惯喝的人难于下咽。但喝了一辈子罐罐茶的彝族老人,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烤一罐酽茶喝下去,一天都神清气爽。第二三道茶,清香苦凉,口感最好;待四五道之后,就要像煨药一样地煨,苦而回甘。

罐罐茶还有另一个俗称,叫“雷鸣茶”。因为在茶罐中冲入沸水时,会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蒸汽直向上喷,仿佛是下雨时打了个响雷,故称“雷鸣茶”。如果烤茶的火候和时间把握不好,冲入开水时声音不够响亮或没有响声,这罐茶就称“哑巴茶”,待客时一般忌讳这种情况。

从前在当地农村,罐罐茶还能治病。人们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可将一块黑井盐放在炭火上烧红后,沏在茶里,这叫盐茶,喝起来味道特别苦特别咸。但只要在喝茶时让茶汁在口中停留一阵,然后慢慢咽下,喝上几次病情就能缓解。遇上家中有人腹泻,就将一把糯米炒煳加入茶中,这叫煳米茶,可治疗腹泻、积食和消化不良;如再加入适量白酒和红糖,可辅助治疗红痢、白痢等急慢性肠道传染病。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八.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襄垣红土米

襄垣红土米是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的。襄垣红土米米色金黄,纯净饱满,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蒸煮皆宜,米粥口感绵甜,回味悠长,米饭风味独特,老少皆喜,是四季食用的营养佳品。

襄垣县红土米因产于上党战役主战场磨盘垴一带红土地而得名,本品米色金黄,纯净饱满,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经检验内含:蛋白质18.12%,粗脂肪5.7%,赖氨酸0.28%,常食此米,具有健胃益脾、降脂补血、强身健体、抗哀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并可防止动脉硬化、皮肤干燥、夜盲症、产后虚弱等疾病。乐祥源牌红土米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碾制精细,不需淘洗,温水下锅,蒸煮皆宜,米粥口感绵甜,回味悠长,米饭风味独特,老少皆喜,是四季食用的营养佳品。

九.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青头菌

青头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相当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里的草丛里,每一年六至九月出菇。当地老百姓很喜欢吃。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很细嫩,香味很悠长,有浓郁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象球形,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十分坚固,为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鳞片。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2cm,初期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菌褶白色,近直生或离生,较密,具横脉,等长。菌柄长2~9.5cm,粗0.8~3.5cm,中实或内部松软。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有小疣,可联成微细不完整之网纹,近球形至卵圆形或近卵圆形,(6.1-8.2)umx(5.1-6.7)um。褶侧囊体较少,梭形,有的顶端分叉,状如担子小梗。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广泛。可食用。可药用,记载主治眼目不明,克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服之最良,但不可多食,食之宜以姜为使”。对小白鼠肉瘤180川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70%。可与栎、桦、栲、栗形成外生菌根。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均以成对形式出现,深林中只要发现一朵,在不超出一米范围内必定能发现另一朵,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初球形,本身具有与青草一般的保护色,不容易发现。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或离生,具横脉。在雨季来临时,沟洼地带最容易发现其踪影。菌柄长中实或内部松软,可食用,味道鲜美。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十.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南华凉拌松茸

夏季,“野生菌王国”南华的松茸又大量上市。松茸有“野菌王”之称,是人工无法繁育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味清香,质地脆嫩,益肠胃、止咳、理气、化痰。据日本专家研究证实,松茸具有抗核辐射和抗癌的神奇功效。

凉拌松茸是野生菌生食的大胆尝试,成为了南华“菌子宴”中的名菜。烹饪以天然鲜松茸为食材,切片后配上家常凉拌作料,保留了松茸味美雅致、朴实无华的特点。 凉拌松茸能吃出松茸独特的脂香,同时可以锁住松茸内的水分,入口即可品尝到浓郁芳香的菌汁,令人赞不绝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