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埔土特产云片糕 客家云片糕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埔土特产云片糕 客家云片糕图片更新时间:2022-03-30 06:48:06

一.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石门岭杨桃

三河镇:三河豆腐干、石门岭杨桃。

二.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银江家猪肉

大埔县银江镇农户用传统养猪方法饲养的本地土猪体型适中,肉质色泽红润,肥瘦分明,弹力好,口感鲜、滑、脆、甜,不腥不臊,肥而不腻,齿颊留香,已在大埔县城和梅州城区打响品牌,大埔、梅州等地许多餐馆也纷纷打出“银江家猪肉”招牌,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酒楼也慕名派人前来采购,外出珠三角旅客在省道S333线银江段中途停车购买银1肉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见面礼,更是司空见惯。

银1肉出名取决于一是本地土猪品种;二是银江特殊的无污染水质;三是以木薯、地瓜、杂粮为主的饲料,辅以熟食;四是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银1饲养期要比其它养猪场的长两至三个月,银1肉销售价格比邻近市场其它猪肉每公斤高4—6元。

为擦亮银江家猪肉品牌,该镇对年出栏50头以上的小型养猪户协助解决用地、技术、管理和信贷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农户散养的家猪强化免疫,配带耳标,鼓励肉贩规范经营,统一制作“银江家猪肉”牌匾,扩大影响,维护信誉。协调和帮助养殖户成立“银江养猪协会”,从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指导农户养殖。对养猪户新建起的沼气池按政策给予补助,让养猪户增加收入。目前,银江镇肉猪存栏约8000头, 年出栏约16000头,总产值约3520万元。

银江家猪肉逐渐打响品牌,发展养猪业成为银江镇的优势品牌,成为农业招商的重要项目。笔者了解到,该镇将继续大力鼓励兴办中小型养猪场,辐射带动全镇广大农户发展养猪业。同时,引导农户养猪与种果、养鱼等相结合,走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争取“银江肉猪”年出栏在2.5万头以上,并通过推进“畜-沼-果”的现代农业生态发展模式,缓解农村能源紧缺问题,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新农村。

三.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忆子粄

大埔忆子粄是广东省梅州市大浦县的。忆子粄为大埔风味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末以后,大埔制作的忆子粄已驰誉埔境。产地逐渐向全县扩展。名点忆子粄都必被端给宾客品尝,深得海内外华侨的赞誉。

近年来,经营忆子粄名点食品的老板,除继续在原产地经营外,已向新县城湖寮转移。现在,全县经营忆子粄生意者已有五六十家。如县城虎山、东风、万川等市场,忆子粄店每天门庭若市,销量颇好。此外,还有广州、深圳、港澳等地工作的人员,回家探亲返回原单位时,都会买一些大埔的传统小吃忆子粄作为礼品带回家,亲朋共享家乡风味。

忆子粄由来

忆子粄是大埔有名的传统小吃,相传源于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得名颇有趣味。传说在明代,大埔某地有一户人家为娘的叫松婶,带着儿子阿根,艰苦地过日子。阿根长到18岁时,从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后随师投奔郑成功麾下,飘洋过海到台湾去驱除荷兰侵略者。松婶思念儿子,每逢中秋节,就做了儿子最爱吃的粄,摆在月下,焚香祷告。秋去春来,不觉度过了整整30年,儿子还不见回来。那年中秋节,正当松婶在月下祷告时,儿子阿根突然回来了,母子相会,悲喜交集,阿根从白发苍苍的老娘手里接过忆子粄,欢庆团圆。此粄由此得名。

特色用料

忆子粄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软韧粘结,分成小团,撒上适量的生粉,压成粄皮;特色馅料,一般以靓肉片、鱿鱼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米等为原料,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粄皮里,扎成四方立体形,用干净的叶子包好,涂上食油,放蒸笼里,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别具一格。

制作方法

忆子粄的制作方法分两步。一是用糯米作皮。把糯米磨成粉末(讲究一点的先将糯米浸湿,拌和水及糯米磨成粉浆,装入布代内,用石块压挤,至粉浆水分压干为止,这种方法制成的粄皮特别柔软),搅拌时,糯米粉中加进少许盐水,并用沸热水揉搓至软韧粘结,再分别揉成小团,撒上适量生粉,用小木棒或酒瓶滚压成规格的粄皮。二是制作里面的馅子。一般以靓肉片、豆腐干、鱿鱼丝、香菇、虾米、蒜白、黑木耳等为原料,加上适量的猪油和酱油,在锅里炆至熟透。然后把馅子包进粄皮里,扎成四方立体形,用蕉叶包裹后放进蒸笼里蒸30至40分钟时间即熟,便可食用。其味香,口感滑,鲜美可口。

四.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西岩茶

西岩单丛茶简介

大埔西岩白叶单丛茶自一九九五年十月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一九九七年又荣获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金奖。采用了新的机械设备、新的制作技术,使条形茶变为珠形茶品质不变,而且具有易包装、易运输、不易碎的特点。

西岩珠形白叶单丛茶主产于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麓海拔在1250米以上的山地周围,土壤多为中性偏酸ph值5---6之间的红、黄、赤红土壤,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适宜茶树生长和有利构成优质茶叶中内含物质和积累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西岩珠形白叶单丛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系中名优品种,由于采用新的特殊工艺制成,自然花香气持久,滋味浓醇爽口,香韵蜜味,回甘力强,并且有多种药理功能,常饮能提神益思,有益人体健康养生延寿的特种珍品,盛誉中外。

西岩乌龙茶简介

大埔西岩乌龙茶产于海拨1250米以上的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麓,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的土地,具有利于茶叶生长和有利构成优质茶中内含物的形成和积累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

早在一百多年前已盛名于东南亚的传统产品,大埔西岩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系中名优品种。具有清、香、甘、滑、醇等特点。是饮用保健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一九九五年十月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奖,是乌龙茶系列中属珍贵品种,采用特殊加工工艺制成,品质极佳,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油光,自然花香气清高,滋味醇爽,汤色绿黄明亮,香韵持久,回甘力强,常饮能提神益思,降低胆固醇,有益人体健康,养生延寿的特种珍品,盛誉中外。

西岩冰冻茶简介

西岩冰冻茶是采用台湾最新的制茶技术,纯天然的茶青,刹青后揉捻,直接冷藏保鲜。最完全地保留茶叶维生素、维他命等营养成份,具有清凉、爽口、提神醒脑之功效。品饮冰冻茶有回归大自然、亲临茶田感受!现代人,饮新鲜茶,至高亨受!

西岩山特殊茶--岩中玉兔

特殊环境(西竺寺)

特殊工艺(纯手工)

特殊香味(玉兰香)

价值:1800元/公斤仅供有识之士鉴品!

西岩黄枝香茶简介

大埔西岩黄枝香系在乌龙茶系白叶单丛茶中选育出来的茶种属高香型的品种,自一九九三年在大埔县枫朗镇西岩茶场海拔1250米的山地种植以来表现良好。在一九九七年荣获中国国际茶业展览会金奖。

黄枝香茶具有清、香、甘、滑、醇朗特点,特别是其自然花清香,浓而持久,品质极佳,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油光,汤色绿黄明亮。滋味浓醇爽口,香韵带有蜜味,回甘力强,此茶有益人体健康延寿之功能。常饮能提神益思。属乌龙茶类的珍品,在市场上深受顾客欢迎。

五.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高陂陶瓷

高陂陶瓷

大埔是“陶瓷之乡”,而高陂则是大埔县最早的陶瓷产地,又是周边乡镇的陶瓷集散地,故有“瓷都”、“白玉城”之称。

高陂的陶瓷生产早在宋朝末年就兴起,并一直持续发展,同时还辐射影响了高陂周围的光德、平原、银江、洲瑞等地的陶瓷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高陂陶瓷业更添生机,在制作、煅烧、上彩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新工艺和高科技手段,产品的质量、数量、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影响更大,销售更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陂的陶瓷久享盛名,饮誉中外,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华时,特派英国记者来大埔购买赤山瓷厂生产的45头“柳亭牌”青花餐具和“帆船牌”青花茶具作为访华纪念品和礼品。高陂的陶瓷还被选为国礼瓷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用瓷。大埔的薄胎瓷是广东省独特名瓷,被誉为“广东瓷器之花”。目前主要生产日用瓷、工艺陈设瓷、建筑瓷、工业卫生瓷、陶器等6大门类产品。陶瓷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9个省市。高陂镇共有陶瓷企业512间,年产量248万件,产值1.2亿元。陶瓷经济收入占全镇工农业总收入56.8%。因高陂是大埔瓷业中心镇,华侨瓷厂、赤山瓷厂、大埔瓷厂等10多间国有瓷厂均设在这里。

六. 广西 柳州 柳城县 柳城云片糕

云片糕又名雪片糕,其名称是由片薄、色白的特点而来的。其特点质地滋润细软,犹如凝脂,能久藏不硬,在制作上很为讲究,如炒糯米粉,一般要贮藏半年左右,以去其燥性;对绵白糖的选择也较严格;至于糕的切片要求也很高,每条糕块(长22厘米)一般要切140片左右。

典故:

“云片糕”——乾隆下江南时,到淮安城西北河下镇。应汪姓盐商请求,到他家花园,时外面瑞雪纷飞。乾隆凭窗赏雪,好生惬意,涌来诗兴,便吟起《雪景》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嘴里只是“片儿片儿”地吟着,却一直接不上第四句,望着窗外的大雪发急。就在这时,汪盐商捧着一只细花玛瑙盘子,给皇帝献茶点。乾隆正好利用这个吃茶点的机会思考下文。玛瑙盘里两碟同样的糕点吸引住了乾隆,他竟忘了使用筷子,顺手拈起两片,一尝,香甜松软,清新可口,大加赞美:“何来佳点,如此大快口福!”他一片片拈来,吃过十多片之后,向汪盐商问起这糕点的名字,问起市场上有没有这种糕点出售。汪盐商如实回答:“这是家中祖传的小食,没有什么名字,外面也没有售卖之处。”汪盐商顺势大夸这糕点如何如何好,并叩请皇上恩赐佳名。乾隆答应了汪盐商的请求,想给这个传统的美味糕点起个典雅的名称。他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想起还没吟完的那首诗,不禁拍案惊叫:“好哇!这种糕点的色彩、形状,就如同外面飞舞的薄薄的雪片吗?依朕看来呀,就给此糕点赐名为‘雪片糕’吧!”汪盐商听罢,连忙是叩头谢恩。随后,赶忙捧来了家中的文房四宝,请皇上题名。乾隆高兴的竟然笔下大意,将“雪片糕”写成了——“云片糕”。糕饼店铺从此就改做“云片糕”了。

原料配方:

江米粉、糖粉、绵白糖、饴糖、香油、桂花精、熟面

制作方法:

1.加工江米粉:把江米洗净,掺拌砂制成熟江米,不能有生硬米心和变色的糊米粒。然后过箩,除尽砂子,进行磨粉。磨好的江米粉一般要贮藏半年左右(叫做陈化),以使江米粉吸潮,去其燥性,以达到制品松软爽口的要求。

2.润糖:把糖粉、绵白糖、饴糖、香油、桂花精放在缸内加水搅拌。搅拌均匀叫做润糖。经12小时待糖粉充分溶化后,即可使用。

3.调粉:取适量经过陈化的江米粉与润好的糖混合搅拌,使其发绒柔软,叫做调粉。

4.装潢:称取给量的调粉放在铝模内铺平,用压糕机压平,用刀将模内粉坯切成4条,再用“铜奈”在表面压平,连同糕模放入热水锅内炖制,炖时要注意气温与火候,一般气温在20℃以下时,火力要小,如在20℃以上,则火力要旺些,避免米粉发胀,同时还要注意锅内水温,锅里的水要始终保持微开状态,使糕防止含水过多。约经1.5~2分钟,糕粉遇热气而粘性增强,糕坯成形即可出锅。

5.冷却、分条:取出铝模,把炖好的糕坯扣在做案台上,糕坯条子紧贴在铝模的那一面是面,因吸水充分而光滑滋润;另一面是底,虽平整但不如面部滋润,稍加冷却即把糕坯条面对面的摆好继续冷却。

6.装屉回锅:把糕坯条面对面、底对底地立放在专用木屉里,然后入锅急火蒸约5分钟即可。注意往屉里放置糕坯条时,应使面与面的间隔空隙小些,底与底的间隔空隙大些,以使底部在回锅时充分吸水,增加其光润和滋润程度。

7.整齐放置:回锅下屉后,撒少许熟面干,趁热用铜镜(也叫做铜奈)把糕条上下及四边平整美化,好装入不透风的木箱内,用布或棉被苫盖严密,放置24小时,其目的是为了使糕坯将水分充分吸收,以便保持质地软润和防止霉变,待次日切片、包装即是成品

获奖情况:

产品1984年获广西区优质食品奖、

1990年为亚运会指定销售产品、

1991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第四届体育运动会奉献奖、

1999年获全区乡镇企业商品展销会银奖、

2001年获中国西部大开发地方特色产品银奖等

柳城糖业公司云片糕点厂

电话:0772—7612381

七.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茶阳竹

大埔县茶阳镇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优势,新引进多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年耗竹量达13万多吨,繁荣了当地竹产品交易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茶阳镇是竹子之乡,过去,该镇由于竹制品加工企业少,砍伐的竹子除了一部分销往镇竹器工艺厂,一小部分由民间艺人用手工制成簸箕、竹藤等竹制品外,绝大部分的竹子只作一些简单的粗加工或直接运往建筑工地,销量非常有限,价格也一直上不去,低廉的竹子价格使得农民依靠种竹收入有限,积极性不高。该镇大批大批的竹子因此被浪费在山里,农民守着优质的资源却总也富不起来。

近年来,该镇抓住招商引资的热潮,大打竹木资源优势牌,引进外资推进竹木产品精深加工,新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多家,并大力支持、引导原来的镇竹器厂等一批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发展优势的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竹制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大大增加了竹子的需求量,繁荣了竹子交易市场。

2003年该镇每50千克竹子的售价为10—12元,2006年则提高至18—20元。按一个农民平均每天可以砍伐250千克竹子计算,按2003年的价格只能卖50—60元,而现在能卖90—100元。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昔日少人问津的竹子成了宠儿,现在该镇已有竹林面积:丛生竹1.5万亩、毛竹8.1万亩。

据了解,去年仅卖竹一项收入,竹林少的每户农民可增加几千元,多的则可增收1—2万元。“大河涨水小河满”。茶阳竹子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周边的青溪镇、西河镇和丰溪林场等地竹子价格的上涨,使周边镇(场)的农民同样得到了实惠。

八.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凉粉糕

大埔凉粉糕:已有800年历史。呈半透明凝固状,具棕褐至茶褐的仙人草本色。含胶质多,富弹性,有天然仙人草风味,并略带碱香。食用时,可加入白糖或牛奶,爽滑可口,清凉解热。有清热滤湿、凉血降暑等功效,主治急性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中暑,风热感冒等。日饮该糕一小碗,对降血压有较好疗效。

九.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牛肉干

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优质食品》,外地游客及海外侨胞回乡都会带本,深受大众喜爱。

大埔牛肉干香韧可口,回味无穷,可下酒佐菜,本产品高温灭菌,真空包装,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是送礼绝佳品。

十.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蜜柚

大埔蜜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埔蜜柚源自宋元,盛传明清,名于当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祖祖辈辈都有种植蜜柚的习惯,今大埔古村落的房前屋后还留存有百年柚树。直到1985年开始大埔蜜柚由原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逐步规模发展。据《福建物产志·果类》载云:“平和亦出产蜜柚,每镪可货五六枚”。又载:“闽中柚种,元时始自粤东传来,今胜粤中矣”。今平和琯溪蜜柚与我县古柚树的品种相同,足见大埔种植蜜柚的历史早于福建平和,并由大埔传入平和。据明嘉靖、清嘉庆同治《大埔县志》之物产志记载:“……为柑为桔为柚……实尖而小者美,圆而大者稍逊,闽种微异,闽以圆大者佳”。可见大埔县蜜柚于明嘉靖、清嘉庆同治年间就盛传于世了。2012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正式授予大埔县“中国蜜柚之乡”称号。

蜜柚多产于大埔县,种植面积四千多公顷,所产柚果形状端正,肉质柔嫩,无核或少核,酸甜适中,已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

地域范围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东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西邻梅州市梅县、梅江两区,南接同市的丰顺县和潮州市饶平县,北依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大埔蜜柚保护区域大埔县县域内,包括大埔县现辖下的湖寮、百侯、枫朗、大东、光德、桃源、高陂、-、三河、洲瑞、银江、茶阳、西河、青溪、丰溪林场等15个镇场,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8′~116°56′,北纬24°01′~24°41′之间。面积13256公顷,总产量22.1019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大埔蜜柚早熟,一般在中秋节前后上市,果大皮薄,平均单果重1250—1500g,果实呈梨形或倒卵形,果色表皮淡黄、光滑,商品性好。果肉多汁化渣,酸甜适中,有香蜜味,种子少或无。2、内在品质指标:大埔蜜柚营养价值高,经检测,果汁中含总糖8.5—12.3%,总酸每千克3.2—5.35克,维生素C每100克含48.93—51.98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0.7—13.9%。3、安全要求:大埔蜜柚产地环境要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