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望江特产咸大蒜 家乡的特产大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望江特产咸大蒜 家乡的特产大蒜更新时间:2022-04-01 10:00:37

一.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白桥大蒜

白桥镇是商河县15万亩大蒜种植基地的核心区和主产区,白桥镇辖81个行政村,5万人,以大蒜产业为主导产业。目前,全镇共有7万亩大蒜,年产大蒜10万吨、蒜薹4.5万吨,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文明镇、济南市唯一的整建制大蒜生产专业乡镇。

白桥大蒜品种主要有两个:一是苍山白皮蒜,二是苏联红皮蒜。苍山白皮蒜以收蒜苔为主,一般亩产蒜苔1200斤,亩产蒜头2500斤。其所产蒜苔粗长质优,长度一般在60cm以上,且品质优良,质脆味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苏联红皮蒜以收获蒜头为主,一般亩产蒜苔500斤,亩产蒜头3500斤。其所产蒜头个大味美,直径一般在6-7cm,且香辣味浓,可生食、腌制,也可加工成蒜片、蒜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白桥大蒜头大瓣齐、肉质脆嫩、香辣味浓、营养丰富、耐储存,储存期可达9个月,外型美观,白净,略微红色,果型直径5公分以上,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新鲜大蒜每100g含糖7.2g、蛋白质5.2g、钙10mg、磷12.5mg、铁1.3mg、维生素B10.29mg、维生素B20.06mg、尼克酸0.8mg、维生素C7mg,此外还含有镁及其他微量元素等,富含大蒜素,是一种抗菌谱广、毒性低的“植物抗生素”。2007年4月该乡生产的大蒜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11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1年“商河大蒜”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长凝大蒜

长凝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凝镇地处榆次市东。长凝紫皮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皮松瓣紧,水气充足,鲜嫩可口,每头四瓣或六瓣,捣成蒜泥隔夜不变色。

长凝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明、清以来成为皇家贡品,在晋中以及省内外享有盛誉。长凝大蒜以蒜瓣肥大、色香味美、辣味纯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金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榆次区科技局长凝大蒜种植科技协会成立后,该协会会长麻富珍带领长凝镇蒜农种植户潜心研究长凝大蒜种植技术,使长凝大蒜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魏榆”牌长凝大蒜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并被评为“山西省十佳特色品牌产品”。

长凝大蒜

地域范围

长凝大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境内,包括东长凝村、西长凝村、壁达村、相立村、西沟村、辉举村等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85′00″~112°94′00″,北纬37°60′00″~37°65′00″。主要涉及榆次区长凝镇的东长凝村、西长凝村、壁达村、相立村、西沟村、辉举村等6个行政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榆次长凝大蒜的品质特点是紫皮或白皮,四、六瓣,色香味美,辣味纯正,刀切后隔夜放置不退色、不变色,砸烂三天不变色,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因以上特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长凝大蒜食后口无异味,用老陈醋腌制后颜色呈翠绿。 2、内在品质指标:经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蛋白质检测结果为5.42g/100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5.2g/100g。维生素C检测结果为11.6mg/100g,明显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7mg/100g。钾元素检测结果为5360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4370mg/kg。钙元素检测结果为107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100mg/kg。铜元素检测结果为1.47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1.10mg/kg。锰元素检测结果为3.12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2.4mg/kg。 3、安全要求:大蒜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227-2004无公害食品大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地域范围内的长凝大蒜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长凝大蒜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长凝大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

三. 浙江省 衢州 柯城区 江生记咸花生

江生记咸花生

衢州江生记咸花生,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衢州市有名传统土品,已有100余的加工历史。其加工的产品,外壳呈灰色,表面小孔明晰,果仁似玉,香脆味咸。

四.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客家咸茶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咸茶美味可口,老幼咸宜,且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之功效,曾有常饮咸茶可延年益寿之说。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武陵山区土家族已有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作医疗良方和保健饮食的风俗,俗称擂茶。随着客家人躲避战乱而南迁,擂茶风俗便传到闽粤赣台等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扬弃,改进、丰富、发展,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在白蕉镇客家村几乎家家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喜爱喝咸茶。

白蕉镇境内赖家、白石、小托、黄家、虾山、南澳以及斗门区内的客家村,共有村民25000人。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与中山市隔江相望,西南为斗门区府驻地井岸镇,南与鹤州垦区接壤,西北部濒临莲洲镇。全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全镇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物1.1万亩,鱼塘6.3万亩,作物3万亩,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有外资和民营企业264家,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51元。白蕉濒临南海,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客家咸茶这一民俗在白蕉镇辖区内客家人聚集地广为流传。

五. 山东省 济宁 微山县 两城大蒜

两城大蒜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的。两城镇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大蒜种植是两城镇的主导产业。两城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微山县两城镇凭借在大蒜种植上的历史和优势,成功入选首批64个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大蒜种植是两城镇的主导产业,已全部实行标准化种植,2013年度种植面积为40125亩,从事大蒜种植农户数量达18260户,占农户总数的9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450元。

两城大蒜种植历史悠久,从小范围种植逐渐发展到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自2005年成立“两城大蒜种植协会”以来,两城大蒜有了长足的发展,协会以镇农技站为依托,为会员统一提供技术、农资、引进新品种,及时为会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会员的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入会农户已占大蒜种植总户数的52.8%。

2013年,微山县两城镇大蒜种植协会申报的“两城大蒜”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682125。

微山县两城镇大蒜种植协会

12682125

大蒜

六.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大蒜

产于山西灵丘。《后汉书》云:一天,名医华佗遇到一辆车上躺着一个病人,这人得的是一种怪病,喉咙眼里象噎住了东西,吃饭咽不下去。华佗诊视后,对病家说,你到饭铺里去买二升蒜和醋来,令病人吃下去。华佗走后,没有多久,病人就吐出一条蛇来。病家拿着蛇找华佗道谢,见华佗屋里的墙壁上挂着数十条蛇,才知道华佗的医术高明。此虽神奇之说,姑置勿论,但祖国医学实践总结肯定,大蒜为“除风邪,杀毒气”。因而,大蒜的杀菌作用是千真万确的。大蒜消毒、杀菌、去腥、解腻,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的功能。在夏季凉拌冷菜和凉拌面食中酌加此品,并能“解暑气”,增加食欲,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防癌、抗癌,减缓老化和保持健美的作用。

七.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塘缀咸萝卜

塘缀镇种植萝卜历史悠久,腌制的咸萝卜工艺也极其讲究。塘萝卜大多是整条加工腌制,果肉脆甜多汁,清香可口。

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八.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龙岩咸酥花生

龙岩咸酥花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岩咸酥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岩咸酥花生”系指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生产的咸酥花生。龙 图1 龙岩咸酥花生

[1]岩市新罗区盛产花生,尤其是加工咸酥花生。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新罗地区就开始以精湛的工艺加工花生,有200多年的制作历史。咸酥花生以酥、脆、香而闻名,色泽美观、皮薄易剥、粒大肉满、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疟之功效。产品不仅畅销于中国国内市场,在国际上也被视为佳品,市场潜力很大。 [2]

产品特点

福建省龙岩市传统烤制的咸酥花生,也称盐酥花生,较之各地名产,更具独特风格。其花生原料具有双仁果多,荚果均称,网纹清晰,果实饱满,蛋白质含量高等特色,采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的花生原料,通过湿焙或干焙的加工方法,使产品达到酥、香、脆,咸中略带甘甜的滋味和口感。[2]

相关风俗

自古以来,龙岩人把花生视为吉祥之物,它象征财丁两旺、繁荣昌盛。焙制后的果仁香味浓郁、生津爽口。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必购备花生。龙岩有俗话曰:“两手一拜,红柑一介;屁股一拱(上身弯下,鞠躬),花生一捧。”小孩拜年时,大人不一定给红包,但必须赏给红柑和花生。民间喜庆宴席,第一道菜也必定是花生,主客双方将都因此得到幸运。[2]

质量管理

早在1998年,龙岩咸酥花生就被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首批农 图2 龙岩咸酥花生标准化生产

[3]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制定了包括种子、栽培技术规范、原料果、加工工艺、产品标准的《龙岩咸酥花生标准综合体系》,并通过贯彻实施,推动农户按标准栽培和加工咸酥花生,提高了花生产量和质量,促进了花生产业快速发展。此外,龙岩还成立了龙岩咸酥花生加工集团和花生产业协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销售则由散装销售向包装销售方向发展。[2]

保护范围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产地范围的请示》(龙新政综〔2007〕10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所辖行政区域。[4]

专用标志使用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4]

技术要求

(一)栽培技术要求。 1、品种:适制加工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 2、立地条件: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排灌方便,pH值6至7,有机质含量≥1%。 3、栽培与管理: (1)播种时间: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种植密度:每公顷小于18万穴,中间穴播2粒仁,边行穴播3粒仁。 (3)施肥:施足底肥,适当追肥。如果使用氮肥,每公顷纯氮的施用量不超过60公斤。以农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15000公斤以上。 (4)病虫害防治:2至3年倒茬轮作。收获前一个月禁止使用农药。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4、收获:11月下旬至12月初,田间花生90%荚果的果壳外表呈现出明显的硬网纹,果壳内壁的柔软组织完全收缩,种皮呈现粉红色,果仁已充灌果壳的内腔时,即可收获。 (二)加工工艺要求。 1、工艺流程: (1)湿烤:鲜秋花生果选料→清洗→蒸煮→烘干→焙烤→筛选→包装。 (2)干烤:干秋花生果选料→浸泡→清洗→蒸煮→烘干→焙烤→筛选→包装。 2、清洗:鲜果花生从地里采收后24小时内清洗;干果花生在盐水中浸泡12小时至24小时后清洗。 3、蒸煮:水开后放入花生煮15分钟。 4、烘干:用竹制花生烤笼盛装煮好的花生置于炉上进行烘干,温度80℃至90℃,时间20小时至24小时。 5、焙烤:把烘干的半成品倒入竹制花生烤笼,置于炉上,用70℃至80℃温度焙烤48小时至60小时。

九.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三叶咸秧草

秧草,又名金花菜、南苜蓿、草头等,是扬中市(全国生态示范区)长期大量栽种的一种蔬菜,秋冬季生长,天然无虫害,整个生长过程无须施农药化肥,无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据明《本草纲目》载秧草可“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毒……可久食,利五脏”,经现代营养分析证明其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是医药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奇高的稀有蔬菜。



扬中人对秧草怀着特殊的感情,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秧草是“救命草”。由于季节性强,田里的秧草又总是吃不了,母亲们自发腌制的咸秧草,就成为扬中独具风格的特色小菜,一年到吃到头,或拌黄豆、或放花生米,或是蚕豆瓣,每家的口味都会不一样,关于秧草的记忆是伴随着母亲的白头发一天天地根植在扬中人的感情里的。



其制作技法特别讲究:秧草不能晒得太干,可保持一定水分,按一定比例加盐,施以泡菜做法.这种腌制在陶罐里结结实实的咸秧草,由于隔绝空气,发酵后能产生多种氨基酸,故味道特别鲜美。经腌制而成的咸秧草是一直在扬中民间广泛流传的美味小菜,是扬中传统的土,三叶“咸秧草”其味鲜香脆嫩,清香味美、方便易食,是居家佐餐、馈赠亲友的上好选择。

十.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苍梧大坡咸酸腌菜

苍梧县大坡咸酸腌菜精选优质新鲜蔬菜为原料,采用精盐、酒、辣椒、香辛料、白糖、红油等,按传统制作流程,经乳酸菌菌种发酵腌制而成,创造出酸、甜、香、辣、爽独特口感的"桂坛子"酸菜,咸酸腌菜即开即食,可炒可拌,实是送礼佳品、也餐桌、零食之上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