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晋城特产零食 山西特产小零食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晋城特产零食 山西特产小零食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3-30 06:36:11

一.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高平黄梨

高平黄梨特点是:个大、味浓、水份大、耐贮运。含糖量9.98%,酸量0.23%,糖酸比值38.93,属中上等品质。全市梨园面积1.98万亩,约85株,年产梨约2000万公斤。其中大黄梨树约26株, 年产量1600成万公斤左右。主要产地在寺庄、永禄、釜山、赵庄、野川、杜寨、陈区、 团池 等地,其中陈区镇铁炉村产的大黄梨品质最优俗名“铁炉梨”,明、清时曾为贡品。

二.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七须黄花菜

七须黄花菜产于晋城市沁河流域的加丰镇。其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整齐;二是角苞长、肉厚,粗壮肥硕;三是脆嫩清口,久煮不烂。

黄花菜俗称金针,有五须、七须之分。潘河村的七须金针不同于一般的五须金针,它具有色泽金黄、须长5寸、美味可口、肉嫩鲜明、营养丰富的特点。这种黄花菜对土、肥、水有一定要求,在蒸、晒过程中也有特殊技术要求,一般用10公斤鲜菜才能蒸晒1公斤。此菜移植到其它地方不能长为七须,也只有在潘河,大自然赐予了该村独特的山泉水、黄沙石板和其他利于栽培七须金针的优越条件。

据当地老人讲,他们村栽培七须金针历史久远。相传,唐朝武则天曾下诏封潘河的七须金针为“御菜”,当地官吏将此作为贡品每年夏季敬献给皇帝食用。直到清末年,由于自然灾害,才一度失传。新中国建立后,当地农民重又栽培七须黄花菜。

三.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乔氏琉璃

琉璃的制作在古代晋城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技法,而晋城的琉璃制作又以阳城县乔氏琉璃为最。阳城的琉璃制作世家——乔氏家族专门从事黑、绿瓷器和琉璃的生产,远近闻名,人称乔氏琉璃。

阳城县寿圣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琉璃塔、东岳庙舞楼正脊楼阁式琉璃塔刹(建于明隆庆元年)均采用乔氏琉璃。由于乔氏琉璃质地优良,明代故宫的琉璃狮子和明十三陵的部分琉璃制品也为阳城乔氏所制。现在,釉色发展到十多种,产品远销海外。

四.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蚕茧

阳城蚕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城蚕茧”,山西省阳城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历史悠久、产量高、质量优而闻名于世。“阳城蚕茧”色泽好、上车茧率高、解舒率高、出丝率高、双宫茧少、黄斑茧少、紫印茧少、死笼茧少。用“阳城蚕茧”所缫的梅花牌SE桑蚕丝,质地柔软,光润洁白,产品远销日本、前苏联、英国、荷兰、瑞士、印度等20多个国家。阳城是全国三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

山西省阳城县历史悠久,其“阳城蚕茧”就以其历史悠 图1 阳城蚕茧成品

.久、产量高、质量优而闻名于世。“阳城蚕茧”色泽好、上车茧率高、解舒率高、出丝率高、双宫茧少、黄斑茧少、紫印茧少、死笼茧少。用“阳城蚕茧”所缫的梅花牌SE桑蚕丝,质地柔软,光润洁白,1979年、1983年、1989年连续获得国家金质奖,阳城缫丝厂因此成为全国缫丝行业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我国第一个向美国出口白蚕丝的企业。梅花牌SE白厂丝成为远销日本、前苏联、英国、荷兰、瑞士、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免检王牌产品。到21世纪初,年产量已突破300万公斤,位列华北地区之首,是全国三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 2006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阳城蚕茧”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征

经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阳城及全国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证实:“阳城蚕茧”与普通蚕茧相比,具有“一好三高四少”的品质特性。一好,即色泽好,具有独特的感观品质。“阳城蚕茧”呈白色,色泽雪白,颗粒椭圆微带束腰形,且均匀。用阳城蚕茧生产出来的白厂丝也是色泽鲜活洁白,生丝洁净≥94.00,非常受市场的欢迎。三高,即上车茧率高,可达98%;解舒率高,大于80%,远远高于同类产品;出丝率高。四少,即双宫茧少、黄斑茧少、紫印茧少、死笼茧少。.

阳城蚕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西省阳城县人民0《关于将“阳城蚕茧”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阳政发[2006]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西省阳城县凤城镇、润城镇、北留镇、东城办、町店镇、寺头乡、芹池镇、西河乡、演礼乡、固隆乡、次营镇、董封乡、横河镇、驾岭乡、河北镇、白桑乡、蟒河镇、东冶镇等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现辖行政区域。

五.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山楂红酒

泽州为全省多样化果品基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其主要栽培树种有山楂、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特别是以盛产山楂(也称红果)闻名全国。 山楂栽培历史在我县已有300多年,是全国八大红果产地之一。主要栽培品种“泽州红”果实个大,色泽鲜红,果肉粉红,酸甜适度,医用价值高,为中国山楂品种中的姣姣者。( 泽州)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境内高都镇的大兴村、北上矿村、小峰头村、大峰头村、岭后底村、大泉河村、湖里村、岭上村、黄三河村、任圪套村、玉寨村、东玉寨村;巴公镇的陈沟村、二仙掌村、柏杨坪村、庄头村、甘润村、李峪庄村、山耳东村、郭家庄村、北连氏村、南连氏村以及李寨乡、南岭乡等行政区域内

六.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清炒野山菌

菌类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野山菌中的铁、锌、铜、硒、铬含量较多,经常食用可补充人体内微量元素的不足。

野山菌烹饪可采用煮、蒸、炖、炒、煎等法,而最适宜的烹饪方法是---炖, 可以与其它食材一同炖各种汤,如棒子骨大补菌汤、乌鸡滋养菌汤、野菌牛腩汤等,不仅鲜香美味,且营养丰富。

将采摘到的野山菌,挑拣干净,去除杂质。首先将清洗干净的野山菌用开水焯一下。锅内将油烧热,加入野山菌煸炒,一道美味的清炒野山菌就出锅了。入口滑嫩,鲜味扑鼻,仿佛还能闻到大自然的清新。

山上的食材新鲜是最珍贵的品质,一过9月份,山里的菌类就消失了。村民将采摘到的菌类风干保存,用于节庆之日食用。

七.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高平烧豆腐

说起高平,就不得不提起高平烧豆腐,高平人吃烧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当年,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有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了下来。

在高平市的谷口村,有一座庙院,因其外形貌似骷髅而取名为“骷髅庙”。“骷髅庙”是距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座纪念战国时期将士亡灵的庙宇。高平烧豆腐做的最正宗的地方,正是谷口村,在这里每家每户都会做烧豆腐。

豆腐,是烧豆腐的第一材料。用于做豆腐的大豆是高平本地黄豆。豆腐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烧豆腐的口感。农村人睡觉比较早,每晚九点左右,睡觉之前就会将本地的黄豆泡入桶中,使豆子膨胀。

凌晨0半,就起床点火烧水。在烧水的同时,将事先泡好的黄豆使用电磨机来打碎成浆状,接入桶中。然后再将这些生豆浆倒入一口大缸内,待锅里的水烧开的时候,将开水全部倒入盛满生豆浆的缸中。

随后将缸内的生豆浆用纱布木桶框自制的过滤器来进行过滤。用鼓槌将豆浆挤压入下面的盆中。新鲜乳白的生豆浆压满整整一盆,最后遗留在纱布中的只剩下一些“废渣”。 吃烧豆腐的调料就来自于这些“废渣”,用生姜、蒜与这些废渣搅拌在一起,再加上点食盐,就是吃烧豆腐所用的配料。 随后将盆中的生豆浆再放入锅中煮开,这时出来的就是我们平时所喝的豆浆。

将豆浆再倒回缸内,然后用事先搅拌好的石膏来点豆腐。石膏点豆腐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过程,豆浆在石膏粉的催化作用下将满满一缸的豆浆慢慢地变成了豆腐花,而这时候的豆腐花,就是我们平常喝的豆腐脑。

最后将这些豆花再倒入自制的木质模具中进行沉淀,放置约三个小时后,这些散漫的豆花就会变成一整白嫩的豆腐。

上午十一点,被压制了三个半小时的豆花已经变成了一块块的豆腐。而这时候,才真正进入了烤制烧豆腐的阶段。 将豆腐从模具中取出,切成3厘米厚6厘米见方的小块,整齐的排列于竹板上面。烤制烧豆腐的火以碳火最为合适。将铁架放置于碳火上,然后将每一块切好的豆腐块均匀的码在铁架子上,在烤制的时候,需要对每一块豆腐进行翻制,直到每一块豆腐都被烤至金黄色。

像小手工作坊,每天最多就是烤制300块烧豆腐,价格为五毛钱一块儿。

烧豆腐是一种很大众的地方特色美食,在高平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贫富贵贱,老幼妇孺,上班族或是过路人,只要路过烧豆腐摊,都会停下来花几分钟的时间去品尝几块烧豆腐。

八.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卤肉

制作卤肉的主料是猪头、猪尾巴、猪肘和猪蹄。原料经过洗净切块后,加入花椒、大料、丁香、桂皮等十几种调味料,大约炖八个小时,肉烂汤浓,香气四溢,下午四点左右就有食客来吃了。舀一勺放在碗里,浇上蒜汁,蒜与肉的香味相互交融,吃一口,满嘴留香,再来一个用肉汁浸泡的火烧,堪称一道美味的下午茶。

九.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沁水黄小米

沁水黄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我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最佳,传说《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朝大臣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0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

沁水黄小米在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5年注册商标被列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8年沁水黄小米被山西省名优中心列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

据《神农本草经》记述:“粟米味甜微寒,养肾气,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营养价值,由于沁水县特定的丘陵岭地,特有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成熟,有利其籽粒营养成分的积累转化。谷子品种优良,种植的谷子品种有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其米粒色泽金黄,粒大均匀,米质上乘。谷子生长期为120—135天,耐旱、耐瘠,亩产250—300公斤。目前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可达3000万公斤。

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产业为沁水县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沁水黄小米

地域范围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县、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宁峻山与浮山县、安泽县、长子县毗邻。沁水黄小米产地范围为:沁水县的中村镇、土沃乡、张村乡、龙港镇、樊村河乡、苏庄乡、郑庄镇、端氏镇、加丰镇、郑村镇、胡底乡、固县乡、十里乡、柿庄镇等14个乡镇,涉及25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7′00″~115°55′00″,北纬35°24′00″~36°04′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沁水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米香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维生素有独特之处,维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粮食之首,可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入脾、入胃、消渴、止泻,对防止脚气,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有预防效果;维生素B2对防止口角炎、唇干裂、-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护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维生素C对急慢性传染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促进铁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进非红色素铁的吸收沁水黄小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钙、磷、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可以起到强筋壮骨、活血化淤、健脾保肝、益肾利尿的作用。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DB140721/T002-2005)。

十.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烧大葱

晋城烧大葱是以大葱为主要原料,采用烧菜的烹饪技巧,成品带有葱香味,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是晋城一带的名菜史。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今晋城),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烧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烧大葱。烧大葱是山西小吃菜谱之一,以大葱为制作主料,烧大葱的烹饪技巧以烧菜为主,口味属于葱香味。烧大葱的特色:此菜色泽金黄诱人,汤鲜葱香,配上鲜荔枝,使口味咸鲜香中有甘甜微酸。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