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漳州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漳州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漳州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漳州必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4 07:22:37

一.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长泰明姜

长泰明姜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的。长泰明姜以其调中制逆、祛风散寒、开脾健胃等独特功效,成为时下一种健康的时尚食品。

明姜是长泰传统的蜜饯产品,生产的年代起始于宋元时期。明姜用生姜和糖加工而成,既是独具风味的蜜饯品,又有防病治病的药用功能,所以世代相传,颇受百姓喜爱,成为长泰的传统名产。长泰名姜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泰明姜外观洁净明爽,食之甜中带辣,风味独特。食之有消痰、镇咳、开脾、健胃之功,是老少咸宜的保健食品。

近代以来,长泰明姜的产品有姜片、姜条姜粒、姜丁。其制作过程以手工为主,工艺十分考究。首先,要选用块根肥、圆、大的生姜为原料,脱模后切片或切块;而后,要经过烫果、去涩、排粘、除杂、浸糖、甜煮、醣化、粉装等一系工序,终生产出明姜成品。

为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长泰明姜”制作技艺,2004年,以王冬胜为代表的长泰明姜制作艺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以“良冈山”为注册商标推出了口味纯正的长泰明姜“姜农世家”系列产品。从2006年起,长泰明姜曾先后五次参加海峡两岸花博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并多次荣获畅销产品奖。

二.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手抓面

“手抓面”又名“豆干面份”,是闽南漳州一带特有的道地民间小吃。是用手直接抓食的,故而得名,这有点像新疆的手抓饭,手如果嫌不卫生,你当然也可以使用筷子(叉子也行),只是不够地方风味罢了。

它虽然很少在正式的宴席上出现,但由于口味独特、方便随意,是福建菜中一道具有闽南风味的冷盘。名气很响,在城乡颇为风行!

“手抓面”是将黄油面条(加了大树碱的面条),在沸水锅里氽熟后捞出,分别团成直径大概为15厘米的薄面饼。取这样一片面饼放在手上,先后涂抹上甜酱、花生酱、沙茶酱、辣椒酱、蒜蓉酱和芥末酱,再放上一条油炸豆腐干或者是炸五香,然后把面饼包卷起来,卷起来用手抓着蘸杂醋酱吃。香、甜、酸、辣,冰凉、滑润,令人脾胃大开!从吃法到口味都很有风味。

三.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牛肉火锅

牛肉火锅

牛肉、香菇、金针菇、韭菜、白菜3棵、面条500、葱2根、茼蒿、酱油、料酒、各种调料

火锅底汤:

水8杯、干金枪鱼、海带

调味汁:

火锅汤2杯、酱油1/2杯、醋1/2杯、萝卜汁1/2杯、小葱4根、整粒芝麻、柠檬

肉的调味料:

酱油3勺、葱末1勺、白糖、料酒、蒜末、芝麻盐、胡椒、香油

做法:

1.火锅底汤做法:往锅里加水,放入海带,水沸后关掉火,再把干金枪鱼放在汤里泡20分钟后,倒出的汤即可。

2.材料的切法:牛肉要切薄片后冷冻起来,香菇和白菜要切得很薄,葱要斜切,金针菇去掉两端后分散开,韭菜切成7~8厘米长,茼蒿要洗干净。

3.调味汁的做法:往2杯火锅汤里加入酱油、醋、萝卜汁、切得很细的小葱、整粒芝麻等后,均匀搅拌。

4.放入火锅底汤里煮熟:用酱油和料酒调好味道的火锅底汤一煮沸,就把准备好的蔬菜和肉放进锅里,煮熟后加调味汁即可。吃完肉和蔬菜后,放入细面条,再加葱、蒜末、胡椒粉、芝麻盐等煮沸,最后用盐、胡椒调味。

四.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南靖兰花

南靖兰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靖自古是我国建兰、墨兰的主产区之一,古时就因多出名兰佳品而被称为“兰陵”、“兰水”。境内山多林密,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时间久,适宜各种兰花的生产繁衍。野生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生产的兰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据初步调查主要有6大类,1000多个品种,尤其以建兰(又叫秋兰)、墨兰、寒兰、春兰品系最多,是全国四大兰花原产地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具特色的墨兰生产区。台湾世界兰蕙交流协会原会长黄秀球赞誉南靖县是“兰花之乡”,中国兰花协会会长、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视察南靖时,欣然挥毫赞颂:“南靖山水秀,幽谷佳兰香。” 1998年10月,南靖县被中国农学会经济委员会授予“中国兰花之乡”称号。

南靖县是我国兰花主产区之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68%;土壤肥沃。境内山多林密,竹木参天,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兰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野生兰花资源十分丰富,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兰花集散地。南靖自古是我国建兰、墨兰的主产区之一,古时县城即名"兰陵"、"兰水"。

在高海拔林区盛产寒兰、兔耳兰、春兰、多花兰;在中、低海拔竹木林区盛产建兰、墨兰等。目前南靖县已有1200多户种兰专业户,植兰面积达1600多亩,年创产值超亿元,存圃兰花1000多个品种6000多万苗,出口创汇2000多万元,中国委员会授予南靖县“中国兰花之乡”的光荣称号。并多次在全国兰博会上获奖、饮誉海内外。

境内生产的兰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县兰花协会创办2.5公顷的国兰示范场,鼓励农民发展兰花,为全县推广兰花种植新技术、新设备提供技术示范。1999年,南靖县被中国委员会授予"中国兰花之乡"。

五.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海胆膏

东山盛产海胆,海胆生长在海里礁石上,是一种浑身长刺的海生棘皮动物,呈圆球状,据说有70种,只有紫海胆等几种可食用。紫海胆呈紫褐色,以海藻和浮游生物为食,外壳石灰质,内腔有卵巢,表如桔瓣,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一种壮阳补肾、营养丰富的高级佐餐食品。

六.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南靖丹桂

南靖丹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南靖丹桂,赏土楼奇景”,这是时下在“土楼之乡”南靖县时常可以看到的广告语。最近六年来,南靖县委、县政府从当地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出发,把茶叶确定为一项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实施海峡两岸(福建南靖)高山茶“336”行动计划,积极从茶树改良、绿色认证、龙头带动、技术更新、形象打造、市场拓展、茶市辐射、名茶精品等12个方面推动茶产业加速发展壮大,“生态茶叶强县”建设迅速从梦想变成了现实: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0万亩,年茶叶产量1.26万吨、创产值7亿元,跻身福建省十大产茶县之一和闽南乌龙茶第二生产大县。2006年,全县茶农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5%来自于茶叶。

如今在南靖,茶叶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兴茶富民”政策也成为南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南靖县委-陈忠厚说,近些年,随着农业税、税的取消,茶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越来越小,但政府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减小,反而全面加大了;县委、县政府决心一届连着一届干,带领广大茶区群众走出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南靖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种茶条件得天独厚,是闽南乌龙茶传统产地之一。然而,过去在南靖,茶叶并没有被当作一项产业来开发,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滞后,种茶效益一直较差,茶叶价格总是在5-8元/斤间徘徊。可此时,同样是闽南乌龙茶原产地的安溪县,铁观音茶叶却是当地茶叶价格的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十分畅销。

2001年,时任南靖县委-的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晓峰,从这种天差地别的强烈市场对比中找到了“商机”。而当时,也正值南靖芦柑价格持续下跌,广大山区农民也正在考虑产业如何转型问题,迫切寻找一条全新的增收之路。好“商机”加之好“时机”,县委、县政府当年果断做出决策,在南靖历史上首次把茶叶确定为一项农业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壮大。

众所周知,做“好茶”必先要有好茶青。于是,在果断做出扶持发展茶叶产业的决策后,南靖县就首先从调整当地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的茶叶品种结构入手,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导茶农下决心改造老茶园,新种铁观音、丹桂等优质茶叶,大力调整茶叶品种结构。特别是针对全县茶叶优良品种比重低的问题,县农业部门在深入调查、多方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推广丹桂、铁观音等早晚芽名优品种和金萱、翠玉等台湾优质品种的发展重点。

丹桂,是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历经19年从武夷四大名枞之一的肉桂自然杂交的后代中选育的一个高香、优质、高产的乌龙茶新品种。该品种茶叶香气奇高、滋味醇厚、外形翠绿、汤色金黄、而且egcg含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系抗癌物质)是所有茶叶中最高的,其品质可与安溪铁观音相媲美,是闽南乌龙茶中的珍品,而且经试验后证明非常适合在南靖种植。为此,该县提出了“主推丹桂”的口号,打出“喝丹桂、人富贵”的广告,并采用舆论造势、典型示范、苗木补助等办法,大面积推广丹桂茶叶种植。经几年来推广,目前该县丹桂茶叶面积已达3万亩,一举成为该县茶叶的主打品种。

与此同时,一场大刀阔斧的茶叶品种结构调整也在全县各茶叶产区大面积铺开,仅2001-2003年三年间,全县累计更新改造老茶园达2.5万亩,使老茶园重焕生机;全县优良茶叶品种比例也从原来的20%提高到了90%以上,早、中、晚芽品种比例更趋合理,区域茶叶品种结构告别了“单一种植”的历史,出现了“名优荟萃”的喜人局面。

“酒香不怕巷子深,茶香何妨山高远”,茶叶质量是茶产业的“生命线”。以往在南靖,由于茶叶品种大部分是“大路货”,泡出来的茶水黄浊苦涩,被人戏称为“老茶婆”。近年来,该县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下大力气提升茶叶制作技术水平,全力推动全县茶叶品质和档次不断提升。

七.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八月荔枝

八月荔枝

八.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九.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石码肉粽

石码肉粽

粽子是我国人民喜爱吃的民俗米制品,有碱粽、咸粽两种。碱粽即甜粽,用糯米拌食用碱而成。咸粽有肉粽、菜粽、豆粽等五、六种。粽子古称角黍。据载,战国后期楚国政治家、大诗人屈原(前340至前277年)在官场屡被贬职放逐,于农历五月初五之日再次被贬逐湘西,路过汩罗江桥上绝望地投江自尽。当地百姓惊悉后,便于每年五月初五用各种形式纪念屈原。用竹叶包粽祭祀后投入江中,沿袭成早期端午节祭祀屈原的活动内容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吃卤面,赛龙舟仍久盛不衰,沿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是家家必备祭品,人人必尝小吃。石码肉粽是早已闻名闽南、台湾及海内外风味小吃,常年旺销的乡食品。

肉粽:由糯米、精猪肉、栗子、海蛎干或虾米、香菇、鸭蛋等原料配制而成。先洗净糯米,放冷水浸半小时,后捞起凉干,回锅拌上卤汤和葱头油,加适量味精,五香粉和酱色糖乌,中火炒半小时。精猪肉或火烧或清炖炒作,栗子要生剥现用。用竹叶包粽,不松不紧,棱角分明,然后用麻绳扎牢。烧煮肉粽,要火旺而稳中,随时加水,不使肉粽露出水面,一般炖上三小时即可出锅食用。龙海物产丰富,原配料应有尽有,传统炖制的肉粽色、香、味、甜俱佳,加上辣酱等佐料食用,令人吃而不腻。相传历代邻县文武-、回乡海外侨胞,乐于寻食石码肉粽传统小吃,一饱口福。石码不少“绑肉粽”师傅还到漳、泉、厦开“石码肉粽”专营店,拓展市场,常年经营,使石码肉粽香飘闽南。

十.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下河杨桃

下河杨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下河杨桃杨桃是云霄传统的拳头产品之一,一度曾以粒大、果甜、色亮泽等优点,畅销港澳东南亚市场。下河乡下河村种植杨桃己有148年的历史。乡里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建立品种改良实验园,在下河规划建设了500亩杨桃种植示范基地,选出当地品种“虎尾种”进行推广种植,牵头引进马来西亚水晶杨桃,台湾软枝杨桃等品种,进行高接换种,并在全乡试验推广种植。

下河乡是漳州杨桃的主产区,已有上百年的杨桃种植历史。近年来,下河乡以下河村新品种杨桃示范基地为依托,引进台湾软枝杨桃、马来西亚红肉杨桃、泰国杨桃等新品种,目前全乡推广优质杨桃种植面积达5500亩,年可产5000吨杨桃,产量的70%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年可助农增收500万元以上。

下河乡引导成立富达农民合作社,为杨桃注册‘霞河’商标。统一制定杨桃的“地方标准”,对杨桃的感观指标、理化指标、果实大小指标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统一规范了特级、一级、二级等规格。同时,致力于推广“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标准化种植模式,大大推进了全乡优质杨桃生产基地的发展。该乡以富达农民合作社、台湾精品农业园等龙头企业为载体,辐射带动全乡果农建立了5000亩无公害、绿色食品杨桃生产基地。

在杨桃深加工方面,富达农民合作社、丽西罐头厂公司是领跑者。富达农民合作社与县内外水果加工企业建立长期购销关系,深加工杨桃罐头、杨桃浓缩饮料等1000多吨。丽西罐头厂等1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要收购杨桃果1000多吨,而且很多是质优但个头却较小的杨桃果。

2012年,云霄县农作物科学研究所申请注册的“下河杨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