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元江哈尼特产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元江哈尼特产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06:40:46

一.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野花野菜

元江野花野菜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的特色佳肴。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元江生长的很多菜(尤其是野菜、野花)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在元江吃饭,你一定吃了第一回还想着第二回。一大桌菜上到桌上,你会发现,很多是你从来没有吃过的。问问菜名,很多菜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元江生长的很多菜(尤其是野菜、野花)是其他地方没有的。芦荟可以烧汤喝,也可以炒着吃,凉拌吃,不但味道鲜美,吃了还有护肤养颜的功效呢!茉莉花炒鸡蛋,没吃过吧?还有炒芭蕉花,炒酸角叶,炒甘蔗笋等都是难得的好菜。甜菜是哀劳山中的珍品,可做成鲜甜味和酸甜味,鲜甜味营养,酸甜味可口。山珍多得不得了,有野生菌、蜂儿、江鱼、竹虫、田鸡、原生田里的泥鳅、田螺、小鲫壳鱼、蚂蚱、蚂蚁蛋……单单野生菌、蜂儿和江鱼就各有十几种,吃法风味也各不相同。

在元江,你可以吃到大山深处天然的环保鲜花宴,是元江野菜中的上品。植物开花大多一年一度,花就是植物的精华,元江人,特别是元江傣族小卜哨为什么长得面若桃花、身材姣好,听说就是经常吃鲜花的缘故哦!元江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吃,什么攀枝花、棠栗花、金雀花、刺筒花、老凹花、玉和花、大白花、弯根花、小甸花、芭蕉花、酸角花、柴花、苦菜花、甜菜花……,这仅仅是餐桌上野花野菜的一小部分,要数常吃的,至少也有百十种之多,数都数不完。

二.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槟榔

康熙间元江知府章履成,有《元江杂记》五首:述元江风土人情,其中云:十树槟榔中户产 两栽粳稻上农田。

其自注说:每树槟榔成熟,可得一金。稻谷一年两熟至三熟,在清初元江种槟榔已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有十树槟榔即等于中户产业。槟榔在元江,向来是文人骚客的重要题材,留下不少《槟榔词》,《槟榔赋》。

元江坝子气候炎热,终年无霜,为槟榔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清初《元江府志》有种植槟榔的简略记载,当时就驰誉滇南。槟榔鲜品青果,剖开后用藤条穿串。干果称“壳槟”,将壳剥去晒干存储名“槟仁”。槟榔药名大腹皮,是元江民间极普遍的待客食品,故史籍上有槟榔得名于客人雅称“槟郎”的记述。成串的“槟榔吊”是家里逢年过节和办喜事的陈设品。“看(馈赠)槟榔”是青年男女相爱定情的特有方式。元江傣族、白族地方的男女老少都有嚼槟榔的习惯,将槟榔入口细嚼,其色渐呈殷红,染唇如蔻丹,红潮阵阵涌上面颊,像喝醉了酒。

三.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族小布帽

纺织是哈尼族女子世代传承的技艺,又是衡量她们智慧和理财治家本领、身价的重要尺度。所以,哈尼族妇女为了提高自己在家庭、家族中的地位和社会声望,必须学会纺织的本领。

哈尼族男女均喜欢用自织自染的小土布做衣服,并且普遍崇尚黑色。六七岁以前的婴幼儿的衣服,不分性别,均以青蓝色相间的六片直式土布片缝制而成。小布帽顶上系有猪牙、海贝、虎 (豹)爪、穿山甲鳞壳等物和一枚野生植物果。

男童戴圆帽,穿黑衣,一般不加饰品,女童亦戴圆帽,但多用银泡、彩穗作饰,饰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四.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族石蹦炖蛋

石蹦炖蛋,是哈尼族的名菜,鲜美滋嫩可口,营养极好,并且是民间治疗肝炎的良药。

石蹦,又名抱手。属棘蛙群,全国共有7种,云南有5种。产于云南景东县的花棘蛙为。雄蛙胸腹有黑色小棘刺,用手指置于胸前,其前肢将手紧抱不放,故名抱手。体肥大,鲜甜,可与仔鸡媲美,有滋补小儿疳瘦及治疗疳结之食效。

原料:

主料:石蹦1000克。

配料:三七20克,鸡蛋2个。

调料:精盐7克,胡椒面2克,姜末3克,熟猪油100克。

制法:

(1)将石蹦剖腹洗净,三七用油炸熟研粉。将蛋液磕入碗搅匀。将石蹦、三七、盐、胡椒面、姜末装入土陶钵,再加入蛋液拌匀。

(2)锅上火,注入水,放上陶钵,盖上锅盖,炖半小时即成。

操作要领:

三七粉苦凉,若不喜欢可以减去三七粉。炖时火不宜太猛。

五.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芦荟全席

芦荟全席

元江宾馆餐饮部不仅为客人提供民族风味,名特小吃,还为客人提供芦荟保健食品并隆重推出“火夹芦荟”,“双味芦荟”,“密汁芦荟”,“孔雀开屏”等“芦荟全席”。

元江是著名的“中国芦荟之乡”,芦荟被当地傣族称为“亚哈韭”即“火光一样的药”。

六.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热带花卉

元江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最适宜发展热带名贵花卉。省内外花卉商看好元江这块热土,争先恐后地到元江来发展。到目前为止,元江的名贵花卉,如红掌、情人草、晚香玉、天堂鸟等已发展到1120亩,元江花卉品质优,产量高,畅销全国各地,红掌花远销日本。

七.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蒸茶

哈尼族是参与茶树培育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古老的民族迁徙史诗、创始古歌和神话传说里都有有关茶的记载和故事,在今天所有的民俗活动中都要用到茶,“无茶不成俗”,形成了独到的茶文化,蒸茶就是令人称道的一味饮品。

我们饮用的茶一般都是用鲜嫩芽做成的,而哈尼族的蒸茶则不然。哈尼族把新鲜的老茶叶采来,放入甑子里,用温火慢慢蒸熟后,在太阳下晒干,装入土罐或干竹筒里备用。要饮用时,取适量放入杯子里,倒入涨沸的开水,浸泡数分钟,就能喝到地地道道的哈尼蒸茶。这种蒸茶喝完后有一股糯米香味,性温醇,爽口诱人。

哈尼蒸茶,闻之,清香四溢;喝之,润喉沁心。

八.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酸角

元江酸角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的。酸角分甜角和酸角,甜角是后来改良后的品种。两种东西的区别就是在于味道一个酸一个甜。

酸角学名罗望子,产在云南。它的外形酷似香肠,硬硬的壳里裹着厚厚的果肉,果肉外面被两三条叶脉似的“筋”缠绕着,果肉的里面藏卧着几颗核(籽)。酸角分甜角和酸角,甜角的味道不苦不酸不辣不涩还真是有点甜,确切地说好像果脯的味道。甜角是天然的果脯。

酸角又称罗望子、“木罕”(傣语),一种外表长的像花生内心像干桂圆的,是云南省低热的河谷地区的热带果实,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生长于元谋、宾川、元江、西双版纳等地。大乔木。最高可达25米。耐瘠、耐旱,忌寒。叶对生,荚豆微弯,宽1.5-2.5厘米,长5-10厘米。果肉褐色。有甜角、酸角两种。含蛋白质3.1%,碳水化合物71.8%,纤维3.0%,维生素C、A、B1、B2,钙,磷,铁。

酸角果肉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其中含钙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具有清凉解署,开胃健脾之功效,直接口含甜角可生津去暑,止咳化痰,消除咽喉疼痛,帮助消化,洁齿固齿,为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它具有很高的保健疗效,能防治腹泻、气胀、麻痹、瘫痪、坏血病,可杀死人体寄生虫,减缓酒精、曼陀罗中毒。如与食盐拌用可作为去风湿病搽剂。

九.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鲤

元江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江鲤是我国多种杂交鲤鱼的重要父本材料,曾被全国许多地方引种,全国知名鱼类。

形态特征:体侧扁较高,略呈椭圆,头较小,略尖,口下位,上颌较下颌突出,须2对,鳞较大,在腹鳍基部有一较发达的腋鳞。鲜活时尾鳍下叶呈红色,偶鳍呈淡红色,故当地称红尾鲤鱼。

生活习性: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底栖寡毛动物,也摄食昆虫的幼虫、螺蛳及小型的甲壳动物。

分布:元江水系、珠江水系

十.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猪街茶

元1街茶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那诺乡猪街村的。猪街生态茶具有清凉爽口,醇香回甜,提神解暑,生津止渴,久泡不淡,不起茶垢等特点。

猪街在元、明、清时期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通达元江军民府管辖的江城上、下勐乌(现已归属老挝,是十二版纳地之一)的必经之路,也是江城、易武茶马帮进入内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战略位置的重要,明、清以来一直派兵把守驻扎,营盘因此而得名。据猪街二掌村李氏公祠记载:清同治二年二掌村人李氏前往茶山运种回家种植,试种成功,获利颇多。由于利益巨大,猪街、元江小羊街、红河大羊街(原为元江所辖)一带迅速形成了规模种植。晚清至民国时期,仅猪街的营盘村、水井、二掌三个自然村的汉族就先后有十多个经营茶的茶号。茶叶最兴盛时,当地一带的种茶面积曾达到上万亩,在此时期二掌村的李氏家一姓就开办了两个茶号“德盛祥”、“隆盛祥”,同村的张姓人家也家族合办了“协和昌”茶号,后来从石屏迁居于此的何祖恒办了“常春号”。不到几年即在二掌成了首富。

民国初年,元1街茶曾参加全省的“赛宝大会”获金奖,猪街茶在昆明也颇有名气。解放初期,云南省茶科所成立,为发展云南茶叶生产,选育良种、收集育种原始资料库,猪街茶产地被列为云南省茶叶重点调查区域之一。云南省著名的茶叶专家肖时英、张木兰夫妇就曾在1954年、1959年两次到元1街考察,收集了资料标本、茶籽并鉴评了猪街茶。“元江糯茶”就是作为地方优良品种在那个时期上报国家的。 由于猪街生态茶生长于高海拔的哀牢云雾山中,周围数十里无任何工业污染,哀牢山冷空气与红河谷湿热气流在这里交融,常年云蒸雾绕,烟波荡漾,独特的气候特征孕育了品质上乘的猪街生态茶。猪街生态茶具有清凉爽口,醇香回甜,提神解暑,生津止渴,久泡不淡,不起茶垢等特点。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茶叶品质较好,倍受世人青睐,曾作为朝庭贡品。当时的种植规模达5000多亩。现仍有茶园1800亩,年加工干茶10吨左右,主要销往昆明、东北及沿海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