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曲江土特产 曲江区源溪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曲江土特产 曲江区源溪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15:17:35

一.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马坝油粘米

马坝油粘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坝油粘米是曲江县传统的优质水稻品种,以其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称,它的米粒细长,晶莹洁白,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一直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马坝油粘米是曲江县的名优,在封建社会曾作为"贡米"。( 韶关)

马坝油粘米质特优,用砂锅煲饭香味四溢,饭面泛起油光,把饭粒放到纸上有油迹留下,故称之为油粘,因其产地在曲江马坝而得名“马坝油粘”。

马坝油粘米最初原产于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的发源地———马坝狮子岩两山之间的一小块稻田。文物单位在狮子岩挖掘文物土层时发现呈团状稻谷和米粒,均已炭化。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鉴定,为人工栽培稻。据考证炭化谷粒距今已有4000多年。从炭化米的粒型来看,专家认为是籼稻,粒型和马坝油粘米极为相似,由此认定马坝油粘与其肯定有必然的渊源联系。[2]

生产环境

马坝油粘米依靠当地特有的土壤、水质、气候和人文等因素,运 图2 马坝油粘米生产基地

[3]用独特的选育、加工工艺进行生产,米质观感晶莹光亮,富有光泽和油质感。[2]曲江区马坝镇位于韶关市区南部,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属丘陵地貌的地理位置。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该镇水资源丰富,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从而提高了马坝油粘米的品质。

产品荣誉

马坝油粘米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编纂的《曲江乡土志》中就有马坝油粘米曾作朝廷贡米的记载。建国初期作为地方土销售到东南亚国家,20世纪50年代曾跻身于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优质米”的殊荣。1996年后,曾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中国第一批五类食品“QS”标志及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还获得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颁发的“放心米”称号。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通过了对马坝油粘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9月20日起对马坝油粘米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4年第127号)。

地域保护范围

马坝油粘米原产地域范围以广东省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马坝油粘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函》(曲府函[2004]31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曲江县所辖行政区域。

二.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火山粉葛

火山粉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粉葛类,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于物产丰富的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火山地区,故称火山粉葛。

火山粉葛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具有淀粉含量高、无渣、质鲜、肉嫩、味美的特点,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不仅可作上等餐料,还具有清热、养肝、理气、养颜等医用功效。

历史渊源

粤北山区的曲江区自古至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富庶一方,山川秀丽。早在周朝时就有上山采掘野生粉葛,并用其茎的纤维织成葛布。据民间考究,火山地区早在清朝末年就开始人工种植粉葛,逐渐培育出火山粉葛无渣、清甜的优良特性。从而闻名于广东地区,有诗曰:山清水秀火山乡,盛产粉葛名远扬。葛汁扣肉香千里,浓郁沁脾荡回肠。童叟闲来齐挖葛,暮归手揽肩还扛。晚间恰逢数买主,粉葛统销心旌荡。

饮食文化

由于火山粉葛能做到无渣又清甜,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具有润肠、清热的效果,所以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也是广东省有名的煲汤汤料。火山粉葛食法还有多种,可切成薄片用来煲糖水、煲猪肉汤、红烧葛、葛炖兔肉、炒肉片及制成糖葛等,尤以制作粉葛扣肉更为上佳,其入口松化,甘香浓郁,别有风味,深受客人们的喜爱。每当逢年过节、接人待客,火山粉葛是当地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色。火山粉葛煲鲮鱼、火山粉葛扣肉、火山粉葛猪爪汤、清蒸火山粉葛等等,都是餐馆的招牌菜,各大旅游、美食网都有介绍,很受游客的青睐。

火山粉葛与其它地方的一般粉葛相比,淀粉含量多,无渣、质鲜、肉嫩。 外观上看,火山粉葛与普通的粉葛相比,普通的粉葛纹路粗,有小许液体溢出;而火山粉葛外形呈长条形,两头尖,块根匀称,须根少,无分叉,笔直,有轻微皱褶,表面光滑呈浅黄色,肉质乳白色,无黑心, 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具有润肠、清热的效果,是广东省有名的煲汤汤料。熟化后香味扑鼻,口感具有绵软细嫩,带糯(粘)性,味道甘甜,无渣,无异味等特色。火山粉葛煲鲮鱼、火山粉葛扣肉、火山粉葛猪爪汤、清蒸火山粉葛等等,都是餐馆的招牌菜,很受游客的青睐。特别是以火山粉葛制作粉葛扣肉,入口松化,甘香浓郁,别有风味,深受客人们的喜爱。

目前,生产火山粉葛的企业主要有火山粉葛合作社。

火山粉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梅花月婆鸡

 客家人媳妇坐月子,被身体食足一个月月婆鸡方能恢复元气,农家自酿黄酒或红糯米酒煮自养家鸡,黄酒甜香,鸡肉鲜香,汁丰满,味道鲜,使非坐月者也垂涎三尺。

 

四.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罗坑红茶

罗坑红茶产自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坑茶区。罗坑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200多年。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称赞雪花岩下的罗坑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代道光年间《英德县志》专述“茶产罗坑……香古味醇,如朴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光绪、宣统《曲江县志》和《韶州府志》称罗坑茶“色红味醇,经宿不变,功专消暑”。罗坑红茶产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盛行南北气流,冷暖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生态环境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湿润,常年平均气温为20.4℃,河溪极为发达,优质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为罗坑红茶的生长提供了天然无污染环境。罗坑红茶为条形茶,外形色泽红褐,带烟火味陈香,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醇回甘,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泡饮后存放2~3天也不会产生异味或馊酸味。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等有特殊功效。罗坑红茶主要生产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包装—商品茶。生产罗坑红茶的主要单位有:广东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韶关市曲1坑猴采红茶业有限公司、曲江区罗坑原生态茶业产销专业合作社。

罗坑茶厂简介

唐代的陆羽茶经:“茶产韶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宋代,出身于韶关的名相“余靖”写有很多制茶,品茶的诗作,可见宋代韶关茶文化之旺盛;清代,韶州府志:‘茶产罗坑,经宿不变味,功专消暑,七泡有余香......。"

韶关市曲江区罗坑茶厂坐落于罗坑国家级鳄蜥自然保护区罗坑镇,罗坑最高山峰“船底顶”海拔1568米,山上遍布野生茶树。生长于这里的瑶族茶农世代采茶为生。解放初期,罗坑茶厂产品以远销海外驰名东南亚一带,但后由于种种原因,80年代后期停产。于2002年开始,由韶关市茗香茶行重新复产经营,同时引进福建铁观音,台湾翠玉乌龙茶等名优品种。于2008年成立茶叶合作社。2010年研制乌龙工艺红茶“果香蜜韵”,2011、2013年“果香蜜韵”荣获九届、十届中茶杯一等奖。罗坑茶厂结合罗坑茶叶合作社,现在正在全力打造罗坑有机茶品牌。

五.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家乡炒辣菜

 春节前后,农家菜园中生长最为茂盛的是芥菜,大多数农家食不完则腌制辣菜储食,其味爽脆触鼻,似日本芥辣,乃农家特色美食。
 

六.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罗坑茶

罗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坑茶历史悠久,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其发展的轨迹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岭南茶产于韶州”,清道光绪年间进士黄培嵘等人编修的《英德县志》中记载:“茶产罗坑、大埔、乌泥坑者,香古味醇,如朴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韶州府志》中记载的:“茶产罗坑、大埔、乌泥坑者,色红味醇,经宿不变”。罗坑茶浓醇回甘,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于清代就由外地茶商收购,销售至广州、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台地区,并受到他们的喜爱,故罗坑茶一直供不应求。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樟市镇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龙归冷水猪肚

六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农民自养生猪实行“购六留四”政策,农户绝对不准私宰生猪。有一农户刚好碰见“食品站”工作队巡查,为毁证据,将宰好的猪肉,猪肚全部抛屋后水井浸藏住。第二天,工作队离去,才将其捞起,取猪肚食之爽脆无比,发现经冷水浸泡过的猪肚更为爽脆,此制法沿至现在便成了“龙归冷水猪肚”的美称,而引来许多“为食猫”一见钟情。

 这道菜采用猛火煮、冷水浸(而且是用当地冰凉的井水浸)的方法,将猪肚煮得很透,加上好的佐料,烧成后香郁肉甜,风味独特。这道菜的具体烹制方法是保秘的,所以只有去龙归才有吃到最正宗的。

冷水肚的制作诀窍

“冷水肚”它是用新鲜猪肚经碱泡、水煮、冷水浸泡等工序制成的。成菜色泽洁白,猪肚涨大肥厚,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食客喜爱。“冷水肚”的制法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做好这道菜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谈谈“冷水肚”制作的一些诀窍,供大家参考。

一、选料:应选用色白、肥厚、无异味的新鲜猪肚。因为用这种猪肚制作出来的“冷水肚”,才能够达到色白、肥厚、味美的要求。

二、初加工:先将猪肚洗净,撕去猪肚上附着的油脂,再将猪肚翻转,入沸水锅中略烫后捞出,接着用刀刮净猪肚上的白膜,纳盆,掺入清水,加入小苏打,浸泡约2小时,再放入沸水锅中焯一水,然后捞出来刮洗干净,用清水冲漂约3小时,直至退净碱味。

注意:

1、猪肚入沸水锅中焯水时,略烫即须起锅,切忌将猪肚烫熟,否则难以除尽猪肚上的杂质和异味,从而影响到成菜口感。

2、浸泡猪肚时,小苏打的用量以猪肚重量的2%为宜即1000克猪肚,20克小苏打,加水量以淹过猪肚为度。

3、水煮

将经过初加工的猪肚放入清水锅中,加入生姜、大葱、芹菜均拍破和料酒,盖上锅盖,用大火煮约1小时即可。

煮猪肚时只能用大火,而不能用小火,这样才能使猪肚膨胀增大。

猪肚要煮至熟透且质地软嫩为佳,不可煮得太,否则将导致成菜失败。检验方法是,用手掐猪肚富有弹性,竹筷能插入猪肚时,即证明火候恰到好处。

4、冷水泡

将煮好的猪肚捞出,用冷开水过凉后,再放入冷开水中浸泡5~6小时,直至猪肚色白涨大。

冷水泡是制作“冷水肚”的重要工序,千万不可忽视。

冷水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只有使猪肚的吸水达到饱和程度,才能使成菜丰厚饱满,色泽更白,口感更好。

5、刀工处理及调味

将冷水泡好的猪肚捞出,控干水分,用刀片成厚片并整齐地装入盘中,再将酸辣汁或砂姜油汁淋在猪肚上,最后撒上熟芝麻,即成。

酸辣汁:将胡椒粉、姜汁、大红浙醋、美极鲜酱油、鱼露、味精、红油、蒜油、香油等放在一起,调匀即成。

砂姜油汁:将砂姜粉、蚝油、姜汁、味精、鸡精、香油、熟花生油放在一起,调匀即成。

八.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农家蒸猪红

猪红,在食家的眼中是不上桌子的,但曲江樟市蒸猪红,农家巧手蒸出全猪特有的味道:用油渣、粉肠、猪肝掺入混其中,使之入口鲜、嫩、滑、细嚼有质,使人感受到吃全猪幻想味觉的境界。
 

九.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南华李

南华李:原产于曲江县乌石蒙里月华寺,后由寺内僧人志若三藏移至南华寺栽培,故得名。果味清甜、爽口无渣,核肉分离,果核有纵裂。其栽培已有800余年历史,清代曾列为贡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