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西土特产有哪些 黔西县土特产食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西土特产有哪些 黔西县土特产食品更新时间:2022-04-03 02:02:06

一.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仓更板栗

仓更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仓更板栗主产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南部以仓更镇为中心的沿江(南盘江)七个乡镇(仓更、沧江、洛万、巴结、泥凼、三江口、捧乍),素有“板栗之乡”的赞誉,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35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区域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贵州省板栗主产区之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仓更板栗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无污染,是纯天然食品。2007年7月,经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之后历年送检均达标)。仓更板栗高含糖量、低水分且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清香可口,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及浙江一带。目前仓更及周边板栗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挂果8万余亩,年产板栗3000万斤,产值5000多万元,是沿江(南盘江)区域支柱性产业。目前,该区域有气调保鲜库3个,库容1300吨,能够保证板栗长年供应。

发展简史

自光绪二十三年以来,仓更人民就有在庭院种植板栗的习惯,自20世纪60年初就开始发动群众种植板栗,那时的板栗除庭院的,大都归集体所有,自1979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板栗年产55吨,1990年年产291吨,2000年板栗年产1200吨,大规模种植是在2000年至2005年,仓更通过退耕还林,育林荒山,天保工程项目资金及对部分困难群众采取无赏供应苗木,发放无息贷款扶持,发动群众大量种植板栗。与此同时,沿江其他六个乡镇也大规模发动群众种植,板栗基地逐步形成并逐渐壮大,2011年6月,沿江七乡镇联合组建“兴义市仓更板栗协会”及联合党总支部,整合区域种植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参加各种展销会,推进板栗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为广大栗农提供种植、管护、销售、贮藏、加工等全方位服务,在保证仓更板栗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通草

通草

通草是一种野生植物。通草质轻、细腻、雪白,易着色。早在清代,手工艺人就将它制作假花,近年在继承传统上又有创新,所制通草画屏有山水、花鸟,配以镜框,色彩鲜艳,典雅华丽。通草切片,每年亦大量外销。

三.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晴隆县 晴隆绿茶

晴隆绿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晴隆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晴隆县做优做强做大“晴隆绿茶”茶产业,大力发展高档名优茶,提高茶叶加工的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大力扶持科技含量较高的茶叶特色产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综合效益。

从3月初开始,晴隆春茶就陆续开始采摘。种茶大户小黎介绍,今年小叶茶茶青价格每斤平均在60元左右,大叶茶茶青价格每斤20元到30元之间,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来自江、浙、闽、沪的茶商们云集晴隆产茶基地收购新鲜茶叶。

截止2011年底,晴隆县新建茶园1.6万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跨年度实施0.4万亩,新建无性系茶树良种苗圃100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8.4万多亩,同比增长22%;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803.6吨,产值6526.2万元;实现农民收入6037.3万元,涉茶经济总量达到9000万元;茶叶企业增加值增长28%,实现利润增长21%;种茶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目前,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2家,各种茶叶加工企业有60多家,带动了3.6万户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

四.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普安红茶

普安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安红茶

普安县位于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海拔1500米~2200米。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多雾,无污染,造就了普安适宜优质有机生态茶种植的自然条件。且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是高山生态种茶的绝佳宝地,在普安所采摘的茶叶通过SGS机构检测的欧盟481项指标,全部合格。普安的茶叶生长较慢,叶厚,芽叶内含物质丰富,茶芽持嫩性好,这种芽叶加工的茶叶香高、味醇、韵长久。而且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普安茶叶开采时间为全国最早,素有“黔茶第一春”的美誉。

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滋味浓醇甘甜的普安红茶。目前,普安红茶分为普安红条茶系列和普安CTC红碎茶系列,其茶汤色红艳明亮,颜色喜庆,入口醇和,高雅持久,外形秀丽隽永,前身的注册商标为“福娘红茶”,源自普安布依族传统工艺茶“福娘茶”,该茶是有福气的布依族阿娘所制作的茶。其历史文化深厚,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采用清明时节幼嫩的一芽一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集文化、工艺、实用为一体的布依族民族特殊产品,其品质优良,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珍品,具有时、技、意、韵、香五大特点。

目前,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年产CTC红碎茶1500吨和年加工高端条形红茶10吨的生产线各1条。生产过程,减少人茶的接触面积和频率80%,减少交叉污染。参数控制,品质更加稳定。生产出的产品属“浓、强、鲜、爽”同具的高品质茶叶,直饮口感极佳,加奶或果汁、蜂蜜口感更佳。该产品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出口货物基地备案”“SGS欧盟481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ISO9001-2008”“ISO22000-2005"等认证、认可。

时下,普安正抢抓普安红茶被省委领导高度重视的机遇,突出抓好“普安红茶”品牌的打造,计划在现有的10.1万亩茶叶基础上,到2020年扩种到30万亩,力争完成40万亩。并依托普安的“中国古茶树之乡”名片,唱响、唱活、唱大“普安红茶”品牌;依托普安被认定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商务部与财政部批准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用国际化视野占领市场,引领黔茶转型升级。

普安红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青山镇、新店镇、罗汉镇、地瓜镇、江西坡镇、高棉乡、龙吟镇、兴中镇、白沙乡、南湖街道、盘水街道等12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六.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册亨山羊

册亨县有天然草场139万亩,集中连片的有80多万亩,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册亨县被列为贵州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

册亨县充分利用南部片区天然草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册南模式”,草地生态畜牧业养殖项目扎实推进,改良草地1万亩,新增人工草地1.75万亩,新增羊舍2.63万平方米,新增基础母羊1.73万只;产波黑杂交山羊3173只,山羊存栏5.8万只。

七.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牛干巴

牛干巴是回族最主要的阉制肉制品,其味道独特、营养丰富,为各族群众所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干巴这昔日的“富贵菜”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颇有特色的风味食品。

牛干巴的制作工艺简单,取肥壮的牛肉(以黄牛为主)根据人们的口味配盐、花椒、胡椒、八角、草果(这四种配料均应打成粉末状),用手揉搓待盐味调料入肉后,密封15至20天,然后取出经凉晒而成。制作牛干巴的时节主要为冬季。

牛干巴可以煎炒或蒸食,也可加入莲花菜等蔬菜炒,一般不需要再添加盐或其他调料。

由于牛干巴是阉制品,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凭肉眼识别好坏、真假。因此建议人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清真风味即由回族加工生产的,因为回族食用的牛肉必须是由阿訇宰杀活牛而来,回族忌食用未经阿訇宰杀的牲畜。这就从根本上保证牛干巴原材料无问题。且回族制作牛干巴的工艺比较传统,除上述的花椒等几种调料外,不会再添加其他化学原料

八.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苗家万花茶

苗家万花茶

制法:(1)将冬瓜、柚子皮切成手指大小、形状不同的条或片,再在上面雕刻各种花草鸟兽,组成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

(2)用稀释的石灰水浸泡雕好的冬瓜皮及柚子皮,去除生涩苦味,再与青铜、明矾同用文火煮沸返青,保持新鲜脆嫩;沥干水后,加适量白糖、蜂蜜和桂花香精拌匀,反复曝晒,使之透明如玉。

(3)饮用时,抓几片放进滚沸的茶水中冲泡,即成浓郁香甜的万花茶。特点:雕刻精巧,花色繁多,香甜浓郁,开胃生津。

九.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贵州醇

贵州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醇酒是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配以当地甘冽泉水,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精酿而成。酒香持久,加冰加水色味不变,优质实惠,酒香浓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铁盒装更显高档,时尚,很切合现代年轻人婚礼时尚简约的风格产品。贵州醇开创了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先河,被称为中国白酒酿造工业史上的一次革命。荣获一九八四年中国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

贵州醇酒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配以当地甘冽泉水,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精酿而成。贵州醇酒具有酒体清澈透亮,味醇绵甘爽,浓香馥郁,酒度低而不淡,加水加冰色味不变的特点

。是优质实惠,风格独特的豪饮佳品。“贵州醇”以其独特的风格一经投放市场,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贵州醇的研制成功,被称为中国白酒酿造史上的一场革命,开创了白酒优质低度的先河。“贵州醇”等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贵州醇,清凉或微黄透明、香气独特、优雅舒适、味绵甜细腻、香味协调、回味清爽、较悠长,具本品风格。作为贵州浓香型的典型代表,自1983年首度以35度贵州醇开创中国低度白酒先河以来,就一直为探索具有典型贵州特点的浓香白酒而努力。贵州醇背负着白酒业原本的浮躁和不理性,背负着新工艺白酒对传统工艺白酒的冲击,贵州醇始终在坚持传统工艺白酒的提纯和创新。
产品标签
净含量:750ml
特征:酒度低而不淡,酒味香而持久,加冰加水色味不变。
原料:水,高粱,小麦。
酒精度:35%vol
生产商:贵州醇酒

行业地位

2010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 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其品牌价值在200强中名列第86位,品牌价值为10.29亿。
2010年2月2日多彩贵州百强品牌颁奖典礼上荣膺多彩贵州十大名酒品牌排行第五位。

十.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赵老五粑粑

赵老五粑粑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赵老五”牌黄粑系列产品,口感清香,益气补人,风味独特,且食用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的小吃。主要配料:优质糯米、大黄豆、纯冰糖,用玉米叶、粽子叶包裹(不含任何色素、保鲜剂)。其色泽晶滢黄润、味道清香柔软,食用方使,砌片后蒸煮、油炸、煎炒、微波加热变软后,开袋即食,是营养丰富的主副食品。

黄粑的原料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