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从江县下江特产 贵州榕江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从江县下江特产 贵州榕江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06:09:17

一. 四川省 德阳 中江县 中江花石

凯江两岸素以产“菊花石”著称。据考证,中江花石是地壳变化的产物。几十万年以前,四川盆地是一片内海,后由于地壳运动,一些海底生物深深埋在地下,变成了珊瑚类化石,形成了具有灰黑,浅褐两种花纹的中江花石。

花石分“棋石”和“文石”两种。文石产于城东玄武山下东溪河畔。据载,“相传初有掘地得石,文成龟蛇之状,群曰;‘此玄武之神,昭其灵也I’又说:‘今观其处往往有文石,如龟蛇,松柏,渠竹,花草,人物等状,采者宜雨后觅之,则形倍分明,磨洗粗质制为器用,如案头镇纸之类亦有可观”。

二.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天麻

南江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是与真菌共生的草本食菌植物。南江天麻以历史悠久,产量多,质量优。南江天麻产自生态原始的米仓山原始林区,富含天麻素、天麻甙元、天麻多糖、维生素A、琥珀酸、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能改善供血不足,调节血脂、血压、血粘度,防血管硬化及血栓形成,增强肌体免疫,延缓衰老,预防眩晕和肢体麻木等方面的功能,对治疗各类头痛、神经衰弱、失眠健忘、风湿性腰腿痛、口眼歪斜、四肢痉挛、肢体麻木、眩晕头昏、小儿惊厥等病症有显著功效。南江天麻个头大,表面皱纹紧密,皮细肉厚,质地坚实,断面白色,半透明,无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在药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德江天麻

德江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江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江天麻,中药材,贵州省德江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特点是:种植历史悠久,产品个大、肥厚、质坚实,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利用开发的天麻酒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德江天麻产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上,武陵山系与娄山山系交界处。西部最高点海拔1534米,东部最低点海拔320米,相对高差1214米,立体构造突出。气候温和,光、热、雨同期,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德江天麻形成了独特品质。.

品质特点

德江天麻个大、肥厚、质坚实,天麻素含量高、重金属含量极微、无农药残留 图1 德江天麻鲜品

.、无污染、食用安全等特点使德江天麻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化验、检测,德江天麻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维生素C的含量4.4毫克/克,14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

德江天麻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以盛产天麻著称,德江天麻久负盛 图2 德江天麻产品

.名。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由于过度采挖,到20世纪70年代初,野生天麻几乎断绝。此后,当地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技术攻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经昙花一现。当时,全县20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栽种天麻,其中,长丰、高山一带天麻资源蕴藏量大,种植农户多,是德江天麻主产区。该县酒厂自主研制的“力士”、“神王”牌天麻保健酒,畅销内地,还远销港、澳、台。产品曾被中国保健酒协会授予“金鹤奖”,还在美国洛杉矶博览会上获“皇后金杯奖”。
但因种种原因,德江天麻好景不长。因天麻酒厂的经营不善,德江天麻产业链迅速断裂。很多农民含泪断种弃栽。
1993年,德江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植技术获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天麻产量。
21世纪初,为了推动天麻产业的发展,德江县确立了“科技兴麻”战略,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高山洞湾、高山桥、沙溪等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仿野生栽培示范场,进一步提高了德江天麻质量。不断巩固基地建设,扩大天麻栽培面积,增强天麻生产能力。
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全县商品麻栽培面积已达20余万平方米,年产干麻20多万公斤,产值近5000万元。在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协助下,德江天麻在深加工上也取得了突破,成功研制出“天麻多糖口服液”。山东一客商收购了县酒厂,重组成立了贵州酒圣酒业公司,该公司在历经多年艰难闯荡后,又开始生产天麻保健酒。.截至2011年,德江天麻研发龙头企业3家,注册天麻产品品牌商标4个,年精、深加工天麻600余万斤,产值可达5000余万元,实现税收200余万元,惠及群众3万余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德江天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81号)。.

保护范围

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德江县《关于划定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区的函》(德府函[2006]8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德江县高山乡、沙溪乡、泉口乡、长丰乡、楠杆乡、平原乡、堰塘乡、合兴乡、复兴乡、煎茶镇、枫香溪镇等11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麻江县 瑶族枫脂染

瑶族枫脂染:枫脂染因以牛油和枫香油混合染而得名,是瑶族世代传承的一种蜡染手工艺品。此工艺的制作主要分布在麻江县龙山乡河坝中心村。 该村位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总面积24平方公里,有30个自然村寨,总人口3450人,瑶族占88.98%,是该县最大的瑶族居住地。河坝中心村的枫脂染工艺有别于其它地方的蜡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古老传统工艺之一。

其工艺制作流程相当复杂。是当地瑶族妇女在自织的白土布上绘上精美的图案,然后用牛油和枫香油混合(代替蜡),装在一只小土碗里,置于盆装的热草木灰上,灰中埋上少许红炭火,以保恒温。待两种油缓慢融合后,就用竹制小蜡刀(自制)蘸油复涂于画好的图案纹络上,待蜡干后,送到当地染匠作坊上色,用沸水将涂在花纹上的枫脂煮脱,然后取回拿到河边漂洗、阴干,便可出现青底白花,蓝底白花,或青底蓝花等不同色彩对比鲜明的花纹图案。图案形迥各异,色彩调配和谐,优美典雅。图案多以花、草、虫、鸟、鱼等为主。间以几何纹,雷纹、云纹、锯齿纹等等,风格是粗中有细,布局饱满而不杂,多采用变形、夸张手法,图案生动,变化多样。特别是采用牛油和枫香油的混合物代替蜡与现在流行的蜡染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上色的过程中,因没有蜡的破裂,所以在枫脂染成品上没有鬓纹的产生。因此,用此方法制作成的蜡染布图案清晰,色彩特别鲜明、朴素,并且对比相当强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当地的妇女和姑娘们都热衷于此技艺。

瑶族枫脂染制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染成被面、头巾、背带、包被、口水兜、童装花衣、盛装、便装等等。

五. 黑龙江省 黑河 嫩江县 嫩江芸豆

嫩江芸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嫩江芸豆

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芸豆是一种可以使用的豆科植物,学名菜豆,俗称二季豆或四季豆。以嫩荚或种子作鲜菜,也可加工制罐、腌渍、冷冻与干制。

嫩江县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杂粮资源较为丰富,种植面积约63万亩,年产约12.5万吨。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砂锅米豆腐

主料:米豆腐200克

辅料: 炸花生仁10克,炸黄豆10克,折耳根节10克,熟菜籽油30克,食盐1克,郎岱酱10克,红油辣椒10克,葱花5克,酱油10克,醋3克,味精1克(以上原料为1碗份量)

制作过程: 将米豆腐切成长3.5 ×3.5厘米的方块,小砂锅(直径20厘米)放火上,加菜油烧热,下酱炒香,加水,放入切好的米豆腐后加入酱油、味精、醋煮沸,放炸花生仁、炸黄豆、红油辣椒、折耳根节、葱花即成。

味型:酸辣

特点:汤鲜酱香

七.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魔芋

南江魔芋,又名鬼芋,属单子叶植物纲,多年生草本状球茎植物。南江魔芋营养丰富,使用价值高,是魔芋之珍品,尤其在南江独特的气候、地质、土壤和无工业污染的环境中,更具色白、沙细、肉包边、葡甘露聚糖高的特点。南江魔芋始种于20世纪30年代,早已闻名全国。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测定,南江魔芋与国内其他生产的魔芋相比较,晒干率高出1倍,所含葡甘露聚糖高出30~40%,出粉率高出20~30%,被外商誉为国际魔芋“王牌”。南江魔芋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天府国际食品博览会“名、优、特、新”金银奖。在2005年12月10日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南江推出的南江魔芋系列产品中,南江魔芋精粉荣获金奖,魔芋角荣获银奖,魔芋丝获优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以南江魔芋为本源生产的系列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东南亚国。

八.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银耳

南江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上乘,2012年生产规模已达30万袋,年产鲜品6500吨。尤其是南江银耳,因其优良生态环境,原生态椴木栽培方式,其产品可溶性“胶原蛋白”显著高于其他地方的袋栽培银耳,且已列入“中华药典”,是药食两用的珍品。由南江县土产果品公司生产的光雾山牌南江银耳产品获“四川优秀旅游商品”奖牌,“光雾山”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冰糖橙

榕江冰糖橙母本来于湖南省黔阳县引苗种植,由于我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等优越条件。因此,树势健壮,叶茂,其果实个头均匀光滑,色艳皮薄少核,肉质细嫩化渣,果味清香,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以上,同时不具有清火调味,富含多种维生素,耐贮藏的特点,曾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果品最高奖。

自果品进入市场必几年来,深受省内外消费者欢迎喜爱,它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到目前为此,该品种全县已发展到1.7万余亩,年产量2000多吨是我省规模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佳的冰糖橙生产基地。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塔石香羊瘪

黔东南州榕江县位于都柳江中上游,南有茂密原始的月亮山,北有高耸入云的雷公山,其中侗、苗、水、瑶等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2%,是原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这里有一种民族特色饮食—贵州榕江塔石羊瘪,羊瘪,俗称“百草药”,是榕江县少数民族同胞最喜爱吃的上品佳肴,只要你到榕江来做客,好客的主人就会将这道营养丰富、清凉可口、有助消化、增进食欲的招牌菜端上饭桌来招待贵客。

榕江塔石羊瘪所用的羊肉是榕江县塔石香羊,榕江县塔石香羊属地方名特优山羊品种。香羊是在洁净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繁衍而育成。具有早熟、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繁殖力高、耐粗饲、膻味轻、肉味鲜美等特点。香羊饲养粗放,食性广。主要以放牧为主,让羊只在野外自由采食各种牧草和植物叶子,吃饱饮足即可,冬季时适当补给一定草料,平时保证清洁的饮水和一定的食盐。榕江县塔石乡地处雷公山主峰南麓,全乡平均海拔1065米,这里山清水秀,饲草资源十分丰富,是香羊保种繁殖、发展商品羊的理想基地。1988年经省有关部门专家对塔石香羊品种进行考察,被誉为“香羊之乡”,以塔石香羊为原料制作的民族特色菜“贵州榕江塔石羊瘪”,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近年来,早已从榕江走向凯里、贵阳、四川、广东等地。

羊瘪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要分为:宰羊去臊、瘪水提取、羊瘪亨制等工序。

一、杀羊去臊。有的人说羊肉好吃膻难闻,因此闻而生畏,塔石的羊肉就是偏偏例外,不仅肉质细嫩、无膻味,而且清香爽口。因为塔石人在屠宰的过程中进行去臊处理,他们将羊杀死后在羊角跟上和脚趾叉上用刀跛开放出羊体内的臊味,这就是塔石人所说的“放羊臊”。

二、瘪水的提取。宰杀羊前,把羊放牧山间、地头吃饱大量的各种新鲜小草、树叶等,待百草被羊反复咀嚼半小时后宰杀,这样提取的瘪水才新鲜。剖开羊肚将羊吃进到肠胃里尚未成为粪便的百草精华,取出肠胃里的“精华”,用纱布裹好,用45度的高度包谷酒浸泡过滤挤出绿茵茵的汁,这便是“瘪水”,将“瘪水”放入高温锅煮开,同时用丝瓜咯反复过滤去尽草渣,三十分钟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干净后存放在一边备用。羊吃百草,食性杂,从青草到树叶,从田间地角到悬崖峭壁,可以说羊肉的营养价值远高于牛肉,当地民间有句俗话:“鸡吃百虫药在脑,羊吃百草药在囊。”那截小肠尾端的囊包就是活羊觅吃百草后的精华。长期食用羊瘪可谓是吃百草药驱除百病,能够强身健体。

三、羊瘪的烹制饮食制作有两种:炒瘪、汤瘪。必不可少的作料是“棰油籽”,将其焙干棰碎成粉沫在烹制羊瘪中加入,“棰油籽”是一种中草药,药名为“吴茱萸”,气味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抗消化系统溃疡等作用,加入羊瘪烹制饮食,是一种美食药疗。

1、炒瘪制作。将新鲜的羊肉和羊杂放在砧板上切成丝,一般情况羊杂比羊肉多一些,把少量菜油放入高温锅,等油冒烟,将切好的羊肉和羊杂放入高温锅焙干舀出。把锅洗好,放入适量的菜油逐渐升温到油冒烟后,加入适量的干辣椒、生姜丝、大蒜片、山奈丝炒呈金黄色,然后把焙干的羊肉放入高温锅爆炒2分钟半熟,加入适量的高度包谷酒作为料酒进行拌炒2分钟,然后放入佐料:棰油籽、花椒、桔皮、盐、味精、酱油等进行拌炒入味,然后加入适量的羊瘪水拌炒入味,出锅舀出,在制好的羊瘪上洒上香芹、大蒜、香草等香科,用电磁炉煨火锅食用,味道苦凉回甜,在食用过程中如果不够苦味,可加入制好的瘪水调味。

2、汤瘪制作。首先制好火锅汤,主要是在制好的瘪水里加入,烧好磨碎的辣椒面大蒜片、生姜片、桔皮、盐、味精等,把瘪汤在锅煮开舀出,然后把切成丝的羊肉放入大钵中拌棰油籽、花椒、香芹、大蒜、盐西等香科,用电磁炉火锅食用。羊瘪散发出的特殊香味,真令人食欲大开、馋涎欲滴。入口微苦,羊瘪不仅清凉爽口,还能治腹泻、肚痛、祛热和助消化等功效,如果你到榕江不吃品尝塔石香羊,实在是一种遗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