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石家庄特产零食 石家庄出名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石家庄特产零食 石家庄出名零食更新时间:2022-03-31 09:17:21

一. 河北省 石家庄 赞皇 赞皇大枣

作为唯一一个枣品种中的“自然三倍体”,赞皇大枣向来凭借营养丰富、个大、含糖量高达62%的特色而闻名。赞皇大枣的果实呈紫红色,用手搬开能拉出尺把长的蜜丝而纤连不断,核小、肉细而脆、肉厚、味甜、方便贮运运输,是河北省赞皇县的著名,并素有“中国大枣之乡”的美誉,

1956年在长沙评枣会上被评为全国大枣之冠,赞皇大枣已在国家商标局进行了名为“金丝牌”在枣注册,94年荣获首届全国林博会金奖,97年获第三届全国农博会名牌产品和首届河北省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赞皇县已被河北省定为红枣生产基地。赞皇金丝大枣畅销全国,及港、澳、日本、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在广交会及香港市场倍受欢迎,竞争力很强。

太行山脉地质破碎带土壤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特殊品种和特殊的地质环境造就了赞皇大枣的上佳品质。赞皇大枣含糖量62%到70%,每百克鲜枣含维生素300到600毫克,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桃的100倍,猕猴桃的15倍,有“天然维生素王”之称。

赞皇大枣素以个大、含糖量高著称。果实紫红色,肉细而脆、味甜、核小、肉厚、耐贮运,用手搬开能拉出尺把长的蜜丝而纤连不断,含糖量高达62%,营养十分丰富。它不但可鲜食,还可以加工为玉枣、蜜枣、乌枣、枣泥、酒枣、枣面、罐头等多种食品,又是常用的中药材。赞皇大枣树花量大、花期长、花蜜丰富,品质极上,是很好的蜜源,经济价值很高。

赞皇县有“中国大枣之乡”的美誉,赞皇大枣素有“七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赞皇大枣又称赞皇金丝大枣,产于本区赞皇县,集中于阳泽、院头、严华寺、马峪、清河、胡家庵一带。1985年赞皇县有大枣树216.5万株,产枣303.5万公斤。

近年来,该县不断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大枣种植示范园区,引导枣农走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大枣培育模式。尤其是该县阳泽乡大河道村,在建成无公害大枣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开辟150亩枣园,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规范要求进行生产管理,统一使用有机生产准入物质,整个大枣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大枣生产在2008年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

赞皇大枣品种来源:主产河北赞皇。为当地主裁品种,在赞皇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果实性状:果实长圆形或倒卵形。平均果重17.3克,最大果重29克,大小整齐。梗洼小,中等深。环洼窄小,较深。果面广圆,顶端稍凹陷。果面平整。果皮深红褐色,光泽较差,韧性好,不裂果。果肉近白色,致密质细,汁液中等,味甜略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0.5%,可食率96.0%,制干率47.8%。鲜食风味中上,干制红枣果形饱满,有弹性,耐贮运,品质上等。果核纺锤形,核内不具种子。在产地,9月下旬成熟采收,果实生育期100天左右。

栽培习性:树体较高大,树冠多呈自然圆头形。树势强旺,发枝力较弱,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枝叶较稀疏。枣股圆柱形,持续结果10年左右。嫁接树第二年开始结果,产量高而稳定。适应性较强,耐瘠耐旱,喜光性强,在新疆南部表现较好,产量和品质都胜过原产地。在多雨、日照较差的淮河以南地区,产量低、烂果重,没有栽培价值。多用根蘖繁殖。

大枣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百果之首”、“天然维生素之王”。赞皇民间谚语有“一日吃仨枣,百岁不见老”之说。明代典籍《独异录》记载:唐武帝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赞皇人)用赞皇大枣调羹进献于皇帝,其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作用明显。因此,赞皇大枣深得皇帝的喜爱。

二. 河北省 石家庄 灵寿县 锅贴饼子

锅贴饼子

玉米面或高梁面、谷子面、山药面、谷糠面等和面(玉米面和谷子面都要先用开水泼面),趁热锅贴于锅边,饭熟饼熟,挨锅一面烤焦成黄褐色,酥脆可口。

玉米面馒头的制作工序和普通馒头一样有:发面、施碱揉面、制形和上屉蒸熟。

1、

发面:在普通的的面粉中放入适量的发酵粉和3/1的玉米粉来发面,用水和匀,揉至不沾手为至,将面团放在盆中盖好,使其发酵。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要放在火炉旁。

2、施碱揉面:等面膨胀起来,撕开就呈蜂窝状并略有酸味时,这时可把面取出放在面板上加上适量的食用碱边加边揉,等闻不到酸味时,撕一块食指大的面团在炉边烤熟,掰开,如无黄色,鼻闻无酸味即施碱适合,就要制形。如果呈黄色,便是碱多了,可放一会,再发一发,然后再蒸。如果闻到酸味,便是碱少了,还需要施一点碱再制形。

3、制形:

把施好的面,按蒸屉的大小揉成圆条,然后用刀切成方块儿,便是方形馒头。如果用手罩在面板上将面块旋转、轻揉,便能制成圆形馒头。

4、上屉蒸熟:

将揉好的馒头按次序摆在蒸屉里,要留一定的间隔。锅里的水沸滚后,放入屉中开始蒸,锅里的水要一直处于沸腾状态,还要使蒸屉不漏气,这样蒸出的镘头又喧又好吃。蒸的时间,根据镘头的大小而定,一般的馒头需要蒸1小时就熟了,就可提屉放气。如果当时不吃,要及时把馒头从蒸屉中取出,以防粘底。

三. 河北省 石家庄 藁城 藁城鸭梨

藁城鸭梨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的。宫梨,藁城传统名品鸭梨,亦名雅梨,古称真定御梨。因由天津口岸公司经营,又称天津鸭梨,是燕赵大地最古老的优良果品之一。

藁城鸭梨栽培历史久远。据《周书·秦四》记载,约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在滹沱河沿岸滩地上,出现野生林檎(沙果),经劳动人民选优培育,与杜梨杂交,使沙细胞消失而成栽培品种━━野生变种檎(后来的梨树),在滹沱河滩地广泛栽培,形成大片梨园。西汉司马迁说:“常山南,河济之间,千树梨,其人千户侯。”据考,常山郡始建于西汉文帝元年(前179),辖肥累、九门二县(皆今藁城地)。 肥累县北部靠滹沱河有一村庄,名梨园庄,据传因该村有一较大梨园而得名。可见,在2000多年前,藁城已有梨果栽培。鸭梨因品质极佳,被汉代皇宫和王公贵族视为上品,进奉宫廷,并以产地━━真定国,赐名“真定御梨”,被选入上林苑“棠梨宫”和“梨园”。在《西京杂记》、《洛阳花木记》中亦有“真定御梨”产于真定国的记载。真定国,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时辖真定、藁城、肥累、绵蔓4县,藁城、肥累均在今藁城境内。

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鸭梨栽培面积逐年扩展。到20世纪30年代,全县已有梨园2000多亩,年产鲜梨2万余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三河一故道”被开发利用,发展梨果生产,现有梨园10万余亩,年产鲜梨7万吨, 藁城成为鸭梨生产基地市。

梨果一般重150-200克,果型美观,色泽鲜雅。果心小,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细而脆嫩,味甜多汁,食之酸甜适口,多汁解渴,营业价值较高,既可补充人体营养又可治疗疾病。

藁城鸭梨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被称为“三大果霸”之一。既畅销于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又是大宗传统出口果品,远销加拿大、英国、菲律宾等十几个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年出口量近千吨。

四. 河北省 石家庄 栾城县 味道府陈酿

味道府陈酿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的。味道府酒沿袭了历史苏府老酒“原汁原味”的特点———“不烧心、不上头、绵甜爽净、余味悠长”。

河北味道府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继承古方府藏的工艺,秉承苏氏家族的酒经意志,继承挖掘和弘扬先人酒文化的精华,研发“味道府酒”这一历史名酒的酿制技术。据了解,该公司10多位技术人员与县、市、省和国家级的“三苏”研究会学者、专家知名人士及陕西省博物馆的多位专家共同研究苏味道当年的酿酒技术及相关资料,经过十年苦心研究,沿袭苏氏府藏工艺,从原料甄选开始,经历人工制曲、老窖发酵、老五甑工艺等十几道工艺,68天的严格发酵期,每一瓶特制味道府基酒均是严格窖藏10年以上的沉香好酒。在吐故纳新的基础上,该公司采用现代的高科技与老式传统的工艺酿酒流程相结合,生产出来的味道府酒沿袭了历史苏府老酒“原汁原味”的特点———“不烧心、不上头、绵甜爽净、余味悠长”。味道府酒一投放市场就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产品市场迅速扩大,沉睡多年的苏府美酒恢复了当年的勃勃生机,并以其独特的古风雅韵走进千家万户,走向海外。

五. 河北省 石家庄 晋州市 巨峰葡萄

巨峰葡萄

巨峰葡萄种植逾万亩,由于品种老化单一,成熟期又过于集中,农民收益逐年下滑,市场销售陷于被动。晋州市抓住国家有关科研院所准备与地方合作建立名优葡萄中试基地的有利时机,果断决策,从中科院、中国农大、天津农科院引进名优品种25个,又从中筛选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京秀”、“京玉”、“京优”三大早熟品种和“红地球”晚熟品种,并大面积推广,目前,京秀、京优等早熟品种种植面积达3000亩。

六. 河北省 石家庄 藁城 藁城宫酒

“履佳地兮享酣宴,得杰士兮兴吾汉;美酒兮助吾,志酬兮永。厚封赏兮吾誓,皇天兮照鉴。”此乃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征讨王莽过藁城,畅饮当地名酒“浓香醴”后,留下的赞美之句。后 刘秀称帝,“浓香醴”被列为皇宫御酒,“宫酒”便因此而得名。    

藁城浓香酒,源于商,兴于周,至汉代已成宴饮佳品,历2000年而不衰。本世纪70年代初,藁城县酒厂科技人员总结挖掘传统工艺,加以先进酿造技术,研制出现代“浓香酒”,曾获河北省优质产品称号。后又开发出“精艺浓香”、“特制浓香”,获河北省及国家级金奖。90年代初,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研制出“宫酒”,使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再现人间。“宫酒”采用优势红粮为 原料,小麦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清蒸清烧,泥窖发酵,按质摘酒,分级贮存,经微机科学勾兑而成,形成了“清亮透明,甜香爽净,醇厚优雅,回味悠长”之独特风韵,具有舒筋活血。增进食欲,轻身耐老,延年益寿之功效。( 藁城)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正定县 正定八大碗

在正定县,一直流传着用“八个碟子八个碗”款待尊贵宾朋、犒劳优秀工人的风俗。在春节等重大节日用“八个碟子八个碗”待客这样的风俗从古至今渊源流传,逐渐形成婚嫁时也用其招待亲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八个碟子八个碗”也发生了演变,碟子由于小县盛菜少,演变成了盘子,由“八个”演变成了“十二个”、“十六个”、“十八个”等等,盘子里菜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但是“八个碗”由于做工繁琐,对技术要求高而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叫法由“八个碗”变为“八大碗”,碗里菜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正定八大碗”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菜肴。

据传,常山赵子龙打了胜仗时,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劳将士。跟随赵子龙的厨师与一些将士,年老退役返乡后将赵子龙犒劳将士、宴请好友菜肴的做法带回老家正定,并且不断改进。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的观念开始崇尚“八”这个字,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选料为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八大碗不仅选料精良,做工更是讲究。先将选好的猪肉放在大锅中煮熟,煮熟后要趁热在肉皮上抹上一层蜂蜜,然后放进油锅中炸,直到肉皮成为黄红色出锅。等肉冷却后,再按照四荤碗的要求切块装碗。八大碗对刀工要求较高,切肉讲究方块则四面见线,方方正正;切片则长短协调,薄厚一致。切素讲究识菜下刀,错落有致,宽窄有矩。将肉碗装好后,上笼屉蒸。第一次蒸需要武火(大火)蒸一个时辰(2个小时),这次蒸不放任何佐料。大火蒸了两个小时后,肉中的油大部分被蒸出来,将这些油倒出来,接着再蒸。第二次蒸要用文火(小火),还是不放任何佐料,这次需要蒸半个时辰(1个小时),到时间后再将蒸出的油倒掉。

传统的八大碗需要传统的灶来完成。这种灶为长方形,顶头是一口大锅,为蒸碗所用,大锅向后为一溜对称的6个或8个小锅(也叫后锅),灶的顶端为烟囱。大锅在蒸碗时,后面的小锅用来炖素菜。

蒸碗蒸了两次并不算完,在吃之前将多种佐料熬成的汤加入每一个碗中,然后再上笼屉蒸一至两个小时,这样才能使肉碗具有特有的味道。素碗的素菜直接从锅中盛到碗里就行。热气腾腾的八大碗还未端上餐桌,香味已经飘入人的鼻孔。八大碗上桌之后,最令人嘴馋的要数那四碗肉,碗中的方块肉肉皮为金黄色或红褐色,皮下肥肉为玉白色,再下面的瘦肉为酱红色,令人食欲大增。而用中肋肉做成的酥肉,则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玉白和酱红相间,使人垂涎欲滴。碗中的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没有腥味,肥肉的柔滑入口即化,瘦肉的美味唇齿留香。素碗中的菜,也有蒸碗的特色,平时粗硬的海带变得柔柔顺顺得像粉条,平时柔顺的粉条变得滑滑溜溜地像凉粉,平时软软的豆腐变得怀揣高汤味道醇美,平时平平凡凡的萝卜白菜也变成人们的喜爱。

正定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在正定一位姓宋的师傅做了几十年的传统八大碗,并将八大碗从民间的餐桌上搬到了酒店里,还将八大碗由八样开发到了十几样。他靠自己的功夫和技术,使他的宋记八大碗于2007年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饭店的八大碗与玉米面饼子、小米粥、玉米粥等粗粮相搭配,吃起来不仅可以体验古人那样大块吃肉的潇洒,享受大碗喝酒的痛快,还可以佐以粗粮,讲究营养均衡和科学饮食。

八. 河北省 石家庄 正定县 正定崩肝

古城正定名吃崩肝,早在唐代就已闻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城正定历史上与保定和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经常有战事发生,据说与唐代大将郭子仪有关。据说郭子仪在正定打胜仗回营后,将士们以炖糊的牛肝为食,虽然有糊味但十分好听。后来慢慢的传下来,后一位正定马姓厨师尝试着在其中加入汤及调料终成“崩肝”而流传至今。2011年入选石家庄市级非遗名录。

特点

崩肝是个凉菜,用猪肝或牛肝切成很细的丝再拌上香油。正定“崩肝”做法独特,选取黄牛肝,经过高温蒸煮等十几道工序,色泽酱红,入口鲜香。长期以来,“崩肝”一直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主要是现卖现做。

营养价值

牛肝有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虚劳羸瘦、青盲、雀目等功效。男女老少均可食用。

九. 河北省 石家庄 鹿泉 疙豆儿

疙豆儿,是石家庄鹿泉市地区的一种面食。

用玉米面活白面或其他面粉成团,用一个漏网支撑在锅上,将面团从漏网挤i下。水开即熟,可以做稀饭,可以做大卤饭。因活多种面对人饮食有多种益处,且形状似断了线的,拉长了的珍珠,使人胃口大开。

十. 河北省 石家庄 赵县 赵县芦笋

赵县地处冀中南,面积675平方公里,人口53万,耕地面积78万亩。做为一个平原农业大县,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198天,年平均降水量498mm,土壤以壤土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县城南部的沙河故道区以沙壤土为主,非常适合芦笋这种经济作物的生长。

赵县1986年开始种植芦笋,最初种植面积仅750亩,通过我们适时引导,组织发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5年达到4.5万亩,涉及8个乡镇,128个自然村,其中采笋面积3.5万亩,年产鲜笋1.85万吨,单产500公斤。并且带动了高邑、元氏、柏乡、宁晋相临四县芦笋种植业的发展。1996年以沙河故道为主要种植区的芦笋被洪水大面积冲毁,生产面积锐减,全县仅存5300亩。近几年来,我县始终把恢复芦笋特色支柱产业做为重点工作,瞄准国际市场,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建设龙头企业,搞好技术宣传与开发,建立交易市场等措施,促进芦笋产业重新快速发展。1999年全县种植面积恢复到2.03万亩,辐射临县种植面积3000亩,采笋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730公斤,最高亩产1000公斤,亩效益2798元。2001年完成1万亩芦笋基地的无公害环评资质认证,注册商标“赵州牌”。200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采笋面积1.75亩,亩效益1500元,主要集中在沙(槐)河故道区域的沙河店镇、高村乡和北王里镇等三乡镇,并辐射柏乡、宁晋、高邑、无氏等临县市,主要品种uc157、uc800、美国F1代绿笋新品种“阿波罗”、“巨大新泽西”等,2002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芦笋之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