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毕节十大特产 毕节市区必吃十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毕节十大特产 毕节市区必吃十大美食更新时间:2022-03-31 18:18:06

一.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草海细鱼

威宁草海细鱼又称“虾子鱼”、“黄辣丁”、“小黄鱼”,长约寸许,不会长大,肉厚味佳,久已闻名于省内外,系将草海鲜鱼捕起后经风干或微火烘焙而成。草海细鱼兼有虾味,原来条条鱼肚内或口内都有完整的红虾。这是因为草海的细鱼很贪吃,往往肚子里虾子还未消化,嘴上又含上另一只,故任何时候捕的鱼,不是肚里有虾就是嘴里有虾,草海细鱼便有了此特色。草海细鱼年产量达10—15万公斤,又便于贮藏、携带,故成为待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二.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黔西黄花

黔西黄花又名"金针荣",是我国传统蔬菜,味道鲜美,花雷富含糖分,蛋白质,维生素。据《本草纲目》记载,还有利胸膈,安五脏,明目,清便等功效,现黔西县已投资在铁石苗族彝乡兴建黄花基地500亩,生产,销售已初具规模。

三.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烙洋芋

烙洋芋

据传,明朝时威宁就开始种洋芋。由于特殊的土壤等自然条件,威宁洋芋产量大质量好远近闻名,种植面积40多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量4亿多公斤,产值约1000多万元,有“洋芋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威宁的烧洋芋,油烙洋芋,麻辣洋芋小有名气,令人垂诞。且看县城的街道:三三两两的外地客人下车伊始,首先蹲到烧洋芋的火炉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们吃着刮得黄锃锃的洋芋,边说边笑边拍照,“OK”声此起彼伏。夜市,温馨的红灯下,烙洋芋的油锅发出“吱吱”的声响,女摊主殷勤地招呼着客人……她用短柄小刀竖着切出厚薄均匀的洋芋片,放到平底铁锅上,加上油盐翻烙——这时,洋芋特有的芳香已溢满四座。客人再蘸上辣椒粉、花椒粉、味精等佐料,吃起来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卖麻辣洋芋的大锅边上确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三两块,穿在竹签上,边走边吃,悠悠然品尝着麻辣滋味,表现出只有这时才会有的独特愉悦感。

四. 贵州省 毕节 贵州马

【主产区与分布】 以贵州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为主要产地,除黔东北和铜仁地区数量较少外,其余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形成历史】

贵州省的开发较晚,是多民族的地区,久与外界闭塞,以致对境内的古代养马历史,知之极少。按该省从春秋时期起分属夜郎、牂牁和糜莫三国,秦代始在境东北部置黔中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边远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如《史记·西南夷列传》指出:“随畜迁徙,毋常处”。到宋代以后,黔西马始见出名。如大观初年(1107年)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夷界巡检杨荣之靖,每年买马五十匹于南平军(今贵州桐梓县),厚给马值,以示优恤。南宋时在罗殿(今贵州省南部)买马,更推行茶马制度到该地,规定每年买马750匹,于今桐梓县一带。元代在一亦奚卜薜(今黔西地区)养马,并定于每月寅日给盐喂马,与西南行省一并为全国十四道牧区之一。在明、清时代并以贡马出名。

近世马市交易在黔西部、南部已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这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促进作用。

在1939年以后,原句容种马牧场迁到贵州省,改为清镇牧马牧场,曾在桐梓、惠水、罗甸、安顺等县,举办十处马匹配种站,采用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0公马改良当地马种。到五十年代末期,采用卡巴金、古粗马作种公马,继续办过配种站,亦时间不长,影响面不大,并分别于1960年前后结束。所以贵州马仍属本地品种。

贵州高原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古以来省内和省际的人民生活物资交流均靠马匹驮载运输,随同公路建设马车运输亦与日俱增。

苗、回、彝、水族人民喜欢“耍马”,选购外形优美、体格较大的马,配以美观的头络、鞍具,在一年一度的端阳节“耍花山”、九月重阳前后的“过端”,均要举行骑乘赛马,分别有平地赛跑、冲坡、赛走马、比走法、比速度及比耐力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了马的心肺功能、肌腱的锻炼。所以黔西马是在贵州高原的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民养马技能选育下,培育出了短小精悍、行动敏捷、役力特强等特点的山地古老品种。

五.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发粑

织金发粑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特色美食。织金发粑闻名遐迩,产于织金县县城“九对头”(地名);糯米精制,发酵而成,蒸熟即可享用;白如云朵,软如海棉,入口甘甜清香,回味无穷。

织金发粑做工较为讲究,首先要选择精白的糯米除去沙石等杂质,并用龙潭泉的水反复冲洗干净,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至6个小时。待米粒泡胀后,滤水把湿米磨成米浆。接下来,要将米浆过滤除去颗粒物,加上白糖,发酵,搅匀后倒入特制的蒸笼内,待蒸锅里的水烧开后将蒸笼放入,盖上锅盖,旺火蒸40分钟左右,就可取出切成小块便可食用。发粑哪里都有,但是,织金发粑因其独具一格的口感而出名。不知是甘甜的龙潭泉水的作用?还是发粑里融入了织金人的聪慧和细腻的原由,味道就是比其它地方的好。

想吃最正宗的织金发粑,您可一定得来“马家发粑店”尝尝这声名遐迩的老字号制做的发粑。听说他家的发粑还上过央视,可见名气不小。“马家发粑店”始创的来历与年代我不是太清楚,但听当地人说大概有些年头了。马家发粑店在一个小巷里,不当街的门脸看似不起眼,在这里,你绝对听不到吆喝叫卖声。马家发粑只卖早上。糕香不怕巷子深,不少外地人为了解馋,特地赶早驱车几十公里来买第一笼发粑。天刚微亮,只见老板端起一笼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发粑出笼的那一时间,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发粑香,好远都闻得到。扣在面板上的发粑膨松饱满,富有弹性,它看着虽是其貌不扬,味道却是极佳,并且吃食后口中不留残渣,惟余清风过后的美好回忆。光阴荏苒、物转星移,“马家发粑店”传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不变的是马家发粑那独特的选料和纯手工制作的工艺。

六.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火腿

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和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从明洪武年间起,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欢用火熏腌制腊肉,贮存食用,为制作威宁火腿创造了条件。威宁火腿,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食细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腻

威宁火腿完全用传统方法制作,杀猪后不吹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鲜腿修整成美观好看的“琵琶腿”或“盘腿”,剔去杂骨,油皮,挑断雪筋,挤掉血水,不着水即把炒熟的盐用10:1的量,再加少许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鲜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内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头压干盐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另一种不风干,把腿挂在火坑上用湿松枝、湿柏枝、酥麻杆的烟熏烤,因为烟肉食有酸类、醛类和酚类物质,一则杀菌,二则味美,三则耐贮存。一般这种熏过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变味,而且腊味更加浓郁香美

威宁火腿分“陈腿”和“新腿”,头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后出售的叫“陈腿”或“老腿”。新腿肉层内部其味芬芳,层次鲜明,滋味可口,陈腿切开后肥肉呈粉红色,瘦肉呈殷红色,肉质紧密,水分少,油光滋润,味道鲜美

威宁的黑石、金钟、幺站等地产的火腿最多最好,与“宣威火腿”齐名。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威宁火腿多以云南宣威为集散地,当时的“宣威火腿”有相当一部分是威宁火腿。现在用威宁火腿加工的罐头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七.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棒

1957年,大方豆棒被列为“贵州省传统名特食品”。2011年9月,中国食品流通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豆制品之乡”的荣誉称号。2013年,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豆皮紧裹成棒,风干后即可,吃的时候拿下一根,用水泡开,然后切成片,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可是,这切豆棒可是个费力活。。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炒荞饭

原 料 :威宁荞面250克,白米饭250克,熟威宁火腿50克,青、红辣椒100克。 调 料:猪油、食盐、味精、胡椒粉、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炒。先将荞面用水调和匀,拌搓成麦粒般大的细颗粒,上笼蒸熟待用,再将青红辣椒、熟火腿切成细粒。锅中烧猪油,下入青红辣椒稍煸炒后,再下荞粒、白米饭炒香。然后下入火腿粒,加入盐、胡椒粉、味精、葱花炒匀起锅装盘即成。 风味特色:四色相映,味咸鲜香,风味独特
技术要领:米饭要稍硬,选用苦荞面。( 贵阳)

九.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白鹅

织金白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绒肉兼用型鹅种。主产于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分布在黔西、大方、毕节、纳雍、金沙和毗邻的六枝特区、普定县等地。该鹅种具有生长快、育肥性能高、肉质鲜嫩可口、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特点。

外貌特征:全身羽毛雪白;体型紧凑;头清秀;颈长,呈弓形。喙、额瘤、蹼橘红色。公鹅体型高大,喙长且宽,额瘤较大,颈粗壮,胸宽大,胫粗长。母鹅体长而深,骨盆稍宽大。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产绒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103克;30日龄820克;90日龄公鹅4250克,母鹅3250克;成年公鹅5000克,母鹅400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0.65%,母鹅79.95%;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69.46%,母鹅68.29%。每只成年鹅年产羽毛280-300克,

其中绒毛占85%。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255天。平均年产蛋45枚,平均蛋重165克,大者达180克。平均蛋壳厚度0.65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56。蛋壳白色。公鹅性成熟期200-240天。公母鹅配种比例1:(5-7)。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母鹅就巢性不强。公鹅利用年限2-3年,母鹅3-4年。

十.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赫章核桃

赫章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赫章核桃个头不大,外表不美,它却具有壳薄、仁饱满、仁饱白、易取仁、味香纯等特点,是中国贵州省出口的农品之一。赫章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有这么一种核桃,个头不大,外表不美,但平均售价达到22元一斤,这就是赫章核桃。赫章核桃因产自贵州省赫章县而得名,只所以用地名来命名,是因为赫章县海拔高,光照长,温差大。最高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点),独特的小气候特别适宜核桃生长,所以,尽管赫章核桃个头不大,但其貌不扬的它却具有壳薄、仁饱满、仁饱白、易取仁、味香纯等特点,是出口的农品之一。2007年在1推荐果品综合评选中成功入选。现在在赫章,核桃种植遍布全县27个乡镇,总面积达16万亩。2006年获评为“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并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核桃糖、核桃露、核桃菜肴等,提升了核桃的附加值。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赫章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铁核桃的分布中心。其境内分布着许多原生核桃种质资源,经过多年的筛选和培育,形成了富有野生特色的山野珍品。目前,该县有优质核桃种植面积14万亩,核桃乳、核桃糖等加工产品产量达1000吨,核桃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核桃已成为赫章农村农民致富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2006年,赫章县被国家林业局选定为“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示范区内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核桃坚果,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均超过一般核桃含量。2007年,赫章县林业局选送的核桃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8家单位评选为“奥运推荐果品”,今年,赫章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单位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