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特产正宗火焙鱼汤 湖南特产火焙小干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特产正宗火焙鱼汤 湖南特产火焙小干鱼更新时间:2022-04-13 21:08:37

一. 湖南省 怀化 靖州 靖州杨梅

靖州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靖州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一提起靖州,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杨梅。靖州杨梅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它以色泽呈乌、酸甜适度、果大核小、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著称。《靖州乡土志》诗云:"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清代,靖州杨梅是朝圣的贡品。每当"夏至"前,杨梅雨来得神奇,也来得急骤。一阵杨梅雨,一阵热烘烘的太阳,便把满山满坡的杨梅催红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只有万木葱茏的靖州,才真正领略这千古名句的无穷韵味。木洞杨梅,是由四个基本变种及十二个主栽品种组成的杨梅良种群体。果大色鲜、风味优良、营养丰富、天然性好、丰产力大、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构成了其出类拔萃的优良性状因子,成为全省唯一、国内著名的资源。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年连续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评比金质奖。果大色鲜--平均果重≥11.6g,最大果重≥28.78g,成熟的果实分别呈现出紫红、鲜红、粉红和洁白的色泽。风味优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铁、磷、钙等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福建、浙江的商品。天然性好--由于具备特有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病虫害极少。果农至今沿袭不施农药、化肥的百年习惯。因此:其天然性是其它人工栽培水果不可比拟的,为当今工业时代不可多得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经济价值高--产地鲜果常年销价高达8-30元/kg,约是梨子、苹果、柑桔等的8-30倍。丰产力大--处一般管理状态的单株,定植4年可始果,8-10年进入盛果期(50年以上,株产量≥30kg),若改善枝梢、肥水管理,丰产力更显著。生态功能强--杨梅属多年生常绿乔木果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出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经环境、减灾防灾等功能。迎着新世纪的晨曦,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好机遇,靖州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审时度势,把木洞杨梅资源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优势领域和重点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速发展。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属性和比较优势、充满生机的"绿色产业",正在这一神奇而富饶的大山深处中蓬勃兴起:规模性栽培格局初步形成--随着苗木繁育、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县内栽培面积2.01万亩,盛果期鲜果的年产量将在603万公斤以上增长。保鲜贮运技术攻关初战告捷--县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县排牙山国有林场在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有关领导的支持、参与下进行的杨梅全天然保鲜技术正交试验,大部分因子水平组合达到或超过国内信息报导水平。随着保鲜贮运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一特种时鲜水果将超越传统的时空极限,让北国南疆的有心人分享到其滋其味。系列食品技术开发初见成效--县科技局与湖南老爹农业有限公司、吉首大学合作进行的杨梅加工高新技术研究第一项成果(鲜杨梅汁饮料生产技术)于二○○一年四月十四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产品酸甜、清香、爽口,工厂化实施后的年产值可达1.1亿元;原县酒厂开发的杨梅原汁发酵酒曾荣获湖南省优秀食品芙蓉奖;原县食品工业公司生产的杨梅蜜饯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新产品奖、国家"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金奖、亚太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等。旅游文化应运而生--每逢芒种时节的炎炎夏日,风景这里独好:成熟的杨梅硕果含笑枝头,以其特有的姿色和风格迎接人们的挑选。慕名而来的远客骆驿不绝,不是迷恋于万绿丛中点点红的梅林景色,便是陶醉于杨梅鲜果的独有韵味,尽享这片沃土赐予的"口福"、"眼福",不仅深深体验到"望梅止渴"的意境,而且大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感!

靖州杨梅

地域范围

“靖州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靖州县坳上、甘棠、大堡子、三秋、艮山口、飞山、铺口、藕团、平茶、新厂、横江桥、江东、寨牙、文溪、渠阳等16个乡镇(管委会)的52个村,东抵绥宁,西邻贵州锦屏,北抵会同县,南与通道县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4′14″至109°56′36″,北纬26°15′25″至26°47′35″。总面积2800公顷,年产量86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较大,平均单产重11.6克,最大单果可达30克,果实肉质多,果核小,果实球形,果顶有放射状沟,直达果实中部,肉柱园钝,有油浸似光泽,其色由红转乌,味甜酸可口。 2、内在品质指标:色艳、肉厚多汁、品质优秀,含可溶性固形物10%-14%,总酸度0.9%-1.5%,蔗糖≥8.3%,维生素C≥25mg/Kg。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提神开胃功能。 3、质量安全规定:靖州杨梅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规定执行,具体标准如下: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符合《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天心区 湖南花肉

原料配方:肉坯100公斤精盐3公斤白糖2公斤酱油2公斤白酒2公斤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选择皮薄的猪肋条肉。

2.原料整理:把边肉(已杀好开腹的白条肉)提放案板上,切除前后腿,用刀尖刮掉肋上的油皮,将肋骨和脊骨取出,把五花肉切除,再切成条形,每条五花肉坯长为40厘米,宽2厘米,从肉坯膘头刺一小孔(便于穿绳),肉坯切好后,称好重量,再用温水冲洗净污物及血渍,捞出来放在箩筐内沥净生水。

3.配料腌制:把上述辅料充分拌均匀后,连同肉坯放入大锅内或者缸内腌制。有腌制期间,将肉坯翻动一次,使肉坯充分吸收辅料。春冬季腌浸12小时,夏秋季4小时。

4.烘制:腌好后放在案板上穿好麻绳,再穿在竹竿上送入烘房进行烘焙。用60℃文火烘焙6小时后封头,使烘房内温度保持40℃,烘焙18小时后好为成品。

5.保管:最好挂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如遇阴雨天或吹南风天时,须将门窗关系,不使腊肉吸潮。

质量标准:颜色淡黄,味道香味可口,无烟味。出品率60%。

三. 湖南省 益阳 安化 茯茶

茯茶--黑茶中的“黄金”

茯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一种,内含金花,降脂降压降糖,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茯茶采用手工筑制,并有专门的“发花”工序。所谓“发花”中的花,就是指的金花。茯茶最早被称为“湖茶”,因采用原料主要来自湖南,因主要在伏天生产,又叫“伏茶,”后来因茯茶香气和功效似“土茯苓”,又得名“茯茶”。

茯茶已在历史上流传千年。约在1644年前后,安化黑茶远销西域,成就了“茯茶”的声名,也造就了一代“湖商”。茯茶“发花”是指将筑制好的茯茶砖片,放在有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让茯茶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益生菌的过程。这种益生菌已被认定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安化黑茶茯茶中的这种金花,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化合物,“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由此而生。

茯茶中金花功效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临床证明,茯茶作为天然的降脂降糖降压饮料,对于现代城市富贵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医学就有利用陈年茯茶熬汁,治疗糖尿病的记载。正是因为茯茶中的金花健康功效显著,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

四.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脐血橙

脐血橙 表皮光滑带有红晕,果肉呈血红色,含有丰富的血色素、维生素,汁浓味美,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五.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酥糖

沅陵县传统食品。相传于明朝中期已开始制作,有500多年生产历史。以当地出产的芝麻为主要原料,加拌饴糖、榴花粗糖、花生油、面粉精制而成。具有香、甜、脆的特点,营养丰富,且有润肺和助消化等功用。现年产量达15万公斤,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沅陵酥糖是沅陵县的传统食品。相传明朝中叶开始制作,有500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数龙兴牌酥糖(1982年8月前称沅陵酥糖)。

沅陵龙兴酥糖的制作与外地相比独具一格。其精美之处就在于馅子的制作上。在制作馅子之前,先把芝麻用水浸湿、洗净、去其壳,然后用锅把芝麻焙干炒熟。炒熟的芝麻要求呈银白色,颗粒膨胀,用手指一捻即成粉末。然后把它拌和其它原料制成馅子。沅陵酥糖的骨子更是与众不同,做骨子的饴糖要用人力拉扯数次,使它既有韧劲又有弹性,饴糖越拉越白,远看如白霜蒙裹,用它做成的骨子其薄如纸。

现在沅陵龙兴酥糖的年产量不断增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沅陵酥糖自1982年以来连续三次获湖南省优质产品奖。1988年12月,龙兴酥糖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牌奖,誉为全国名优产品。

六.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锦

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锦之一。是侗族传统的纺织工艺品,历史悠久,妇女用黑白棉丝或丝绒手工编制,多用于侗族服饰如头巾、腰巾等,色彩绚丽多彩,花样别致,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七. 广东省 湛江 坡头区 杂鱼汤

湛江的杂鱼汤是平常百姓的家常菜,但味道非常鲜美,做汤的鱼是渔民在浅海区拉网捕捞的小海鱼,品种很杂,故名“杂鱼汤”汤水不放其他佐料,只放少许的油和适量的盐,保持了鱼的鲜味,先喝汤后吃鱼。我认为到湛江一定不能错过这富有广东特色的鲜美杂鱼汤。

八.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白马湖火焙兰鱼子

兰鱼子又称标杆子鱼,因为体形较小,游速极快而得名。该鱼习游于水面,以水面物为食,肉嫩、骨脆,吃干鱼完全不要吐骨头,也不要担心鱼骨头刺喉。

九. 湖南省 怀化 新晃 新晃天麻

1977年人工栽培试验成功。80年代发展到10多个乡镇,年种植3000多窖,产鲜天麻2万多斤。为新晃之—( 新晃)

十.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乡火焙鱼

我的家在湘乡毛田镇,这是一个被涟水环绕流过的小镇,是湘中地区有名的水乡。水,促成了人们恬静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独特的食物,鱼就是其中之一。在汉字中,“鱼”字和“羊”字组成了“鲜”,而这种鲜确实是美食的重要组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人们把捕获来后剩余的的鱼熏焙出来,没有了“鲜”,却也是一番独特的风味。

将新鲜打捞上来的鱼除去内脏,因为超过手指大小的鱼的内脏是苦的。这可是件麻烦事,但即使是再小的鱼,对于生活在水边的人来说,动作也能够非常娴熟。制作鱼火焙鱼是个细心的活,要耐得下性子,动作过猛,很可能将完整的鱼身弄破。抹上一层食盐可以保鲜提味,这是很多食物的制作手法。在熏烤之前,也有人把鱼拿来蒸到七八分。熟谷壳、桔皮、米糠既是农作的副产品,也是天然的香料,烟雾熏烤几日,到鱼肉九分干即可,其实经验丰富的人只需要看下鱼肉颜色,就知道是否可以出灶。出灶便意味着成品的火焙鱼可以装袋了,表皮是黄的,略微带湿的鱼肉既有鲜味又易保存。火焙鱼的烹饪方法多样:可先用微火油炸,再加以蒜、姜、紫苏、干辣椒等,加水后用文火慢慢熬,肉质柔软后可出锅;也有直接加佐料蒸食的。新鲜的鱼可能会因有腥味而遭人不喜,但经过熏烤的鱼却没有这种缺陷。

在毛田镇附近水域,曾经有两个很有名的古集镇,上游的叫“谷水镇”,下游叫“羊古市”,由于临水,两个地方都盛产火焙鱼。这里发出的货船,除了载茶叶,还会载着大量的火焙鱼,一直顺流北上,直到汉口。他们将本地的产品售空后,又从那边带回来许多南杂,这就是古时商人对水的利用。

在这片水域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朝皇帝朱厚照曾游涟水,晚上在羊古市落脚,一农户便奉上火焙鱼这道菜,朱厚照食后深觉不错,便提笔书下“御食火焙鱼”五个大字。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辨,但清末曾氏在此训练水军却是有史可考。咸丰四年,曾国藩在靖港惨败太平军后至衡阳,他安排曾国葆等几位弟弟们回乡组建了一支水陆两用军,并选在此处的羊古水域扎营操练,也就是这支军队,后来帮助曾国藩直捣天京,攻下天王府。湘军将士也将火焙鱼带出湘乡、带出湖南。今日,这里的渔民仍旧袭用湘军当年操练的方城阵、迷魂阵来捕鱼。据说毛泽东从小就喜欢吃这种乡味浓郁的土菜,火焙鱼也因他更有名气。

现在库区的渔民成立了养鱼合作社,原本自给自足的制作被作坊生产所替代,并且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产品亦销往各地。虽然我一直认为原汁原味的东西最好,但如果能带动经济、造福百姓,自然不是一件坏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