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廊坊有啥特产可以当礼品 廊坊特产有哪些好吃的能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廊坊有啥特产可以当礼品 廊坊特产有哪些好吃的能带走的更新时间:2022-04-05 05:44:12

一. 河北省 廊坊 文安 文安苇编

文安县

苇编为传统手工业。

二. 河北省 廊坊 安次 安次鸭广梨

安次区鸭广梨的特点是果型美观、色泽鲜艳、皮薄肉软、味道芳香。除含有较高的糖份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份。具有清心、润肺、止咳、消痰、清喉、降火、解毒等功效。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是一种大宗传统的出口产品 ,在国际市场久负盛誉

( 廊坊)

鸭广梨是该市安次区的名特果品,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抗涝、耐瘠薄、耐盐碱、易管理、产量高、寿命长等特点。近百年生老树尚能大量结果,目前全区已发展鸭广梨5万亩,涉及全区十二个乡镇,集中于万庄镇、尖塔乡、旧洲乡、杨税务乡,年产量300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 鸭广梨是一个优质生食品种。果实熟后,汁多味农,气味芳香。在果核与果实之间形成离层,受分两半,品质极佳。 鸭广梨富含有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及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5%,每百克果肉含蛋白质100MG,脂肪100MG,钙5MG,钾189MG,钾的含量比鸭梨高74MG。据医学研究:钾是人体心肌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当缺少时,细胞内液减少,影响心肌正常代谢功能。常食鸭广梨,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不仅有宜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一九九零年前苏联林业考察团在中科院有关专家陪同下来该区参观,对鸭广梨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九九四年参加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获得好评,在京津及东北地区深受欢迎。

三. 河北省 廊坊 三河 三河豆片儿

"三河豆片儿"始创于宋,盛名于清。相传清康熙年间,廉吏彭鹏任三河知县六年,对"三河豆片儿"情有独钟,每饭必食,尤喜三河城南中门庄人称"豆片儿张"做的豆片儿,并亲赴其家中私访,见张老汉老两口无儿无女,起早贪晚,推磨破豆做浆,甚是辛苦,便将惩治一买面0商罚得的50两白银送给"豆片儿张"买一毛驴拉磨,二老感激涕零,民众更是传为佳话。

彭鹏不仅自己喜食"三河豆片儿",还把"三河豆片儿"作为贡品呈送给康熙皇帝,康熙尝后大悦,又赏给后宫和王公大臣品尝,一时,"三河豆片儿"名声大噪,销路日盛,不仅三河做豆片儿的越来越多,而且还蔓延到京东各县。

豆片儿,其他地方亦有所产,但俱是未加调料煮熟的生片儿,有的虽制成卷或切成丝,外形很美,但却淡而无味。"三河豆片儿"则不然,是将出模的豆片(称水片)晾晒后(称干片)加上十几种调料和盐、碱蒸煮入味而成,其片薄厚均匀,色泽油黄,味道香醇,咸淡可口,肉头筋道,胜似熟驴肉。"三河豆片儿"可直接食用(豆片卷大葱),亦可做佐餐菜肴,可凉拌,可热炒。将豆片切成丝,分别与葱丝、黄瓜丝、菜心、香菜等配成各式凉菜;与尖椒、白菜、黄瓜等爆炒成各式热菜;还可做蒸肉、炖肉、熬肉、扣肉等肉食菜肴的辅菜或垫底菜。总之,"三河豆片儿"做主菜时其味独树一帜,做辅菜时不夺其主与主味相谐。因此,三河有句民谚说得好:大豆浑身都是宝,豆片怎吃怎么好!近几年在三河市一些饭店竟办起了以"三河豆片儿"为主菜的"豆片宴".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三河豆片儿"的喜爱,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三河豆片儿"的食用方法的多样性。

做法

1、选豆:这是保证出片率和豆片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选用新收获的豆子,并挑拣出其中的坏豆、臭豆、瘪豆,筛簸出灰尘和杂质。

2、破豆:用旱磨将选好的黄豆磨破,除去皮、面,放在水中浸泡,以泡透发膀没有生心为宜。

3、磨豆:将泡好的豆豉放入水磨中,兑水磨成豆沫。同时烧锅开水淘出待用。

4、煮浆:在锅上架上细罗,为防罗纱下沉,用秫秸帘在罗底托住,将磨好的豆沫倒入罗中,兑开水用木杵搅和下压,挤出豆浆入锅,然后加水(浆水约为1:3)煮沸。

5、点卤:将煮沸的豆浆淘入缸中,待取出两张豆皮、浆温降至70度左右时,徐徐点入卤水,边点边看边用木棍轻搅,待浆凝成稀粥状即将缸口盖严,使其继续凝成豆腐脑状。

6、泼片:将豆片模子放在木盘上,里边铺好豆包布,再将缸中的豆腐脑用竹扫帚苗搅散,用瓢将其泼入豆片模子中,泼一层用豆包布盖一层。泼完后上边也压上木盖,用木杠坠石加压,挤出豆腐脑中的水份。

7、晾片:揭开层层豆包布,起出挤压成形、薄厚均匀、白生生的豆片,搭在院中栓好的细绳上晾晒,待九成干后摘下摞好,用塑料布包好使其回性变柔。

8、叠片:将晾好闷柔的豆片像叠被子一样,两边内折,将其叠成近似长方体的豆片卷。

9、煮片:在锅中放入清水,加入茴香、大料、丁香、桂皮、肉蔻、白芷、砂仁、草寇及盐碱等佐料,将水烧开,把叠好的豆片码入锅中,再加火至开,此时豆片上浮,用铲子将其按下,15分钟后再加火烧开,片又上浮,再按再加火,如此反复两三次,使豆片彻底浸透入味后停火。

10、出锅:将煮熟的豆片从锅中取出,置于斜放的盖帘上,淋去汤水,一卷卷黄乎乎、油汪汪、香喷喷、筋道可口的"三河豆片儿"就算做成了。

简述

"三河豆片儿"从创始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这一所以能够传至今日而不衰,除了其物美价廉、方便食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外,其投资不大、用人不多、工艺简单、有多重效益,适合农家经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仅豆片一项即可使大豆增值1至1.5倍;此外其豆渣是上好的饲料,可以喂牛、喂猪、搞养殖业,这又使大豆增值不少;再有牲畜粪便还可以改良土壤,不仅能使农作物增产,还使"绿色食品"便成现实,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由于加工豆片有以上优势,所以近些年来,三河市农村家庭豆片作坊发展很快,几乎遍布全市各村,以加工"三河豆片儿"为主业的豆片专业村已不下十几个。皇庄镇桥河村。毛坟村,就有90来户建起了豆片作坊,每天加工大豆10000多斤,全年耗豆量近300多万斤,仅此一项可为全村增收300多万元。还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这无疑又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总之,三河豆片加工业促进了农村家庭副业、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同时留住了农村劳动力,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好路子。

四.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薛家窝头

薛家窝头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里坦镇的。里坦薛家窝头属百年传统、宫廷贡品。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因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

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 以糜子米、 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

里坦薛家窝头的做法:

薛家窝头在原料采选上是很严格的,所用的黄豆和糜子,全部来自于无公害种植基地,手工精挑细选。先将大豆和糜子碾去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在一起,搅拌均匀,再上磨细磨。磨好的面,时间不能放的过久。在常温条件下,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只能放置3天,否则蒸出的窝头就会变苦。

和面和抟制技术也十分讲究,面团(俗称剂子)要均匀,上下不能偏差5克。在捏抟时速度和用力都要均匀,捏成上尖下圆、内有一洞,侧看如宝塔的形状。蒸制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刚出屉的窝头要色泽黄润,看似罩着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油润,气味清香,入口细腻爽滑才够标准。

如今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薛家窝头大胆采用其他绿色新原料,不断的深入挖掘技艺,研究开发出了多系列的小窝头,不断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的要求。

如今,里坦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并取得国家生产制作工艺专利权。

五.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豆糕粉

河北大城鑫鑫食品加工厂是一家推广销售豆糕粉,绿豆粉;豆糕米,绿豆米较大型加工厂企业工厂,自1986年创建以来得到广大客户的支持与厚爱。所生产“鑫鑫”牌豆糕粉,绿豆粉,豆糕米,绿豆米广销于全国大中城市,尤其在东北、华东和华北地区有较好的知名度。并取得广大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任。我厂本着“取信于客户,泽利于客户”的宗旨,愿广交商界朋友,广开发展道路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六.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绿芦笋

大尚屯镇面积113.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8762人,耕地10.8万亩,下辖小埠村等55个行政村。是大城县人口最多、村子最多的乡镇。大尚屯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培育壮大了立镇的“瓜菜、林果、畜牧”三大特色产业。

大尚屯镇积极加强绿芦笋管理技术指导。目前,该县芦笋除了销往北京、天津,还销往上海、山东。小阜村积极开展新品种繁育,为加大绿芦笋种植推广奠定了基础。

七.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胜芳藕粉

过去东淀盛产菱藕,用白莲藕所加工成的藕粉独具风味。冲出的面茶润滑爽口,藕气芳香,营养丰富,属滋补佳品。胜芳藕粉曾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是中国最早的名牌食品之一。

八.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板当薏仁米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板当镇薏仁米种植历史悠久,粒大色白、饱满浑圆,具有糯、甘、稠等特点,并含丰富蛋白质,被誉为“珍珠米”,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

板当薏仁米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单户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就有100余户,以硐口村为中心的薏仁米年种植面积达20000亩以上。该镇现有加工户30户,高峰时期加工量可达8000吨以上,已成为促进该镇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板当薏仁米品质优良,粗加工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和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成宴席的名菜和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原料。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相配套的产业格局,成为紫云自治县农业主要产业之一。

九. 河北省 廊坊 广阳区 廊坊熏肉

熏肉的制法是先用水将肉煮熟,然后控一控水,在干锅里放上茶叶与红糖的混合物,加热至融化,再将肉放在屏蒂或是浅子上,盖上盖,文火加热3--4分钟,即可。看上去是金黄色,吃起来肥而不腻,别有一种风味。

十. 河北省 廊坊 文安 文安小磨香油

文安小磨香油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文安小磨香油历史悠久,原料精良,工艺考究,色泽澄亮,纯净浓香。它既是烹饪的上等用油,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周边各市县乃至京、津诸地,均享有盛名。

小磨香油的原料是芝麻。芝麻既称这种植物,又称这种植物的种子。芝麻富含油脂,故称“脂麻”;芝麻原产自非洲,相传汉代张骞在西域得其种,故称“胡麻”。晋石勒时讳“胡”字,改为芝麻。芝麻榨油技术是芝麻传入中国后开始的。

文安的小磨香油当然也和芝麻的种植有直接关系。不过,文安种植芝麻的历史,明代以前没有记载,至明末创修《文安县志》才有记载。文安人对芝麻情有独钟,“要发家,芝麻瓜”的民谣流传已久。民国9年(公元1920年),城内辟有芝麻交易场所——芝麻行。《河北通志稿》记载文安造油业作坊的户数:民国21年(公元1932年)50家、22年48家、23年51家。在这些户数中,估计小磨香油至少占一半。

据小磨香油世家在世人薪火相传的回忆,文安最早的(是回忆中最早的,实际不一定是最早的)香油坊是县城东关外姓马的大户人家开的。清光绪年间,吉村农民张树春在这家当长工,经常到香油坊打杂、帮忙,慢慢学会了小磨香油的技术。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张树春回到老家,自己开了一家香油坊。后来,他儿子张恩荣又接着干。到第三代张学增,社会1,香油坊时开时关。人民公社化后,生产队办副业,张学增又为生产队开香油坊。第四代张法明、张法信、张法光也各自在生产队开办香油坊。直到张永强、张永良、张同喜,共计五代世家。第五代遇上改革开放时期,香油坊又重新由个人开办,张永强、张永良两家迁移到县城蔬菜市场西侧,张同喜仍留在本村。吉村另一家香油坊是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村民王汝从开办的。第二代王树德经历了自家开办和生产队办两个阶段。第三代王鸿起仍在生产队干,直到1981年又自家开办。第四代王国祥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工艺不断改进,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建立了廊坊利珠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厂址迁至黄甫农场食品工业园内,改作坊为工厂,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王家务村香油坊开办时间也较早,据张树芝老人回忆,第一家香油坊是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张万香开办的。其子张洪皂继承父业,到人民公社化后,张洪皂又为生产队开香油房。在生产队里,他带出了一批小磨香油的技术人员。至今,该村仍有5家香油坊。此外,东关、冯郭、郭辛庄、留郡、大叩皂、阜安、边王赵、马庄等村庄的香油坊开办时间也较早,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纵观文安小磨香油的发展历史,清代及其以前没有文字记载,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约有20余家,人民公社化期间,生产队共办香油坊100余家,这些香油房规模都很小,一般每家每天仅磨芝麻50斤,甚至有的两天磨50斤芝麻。香油坊由个人开办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香油坊时增时减。进入21世纪,香油坊基本上趋于稳定,大约80余家,其中城内(防洪堤内)8家,城外70余家,分布在县域各地。这些香油坊的数量比生产队时虽然减少了,但每家的规模都扩大了。至2005年,每家香油坊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廊坊利珠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最快,已成为拥有一整套生产流水线的现代工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