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郑州哪里卖河南特产 郑州哪里卖河南特产还便宜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郑州哪里卖河南特产 郑州哪里卖河南特产还便宜的更新时间:2022-03-31 09:26:03

一. 河南省 郑州 登封 琵琶酥

琵琶酥是一种酥皮无馅点心。传说是乾隆皇帝让宫内厨师按琵琶丝弦形状做出的点心。具有色泽乳白明亮,入口酥软香甜,食后回味无穷的特点。( 郑州)

二.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大隗牛肉

新密市大隗镇五香牛肉,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工艺严密、加工精细,制作后具有色鲜、味美、筋烂、肉面等特点。食时气息芳香、余味悠长,确有五香牛肉之美称。大隗牛肉创始人马玉顺,又经几代人研制,配方独特、味道出众,顾客食后赞不绝口,在中州大地享有盛名。

大隗牛肉是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大隗镇的。新密大隗镇五香牛肉,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工艺严密,加工精细。制作后具有色鲜、味美、筋烂、肉香等特点。食时气息芳香,余味悠长,确有五香牛肉之美称。

大隗镇是古代多个诸侯国的都城,早在明朝时期,这里就是全国闻名的造纸基地,南来北往的客商众多,而回族自古就有烹制牛肉的传统,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开始烹制美味的牛肉卖给外地客商,逐步传承了大隗牛肉的品牌。

据1992年出版的《密县览胜》记载:清道光年间,祖居荥阳的回民迁移到密县大隗镇北面的北沟村(现称振北回民村)经营牛羊肉和毛皮业,该村有回民986口人,200多户。他们制作的五香牛肉,以肉香纯厚、肉色鲜亮而出名。

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使振北村大部分回民都从事牛肉加工经营,牛肉加工逐步成为振北村群众发家致富的优势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牛肉加工经营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注册了商标,由制作散装牛肉发展为制作真空包装牛肉,由家庭作坊式发展为现代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有规模牛肉加工户约20户,其中马永信牌牛肉规模最大。

三. 河南省 郑州市 新郑 绵枣

中州土特名产,新郑市特有果品,俗名地枣、粘枣,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磷茎、叶片线性、从生于地面,象韭菜。7—8月间叶丛中生出直立的花梗,花梗顶端开出粉红色小花。每年4月,绵枣发芽长叶后,农民遍山找寻,将磷茎挖出,洗净泥土,经过多次蒸煮,糖液自出,甜味沁人心脾,如加点红糖,则更甜美。绵枣属热性补品,营养价值高,其性粘。绵枣风味独特,能补养身体,久储不坏。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荥阳 河南草帽辫

产于河南清丰、内黄、南乐、范县、鹿邑、荣阳。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山东莱州府客商来到清丰县仙庄,发现这一带种的小麦麦秸皮薄细长,质地柔软,色泽鲜亮,是编织的上乘原料。于是, 就以仙庄为基地,向四方八面农村传播编织工艺,发展以麦秸为原料的 编结草帽辫生产,同时,他们利用中国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 的民间 传说,于农历二月二日在仙庄正式成立“辫行”。河南草帽辫大致分为:荣阳桥辫、鹿邑白辫和莱州花园草三大行当,其 中“莱州花园草”最负盛名。草帽辫具有质地轻柔,热不变形,冷不发脆,且无异味的特点。

五.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 茶亭沟红薯

茶亭沟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亭沟红薯,在登封告成地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告成镇地处中岳嵩山南麓,属于山区,非常适合红薯种植。其特点个头大,风味佳,常食有健脾胃,补肝肾,防癌,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

告成镇位于登封市东南七公里,紧邻颍河,交通便利。辖区内有一行政村—茶亭沟,茶亭沟村地处岗岭,土地多为红褐色沙土地,水利条件较差,因独特的地质条件,种植耐旱的红薯却得天独厚。以大面积种植而闻名。红薯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生吃甜、脆,烧烤后更是香、软、面、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保健、食疗佳品,常食有健胃、补肝、防癌、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第七大营养元素”。 茶亭红薯,历史悠久。 据历史资料记载,红薯在我国别名很多,有山芋、红芋、番薯、白薯、白芋、地瓜、红苕等名称,传入我国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红薯故也。”清雍正、乾隆年间引入河南。茶亭沟村境内有许昌、洛阳大道经往,当时,县署在路旁大皂角树附近设官地80亩,且树碑曰:凡耕种此片土地者,应设“茶亭”(或搭茶庵)为过路客商备茶解渴。当时乡吏赵某接种官地种植粮食和红薯,并搭庵设茶用红薯招待客商,深受欢迎。后来乡亲们见大片土地产薯甚多,且美味可口,即赶走赵家,埋掉石碑,平分官地,家家户户开始种植红薯。正因为茶亭红薯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所以成了告成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群众称之为“铁杆庄稼”,故有“苗活五成收”的说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一直都是群众的看家粮食,故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美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食物构成的变化,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的兴起,红薯在粮食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粗粮一跃成为工业原料和优良的饲料作物。另外,红薯富含多种营成分,俗称“土人参”,有健身、防病之功效,含有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食用后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补给,长期使用可预防癌症的发生,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告成镇地处中岳嵩山南麓,山区占全镇土地面积80%以上,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发展,为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沿用茶亭沟村的老传统,大力号召和扶持种植红薯,红薯种植规模开始扩大。但红薯种植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等原因,茶亭沟红薯也曾经一度衰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天气原因茶亭沟村红薯种植几乎绝迹,村内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茶亭沟、茶亭沟,山上光溜溜。晴天一身土,下雨无处走。人穷山也穷,种啥啥不收……”村民们守着红薯种植的老传统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整个村子死水一滩。 为了彻底改变村内落后面貌,茶亭沟村支部书记胡双舟深思熟虑,决定恢复红薯种植传统,先从自己家里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引进优良品种红薯徐薯8号、郑红11、川山紫、豫薯7号等几十余个,建设红薯专业交易市场,规划红薯产业园,茶亭沟村又以本村为中心,辐射五度、竹园、贾沟、八方、森子沟等周边村庄,成立了“优质红薯生产示范基地”。村民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拿出仅有的几亩土地全部种上红薯,从育苗到栽秧,从浇水到治病,从贮窖到销售,他家里经历了几次风风雨雨,几次吵闹埋怨,最终把甜脆的红薯卖了出去。村支书胡双舟为带动周围群众注册了“茶亭”及“茶亭沟”两个商标,积极打造本土红薯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告成镇“茶亭沟红薯”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登封市绿色食品“零”的突破,2013年,“茶亭沟红薯”又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茶亭沟红薯的种植开始恢复。 乘风扬帆,名扬天下。 历史自然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促进了茶亭沟红薯产业的发展。2002年12月,中央电视台编导赵富刚在此拍摄了《茶亭沟优质红薯》新闻纪录片,2003年1月1日晚7点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播出,《河南农民报》于2003年1月进行了专题报道。 如今茶亭沟“红薯” 市场已形成规模,门市房90余间,交易场所2.7万平方米。基地红薯常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并采用优法储藏,保鲜度可接下季,产值5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随着红薯品质的不断提升,茶亭沟红薯也成了人们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香饽饽”,红薯批量远销郑州、商丘、安徽、陕西和甘肃等地。 茶亭沟将以红薯为根本,重视茶亭红薯品牌,让绿色、保健、美味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是告成镇茶亭沟长期发展目标,做大做长产业链条,使茶亭沟红薯真正成为告成人民发展致富的优质产业,使茶亭沟“红薯”响遍大江南北。 正是:小小红薯益健康,美味佳肴首选它。茶亭候客高风尚,绿色品牌美名扬。

地域范围

茶亭沟红薯的地域保护范围在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113°07′,北纬34°24′-34°26′之间,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其中茶亭沟红薯的产地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1000多万公斤,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境内告成镇茶亭沟村、竹园村、贾沟村、五度村、八方村、范店村、森子沟村、北沟村等8个行政村。

六. 河南省 郑州市 二七区 郑州樱桃沟樱桃

郑州樱桃沟樱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盛产于郑州市郊候寨乡的樱桃沟,这里的樱桃不仅成熟早、产量高,而且味道鲜美、色泽光洁、悦人心目。3月中旬开花,5月上旬成熟。樱桃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及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其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果肉含铁5.9毫克,比同量的苹果、梨多20多倍,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高5倍。郑州樱桃沟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置于山的怀抱。每年3月份,这里就成了樱桃花的海洋,百鸟争鸣,花香四溢。

郑州樱桃沟景区位于二七区侯寨乡南部,以樱桃沟为中心,延绵15公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深深的沟里布满了青翠繁茂的樱桃树,景色十分宜人。这里樱桃种植已有千年历史,由于气候适宜、沟内避风、土壤特殊,产出的樱桃粒大肉厚、色泽丰丽、入口甘甜,且能补中益气,滋润肌肤。故而享有盛名,传誉省内外。郑州樱桃沟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置于山的怀抱。每年3月份,这里就成了樱桃花的海洋,百鸟争鸣,花香四溢。4月下旬即进入果实成熟期,在青翠的绿叶映衬下,串串樱桃就像晶莹的红玛瑙让人心动,人们可以边观赏边品尝,别有一番情趣。樱桃沟至今还存活着一些百年以上的老树年年开花、岁岁结果,成为一大景观。美丽而又五彩缤纷令人陶醉的樱桃沟是由多条大小不同的沟群组成,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你处处能感觉到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的神仙境界。樱桃沟环境幽美,交通便利,正逐步成为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的生态旅游景区。樱桃沟景区于199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樱桃节”。几年来共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节日的举办真正使樱桃沟变产地为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但彻底解决了农民卖果难问题,樱桃沟还成为省会近郊观光农业的一大亮点,成为展示二七区侯寨乡新形象的良好契机和窗口。1999年郑州樱桃沟樱桃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历史名产。2000年3月份,樱桃沟景区获得市旅游局颁发的旅游景点证书,并确定为郑州市重点旅游景区。如今,侯寨乡樱桃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年产樱桃100万公斤以上,新品种达20多个,郑州市场占有率达70%,其中科技含量逐年提高,科技贡献率达80%。目前,樱桃沟景区正在打造生态游、休闲游,已涌现出像郭满仓家园、朝军生态园、樱桃部落、金玉良园、绿色山庄、樱花山庄、樱桃沟风情园等一大批具有农家特色的休闲观光园区,这些园区经营的农家饭菜、狩猎、野炊、篝火晚会、农活儿体验、风情窑洞、托普高空训练、农园迷宫、果品自采、垂钓烧烤以及水上项目,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众多的媒体。此外,樱桃沟景区还专门成立了以各专业村、各特色园区、樱桃果品公司等为单位会员的樱桃协会,加大了樱桃沟景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规划,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项目,深挖旅游文化内涵,使景区沿着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努力把景区建设成郑州市的后花园、河南省的著名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胜地!2006年4月30日首届郑州樱桃节已盛装开幕,郑州樱桃沟生态旅游景区正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八方宾朋尽情领略田园风光,享受自然情怀,感受淳朴民风,品尝人间“仙果”。

郑州樱桃沟樱桃

地域范围

郑州樱桃沟樱桃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郑州市二七区西南郊,与新密市、新郑市三交界,西南毗邻新密市,东南紧接新郑市。保护范围以樱桃沟为中心,绵延15公里,包括侯寨乡樱桃沟、上李河、大路西、黄龙岗等7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22.5平方公里,适宜种植樱桃面积1000公顷,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34°40′,东经113°32′-113°37′。 目前,郑州樱桃沟樱桃种植面积7000亩,年产量175万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圆形或扁圆形,浓红色,果肉淡黄微带红色,果汁较多,味酸甜,有香味,含可溶性固形物17.3%。郑州红樱桃单果重1.4~2克,大樱桃平均单果重5~15克,4月底至5月初成熟,适宜鲜食。 2、内在品质指标:郑州樱桃沟樱桃除含有一般樱桃的营养成份外,其总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樱桃沟樱桃的总糖含量达到6~15%, 维生素C实际含量达到8~20毫克/100克, 铁含量达到2~6毫克/千克,钙含量100~180毫克/千克,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达到10~25%,可滴定酸0.5~1.3%。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的生产标准,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樱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种植,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七.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猫耳面

做法:木耳、海带节泡发回软,择软干净;胡萝卜切花刀片;鲜竹笋切段。铝锅上火,加1/2清水,烧沸后下入猫耳面,煮10分钟至熟,捞出装碗。炒锅上火烧热,下油,放入葱、姜末炝锅,烹绍酒,再下入高汤和调味料,见汤沸,下入木耳、海带节、胡萝卜片、鲜竹笋等,略煮2分钟,离火,倒入面碗中即可。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惠济区 樱桃番茄

樱桃蕃茄又名珍珠果,俗称洋柿子,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果”之称。

樱桃蕃茄为一年生长草本植物,无限生长型,采果期长达十个月,单果重15—20g,形如樱桃,色鲜红,有光泽、新颖美观。

樱桃蕃茄含多种营养素,有较高的保健作用,抗坏血酸(VC)含量较高,能阻断致癌物亚酸胺的形成,烟酸的含量远高于其它水果和蔬菜,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破裂、防止血管硬化、预防高血压的特殊功效,所含的蕃茄碱,具有抗真菌作用。所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具有分解脂肪的作用。所含蕃茄素具有利尿和助消化作用,对肾脏病患者尤为有益。

樱桃蕃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因此堪称“菜中之果”、“水果之王”。

九. 河南省 郑州市 新郑 新郑大枣

新郑大枣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的,素有“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的盛赞。红枣味甜、性温,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佳果,而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倍受人们青睐,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大枣药用价值很高。枣树的叶、花、果、皮、根、刺皆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就是大枣健康养颜的真实写照。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1978年,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8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十. 河南省 郑州市 二七区 扒广肚

扒广肚作为传统高档宴席广肚席的头菜,是这一标准和追求的体现。此菜将质地绵软白亮的广肚片片,氽杀后铺在竹扒算上,用上好的奶汤小武火扒制而成,成品柔、嫩、醇、美,汤汁白亮光润,故又名白扒广肚。扒广肚是河南传统名菜,千年以来均属珍品之列。被人交口称赞,津津乐道。

广肚,也称鱼肚、鱼鳔、花胶等。自古被列为“海八珍”之一。它最早记载于北魏时的《齐民要术》一书,到了唐宋时期,广肚已列为贡品。宋代许多书籍中都有广肚的记载及菜品的介绍。

广肚入馔,七分在发(涨发,系豫菜厨师绝技),三分在烹。涨发技艺要求极高,而涨发广肚的难度更高,没有十年灶上功夫,很难准确掌握,一般油发至膨松内透,松泡状似海绵即可,经水反复漂洗至净白,无异味,这时广肚蓬松软脆,洁白中透出浅黄,方可制作这传统高档宴席中的“头菜”(第一道热菜)。烹法中制作广肚,最佳是烧、扒。河南菜的扒,以箅扒独树一帜,而举世闻名。数百年来“扒菜不对芡,功到自然黏”,成为厨师与美食家共同的追求和标准。涨发后的广肚因其自身无甚滋味,需选用上等鲜美汤汁调制,烧扒入味,使广肚饱吸汤汁后,才能形成柔嫩软脆,醇厚浓美,光润鲜香,汤汁白亮的独特风味。

广肚属高蛋白,低脂肪原料,有补肾强肺,固精止带,补气填精,滋养筋脉,止血散淤的功效,凡肺、肾虚弱,贫血亏损之人最宜食用。当然它虽“大益虚损”但“外感未清,痰饮内盛”者勿食或少吃,因它会“腻滞”,导致功效不彰,欲益反损。

成品扒广肚,用双箸夹起,洁白柔软的身躯在筷间跳跃式翻动,使人想起“秀色可餐”的意境。广肚入口,醇浓鲜香的滋味缭绕舌间并刺激味蕾,其浓香久久不肯散去,令人耳目一新,食欲大增;咀嚼中你能领略出它柔软中夹带软脆,润滑中又有绵糯的独特质感,给人平添了无穷的食趣。

扒广肚制作过程如下。

原料:涨(水)发广肚800克,菜心10~12棵,香菇1个,冬笋片、火腿片各2片,精盐8克,味精2克,绍酒12克,姜汁10克,猪油80克,奶汤600克,淀粉少许。

制法:1、将香菇、冬笋、火腿片美观地铺在竹箅上,将片成大片的广肚按先中间,后两边,再垫底的顺序,铺成圆形,用盘扣压,用汤焯一下备用。

2、锅上火入油,烧热加入奶汤和调味品,将广肚下入,至汤开,改中小火扒十分钟,改大火至汁浓乳白色,去掉盘子,取出竹箅,反扣盘内,广肚四周围上焯透的菜心,锅内余汁浇淋原料上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