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土家幺妹儿土特产宜昌 幺妹儿土特产宜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土家幺妹儿土特产宜昌 幺妹儿土特产宜昌更新时间:2022-03-30 04:08:12

一.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土家红茶

红茶

红茶:石板,溪流交错,山高坡缓,云雾缭绕,土质砂性,盛产红茶。经土家人特有工艺手工炒制的红茶,清香浓郁,醇和爽口,回味无穷,常饮清心明目,醒脑提神,是上好的保健饮品。

二.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贵州白山羊

贵州白山羊原产于黔东北一鸟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的20余县,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只。

该羊,公、母羊均有角,颈部较圆.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形,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粗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成年公羊体重32.8千克,成年母羊为30.8千克,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擅味轻。周岁揭羊平均活重 24.11千克,月同体重11.45千克,内脏脂肪重1.40千克,净肉重8.83千克,屠宰率53.30%,月同体净肉率 68.72%:

其性成熟早,公、母羔在5月龄时即可发情配种,但一般在7-8月龄才配种,常年发情,1年产2胎,从1-7胎 (4岁左右)产羔率逐渐上升,为124.27%-180%,品种平均产羔率273.6%,年繁殖存活率为243.19%。

三.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姚溪贡茶

姚溪贡茶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新景乡姚溪一带的。姚溪贡茶十分耐泡,多次冲泡不会有白水味,香气自然,汤色微青,其味淳厚优雅,入口舌边回甜、齿间生风。

姚溪贡茶是一个沿河地方优良茶种,主产于沿河北部姚溪一带,属苔茶类,茶叶主要特点:茶味清香醇厚、耐泡。据《华阳国志》,《茶经》等记载,今沿河北部姚溪一带出产好茶的历史可溯及巴国时代,姚溪茶至少在唐代已成名并已进贡。

《茶经》记载:“茶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民国《沿河县志》亦载:“茶 以县北姚溪所产为佳。”姚溪茶属于苔子茶,是地方特色优良品种,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非常适应这一地区的土质气候条件。

姚溪茶有长势旺、产量高、易采摘等特点。沿河县现有茶园面积近2万亩,宜茶区规划茶园面积20万亩,主要生产姚溪贡茶。 姚溪贡茶不仅是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今天沿河生态茶业的主打品牌。姚溪贡茶既是一个茶叶品牌,又是一个特优茶种,其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均不可低估。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土家社饭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土家人十分看重“过社”,家家户户乐此不疲,过社时,都兴做香喷喷的社饭。唐《社日》“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及清《潭阳竹枝词》“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等诗词就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

社饭的制作方法是: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合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土家人做社饭不光是自家人吃,还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故有民谚说,“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别家的”,充分显示出土家人淳朴、亲和的民风。

由于社蒿(香蒿)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其性苦寒,能治疗和预防“伤、肿痛、痨、疟、痢、痔”等多种疾病,所以社饭是土家人传统药膳中的一个常用品种。

五.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 土家糍粑

糯米洗净,泡上一个对时后,滤干后用甑子蒸熟。然后把糯米饭盛在粑槽内用锤打烂,再捏成大小均匀的坨子,压薄成形,这便是糍粑。待成形的粑阴干后,泡在坛子里,十天半月换一次水。这样,可以放到端午节,经久不坏。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宜昌路山羊板皮

宜昌路山羊板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昌路山羊板皮”以其纤维细致,厚薄均匀、弹性好、油性足、坚韧柔软、革面细腻、通气透光、保暖性能好、杏黄色、出革率高等特点享誉中外。本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证明,宜昌白山羊板皮质量的好坏,不仅是先天性的,后天的饲养管理,屠宰月龄及屠宰季节等因素也极为重要。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的制作方法是:

(1)将猪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块,便于入味和加工储藏;

(2)把盐炒黄,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锅;

(3)把肉用温盐抹匀,放入盆中,将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层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齐,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沥干水分挂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月余后待肉变棕红时即可。

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肉”,也称“土家腊肉”、“恩施熏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食用时,取肉在火上将肉皮烧焦黄,放在温水中将皮泡软,刮洗干净备用。

腊肉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炖,制作火锅;其它部位一般用来与鲊广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

比较有名的腊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鲊广椒炒腊肉、糖年肉、蕨粑炒腊肉、腊蹄子火锅等。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西陵区 宜昌彩陶

宜昌彩陶以本地黄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和艺术处理,其釉色晶莹、凝炼深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90多件产品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

其代表作有:

大型高温彩釉陶壁画:

把设计成型的壁画、用描、刻、括、喷、填、浸、堆等手法,复制到陶版胚上,施以高温彩釉,经一次焙烧而成。1981年与湖北美术学院协作制作的大型彩釉陶版壁画《楚乐》,在全国美展获金奖;1986年制作的全国最大的陶版壁画《满族风情》,经轻工部和专家评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1987年镶嵌在人民大会堂辽宁厅。

夷陵骏马系列:

造型精犷,形态各异、遍体黛釉,乌黑发亮,光彩夺目,为群众喜爱的陈设品。

彩陶猫盘:

直径为30cm的陶瓷盘,盘中精心绘制白色猫,施用高温颜色釉经煅烧而成,形象生动逼真,外观古朴大方,为陈设陶瓷,行销国内外。

西陵文具:

一套三件,笔洗、笔筒、笔架各一。造形具有宜昌器物传统特点,配以钟乳石底座。施以虎皮纹桔红花釉。形象浑厚,釉质晶莹,古朴高雅,为案头实用工艺品。

昭君茶具:

一套12件,造型取材于汉代王昭君远嫁凶奴单一思念家乡的情景,造型优雅、富有乡土味,是集陶瓷工艺、文字、书法、篆刻、浮雕等艺术表现手法于一体的工艺品。曾作为礼品赠送美国、日本等国家领导人。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宜昌香菇

宜昌香菇

十.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藤器

沿河藤器

滔滔乌江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形成132公里的自然山峡长郎,四面高山环峙,山群林立的山野之中,遍地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强野青藤、山竹。青藤叶片椭园碧绿,藤蔓柔韧纤长。山竹青翠,质地坚硬韧密。用它们编出来的藤器造型美观大方,结构紧密,色泽鲜艳,透气良好,冬暖夏凉,触感舒适,使人有一种高原山野之风,回归大自然之感。

沿河藤器据传是清朝年间涪陵一位姓刘的师爷传的艺。解放前后,只能生产简单的单仰靠背椅。1972年,刘师爷的玄孙,再度赴沿传艺,心灵手巧的土家族妇女独具匠心,编织创造出了独特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各种藤制品,使沿河藤器发展达到了高峰。

沿河藤器做工精细,工艺复杂。其方法是青藤阴干后再用水发软,剔除疤结、粗藤。编织藤选料粗细均匀,根据编织造型需要,可将部分一破两开待用。特制火苗集中于一点的火炉,选择最大不过拇指,最小不过中指的山竹,加于火炉上,烧制种形状藤器架,再经土家妇女们巧手缠绕,穿花等独到的艺术匠心,编织成图案美丽大方的艺术珍品,其图案有“国宝熊猫”、“连心结”、“中华结”、“菊花”、“双梭子”、“胡椒叶”、“二龙戏珠”、“滚身”等几十种图案。按种类藤器分有:大套沙发、密编沙发、单人沙发、双人沙发、皇冠沙发、折叠式沙发、欧式沙发、宫廷式沙发;欧式单人椅、高靠椅、康乐椅、安乐椅、旋转椅、办公椅、儿童小桌椅、餐椅;中国古典屏风、俄罗斯屏风;花架、花套、藤帽、藤盘、藤萝、藤篮、藤箱、藤兜、藤床等60多个系列产品。

沿河藤器近销北京、武汉、山东、云南、江苏、浙江及港澳地区等。主销东南亚、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和地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铜仁地区最主要的创汇大户。曾获得轻工部优秀产品奖,因轻巧舒适曾大量使用于飞机上。中央总书记-同志在任0贵州省委书记期间于1987年视察沿河,肯定和鼓励其产品,并称赞“民族产品、工艺独特,应发扬光大”。对沿河藤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殷切的期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