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歙县特产 歙县哪里的茶叶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歙县特产 歙县哪里的茶叶最好更新时间:2022-03-30 04:22:21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杨坪贡菊

宋村立了杨坪贡菊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宋村葡萄”、“杨坪贡菊”品牌。同时,大力推广“无公害”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葡萄、贡菊生产、管理、销售,有力推动了这两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黄山贡菊也称“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与杭菊、滁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盛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主产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之间,盛产于歙县金竹村,其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驰名中外。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砖雕

砖雕: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等,题材广泛,民间色彩浓厚。砖雕的创始人为明代徽商鲍四。采用当地“掷地地有声”的青灰砖进行作业,广泛应用于徽派建筑的门,瓴,顶,檐等处予以点缀装饰。由于用于房宅装饰,加上当时徽商兴旺,纷纷使用,从而促进砖雕的发展,使之名扬全国。今天的歙县,黟县,休宁,屯溪,婺源等地随处可见这一古老而淡雅的艺术品伴随民宅历经百年。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竹铺大方

中国名茶。产于歙县的竹铺、金川、三阳等地,以竹铺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茶质最优,故又别儿“老竹大方”。老竹大方茶中的极品又被誉为“顶谷大方”
大方茶形似龙井,但较龙井茶肥大,长扁成片,似竹叶,有锋尖,色铁黑,有油润,故有“竹叶铁色大方”之名。其汤色绿黄明亮,叶底黄绿匀称。饮之,味浓香烈,醇而爽口,略带熟板栗香,酷似炒青。据说日饮五杯大方茶,可相当于一日所吃蔬菜的营养
大方茶由于色、香、味俱佳,又对消肥减胖有特效,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现在它已远销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地,国内主销华北、东北和山东的胶东地区。( 黄山)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富岱杨梅

富岱是歙县雄村低山丘陵地带的山村,这里人工培植杨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富岱杨梅”果型硕大,肉质细软,汁液饱满,甜酸适度。按果色分为红梅和白梅两大类。红梅鲜红带紫,白梅白嫩似玉,观其色,食其果,回味无穷。杨梅果品味美,不仅可鲜食,而且是食品罐头工业的好原料,精制杨梅干、杨梅蜜饯爽口开胃、生津止渴,旅游市场供不应求。“酒浸杨梅”则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传统饮料,可以去湿消暑、止泻、消乏。“富岱杨梅”含有糖类、果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特别是杨梅中的纤维素,能刺激肠壁蠕动,使肠道中积存的物质排泄出来。

“富岱杨梅”成熟的时节,正是水果淡季,又是旅游旺季,因此市场畅销,旅游者交口赞誉。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金丝琥珀蜜枣

“金丝琥珀蜜枣”是我国蜜枣中的珍品,产在歙县杞梓里、三阳、 英坑一带。 从1957年起,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丝琥珀蜜枣”是鲜枣经加工而成的一种蜜枣饯。这种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枣香。

这种蜜枣含糖分充足,含糖量达70%左右,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每枚枣内含4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子高出140多倍,维生素D含量也是果中之冠,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滋补品。

歙县生产“金丝琥珀蜜枣”的青枣,都选色白、无虫蛀、无红头的优质枣,加工要经精选、发切、收切、锅煮、生焙、挤捏、老焙、分拣等八道工序。其中尤以刀切技术为最难,所有的枣子要切上40刀至100刀,而且刀刀均匀,不浅不深,使枣子即容易煮熟,饱吸糖分,又久藏不坏。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全丝琥珀蜜枣

蜜饯名品。“金丝琥珀蜜枣”是我国蜜枣中的珍品,产在歙县杞梓里、三阳、英坑一带。从1957年起,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金丝琥珀蜜枣”是鲜枣经加工而成的一种蜜枣饯。这种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枣香。这种蜜枣含糖分充足,含糖量达70%左右,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每枚枣内含400棗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子高出140多倍,维生素D含量也是果中之冠,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滋补品。歙县生产“金丝琥珀蜜枣”已有300多年历史,制作“金丝琥珀蜜枣”的青枣,都选色白、无虫蛀、无红头的优质枣,加工要经拣选、发切、收切、锅煮、生焙、挤捏、老焙、分拣等八道工序。其中尤以刀切技术为最难,所有的枣子要切上40刀至100刀,而且刀刀均匀,不浅不深,使枣子既容易煮熟,饱吸糖分,又久藏不坏。( 黄山)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金桔

歙县金桔:歙县新安江两岸由于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给柑桔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柑桔不仅是观赏树种,而且是老幼爱食的果品。歙县柑桔有一个优良品种,呈金黄或金红色,故取名“金桔”,它的香气足,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之称,所以人们“未进桔园嘴先馋”。金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其一,它色、香、味皆优,国内外大多数人都喜欢吃、价格适中;其二:金桔皮厚,富有弹性,是桔肉的理想保护层,使长途运输也不易损坏,而且越藏越甜,营养成分基本不变;其三:栽培区域限于南部温暖的地方、竞争者少;其四:金桔成熟在‘霜降’以后金黄可人,给人一种喜庆的气氛,春节期间,以金桔作礼品馈赠亲友,川示吉祥如意,是歙县的传统习惯。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绿牡丹

绿牡丹:一种制作工艺独特,造型新颖的花型名茶,冲泡后形如一朵盛开的绿牡丹花,既有宜人的饮用价值,又有动人的观赏价值。产于歙县大谷运乡的上黄音坑、岱岭龙潭、仙人石一带,海拔千米左右。这里山高林密,峰峦层叠,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山座落在安徽歙县、太平、休宁、黔县之间,巍峨奇特的山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涛起伏的云海,号称黄山“四绝”,引人入胜。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

黄山地区,由于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雾缥缈,很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当著名。《黄山志》称: “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记载: “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真正的黄山毛峰茶何时创制,据《徽州0资料》记载,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1芽1叶初展芽叶,其他级别采1芽1、2叶或1芽2、3叶芽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

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0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历史渊源

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录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他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

黄山毛峰起源,据《安徽茶经》“蜚声全国的黄山毛峰”文曰:“据传说是在光绪年间,距今已有70-80年。当时黄山一带原产外销绿茶,而该地谢裕大茶庄则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远销东关,因为品质优异,很得消费者欢迎。”又据《安徽名》书中,由歙县叶祖荫撰稿“黄山毛峰”:“《徽州0资料》载: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帛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注:当时黄山毛峰并未分级),远销东北,深受销区顾客喜爱,遂蜚声全国。”在陈椽教授编著《茶业通史》中,特意指出:“黄山毛峰是何时开始制造的?也值得研究。”随着198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将徵州地区的太平县改为县级黄山市,并将歙县的黄山公社划归黄山市,设为汤口镇。歙县茶叶公司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查,从1984年春开始,在富溪乡选点于新田、田里两村13个村民组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头源)组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品质最优。作为歙县礼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前送往北京。1985年歙县茶叶公司在收购特级黄山毛峰时,提出以富溪乡充头源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质量为标准。产品连年荣获好评。故此,李亚北撰文:“全国名茶珍品--黄山毛峰”。则指出:“黄山毛峰是清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种采制都很精通。......标名‘黄山毛峰’,运往关东,博得饮者的酷爱”。其中,叶祖荫引《徽州0资料》所提“谢裕泰茶庄”,仅除去“汤口”两字。李亚北所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均被此后我国多部茶叶名著“合而为一”引用。其实,徽州行署商业局长郑恩普(河北深县人,已离休,现住黄山市)于乙卯年(1975)春题词:“凝铸黄山云雾质,飘溢漕溪雨露香。为谢裕大茶号首创黄山毛峰一百周年题。”又时逾十年后,歙县茶厂高级茶叶技师余怡生著《歙茶工艺》书中载:“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谢裕大茶号在黄山富溪(注:原称漕溪)创制‘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说明黄山毛峰是清朝光绪纪元(1875年)开始制造的。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谢正安(1838-1910)字静和,毕生经营茶业,先后开设了“谢裕大”茶号等厂栈励精图治,以德兴商,长达半个世纪。1875年首创黄山毛峰,畅销欧亚可谓一代儒商,时系黄山大小两源唯一的红顶商人。

产地沿革

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第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大方茶

大方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歙县志》(1995)记载:“五代十国,大方茶已产两浙(浙东和浙西,唐朝歙州属浙西),并作贡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浙江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胡坪等专家在《龙井茶的历史》和《龙井茶的起源》中阐述:“大方茶产于安徽省歙县及浙江淳安、临安等地,原产歙县老竹岭半山中,传说因系大方和尚创制而得名。龙井茶很可能是在明未清初产生的,距今约有三百至四百年历史,很可能龙井茶是在吸取大方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由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1999)、李大椿主编《西湖龙井》(1992)也记载:“扁形龙井茶很可能是吸取大方茶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时西湖龙井远比大方茶名声大,为中国名茶之佼佼者,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徽州府志》记载:明朝隆庆年间,黄山云谷寺大方和尚赴杭州灵隐寺拜会师兄,路经徽州歙南清凉峰脚下的老竹岭时,这里山势险峻,云雾萦绕,涧水溪流,清澈见底,盛世仙境使大方和尚在老竹岭下的古庙中居住了下来。他把云谷寺采收的茶树种子在这里种植,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他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因此而得名。因大方茶系云谷寺大方和尚创制于歙县老竹岭,亦称云谷大方、老竹大方。195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1988年于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质奖。2012年云谷大方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并发布。

云谷大方茶主产于天目山山脉西侧清凉峰(主峰高1787米)歙县所辖的三阳乡、杞梓里镇、金川乡等重点产茶乡镇高山峡谷中,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温度16℃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多,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近年来,我公司加大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专门聘请了国家茶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廖万有、副所长丁勇、制茶研究室主任黄建琴等专家团队,对云谷大方茶传统工艺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对云谷大方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包装进行了全面改进提高,在保持大方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云谷大方茶的色、香、味、形,产品深受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做形(压扁)→摊凉→辉干

【品质特点】扁平厚实、形似宝剑、匀齐完整、色泽绿润略显毫、汤色明亮、栗香中透花香、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绿成朵。

大方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