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石家庄当地土特产 石家庄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石家庄当地土特产 石家庄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3-30 03:22:21

一. 河北省 石家庄 新华区 狗肉全席

狗肉全席以一年左右的嫩狗肉为主料,采用烹、煎、熘、炸、焖、薰、拌等各种技艺,精心制作50多道各具特色的名菜。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 石家庄)

二. 河北省 石家庄 桥西区 金凤扒鸡

金凤扒鸡最早始于1908年,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马家鸡的经营者们设计了“金凤”作为商标,并在1984年正式注册了金凤扒鸡的商标。

“金凤扒鸡”最早始于1908年,当时一对叫做马洪昌的回民夫妇在石家庄大桥街开了一家马家鸡铺,他们做出来的扒鸡风味独特。虽然当时的店铺很小,但生意格外兴隆,每当热气腾腾的扒鸡出锅之后,店内店外总是挤满了顾客。因为每天供不应求,去晚了的顾客还常常买不到。 “当时还只是叫大桥街马家鸡,店面也被称做大桥街扒鸡店。”据金凤扒鸡传人,如今是石家庄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肉食分厂厂长季瑞学介绍,制作扒鸡的辅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组成,而这十八味辅料均具有双重性,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药,在《本草纲目》中都有其名。“虽几经变化,但直到现在还是沿用百年老汤,每天清汤,将浮油和陈渣去除,加续新料。配方属秘方,过去一直是单传,清除来的渣子都要用火烧掉。即使是现在,配方也只有个别人知道,制作时由专人负责配料,其他人回避。” 据季介绍,这里面还有一个“偷来之说”,传说中创始人一开始也是给一家鸡铺当学徒,后来不甘居于人下,将偷学来的制鸡秘方加以创新,于是另立一派,自创了“马家鸡”。“由于年代久远,这种说法已经无据可考了。”

经营方式

马家鸡一直坚持着前店后厂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在1956年公私合营后,划归当年的石家庄市食品公司。“当时的生意也非常兴隆,市民们买鸡都要早早起来排队,很多出差到石的外地人也要捎回一两只作为礼物带给亲戚朋友。”据季瑞学介绍,后来,大桥街改造,1983年老店由原址迁移到南马路,由于工艺独特、历史悠久,故更名为“扒鸡老店”。“当时是把大桥街马家鸡与永新回民鸡两家合并,综合其优点,成立了回民扒鸡加工厂。” “金凤寓意‘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盼望能如凤凰涅盘,让老字号、老产品走出石门,冲出国门再获新生。”

传统工艺

马家鸡铺继承了我国烧鸡的传统工艺,凭的是自身品质和良好的口碑,但过去那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于是“金凤”扒鸡的经营者们在继承老字号的传统之上,又改进了加工工艺,设计出专门的不锈钢夹层锅取代原来的大铁锅,变明火加热为蒸汽加热,产品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改为扒鸡、烤鸡、清香鸡、童子鸡、烤鸭等十余种产品,并推出真空包装,使产品储存期由原来的2-3天延长到90-180天。 如今,几经变迁的金凤扒鸡厂已搬迁到石家庄北二环西路上,扒鸡老店经过多次重建整修,店堂环境大为改观,销售网点也由原来的扒鸡老店一家扩大到省会各大超市及中小型商场等200余个网点,并在走出石家庄,销售网络扩展到周边地区及保定、太原、京津地区,还出口到日本。

扒鸡文化

德州扒鸡、道口烧鸡、符离集香鸡、上海白斩鸡……这些极富地域色彩的制鸡老字号,如今都已开始“南下北上、到处走动”,在为自身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当地“同行们”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许是当地居民对已经习惯了的口味不再“感冒”,也许是外来的和尚的确很会念经,有时候你会发现,挂着外埠牌匾的老字号反而要比当地同样产品的老字号显得更受欢迎。 槐中路和青园节交叉口西行100米,华脉小区,槐中路亚太大酒店西行100米有一家

三. 河北省 石家庄 晋州市 黄冠梨

黄冠梨

    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35克,近圆形或卵圆形。果皮黄色,果面光洁,果点小、中密。果柄长4.4厘米,粗2.8厘米。梗洼窄、中缓,萼片脱落,萼洼中深、中广。果心小,果肉洁白,肉质细,松脆,汁液多,酸甜适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1.4%。树冠圆锥形,树姿直立,主干及多年生枝黑褐色。树势强,萌芽力强,成枝力中等。高抗梨黑星病。

四. 河北省 石家庄 赵县 赵县芦笋

赵县地处冀中南,面积675平方公里,人口53万,耕地面积78万亩。做为一个平原农业大县,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198天,年平均降水量498mm,土壤以壤土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县城南部的沙河故道区以沙壤土为主,非常适合芦笋这种经济作物的生长。

赵县1986年开始种植芦笋,最初种植面积仅750亩,通过我们适时引导,组织发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5年达到4.5万亩,涉及8个乡镇,128个自然村,其中采笋面积3.5万亩,年产鲜笋1.85万吨,单产500公斤。并且带动了高邑、元氏、柏乡、宁晋相临四县芦笋种植业的发展。1996年以沙河故道为主要种植区的芦笋被洪水大面积冲毁,生产面积锐减,全县仅存5300亩。近几年来,我县始终把恢复芦笋特色支柱产业做为重点工作,瞄准国际市场,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建设龙头企业,搞好技术宣传与开发,建立交易市场等措施,促进芦笋产业重新快速发展。1999年全县种植面积恢复到2.03万亩,辐射临县种植面积3000亩,采笋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730公斤,最高亩产1000公斤,亩效益2798元。2001年完成1万亩芦笋基地的无公害环评资质认证,注册商标“赵州牌”。200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采笋面积1.75亩,亩效益1500元,主要集中在沙(槐)河故道区域的沙河店镇、高村乡和北王里镇等三乡镇,并辐射柏乡、宁晋、高邑、无氏等临县市,主要品种uc157、uc800、美国F1代绿笋新品种“阿波罗”、“巨大新泽西”等,2002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芦笋之乡”。

五. 河北省 石家庄 赞皇 赞皇金丝大枣

赞皇金丝大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赞皇金丝大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名赞皇大枣。产于河北赞皇。长圆形,果顶稍凹入皮,呈褐色,外形美观,白亮紫红,肉厚皮薄,油大味甘,晒干掰开,尺余长的蜜丝维连不断。鲜枣甜脆可口,干枣肉绵甘香,含糖量达62%-70%,每百克鲜枣含维生素3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多140倍,比苹果多69倍。

特定品质

果实性状:果实长圆形或倒卵形。平均果重17.3克,最大果重29克,大小整齐。梗洼小,中等深。环洼窄小,较深。果面广圆,顶端稍凹陷。果面平整。果皮深红褐色,光泽较差,韧性好,不裂果。果肉近白色,致密质细,汁液中等,味甜略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0.5%,可食率96.0%,制干率47.8%。鲜食风味中上,干制红枣果形饱满,有弹性,耐贮运,品质上等。果核纺锤形,核内不具种子。在产地,9月下旬成熟采收,果实生育期100天左右。

赞皇大枣是河北省的名土品之一。其特点是:色鲜、皮薄、个大、核小、味甜、看外形,体硕如卵,紫红发亮,酷似一件精美的艺术珍玩;剥开后,则见肉持肥厚,质地细密、莹如冰雪;吃一口,味道甘甜,鲜美如酪;晒干掰开,尺把长的密丝纤连不断。故被人们誉为“金丝蜜”。

赞皇县大枣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枣产量1.1亿公斤,并涌现出了阳泽十万亩大枣科技示范园区、南壕科技示范区等精品工程,园区群众人均收入5000多元,科技示范园区带动了全县群众种植大枣的积极性,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喜人局面。全县形成了回车、赵峪、行乐、吕庄等青枣市场和三阵、县城、延康等苗木交易市场。2010年,全县大枣产业总计年收入2.3亿元,人均增收10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年增县财政收入18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2.6%,大枣业已逐步发展成为赞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金丝大枣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县树”。

赞皇大枣历史上曾多次贡奉朝廷,被誉为“贡枣”,1956年在中国长沙枣评会上被评为“中国大枣之冠”,1968年75颗赞皇金丝大枣走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庆祝75岁寿辰,1994年,中国首届林业名特新优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7年又获得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在昆明国际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同年又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2000年在山东乐陵红枣交易会上赞皇大枣及其产品蜜枣荣获金奖,2001年赞皇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赞皇大枣之乡”,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大枣生产标准化示范县”,2004年在第八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果王”。2005年,赞皇大枣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

赞皇金丝大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赞皇金丝大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赞皇大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北省赞皇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赞皇大枣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建议的函》(赞政请[2004]3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北省赞皇县阳泽、院头、清河、张楞、龙门、赞皇、许亭、土门、黄北坪、邢郭等10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六. 河北省 石家庄 辛集市 辛集枸杞

辛集枸杞

辛集枸杞原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引入,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栽培面积达2.5万亩,年产杞果500万公斤,是我国枸杞集中产区之一。其特点是粒大、肉厚、籽少、味甜、柔软、包红如血,素有"血杞"之称。据鉴定,枸杞果中含有生物碱、甜菜碱、胆碱、酸浆红果素,胡萝卜素等多种成份,是名贵的滋补健身药,具有益肝肾、坚筋骨、补血液、清肝、滋阴、益气、生精、助阳的功能。枸杞根皮,在中药中叫"地骨皮"亦有敛阴止汗作用。

辛集枸杞闻名中外,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古人称枸杞为仙人杖,西王母仗,久服轻身明目,益寿延年。许多人用枸杞果泡酒,长饮不断。我国香港、澳门同胞,每逢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佳节,多以辛集"血杞",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灵寿县 灵寿核桃

灵寿核桃

八. 河北省 石家庄 辛集市 辛集裘皮

产于河北辛集。辛集裘皮生产已有3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至清末该镇逐渐成为全国皮毛集散与制造中心。原皮多用秋冬采剥的毛针齐全、绒毛细密的生皮,经过浸泡、软化处理染底色等工序后可仿制成狐皮、貉子皮、“草上霜”等高档裘衣。皮质柔软、绒毛细密、色调柔和、不掉毛、不掉色、保暖性能好。

九. 河北省 石家庄 行唐 行唐大枣

行唐大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唐红枣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战国策.魏策》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有面积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行唐山区丘陵13个乡镇,其中行唐墩子枣10万亩,行唐长枣9万亩,行唐大枣10万亩,行唐玉女红金丝枣1万亩,经多年选育出了红枣优良新品种玉城脆,现已推广100多亩,目前行唐红枣最高年产量1亿多斤,常年产量8000多万斤,好果率达90%以上,产值15亿元,其产量占全省第三、全国第五,1998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批准,行唐红枣及系列产品被注册为北国红。行唐红枣已成为行唐优势产业,经济支柱。

1990年元月全国在北京召开的名优特农副产品展销会上,行唐红枣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同类展品中名列前矛,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农民日报》都分别报道了行唐红枣参展盛况并对行唐红枣品质、特点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行唐红枣誉满京华。1991年12月中国在深圳召开的国际新食品展交会上行唐红枣独领-,被授于鹏城杯奖,99年9月行唐红枣在昆明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行唐红枣驰名中外。行唐县被中国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

十. 河北省 石家庄 行唐 行唐红薯

行唐县以其特殊的气候环境、独特的土壤土质,非常适合红薯的生长。不仅红薯的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而且品质好,糖分高。全县红薯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25万吨。年加工鲜薯80万吨,是华北最大的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年产红薯淀粉16万吨,红薯粉条、红薯粉丝、红薯脯3万吨。建有红薯制品专业市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薯制品集散地。

推荐特产